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藏生死书-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

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走过生死的旅程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


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我们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

地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了。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

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

镜子。

    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心。许多读者都听过《中阴闻教得度》(或译

为《西藏度亡经》,Tibetan Book of the Dead)这部书。本书想说明和补充《中阴闻教得


度》,讨论的内容不只是死,还包括生,同时详细解说《中阴闻教得度》未详述的部分。在

这个殊胜的教义里,我们发现整个生和死被当做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中阴

(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事实上,在整个生

和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且它是通往解脱或开悟的关键点。

    中阴是促成解脱的最好机会,如同佛法告诉我们的,中阴在某些时刻的威力特别强,潜

力特别大,不管你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把中阴想成如同走到悬崖边缘的


时刻;譬如,上师向弟子介绍最重要、最原始和最核心的心性的时刻。不过,在这些时刻

中,威力最大和最富潜能的,还是死亡的那一刻。

    因此,从西藏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存在分成四个不断而息息相关的实体:

①生,②临终和死亡,③死后,④转世。它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①此生的自然中阴,②临

终的痛苦中阴,③法性的光明中阴,④受生的业力中阴。

    由于中阴教法广大无边,巨细靡遗,因此,本书做了仔细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

走过生和死的旅程。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的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


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

不致于悔恨或自责虚过此生。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说得好:

「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深入思索无常的秘密讯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无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

导我们进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的中心:最根本的「心性」。心性是我们内心甚深的本质,

也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则是了解生死之钥。因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

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


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了解的心,只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

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向。因此,当我们还活着的时

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力地自然显露

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

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藉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

    要描述心性,自然得介绍整套的禅坐方法,因为禅坐是可以让我们一再显露心性,并且


逐渐加以体悟和稳定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将说明人类演化、再生和业力(karma)的性

质,以便让读者充分了解我们走在生死之道上的意义和内涵。

    届时您将具备足够的知识,得以有把握地进入本书的中心:取材自许多不同来源的资

料,以及对于四种中阴、死亡和临终的不同阶段所做的详尽说明。为了帮助自己或亲友度过

生命、临终、死亡及死后的阶段,本书列出各种说明、实际的忠告,以及精神修行的法门。

最后,本书将说明中阴教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质。

    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我们如何知道这些中阴到底是什么呢?中阴教法怎么可能如此惊人


的准确呢?它们对于临终、死亡和轮回的每一个阶段,怎么可能说得那么清楚呢?答案也许

一下子很难让许多读者了解,因为目前西方对于心的观念非常狭隘。纵使最近几年有重大的

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方面,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然把心简约成大脑的生

理过程,与几千年来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禅修者的经验证明大相径庭。

    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根据什么写成的呢?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佛教的「内

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有透澈而完整的认识,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度了解;换句


话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中阴教法的来源是证悟心、全然觉醒的佛心,这是远

自本初佛以来许多历代大师所经验、说明和传承的心。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对于心做了谨慎

而仔细的探讨,以及有系统而详尽的说明,给了我们有关生和死的最完整图像,首度介绍给

大家。

    经过许多年来的思索、教授和修习,并与我的上师们澄清问题之后,我写成了这本《西

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它是我所有上师心法教授的精

髓,是一本新的《中阴闻教得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Tibetan Book of Life)。我希


望它是一本手册、指南、参考书和神圣启示的本源。我认为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熟读这本

书,书中许多层面的意义才能显露出来。您将发现,您越使用这本书,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它

的深意,也将越能体悟中阴教法所传达给您的智慧深度。

    中阴教法精确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于死亡有所准备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

不准备的话,又将会是如何。该如何选择,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在我们还活着的现在

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


结果,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于终将一死

的自己。这种无知将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

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谓的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讯息却是,如果我们预做准备,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将有很大的希

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无边无际的自由,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

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对已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


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

第二章 无常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们——即使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可疑和陌生的地

方不停地转头设防——如果真有什么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击,我将义无反顾——但如果你

认为可以幸免一死,那你就错了。

    人们来了又离开,来去匆匆,手舞足蹈,却不提一个死字。好得很,可是一旦大限来

到……他们自己的死亡,他们的妻子、儿女、朋友的死亡……出其不意地抓着他们,让他们觉醒

不过来,一无准备,然后情绪如狂风暴雨般征服他们,让他们哭得死去活来,怒气冲天,伤


心欲绝!

    如果想开始挣脱死亡对我们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揭开死亡的

神秘,让我们熟悉它,让我们习惯它;让我们随时想到死……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着

我们,因此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

学会怎么不做奴隶。蒙田

    死亡的修行和解脱的修行为什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又这么害怕死亡,竟连正眼也不

敢看它呢?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我们知道凡人终将一死。我们知道,诚如密勒日巴尊者

(Milarepa)所说的:「这个我们如此害怕,所谓的『尸体』,此时此地就跟我们住在一


起。」我们越拖延对死亡的正视,就越对它无知,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我

们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会变得越可怕。

    死亡是个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

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因此,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而我们就把它当做

藉口,延迟对死亡的正视。我们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样,蒙住眼睛以为别人看不到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且继续活下

去,而死亡却无情地结束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我们认为死亡来到时,就会把我们投入一无


所知的深渊里,或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我们想象死后自己变成一片迷惘,处在极端陌生

的环境里。就像单独醒来一般,在焦虑的煎熬中,在陌生的国度中,对那块土地和语言一无

所知,没有钱财,没有对外管道,没有护照,没有朋友……。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

的、特殊的和个别的身分;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分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

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


友、信用卡……,我们就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因此,当这些完全被拿

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支撑,我们所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

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曾真正面对他。

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行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

人。

    这不就指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剧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分之下,一个神经


兮兮的童话世界里,跟《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假乌龟差不多。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们太

过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们可以相

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因此,如果我们对更深的

实相一无所知,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

下去的肉身。而我们的心却也不见得比我们的身可靠。只要对自己观察几分钟,你将发现心

就像跳蚤一般,跳来跳去。你将发现念头会无端地冒出来。我们每一秒钟都被混乱席卷,沦


为善变心的牺牲品。如果这就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们还要

依靠它,就是一场荒谬的赌博了。

大骗局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庄子至乐

篇》

    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有些人活得越久,会变得越愚蠢,因为他为了逃

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有些人一生都在异想天

开,痴人说梦,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这种观念使得他无法活在当下。

    在我的上师圆寂之后,我有幸能够经常亲近当代一位最伟大的禅师、神秘家和瑜伽行者


敦珠仁波切(Dudjom Rinpoche)。有一天,他带着夫人坐车通过法国,一路上赞叹着旖旎

的乡间风光。他们经过粉刷艳丽和繁花争妍的大坟场,敦珠仁波切的夫人说:「仁波切!

看,西方每一样东西都这么整齐干净,甚至连他们摆放尸体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在东方,即

使是人住的房子都没有这里这么干净啊!」

    「啊,是的!」他说:「一点也不错。这是多么文明的国家啊!他们盖了这么棒的房子

给尸体住,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