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制作- 第5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的大部分戏份都会由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亲自完成,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戏必然要使用特技替身。

在这点上,演员没有任何发言权,杜克不可能让主要演员去冒这样的风险,不说受伤后他们的经纪公司以及演员工会等可能存在的麻烦,单单是时间他就耽搁不起。

而这里的拍摄也是传统搭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最为典型的一个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仅仅有重力变向还不够,杜克还使出了“零重力”这一招。

拍摄中,重力变化是靠旋转的布景产生的,那么完全的失重怎么得来?

传统派的做法是,剧组搭建一个高速旋转离心系统,让演员在真实的失重状态下表演;数字技术派的做法则是,那太麻烦了,直接把演员挂在绿屏前拍摄,再和背景合成在一起轻轻松松就能搞定。

然而,杜克依靠的是传统搭景和数字技术的完美配合来实现——这是高超的艺术指导想象力加上先进的数字技术作业诞生出的结晶。

首先,整个无重力场景是在真实的布景里完成的,包括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在内的演员们被悬挂在布景中制造失重的效果。

不过这种悬挂不是仅仅挂几条威亚这么简单,按照动作指导吉米?卡特的要求,拍摄现场的威亚多到如同森林一般。这些完全不用担心出现在电影中,对影片本身造成干扰,因为数字特效师们使用最新的电脑技术轻易就能把它们统统抹掉。

杜克很清楚,按照常规方式拍摄,对于数字特效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因为那意味着海量的威亚去除工作。因此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拍摄方法——将原本水平的布景建成垂直的,同时将摄像机垂直朝上拍摄!

也就是说,走廊两侧的墙壁在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天花板和地板,而拍摄场景的垂直关系变成了纵深关系——反之亦然,拍摄场景里的纵深面实际上是物理上的垂直面——这样一来,垂直吊下的威亚,按照拍摄场景的空间关系看,就成了从走廊的两侧延伸进来,而非从天花板上吊下来。

这就大大增加了用演员来遮挡悬挂装置的机会。做威亚去除的特效师们为此可以松一大口气。

从这方面来说,传统的拍摄技巧给数字技术帮了大忙,不过数字也没少给传统特效帮忙。

对一些演员来说,尤其是正面面对镜头的人——意味着拍摄时他是面朝下方——比如渡边谦和希里安?墨菲,长时间的悬挂是他们吃不消的,这时只能使用替身演员,但别忘了他们要在镜头前露出正脸……

如此一来,面部替换就少不了了。这当然只能由数字特效技术来完成,数字特效师把演员的脸扫描下来。做成数字模型,再贴到替身演员的身上,几乎与本人无异。

这样一个特殊的拍摄手法,需要传统拍摄和特效技术一环扣一环,结合得天衣无缝。

在杜克看来,这正是特效制作的升华。传统特效和数字特效不用非得你死我活,数字特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传统特效也不是一无是处,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

杜克对于《盗梦空间》的制作,并非传统和数字之间的博弈。而是整个电影工艺的一次全面运用。

当然,对于杜克来说,数字特效运用的比传统特效要多得多。

在工业光魔的特效师完成倒卷的巴黎之后,他们开始制作另一个全cg场景——潜意识边缘中的建筑群。

要让观众观看影片时相信道姆?柯布夫妇花了整整50年来建潜意识边缘中的城市,就意味着影片需要巨大的三维建筑数量,而特效师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50年的工作。

同时,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建模工作的复杂度。

为了进一步放大建筑的真实度,杜克特别要求潜意识边缘中的城市必须体现不同时间跨度的现代建筑美学,从包豪斯式建筑,到摩天大楼,再到后现代风格。

这些都要依靠那些在业内地位并不是很高的数字特效师们完成。

别看现在的票房大制作动不动就上千个数字特效镜头,数字特效组的地位其实是相当尴尬的。

一方面他们是视觉特效影片的重要功臣,另一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数字电影制作方式的好莱坞并没有给他们应有的重视,这点从数字特效技术人员总是在片尾名单极其末尾的位置出现就不难看出。

稍微熟悉好莱坞制作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摄制组在拍摄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原始镜头如何与视觉特效和谐共处,只是一股脑把他们拍完的东西扔给数字特效部门,这也是为什么数字特效经常被人称为“后期处理”。

当然,情况正在一点点的改观,而像杜克和詹姆斯?卡梅隆这种导演的项目,就是数字特效师的曙光——他们终于不再只是搞“后期处理”的了,在两人的项目里,数字技术特效师们成功的渗透到电影从前期到后期的整个流程中。

《盗梦空间》的视觉特效总监、来自工业光魔的保罗?弗兰克林从影片立项时就已经参与进来,光是这一点就是好莱坞业界罕见的事情,在整部电影的拍摄期间,他都是由杜克、安娜?普林茨、汉娜?瑟琳娜和约翰?施瓦兹曼等人组成的核心创作团队的一员,飞往每一个拍摄地,参与取景,参与场景搭建和拍摄的讨论,而且拥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来收集特效参考。

工业光魔的特效团队,通过此前众多项目以及多年的合作,充分赢得了杜克的信任,此次《盗梦空间》的近2000个视觉特效镜头,将全部由工业光魔一家公司完成。

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杜克才完成了华纳制片厂内所有的摄影棚戏份,然后剧组离开洛杉矶,租赁了两架飞机,直接飞到日本的东京,开始在这里拍摄为数不多的一些镜头。

其中,有一段在新干线的戏,原来杜克是计划实地拍摄,只是因为拍摄地点以及新干线的管理方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干脆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完成,在后期制作时,再使用cgi替换掉车窗外的景物就是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曾经说过,杜克是想借拍摄进行一次环球旅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剧组工作繁忙,用于拍摄的时间也相当紧张,随后还有其他戏份要赶,杜克到达东京以后,白天要用于拍摄,晚上则审看镜头以及处理其他方面的工作。

除了是一名导演,杜克毕竟还有其他的身份,还有一系列的投资和产业需要关注。

比如说他收购相对论的相应股份后,已经占据近四成投资和收益分成的《阿凡达》,正在北美和全世界发动狂轰滥炸般的宣传攻势,在十二月份也将推向全球院线市场。

东京临时租赁的一片停机坪上,一片轰鸣声中,一架直升飞机腾空而起,杜克抬头看了看,等飞机盘旋一圈准备降落的时候,示意了下自己的场记。

“第七十八场,第十一幕……”

将场记牌放在主摄影机镜头前,场记大声喊道,“现在开始!”

主摄影机镜头偏转,对准了降落中的直升飞机,一直随着飞机落回到停机坪上面,直升飞机停稳后,舱门被人从里面拉开,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先后跳了下来。

杜克做了个手势,一名摄影助理操控的二号机立即对准了渡边谦露出机舱的那张脸,用于录音的麦克也从侧面移动到了机舱边。

“嘿,柯布先生。”渡边谦对着莱昂纳多的背影大声喊道,等莱昂纳多回过头去,用诱惑的口吻说道,“如果让你回家,回到在北美的孩子身边,你意下如何?”

“这你做不到!”莱昂纳多显然不信任他,“没人能做到!”

“比植梦还难吗?”渡边谦又说道。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对着前面的摆了摆头,提醒道,“柯布,走吧。”

对家和孩子的渴望渐渐写在了莱昂纳多的脸上,他没有听从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提醒,大步走回直升飞机前,对着渡边谦问道,“这个想法有多复杂?”

渡边谦脸上隐隐露出一丝笑容,“相当简单。”

在日本的拍摄总体很顺利,到十二月中旬的时候,杜克结束了所有东京的外景戏份,暂时将剧组交给安娜?普利茨负责,他则和莱昂纳多一起返回了洛杉矶,准备参与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一章卢卡斯的地位

“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新片‘阿凡达日’启动!”

刚刚回到洛杉矶,杜克就参与了一场宣传推广活动,与詹姆斯?卡梅隆就联合抛出了超级巨制即将上市的消息——总投资高达5亿5000万美元,詹姆斯?卡梅隆耗费五年时间打造的新片《阿凡达》,将于12月11日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影院免费放映长达15分钟的片段。

如同詹姆斯?卡梅隆被媒体环绕一样,作为影片三大投资方的杜克也成为了被围攻的目标,他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要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将是一次社会营销的试验,我们将于12月11日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imax3d影院和部分3d影院进行放映,我们要让全球的影迷们都能免费观看这15分钟的《阿凡达》片段。这一天将成为‘阿凡达日’!”

《阿凡达》的营销不同于传统上发放预告片和市场推广的宣传活动,虽然3d和imax技术在北美越来越普及,但就全球范围来说,最新一波的3d电影浪潮在《变形金刚》之后才真正兴起,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影观众尚未有机会走进3d影院,也有一些观众由于票价过高仍然对3d电影望而却步。

而这种新的推广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免费了解3d电影,未尝不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创举。

12月11日‘阿凡达日’当天,观众可在挑选出的3d及imax影院欣赏到《阿凡达》电影的片段,此外阿凡达主题的视频游戏及电影玩偶也将于同期发布。

在‘阿凡达日’这一天内,全美248家imax影院和其他77个国家地区的438家影院约700块3d银幕,共同放映了这支需要佩戴3d眼镜观看的《阿凡达》片花,二十世纪福克斯官方还宣布此前的《阿凡达》网络版预告片在即时分享首发当日创下了780万的惊人访问量。刷新了《变形金刚2》预告片单日420万的最高观看纪录。

“杜克?罗森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上一次联手带来的是《泰坦尼克号》。”

有些人的留言,无疑反应了预告片如此火爆的原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两位处于好莱坞最顶端的导演会再次带来一部跨时代的超级巨片。”

在‘阿凡达日’上放映的16分钟片花包含了《阿凡达》影片中的5个段落,以及一段快速剪辑的预览,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亲自现身立体银幕。带领观众进入阿凡达的世界。

如果说《变形金刚》已经让3d和imax渐渐深入人心的话,那这十六分钟的《阿凡达》片花,几乎就是开启了电影的新时代。

“看完这15分钟我真的明白了,为什么杜克?罗森伯格、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要投资5亿5000万美元,为什么詹姆斯?卡梅隆要等待10多年才动手去拍摄,更用了那么多年才完成这部大作,无论在人物设计和美术指导,还是在计算机特技方面,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最高班的完成品。”

“外星人皮肤的色彩和反光精度。九十年代到二千年初这个时间是做不了,而3d更不用说,杜克和?罗森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是最早提倡3d电影化的人,我也明白到为什么那些看过短片的导演和院商给出的评分那么高,期待度那么高了。”

“如果电影能保持这15分钟里的水平的话;我给100美元去看3dimax版都觉得值回票价了,更不要说结尾可能有更多奇特东西出现,还有那些飞机大战呢,不过这部电影绝不可能去看正常35毫米版的。3d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很难想象我看过那些东西变回正常2d时会变成什么?”

看过片花的资深影迷们。毫不吝啬夸张之词,哪怕詹姆斯?卡梅隆剪出的十多分钟远不是影片真正的精华,却也完全当得起如此的赞誉。

“《阿凡达》的3d三维效果超越这几年所有3d立体电影,可以说是全新的3d立体境界,另外片中的cg角色的逼真写实程度也是电影工业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几场片段都看的出卡梅隆导演对这部片的用心和超强导演功力。不过15分钟实在是太短了,就在大家看得意犹未尽时结束了。好想直接看完整的《阿凡达》呀……”

——这来自英国影迷。

“视觉上,没有什么能接近卡梅隆现在所达到的。尽管我对角色设计不是那么满意,但他们确实在银幕上被真实和令人激动地展现出来,甚至有一刻我感觉身处潘多拉星。当我第一次看到纳美人时确实糟透了,不过一旦你看过5分钟之后就会感到很自然。总之。潘多拉星是脱离人类想象的。”

——澳大利亚的影迷。

“3d效果相当惊人,比后期转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