《明末虎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虎啸-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来,不需要花我军银两,便可买回种马,另外还可为我军增加一大笔收入。”赵杰侃侃而谈,一脸兴奋。

李啸点头赞同了他的想法。

他知道,按明末广州商行的绸缎价格,一匹绸缎为37。5两银子,那么2230匹绸缎价格总额为83625两!

也就是说,除掉买马的24000两银子,李啸还可以赚得到59625两白银!

这绝对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李啸大手一挥:“准了!就按赵总头的意见行事。”

三个葡萄牙人一脸喜色:“多谢大人采纳。”

李啸想了想道:“你们若都去澳门了,这火器部队训练,可曾安排好?”

赵杰回答道:“现在我军钢铁尚未投产,火器研究暂无法开展,我已安排副总头顾子发负责每日训练,当不会出差错。”

李啸笑道:“如此,我便放心了。赵杰,这一路上,你可得把这几个葡萄牙人看好了,要是跑了一个,拿你是问。”

赵杰大笑:“若跑了一个,赵某提头来见。”

随后,李啸让人去把正在训练的突骑队长上官云杰叫来。

“大人找我何事?”一脸汗水的上官云杰拱手问道。

“云杰,现在骑兵训练,暂时由副队长鲍照负责,我安排你一项新任务。”李啸平静说道。

“什么任务?”

“与三名葡萄牙人,一同坐船前往澳门买种马。”

上官云杰犹是一片迷怔,待李啸简要地将去澳门买种马一事向他说明后,上官云杰脸上霎时浮现惊喜的笑容。

“大人放心!小的对马也算颇有了解,此去澳门,定当为大人选得好马回来,路上也会尽量将马匹照顾好。”上官云杰脸上泛红,神情莫名激动。

“好吧,那就着你上官云杰、赵杰、拂朗亚兰达、阿弥额尔,萨琮五人一同前往澳门买马。一路上,由上官云杰总体负责管理。我今晚便飞鸽传书,通知水师总头马屿。你们准备好了,便出发吧。”

“在下明白。”上官云杰与赵杰一齐拱手道。

“大人,那我们的赏银呢?”三个葡萄牙人面带焦急之色,几乎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

“我李啸说话算数,赏银会给你们的。这样吧,每人赏银30两。不过,要等你们从澳门回来再发。本官怕你们拿了钱,就跑到澳门不回来了。”李啸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说道。

众人皆大笑,只有三个葡萄牙人一脸苦色,互相瞪着眼睛观望对方,眼神中满是无奈。

第一百四十章如何安排俘虏

两天后,一艘装着2230匹绸缎的全副武装的二号福船,从安东卫水师港口缓驶出。

这艘武装福船由李啸新任命的水师副总头余昊然亲自驾驶,李啸在给水师总头马屿的信中,要他务秘派出可靠有经验的人手前往澳门。于是,马屿便安排了操船经验丰富的副手余昊然亲自驾驶。

上官云杰、赵杰与三名葡萄牙人伫立船舷,咸腥寒冷的海风顿时扑面而来。放眼远望,海天相接处,有如一条细细的灰线,在目光的尽头晃动。船只周围空无一物,只有成群的海鸥围着被北风吹得极鼓的船帆鸣叫,上下翻飞。

一声悠长的抱怨传入了赵杰的耳朵。

“唉,这位李大人,他为什么就这么对我们不放心呢?”说话的人,是一脸不乐意状的葡萄牙人阿弥额尔。

“中国人害怕我们逃走了。”旁边的萨琮做了一个夸张的逃跑姿势。

“可能这位李大人,从来就没在心里信任过我们吧。”拂朗亚兰达脸上浮现一种莫名的苦涩。

赵杰听到他们的议论,缓缓走了过来,朗声说道:“各位先生,你们想多了。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大人若信不过你们,何必派你们一起出驶澳门?”

“那他为什么扣着赏银不给我们?”萨琮也是一脸不满。

“哈哈,你们这几个洋人倒还想得挺多。我告诉你们,在我们大明,象李大人这样开明通达又富有智谋的长官,实在是凤毛麟角。你们几个能遇上,却是难得的福气。李大人说过你们回去后会给你们,就一定会给的。如果没给,把我这个头砍了去。”听到他们说话的上官云杰也走了过来。边说话边用手做了个砍脖子的姿势。

“各位,不用再纠结了。我说过,我们将会一起做一番大事业的。我相信,如果我们把购买种马的事情办好了。莫说这点赏银,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赏赐更多的荣耀在等着我们。”赵杰微笑着,向三个葡萄牙人伸手做了个“v”字。

。。。。。。

在赵杰他们离开雄唐所的第二天,带着一队辅兵,前往周围着县城与村寨贩买刀剑枪盾的常正与关质,终于回到了马耆山。

“李大人,我们终于把全部的刀剑枪盾都卖完了。他娘的。每日东奔西跑,可把我等累得够呛。”常正一脸笑容地进得议事大厅,却是连连开口抱怨。

“两位辛苦了,这近一个月的奔忙实为不易,来来,都坐下说话。”李啸脸上笑容满满,连声招呼。

“李大人,你不知道,安东卫经过了这场战乱。各村寨及临近县城中,逃走的百姓很多。这人一少,买武器的人可就难遇上呀。”关质在旁边叹气说道。

“大人,你可知道。我们去了莒南县时,发现那家仁心医铺搬走了。”常正在一旁小声说道。

李啸突然感觉内心仿佛被刺了一下一般。

“可知搬哪去了么?”李啸急急发问。

“听那些街坊说,孙大夫为躲避战乱,将医铺搬到蒙阴县的亲戚那儿去了。”常正答道。

李啸哦了一声。没有继续发问。

他在心中迅速地浮起孙婉儿那如苹果般清丽的脸,想起这个姑娘当日痴痴地说一定会好好等他回来,心头猛地一阵难过。

婉儿。李啸回来了,为什么,你却又离开了呢?

何况,还是因为我回来才带来的这场战事。。。。。。

李啸轻轻晃了晃脑袋,努力将负面的情绪从脑海中剔除。毕竟在下属面前,展露自已感伤的一面,是一件有损威信的事情。

“那武器全部卖完了没?”李啸转移了话题。

“托大人的福,到昨天上午全卖完了。10950件刀剑枪盾基本上按一件6两这样的便宜价格场卖出,共卖得米粮6850石,银子24600两。”常正一脸欣悦笑容,欢喜地回复。

“甚好!两位先下去休息。你二人每人各领赏银10两。米粮与银两我让李长材带人清点,便安排入库。”听到这个数字报上来,李啸脸上也立刻浮现欣喜。

“谢大人。”常正与关质接过赏银,脸上更是欣喜非名,连声谢过李啸,便转身退出厅外。

议事大厅外,李啸目送着常正他们离去。

议事厅门口,正对着一树开得颇得灿烂的梨花,上面几只鸟儿正在欢快的鸣叫,李啸看得出神。

他又想起了孙婉儿,想起了她清澈无尘的眼眸和害羞的低头浅笑。这种美好的感觉,有如刚在昨天。

这个姑娘与吴之菡相比,一个是一杯清茶,一个是一杯烈酒,都让自已向往而不舍。

原你一切安好。等我这边得空,我会去蒙阴县城找你。

李啸在心中对自已默默说道。

经过了一个这样多事而艰险的冬天,这初春的天气里这几只欢跃的小鸟,让李啸心下莫名陶然。

从思念中摆脱出来后,李啸在心下默默思考。

现在又补充了一大批银子与粮食,那么,自已接下来,要开展什么项目呢?

下午的时候,李长材带着铁场作头颜均来找李啸。

“同知大人,在下前来,是想问大人,现在天气已开始转暖,我军的铁场,也要开始复工了吧。”颜均刚落坐,便急急地表明来意。

李啸心下暗叹,此人倒是个做事的人,一点也闲不得。只是现在人力不足,恐难于安排。

“颜作头心意我明白,只是现在因为要开垦盐碱地,人力缺乏,可再过一阵方好。”李啸无奈回答。

“大人,我听说,当日大人击败陈为果那厮后,那700多名贼兵俘虏,一直被关押在军中,不若先将他们放出来当苦力。若只是这般每天看押,倒白白地养他们了。”颜均见李啸反对,连忙说出了自已的想法。

李啸心下一惊,颜均的说法却有道理,这样一直关着这些俘虏,确实不是个事。自已之所以不让这些俘虏参加开垦盐碱地,也是主要怕他们趁人多混乱而逃脱。

“大人,依我之见,现在铁场若要重新修复开工,必得大量人手先做准备。我看,可派军兵看管这些俘虏,监督劳动。现在矿场没有其他人手,这些俘虏被集中看管挖矿,料难脱逃。”李长材在一旁补充道。

“对对对,苦活重活就让他们干,谁叫他们竟敢与我军为敌,就该给他们一些苦头尝尝。就先让这些俘虏采矿吧,铁场若复工,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颜均又说道。

“很好,我准了。趁铁场未重建,正好让他们先去挖矿准备。长材,你安排每天轮一队辅兵前去看管这些人做事,由颜作头负责安排各人工作,如有俘虏偷懒逃跑,立斩不赦。”李啸的右手,狠狠地在桌子上敲了一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女子澡堂之争

李长材与颜均离开时,天色已黑。

看着他们离开的身影,李啸心里暗想,现在先等那些俘虏苦役挖出矿来,积累一些铁矿原料。等过了一个月后,人力充裕了,自已就要亲自指导铁场运作。

毕竟前世作为机械系毕业生的自已,在很多方面,相比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还是有技术优势的。而且李啸觉得,铁场要做,就要利用最新的知识做到最好,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搬明朝的钢铁生产方式,未免有裹足不前之嫌,对今后的雄唐所更大规模的发展,意义不大。

在李啸思忖之时,开垦盐碱地的家属们回来了,每个人都是一脸一身的汗水,不过精神劲头却很好。

他们都记得李啸说过的话,表现好的人,可以优先安排去养蚕种桑,从此就拥有了自已的一份基业了。

这动乱的年代,没什么比拥有一份属于自已的产业更让人动心的了。很多家属心里憋了口气,上次分田时没轮到自已,现在一定要争取好好表现,不能再错过这种桑养蚕的机会。

看着这些一身是汗的家属们从自已面前走过,闻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是酸哄哄的汗味,李啸突想到到一件事,应该立刻开始实施。

那就是,设立公用澡堂。

李啸前世看过的资料中讲,在明朝中叶,其实就已有有澡堂出现了,甚至还有专门在澡堂给人搓澡为生的伙计。不过这些澡堂仅限于一些大城市,而且进入澡堂者以男性居多,女性多半还是在家里沐浴洗澡。

传教士汤若望曾记述过南京的澡堂,他写道,在中国南京这座繁华的城市中,通常有池堂和官堂二种澡堂。前者为一个偌大的浴池。是南京城中的普通百姓所用,众多人可以同时入浴。后者则专为官员和富豪所开办,进云后,每人可享受单独一室,有仅容一人的普通房间,若出价更高。则有可容数人的宽敞房间,内中还有为客人打水或搓澡之伙计。

汤若望感叹,相比还在大街上倒粪尿与垃圾的欧洲,和那些几个月不洗澡只得在身上倒香水以摭盖臭味的欧洲人,中国才是真正的文明世界之典范。

第二天一早,李啸就把李长材,李忠文两人叫过来,商量此事。

李啸告诉他们自已的决定,那就是。在马耆山前不远的浔水边上,在离仙女峰最近的一处建立公用澡堂,以便采水。

“两位,这公用澡堂,李某是必定要建的。自天启年间以来,为何我大明各地流行之疫病频发,两位可知何故?”李啸问道。

李忠文想了想回答道:“禀大人,学生认为。应为战乱频仍之故,百姓迫于生计四处流亡。不得不在蚊蝇鼠虫之地苟以存身,故至疾病流行,亡者众多。我等思之,唯有哀民生之多艰矣。”

李啸点头道:“忠文的观点,我亦认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想对两位说,那就是。百姓生活在这么脏乱的地方,却没有办法经常洗澡,这也是导致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李长材附合道:“李大人所忧之事,吾亦以为然。百姓皆是群居,一个得病。众所难免。李大人建立澡堂之意,可是专为防止疾病?”

“正是!现在天气转暖,很快就要到疫病多发的时节,如果马耆山的家属或军士中有人生病,势必造成疫病大流行。我军初创,如何受得起这番打击。我等务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措施,方可尽量减少疫病的发生。”李啸郑重地说道。

李长材与李忠文两人皆表示赞同。李啸见两人无异议,便问道:“我之意,建男女两类澡堂,务必让马耆山全体人员,至少每隔几日可洗一次澡。”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他此话一出,李长材与李忠文皆脸色大变,连声说道:“大人,不可啊!”

“有何不可?”

“大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