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旺夫-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钦撇了撇嘴:“那也不一定,乡试的前三甲,不是会有专人快马到士子家中传讯么?”

江志轩闻言,心中忍不住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期盼:前三甲么?自己能有幸考取三甲……?

与此同时,贞观八年京兆府乡试前三甲的考卷,也已经由乡试主考秦遗风签名用印,呈报御览了。只见那被点为头名解元的考卷最后,一曲方正楷体字写就的词牌分外耀眼:

满江红!

第二十三章 钦点解元郎

(亲亲虫虫们,求推荐票,PK票,收藏,今天第一更奉上)

大明宫含元殿,太宗皇帝陛下李世民处理完一天的政务,准备回太液池,尝一尝心爱的观音婢为自己精心准备的点心。正要动身,却听见宫人来报:

“陛下,御史中丞秦遗风秦大人求见!”

“这么晚了,何事?”李世民有些不悦,这一天到晚,忙得是脚不沾地,眼看着可以下班了,秦遗风又跑来凑什么热闹?

“回陛下,秦大人说,是奉陛下之命,呈送今年京兆府乡试三甲的考卷给陛下御览的!”

“哦!”,李世民一拍额头,这才想起来,赶紧挥挥手:“快让秦大人进来!”

不一会儿,秦遗风双手捧着三份考卷,踏着风骚的小碎步,快速走了进来。一见到李世民,纳头便要拜下去,却被李世民急切的阻止了:

“这是内朝,爱卿不必多礼!”说着瞟了瞟秦遗风手里拿着的三份考卷:“这就是今年京兆府乡试三甲的考卷?”

秦遗风双手抱拳,恭声答道:“回陛下,正是!”

“快快呈上来!”秦遗风点头称是,然后双手将考卷递给伺立在旁边的大太监王德,王德接过之后,再转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考卷之后,并没有急于观看,反而笑道:

“秦爱卿,这可是本届乡试,朕拿到手的第一份三甲考卷。如若所取士子确有真材实料,朕会重重赏你。如若不然,朕当重重罚你!”

秦遗风成竹在胸,夷然不惧,当即也面带笑容的回道:

“陛下金口既开,臣自当从命!”

李世民见他如此笃定,心中暗喜,看来本届乡试,起码京兆府的成绩定是相当理想!

当下,迫不及待的翻阅起第一份考卷,但见考卷字迹工整,对经义理解也相当透彻,且行文流利,一首七言律诗做得严丝合缝。一翻看考生名字:凤翔吴俊!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第三名就如此优秀,想来亚元和解元定然不会叫人失望。

翻开第二份亚元考卷,入眼是一手漂亮的行楷字体,龙飞凤舞、铁画银钩。光看这一手字体,就足以让人陶醉了。再看经义蒙题和理解,见解虽有独到之处,但是和第一份比较,也就是仲伯之间,看来点这份为亚元的原因,定然是最后面的诗文了。当即再往下看,一首工整的五言绝句跃然纸上: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不错,不错!”李世民不断的点头称赞,这亚元的文章诗词的确不凡,一看名字,京兆阎立本。

前两份考卷,让李世民非常满意,也使他对第一名解元的考卷更加期待起来。放下前两份考卷,李世民端起茶水浅浅饮了一口,这才在秦遗风目不转睛的注视当中,缓缓的拿起了第三份考卷。

前两份考卷,就卷面来说都可以拿满分,解元郎的考卷当然也绝不会差。果然,一手方方正正的楷体字,一看就让他觉得赏心悦目。接着看经义,第一题的题目即是孟子那句流传千年的古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往下看这名士子的理解: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贤德之君,当施仁德之政、顺万民之心、修德于天下。如此,方能使家国兴隆昌盛,社稷风调雨顺,万民安居乐业;反之,施暴政,失民心,失德于天下,则必失天下!

李世民被深深的震惊了,这名士子对经义的理解,几乎和他自己的理解一模一样。这样的士子,恐怕是万中无一了。再继续看后面的各项经义,无不精辟透彻至极。仅凭这份见识,即使授一个同进士出身也不过分了。当下,李世民按耐住这个念头,继续看后面的诗词。但见这解元郎的考卷最后,却是一曲词牌。

李世民不由一怔,立马来了兴致。前两份考卷,一首五言绝句,一首七言律诗。再加上这一曲词牌,这京兆府今年的乡试,可是把诗词都占全了。再看那曲牌名:满江红!

“好名字!”,光看曲牌名,李世民就已经异常满意了,大气磅礴,全无一般士子那种酸腐之气。当下,一字一句的细看起来:

巨掌拏空,高山顶,

巍然挺立。倚巉岩。

根深叶茂,虬枝似戟。

荣与竹梅为诤友,

羞与艳李争颜色。

擎亭亭一伞好荫凉,护征客。

雨露恩,常沾泽;

向天心,坚如铁。

此身必异,樗材蒲质。

啮雪餐风曾经惯,

粉身碎骨又何惜!

望天朝广厦万千间,腰甘折。

李世民先前只是坐着看,接着缓慢的躬身站了起来,再接着来回踱步,最后终于忍不住高喝一声:“来人,拿酒来!读如此好词,岂能没有美酒相佐!”

秦遗风一直在仔细的观察着他的反应,此时见他如此高兴,一首词竟然来来回回的读了五六遍竟然还不放下,和他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全无二致。当下拱手一笑:

“陛下,此人点为今科京兆府乡试头名解元,您看是否妥当?”

李世民这才暂时停了下来,认真的翻看了一下这士子的名字,然后笑望着秦遗风满意的说道:

“如此见识,如此文采,如此拳拳报国之志,如果不点为乡试解元,岂不寒了天下士子之心?依朕看,即使授他一个同进士出身也无不可!”

秦遗风先前还非常高兴,谁知皇帝陛下兴致一起来,当即就想要授个同进士出身。这一下吓得不轻,连忙跪下来急声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

李世民见他反应如此之大,不由奇怪的问道:

“秦爱卿,这于这名士子来说,是好事啊!需知这乡试头名解元虽好,可春闱之难人所共知,所以民间才有五十少进士之说。朕授他同进士出身,有何不可?”

“陛下,同进士虽好,但怎可和金榜题名考出来的进士同日而语?如若陛下授他同进士出身,此人日后难免为他的昔日同窗所嘲笑啊!此外,臣坚信,此人定能金榜题名!”

李世民听他前面的话,也觉得甚有道理。但是他后面那句话说得如此笃定,却让他感到有些奇怪,当下不解的问道:

“秦爱卿,你似乎对此人相当了解啊!”

秦遗风闻言,坦然答道:“回陛下,臣和此人,有些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臣也见过他两三次,对他的人品才学也算是有所了解!”

李世民闻言呵呵笑道:“甚好!秦爱卿举贤不避亲!此次乡试,必将成就一段佳话呀!这同进士出身之事,朕就不再提了。不过如此青年才俊,如若不赏,朕着实觉得不妥,这样,朕就钦点他为今科京兆府乡试的头名解元,爱卿以为如何?”

秦遗风闻言,有些纠结的说道:“陛下,历来就只听说过钦点状元,何曾有过钦点解元之说啊?”

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朕就来做这个开天辟地头一个,也算是前无古人了吧!哈哈,就这么定了,命将作监赶制一面解元及第旗,上书“钦点解元”四字,命人连夜往……”,说道这里却忘记了这钦点的解元郎是哪里人氏,于是再度拿起考卷看了看,这才接着说道:“命人连夜往华阴县报喜!”

既然大老板这样发话了,秦遗风当然不会去自讨没趣,况且他心中也着实高兴,当即点头称是,然后告辞去将作监传令了……

第二十四章 喜报

(今日第二更,谢谢一直以来支持一心的亲亲虫虫们!本书下周上推荐,有亲亲虫虫们的支持,一心一定会写好这本书!)

华阴县城,正午时分。

小小和李夫人一行前脚刚跨进县衙官署的大门,三骑快马后脚就冲进了县城大门。

县衙官署内,华阴县尊李如松和李夫人高坐正厅主位。江志轩和李钦分坐两侧的客座,小小则陪在江志轩身边。此时,李如松正安静的听李夫人,为他详细的解说贺寿时的情况。

听说皇上敕封丈母娘为三品诰命,李如松顿时来了精神:

“你是说,这敕封诰命的圣旨,是皇上赐给明轩,由明轩来宣读的?”

李夫人奇怪的望着他:“正是,这有何奇怪之处吗?”

“哈哈,看来明轩圣眷正隆啊,我看要不了多久,他就该高升了!”

李夫人闻言,心中暗暗为兄长高兴,当下继续解说起来。当李夫人说道李钦用一块劣质黄玉,换来老夫人好一通怜爱,时候还将他们夫妻二人好一通数落的时候,李如松不禁摇头苦笑。无可奈何的瞪了下面一脸无辜的李钦一眼:

“钦儿,为父和你母亲给你的零花,还不够么?”

这时候李钦可不敢再卖乖了:“父亲,孩儿并没有说那话啊,是外祖母她老人家误解了……”

李如松和李夫人相视摇头,对于这个儿子,他们也确实没多少办法。李夫人一顿之后,接着说后面的事情。江志轩那首七言贺寿律诗,此时还没有传到华阴县城。李如松这是第一次听李夫人说起,等李夫人将四句诗背完,李如松不禁高声击节赞叹起来:

“好诗!好意境!好兆头!志轩,你真是让本县刮目相看啊!”

江志轩闻言,有些尴尬的望了望小小。本想开口说这诗乃是小小所作,却见小小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终于没有说出来。但他好歹也是皇帝钦点的解元郎,并不缺乏急智,当下回道:

“县尊大人,学生亦是受何大人为母挣回诰命的启迪,有感而发作成此诗,倒是贻笑大方了!”

李如松倒是没什么话说,倒是李夫人闻言,假愠道:

“志轩,你为何到如今还不改口?一口一个县尊大人一口一个李夫人,叫得生分!”江志轩闻言苦笑道:

“夫人恕罪,志轩只不知该如何称呼,义父义母?还是岳父岳母?”

“你这孩子,小小是我的义女,我视她如同亲生女儿般看待。我们自然是你的岳父岳母了!”

江志轩只好乖乖的叫了岳父岳母,旁边的李钦无言的呐喊着:“好么,这下子这个姐夫算是坐实了……”

旁边的李如松,此时也早已放下了一县之尊的威严,如同一个和善的邻家大叔。他见这么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也来了兴致:

“难得如此高兴,走!今日本老爷做东,到青云楼好好吃上一顿,一来算是庆贺咱们李家新增一员;这第二嘛……”说着瞟了瞟李钦和江志轩二人,“希望你二人能青云直上,捷报频传!”

这话挠到了李钦的痒处,第一个站起来,兴奋的叫了一声:“好,孩儿先到青云楼定位置!”,接着嗖的一声就奔了出去。看得后面的一家子人摇头不已。当下,李如松和江志轩一道,小小和李夫人并肩,一家人相携边聊边朝青云楼而去。

此时正是饭点,县城中各大茶楼酒肆几乎都是客满。当然,以李如松在华阴县的地位,青云楼这样的地方,即使再客满也会给他腾出地方来,而且还得是安静的雅座。

李钦先行一步已经订好了位置,站在门口等着老爹老妈老姐还有姐夫。远远的望见他们走了过来,李钦正想开口招呼,忽然一阵锣鼓喧哗,接着就听见有人高喊着“喜报!喜报!”,纵马朝县衙奔了过去!

李钦心头一阵悸动,喜报是乡试专用的讯报方式。华阴县参加今科乡试的人数不多,莫非这数十人里面,竟然真的就有前三甲?当下也顾不得吃饭了,赶紧朝县衙跑去,至于江志轩那一行,早就已经急匆匆的往回赶了,甚至连李夫人和小小都顾不得女子应有的矜持,撒开腿一路小跑起来。

江志轩胸中波涛汹涌,不断的翻腾。虽然嘴上谦逊的不说,但是他和李如松,乃至于整个华阴县县学的士子都清楚:如若华阴县真的有人高中三甲,那这个人必定非江志轩莫属。

到了县衙门口,报喜的三骑已经停了下来。领头的一个高举着一面绣着金黄色“钦点解元”的举人及第旗,朝守门的衙役高声道:

“速去通知县尊大人,贞观八年京兆府乡试头名解元花落华阴县,请他派人领路,前去报喜!”

“本官在此,本官在此!”李如松好不容易从围观的人群当中挤进去,连忙答道!此时的他,大汗淋漓,早已经把斯文体统丢到了瓜哇国!不容易呀,从武德年间开始算起,这是华阴县第一个乡试解元!!!

领头的喜报见县太爷竟然从外面的人堆里,狼狈不堪的挤进来,不由有些奇怪的问道:“大人您这是……”

李如松这才细看了一下自己那副狼狈样,却也不以为意,“哦,此时乃午休时间,本官携同家人正要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