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追凶韩国-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

  就在陶鸣皱眉思考的时候,不停向着早期的新闻翻找,忽然屏幕上一个新闻标题吸引了他。

  《华城恶魔现身首尔?是巧合还是故意模仿?》

  “华城恶魔?”

  陶鸣听说过这个案子,但了解并不是很多,他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韩国的电影里。

  思索了一会,陶鸣开始搜索有关华城案的资料。

  很快陶鸣就了解到了一些笼统的资料,其后发现了一本名为《华城尚未结束》的自传随笔。

  作者是京畿地方检察厅刑警科重案系长河胜均。随着人们知道他是电影《杀人回忆》中影星宋康昊所扮演的“朴斗万刑警”一角的原形,就成了著名人士。

  陶鸣找到了这本书,十分认真的观看起来。

  “呼~~”

  金泰妍认真吃着,时不时的看一眼陶鸣,虽然只是两天多时间的相处,但她发现陶鸣对凶案好像异常的热衷,不过现在也不是在意人家如何的时候。

  金泰妍昨天用手机给母亲发送了短信,不过信息发出是在明洞,编辑者是她,但发送者却是韩佳人前辈,母亲没有回信,因为金泰妍标注了别回,同时陶鸣因为担心他父母的手机都被监控了,所以觉得不要在家里发送信息。

  几人都是小白,不确定是否发短信也能被快速定位,毕竟这个时代科技为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怀着不懂那就更谨慎的行事,所以才这样做的。

  作为人女,金泰妍内心是歉意的,但事实是从陶鸣这里听到警察里也有人参与案件谋划的事后,她整个人都懵了,内心很不想相信,可是想到那个帮助自己的年轻警察,她发现事实或许比自己想象中更为复杂。

  其实,此时金泰妍很想给成员们打电话,这种时候真的应该停止活动去国外,陶鸣告诉自己,说那个坏蛋或许有着什么一定要杀死自己的理由,可能在正常人角度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所以让自己回忆,是否在以前有见过那个坏蛋,或者得罪过什么人。

  金泰妍努力回忆过,但并没有得罪过什么特别的人,就算在以前练习生时期有正常的竞争,可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并不存在某个落选者,要杀人报复的说法。

  金泰妍觉得陶鸣的推理是错误的,但她并没有说出口,因为有些事不能100%的确定,那就证明还有着其他的可能。

  金泰妍有很多担忧,但内心里又有种细小的刺激感,那是来到首尔进入S。M时成为练习生时产生过的,在得到出道消息、自己确定入选时产生过的。

  在苦尽甘来,以少女时代这个名字终于获得荣誉的时候产生过的。

  但其后,便少有这样的情绪产生。

  不过,金泰妍经过这些事后,反倒是看清楚了许多,原来束缚自己的并不是公司,也不是少女时代这个名字,而是自己。

  人们喜欢把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其他的意志上,因为不甘于平凡,所以接受有条件的成功。

  就如同韩剧中所有二世祖享受着奢侈到让所有人羡慕的生活,但却爱上灰姑娘,所以立马开始怀疑抱怨人生,然后对父母大叫着‘我的一生都是按照你们的安排在生活,你们能不能放我自由。’

  接着继续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和父母冷战,或者真的独立出走,放下了奢侈的生活。

  但如果是前些年的话,剧情就会发生灰姑娘绝症事件,二世祖圆润的滚回父母面前,只要想办法救她,我就接受你们的安排。

  然后二世祖又回到了过去,不过变得忧郁了,继续浪荡,最后灰姑娘挂了,或者救活了。

  如果是救活了,父母多半也展现出大爱之心,同意了他们在一起,拯救了忧郁男主。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扯谈。

  敢于承担自由的代价,便能获得自由,但自由不一定等于幸福。

  在这一刻,金泰妍终于了悟了。

  “自由,从来不是别人给于的……”

  曾以为S。M在束缚自己、压榨自己,可经历了天星公园的事件后,金泰妍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S。M从来都只是一家经纪公司,它的存在就是培养艺人、推出艺人,最终的目的就是利用培养的艺人赚钱,这是商业……

  也正是因为基于这个目的,才有少女时代现在的成功,曾经或许是太少女感性了,有种公司应该是家人一样的存在。

  现在金泰妍明白,那只是自己的错觉。

  夜幕降临,金泰妍依旧躺在沙发上,脑中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同时也看着一直坐在那里不吃饭的陶鸣,寂静的空气流淌着,一直到了晚上八点。

  “1、2、3、4、5、6、7……”

  “陶鸣,你在干嘛?”

  陶鸣没有理会他,嘴中正在嘟囔着什么,表情渐渐变得惊愕,额头甚至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冷汗。

  “86…91年之间10名,2004年两名,一共十二名,其中一名幸存。”

  华城案被害者至今被发现的一共十二名,陶鸣通过何胜均的自传,知道了华城案的始末和调查内容,虽然不一定是全面的,但陶鸣发现最重要的一个点。

  那就是华城案,并不是单指某个人的犯案。


第59章 毛骨悚然的猜测


  在韩国发生的华城连锁杀人事件中,最初把它当做一般性的杀人事件进行搜查。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线索并没有得到进展。在调查案件的期间,相似的案件陆续发生了。

  因此,连环杀人事件成为韩国全国都紧密关注的事件。解决此案件时也集中了警力。除第8起案件外,没有任何一个案件的罪犯被捕,因此,到底是罪犯的一个人行为还是多数人的行为,还是每个案件只是个别事件并无关联,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

  这起案件是有史以来警方动员人数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后投入了205名警察,嫌疑犯和证人达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纹鉴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别接受了遗传基因(DNA)鉴定和毛发鉴定。调查记录装满了5个大塑料袋,但依然没有抓到罪犯。

  并且,7、9、10起案件被指认的3名嫌疑人分别结束了自己生命等不详之事,反复一再地发生,形成了‘华城怪谈’这样的说法。

  唯一有重要线索的第八起案件,此案件的情况是犯罪现场中发现的阴MAO和犯人的阴MAO一致的证据,被采纳通过,犯罪人被宣告无期徒刑,和其他案件是没有明朗的关联,第8起案件除外所有的案件依然没有解决,这些案件被遗留下来,

  华城案的被害者全部是女性,被害者的年龄没有限定在年青层,其中被害人中,有52岁(第7起事件),69岁(第10起),71岁(第1起)等各种年龄层。

  被害者的阴·部被严重损害。(4,6,7,9起)

  在现场或被害者的阴·部内部中发现了精阿勒,以及头发,烟头等。

  被害者大多数是脖子被紧紧缠绕而被害的。

  第1起和第9起案件被害者的阴·部中发现了9小块桃子的碎块,用刀子割(或挖)被害者的胸·部,而犯罪者对此残忍的犯罪手法并不以为意。

  “这才是真正的变态啊,愉悦犯的可能性很大勒。”

  陶鸣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转过头看一眼茶几上鲜红的手链,陶鸣仿佛看到了一汪血海向他扑来。

  “从受害者年龄层来看,年纪偏大的极大可能是被同一人侵犯后杀死,毕竟让所有罪犯都对高龄妇女感兴趣的可能性极小。”

  “而第一起案件就是71岁……这口味先不谈,第一起案件是9月15日发生,其后10月20日,12月12日,12月14日,这时候的华城案应该刚刚才形成真正的连环杀人案,后三人都是20岁出头的女性,同一犯人的可能性极高。”

  “接着87年1月18岁女学生,5月份29岁主妇……”

  “88年9月54岁女性,9月为13岁女孩,这也是唯一生存的女孩,同时第八起案件的犯人被抓获。”

  “90年,14岁女生。”

  “91年69岁无业老人……”

  “警方判定4。6。7。9被害人有共通点,1和9有共通点,86年的四起案件犯罪时间十分接近,特别是12月12日和14日两名女性遇害,假设为86年案件为一人所做,那么共通点就变成了1234679。”

  “第八起排除,剩下的就是第五起和第十起。”

  “而这十起案件中,除了第八起存活着为13岁,唯有第5、9起被害者年纪低于20,分别为18、14,但第九起和第一起有非常鲜明的共同点,列为第五起之外。”

  “根据记录在1987年1月的第5起案件中,凶手在零下15度的雨中等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捉住受害人并将她拖了700m的距离。”

  陶鸣快速分析对比着这些案件,再看7、9、10起案件被指认的3名嫌疑人分别结束了自己生命的事。

  “在1990年11月的第9起案件现场,在捆绑受害人颈部和手腕的尼龙丝袜上发现的精阿拉显示罪犯是B型血。”

  这样一来最终能独立出来的只有第五件和第十件,第九件和虽然年纪为14,但前面有多重关联暂时排除,再加上后来也引入了DNA验证,如果第九起自杀的嫌疑人是犯人的话,应该能够验证出来。

  这样一来,第九起的嫌疑人并非真正的犯人,但案件性质和共同点不会改变。

  第十起唯一和前面案件关联的是年纪……

  将共通元素暂时列入……

  结果只有第五起独立。

  那犯人数量可能变为,8起犯人独立,结局被捕、5起独立一名、1234679十为同一人,也可能第十起案件年龄为元素巧合或模仿。

  “那至少三人或以上……”

  陶鸣如此的推断,再看那串玛瑙手链,材质不差、价格也应该不差……

  “如果、如果犯案者利用金钱、暴力、胁迫家人等手段逼迫三人自杀……或者那三人的确有人参与其中,但只是侵犯过被害人……不,太复杂,自杀这一点让人想不通,如果一人、两人还能理解,但是自杀嫌疑人达到三人,而且都不是罪犯,这无法用逻辑来解释,而且人已经死了,想不想得通,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差别。”

  陶鸣此刻才明白这个案子,为什么到现在都破不了,因为这个案子的性质,这就和现在的十月案一样,一旦牵扯到多人犯案,且嫌疑人生活中并没有明显的联系,那很难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就如同李天雄被抓之时,所有人都把韩善化的死算在他的脑袋上,直到预告出现,才知道还有犯人,如果没有预告,那个中年变态也不再出现,他很可能就能够这么轻松的匿藏一辈子。

  因为在世人的眼睛中,真凶已经落网……哦,当然还有一个在逃的家伙。

  无论怎么看,不管华城案这些犯罪是一个人所为,还是多人、亦或者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前些日子遇害两名女性的尸体状态,都与华城案被害者有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是崔宰相也自杀了,虽然犯案地点是在首尔,但若是将其算入华城案,那就刚好是14人。”

  “但第8起案件并没有成功,遇害者存活,罪犯无期,那么确定的遇害者应该是13人。”

  陶鸣好像抓到事件的脉络,起身将那个手链拿到了手里,他无法确定首尔和华城的案件是否有什么真实的联系。

  但这并不烦碍人们的推理和假设。

  如果两者是有关联,这个玛瑙念珠的持有者正是那个犯人,或是当年的从犯。

  那么,他如何让一个并非主犯的人心甘情愿的自杀呢?

  陶鸣其实一开始也这么想过,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

  威胁……用其家人、亲属的生命作为威胁。

  这样的威胁,无论主犯是什么样的势力,都没有区别,就像是一个流浪汉也能轻易的用刀具杀死一个没有防备的人。

  但是这样一来,以崔宰相为例,与其接受胁迫去杀人,那还不如直接杀了这个混蛋,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有可能是那个流浪汉没给他机会,甚至那天所见他腿上的伤,除了指甲挖出的部分,其他的搞不好就是流浪汉造成的。

  同时,对方可能真的如同专家所说……负罪感。

  他是真实的犯罪了,不管是怂恿下还是其他情况,所以在精神不稳定的情况下,加上对家人的威胁。

  以一个失败的流浪者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一种折磨,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家人的安全,或许对于失败者来说,反而是一种救赎。

  所以自杀、没有留下证据,不代表嫌疑人就真的没有犯罪。

  这是陶鸣在这几天里,思考汉江女尸案得出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