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冥佛-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兄,你最近越来越强壮了。”
“静玄——”
“师兄,你最近那套少林铁棍十三式练得怎样了,上次你说学会了就要教我的,我还一直等着呢。可别忘记了——〃
“我们先不说那个,静玄你。。。。。。”、
“哦,师兄——师傅有事找我呢。先去了,等下有空了再去找你玩啊。”说完也不等师兄答应立马逃跑。跑的比追兔子时还要快上几倍。
“唉,师弟实在是太顽劣了。虽说我们天龙寺不同于其他寺,可这戒律实在是太差了。”静未摇摇头叹息道。
“算了,静玄还小吗。等长大了就不会了。”静末在一边劝道。
“但愿吧。”
。。。。。。
逃离了师兄的魔爪,静玄一脸后怕的模样,拍拍胸口,感叹道:“还好我机灵跑得快,要不然非疯不可。”
“知了——知了——”一边树上的蝉又在鸣叫了。
“唉,可恶的蝉。”
。。。。。。
“静玄,别忙啊——我教你练武去。”一位师兄在路边大声的喊道。
“嗯——好啊!呃——今天不行,等天吧!”
“小师弟,后山的山楂成熟了,要不要一起去尝尝。”
“哎呀——师兄呢也真是的,熟了就帮我摘回来嘛!真是一点也不知道帮助师弟,师傅教了那么多——要互相帮助,你怎么就学不会呢?唉——”
“静玄,你跑这么快干嘛?”
。。。。。。
“哎呀,等下再陪你们玩,我现在有急事。”
“静玄,来嘛。”
“哎呀,静无师兄别挡道啊。”
“哈哈——静玄,你又睡过头了吧。”众人一起哈哈大笑。
寺院中谁不知道静玄啊。静玄可是以懒和调皮出名的。
——————————————————————————————————————————————————
请大家多多支持,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导。一起进步。
谢谢~~ 
第三章 无聊佛课

       
多多点击,多多收藏。谢谢兄弟们了。
(这章可能有的读者不喜欢,不过没关系,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去。因为这章讲的是一些佛家的东西,虽然麻烦了点,可对于以后的剧情、布局有作用。但不看的话也不会影响到后面阅读的内容,所以还请各位见谅!
我也知道搞这么个章节是错误的,可为了给各位一本好书看,我是在冒险。——还请见谅!多谢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身洁白僧衣,慈眉目善的老僧禅坐在床上,垂着两条长长的白眉动情地对盘坐在下方坐垫上的瞪大了眼的小沙弥静玄讲道:
“我们天龙寺是处于佛家十六宗之外,却又不成一宗的特殊存在,坐落于龙华山峰,一座大殿,正院,东、西、南院,几座偏房,总共一百来名弟子。综合各个宗门的精华,摒弃其不足,用以佛论和佛经的学习;以武为修、以咒和印为本、铺助以符。
是用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等八不,以破外道的邪见。破毗昙实有的执见,斥成实偏空的情见;更以无所得,破有所得,而显中道。
至于修行的阶位,若就真谛来说,一切有情本来是佛,无迷无悟,湛然常寂。就俗谛来说,迷之与悟,截然不同,但众生由迷至悟。
再者戒,是为佛家共通。凡佛家弟子是否在寺院还是何宗何门何寺都修行,遵守。
戒,分在家的五戒、八关斋戒和菩萨戒。出家众有十戒、六法戒和具足戒。此外根据梵网经,则有十重四十八轻戒,称为大乘菩萨戒。这都是成就四众弟子防过止非,圆成佛道而定的,我们应当如法受持,才能达到学佛成佛的目的。
静玄你太过顽劣,但为人机敏,慧根天生,倘若能好好约束自己。习得无上佛经,再修炼一身武力,结合佛印和十大咒,十小咒,以符为印定能成就一代宗师。历练红尘,历尽劫难,德遇机缘方可成佛;从而再向佛陀进发,也许能救众生于水火之中。”
“嗯,师傅弟子定不误您所望。啊——哈哈,我静玄是未来的大佛,救众生于水火的佛陀,我。。。。。。”师傅的话音刚落,静玄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双眼之中全是小星星。
“静玄——”老僧赶忙打断正幻想中静玄,还是一副痛心模样,不禁深深地叹出一口气,想到自己几年后就要。。。。。。不禁一阵担忧。
“师傅,弟子知错了,请您惩罚弟子吧。”静玄看到师傅紧锁的眉头和担忧的神情,还以为是自己又惹师傅生气了(心里却想着,佛家吧是戒怒吗?怎么三百多岁的师傅还。。。。。。)赶紧认错。
“算了,以后一定要切记谨记,不可再犯了,佛家大忌啊!继续讲课吧!〃
“是。”
“法界无尽缘起,皆由一心而生万有,但一切诸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体)即万法(用),万法即一。修持的方法,是依法界缘起之理而立三观:
真空绝相观:观遍法界一切诸法,都不外乎因缘生,依他起,均无自性,而众生的知见,都是属于妄情遍计,如翳眼空华,因病而现,所以称真空绝相观。
理事无碍观:因为作真空观,则诸妄相灭而真性现,即是真如。但真如是以不变为体,随缘为用,众生因妄情遍计之业感而生万法(事),但万法皆以真如为性(理),因理能生事,全事即理。作如是观,故名无碍。
周遍含容观:既知万法乃随缘而生,且一一法所具之真如性,即是真如的全体。所谓真如,是无形相的,不变异的理体,故称真如,倘能依理作观,即可返用皈体,理事圆融,人我无别,万法如一,因此谓之周遍含容观。”
“师傅,万法和真如怎样关系?”
“万法如酒、茶、汤。。。。。。等饮品,而真如若水,因为各种机缘而成为各种饮品。但水的湿性未变,如明此理,即可得到作观的受用。”
“弟子明白,请师傅继续。”
“我们以心感悟之中三观,却并不为教义,以缘为本教以武学佛印,将其融合使用。唯一即万法,武、印不相冲,符咒相为一,佛力修其身,是也。”
“师傅我们是以武入佛道吗?”
“万法皆虚妄,人我皆假相。方法不重要,只要有一颗一心向佛的慈悲心,佛经、感悟、修缘、历劫。。。。。。皆是入佛。念经是修性,结印画符是引缘,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除魔为苍生,集结善果。”
“那妖魔又如何定义?佛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妖即生有灵根的动物植物,吸纳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修炼而成人形者是也。魔是为魔界生物,也有现世人间天地形成的恶魔。妖有善恶,魔亦有情。不残杀生灵者是为正,善。关键在于人心。如何定义全看你自己,但绝不可胡乱定义,伤及无辜。更不能打着正义的旗号,见一杀一。妖与魔也是众生一员。”
“弟子明白。”
“修行的方法是观心,因此就有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之法的产生。所谓次第三观,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一义谛观为究竟。
由此可见观心之法,是很重要的。静玄你要切记。
修空观,破见思惑;修假观,破尘沙惑;修中观才能破无明惑。修观的方法和治病一样,病情复杂,治疗的方法就不能简化。
假若你能了解非空、非假、非中和亦空、亦假、亦中的道理,不修次第三观,也是可以的。”
“师傅,这与前面说的观相同吗?”静玄抬头看着师傅问道。
老僧微微一笑,心中似乎很高兴。弟子终于开始听课了,不再打瞌睡,思想开小菜了,反而有所发问,这比平时做了三十件好事还要开心百倍,以后是有希望了,再一想那天生异象,莲台为床,神莲护身,惊涛怒浪,雷龙乱舞。。。。。。
不禁喜上眉梢,更专注地讲起来:“有所不同。前面说的是万法皆缘起,是依法界缘起之理而立三观;而这是观心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一义谛观为究竟。”
“嗯——”静玄只应了一声。
“般若经中书‘无所得,缘起性空’。”
“嗯,是——”静玄已经有点心不在焉,语气也开始变化。”头都已微微下垂。
老僧见了,摇摇头继续说道:“
唯识,是说宇宙万有,是因识别的关系,而产生其存在的价值,否则虽有亦等于无。譬如小孩子手上拿著一枚金戒子和一块糖,你拿走金戒子,他无所谓,若是拿他的糖,就会会哭起来,这就是识别而产生执著的证明。
以阿赖耶识为根本,以说明万有的因果关系。
阿赖耶识有寄藏众生一切心法和色法种子的功能,所以也称藏识或种子识。
至于藏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东西?
没有办法拿给你看,我们所读的经文,和已经知道一切事物的印象,在什么地方?
如说在脑子里,是不对的,这些东西究竟在那里呢?
答覆是在藏识里,因为这个东西其体无形,所以看不见,其用(量)至大,能藏一切诸法。”
“哇——好大的金雕!”小和尚静玄已经在小声地说起了梦话。
“佛智。。。。。。”老僧不知,还沉浸于那美好的未来中,忘情地讲着。
“别跑——别跑,等等我啊!金雕大神你下来好吗?什么?你不下来,那我就把你打下来…。。啊!!!金雕大侠你下来好吗?我这里有很好吃的斋菜。。。。。。金雕大佛,救命啊!。。。。。。金雕佛陀可以回答我一个问题吗?我可不可以吃你?!呃——是将来,不,我不吃你了;慈悲的金雕佛陀啊你让我骑——哦,不是,是让我坐坐你好吗?。。。。。。。啊,金雕。。。。。。”静玄口水已垂到了胸前。
“。。。。。。
遣虚存实观:即是排除一切虚妄计度,存全依他起有,和圆成实性的理体。
舍滥留纯观:舍弃一切杂滥的外境,护存纯净的内识。
摄末归本观:停止见分攀缘工作的机能,而皈顺自证分的理体。
隐劣显胜观:隐藏心所的劣点,而显心王的优点。
遣相证性观:排遣万有的差别事相,证入诸法平等的性海。
此为五重唯识观。
不管学那一宗,对于唯识多少总要懂一点,在行持上是很有帮助的。”
“哇,好可爱的小白兔,不知道和月宫嫦娥仙子的玉兔谁更好看呢?咦——要是把你送给天台庵无为师太的小弟子,月霜——不,静如师姐会怎样呢?嘿嘿——有趣,小兔兔别跑啊,带你去神仙姐姐那里去好吗?小兔兔——”静玄已经在梦里追起了小兔子。
。。。。。。
“佛陀为了度生的方便,所说的言教故有显密之分。
密教是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内证真言教法,文理难知,故称密教。
经论所说的内容,是说我们的体相,和大日如来一样,因无始来,一念不觉,而使身口意三业不净,堕入六道,受生死轮回之苦,现在要想回复本来面目,而使三业清净,必须手结印,口持咒,意观想,藉三密加持的力量,才能使三业清净,以了脱生死之苦,即身成佛。”
。。。。。。
一觉醒来的静玄,偷偷瞟了一眼师傅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赶紧用衣角擦掉嘴角的口水,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大声地问道:“师傅佛陀到底有多大智大善,佛法有多强,武力无上,一行一动皆佛印吗?”
“佛陀,又称作“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而,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如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信仰面很大的还有毗卢佛(大日佛)等。从佛身说,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等。
佛陀,那就是拥有“四身五智”的无上智慧者。
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
无上,指超越一切凡圣,无与伦比。”
“这样啊!佛陀就是终极了。”静玄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情,摇头晃脑地说道。
。。。。。。
今天到此为止,明天继续,记住明天不许迟到再睡懒觉了。否则罚抄金刚经,面壁三天。
“不——师傅,你不能这样,佛说万事不可强求。。。。。。”
“师傅——”
“师傅——”
。。。。。。
第四章 利嘴无敌

       看完后,觉得勉强过得去的话,请兄弟们收藏一下哟^_^当然,贪心的再要点票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天空渐渐明亮,月华渐渐迷离模糊,纯净清晰的空气也渐渐湿重模糊起来。山顶上开始起雾了。
东方的天空已一片明亮,白净的云布满整个天空。不一会儿,悠的抹上了几道红霞,慢慢加深扩宽,似鱼肚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