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少年点了点头,对张飞说道:“将军,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张飞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从今天起,军中没你这么一号人物了,给我有多远滚多远,下次再让俺撞到,定斩不饶!”
  贾仁禄笑道:“不就是喝几口酒么,何况他已经认识到错了,何必不依不饶?小子,张翼德不要你,老子要你,你以后就跟老子混吧。俺可没张翼德那么小气,只要不执行任务,你想喝什么酒,只管言语,普天下老子搞不来的酒怕还真不多见。”
  那少年听了这番话,拼着最后一丝力气,跪了下来,道:“小人这条命,从今天起便是将军的了,将军想要随时都可以拿去。”
  贾仁禄将他扶起,道:“老子要你的命做什么?三弟,你也别在那戳着了,赶紧找个大夫来,给他看看。”
  徐庶点点头,叫来大夫,为他医治鞭伤。貂婵也见不得孩子受苦,上前摸了摸他的头,泪如雨下,道:“还是个孩子。这个张飞,竟忍心下这么重的手。”扶着他下去医治。
  张飞原也不想欺负小孩,只不过自己最心爱的酒给人偷喝了,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便是亲娘老子也打,何况只是一个小孩。听了貂婵这句数落,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伸手肃客,将贾仁禄让进中军大帐。他正中一坐,贾仁禄坐在一旁,众人没有座位,依次站在两旁。
  贾仁禄问张飞道:“你为什么老打不下濮阳,你可知道?”
  张飞叫道:“谁说我打不下濮阳的?谁说我打不下濮阳的?前面这些不过热热身,好戏才刚开始呢,你等着瞧吧,不出十日俺一定拿下濮阳。”
  贾仁禄笑道:“那十天要是还打不下来呢?”
  张飞道:“不可能!”
  贾仁禄道:“万一真打不下来呢?”
  张飞道:“十天不成,二十天准成。”
  贾仁禄道:“二十天?照你这种打法,别说二十天,一百天都未必能成。好家伙,只是热身就死了两万多人,要是真打,还不得死二十多万?你有这么多兵么?”
  张飞正要大放厥词,贾仁禄打断道:“这些人都可靠么?”
  张飞点点头,贾仁禄道:“皇上马上要对东吴用兵,东郡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必须尽早拿下,你有时间拖,皇上可没时间陪你慢慢玩。他老人家下死命令了,一个月内必须拿下东郡,否则你小子自己去和他解释吧。”
  张飞叫道:“这些上谕里怎么没说,你不是骗我吧?”
  贾仁禄道:“这么机密的事情,怎么能写在上谕里?万一上谕让人截了咋整?”
  张飞也知道照他的打法,别说一个月,就是再给他三个月,也不一定打得下来,这会由不得他逞强,道:“嘿嘿,军师,你有什么高见?”
  贾仁禄道:“我刚才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
  张飞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说实话麾下将士已经拼了命了,可就是爬不上城头。这一座小小城池,咋就拿不下来,我也觉得纳闷。”
  贾仁禄道:“据我派到城中的细作回报,乐进是这样对城中百姓说的。他说你攻入邺城时杀害百姓十余万人,血流成河……”
  张飞叫道:“放屁,哪有此事!”
  贾仁禄道:“我们当然知道是乐进在瞎咧咧,可城中百姓不知道。恰在这时,你又在城下叫嚣,说冲进城去之后,定要将城中男女老幼杀得一个不剩。这事可有?”
  张飞老脸一红,道:“这不过是句气话,当不得真。”
  贾仁禄道:“嘿,气话?你以后还是少说些气话吧。上次火烧中军帐的事忘了,这么大的教训还不吸取?你认为这是句气话,老百姓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本就半信半疑,听了这话,不由对乐进的胡言乱语信以为真。你想想老百姓哪个不怕死?为了保住性命,十余万百姓上下一心,和守军一起上城防守。这样一来,乐进人比你多,又有这么硬的乌龟壳子罩着他们,这城你要能打下来,那才真叫见鬼呢。”
  徐庶道:“二哥言之有理,不知该如何破解?”
  贾仁禄道:“城中百姓信了乐进的鬼话,这才和他们一条心。想要破解,还须从信字上入手。”


第567章半月之期

  张飞挠了挠头,道:“从这一个字入手,就能打下濮阳?”
  贾仁禄点头,道:“嗯,这就是老子为你制订的攻城方案。只要你照方抓药,一个月内拿不下濮阳,老子把头割下来给你当球踢。”
  张飞连连摇头,道:“不可能,不可能。俺用了十五万大军花了两个月没打下城来,你就靠这么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字,一个月内就能打下城池,这不是开玩笑么?”
  庞统道:“下官也觉得此法可行。不知仁禄打算如何示民以信?”
  贾仁禄问道:“濮阳被围,可有派人突围求援?”
  庞统道:“有,不过都被我军半路拦截,一个也没有走出去。”
  贾仁禄道:“好家伙,防守够严密的。”
  张飞叫道:“那是,俺带出来的兵,能差到哪里去?”
  贾仁禄道:“请将军传下令去,从明天起,将士们不必再拦截突围求救的魏人。”
  张飞叫道:“不行,不行。放跑了这些人,叫来援军,那可就遭了。”
  贾仁禄笑道:“濮阳离青州甚近,曹丕的耳朵没聋,眼睛没瞎,你在这里折腾两个多月,他怎么可能一点也不知道?两个多月都没派援兵来,就说明他不打算救东郡了。东郡的人去的再多,也一样搬不来救兵,放人与不放人又有什么区别?”
  张飞道:“大哥说了东郡是曹丕的命根子,咱们说什么也要将他夺过来。既然是命根子,曹丕怎么可能不派兵来救?”
  徐庶道:“曹丕不是不想救东郡,而是无兵可派。邺城之役后,曹丕窜身青徐,元气大伤,没有十年时间休想恢复,他现在自顾不暇,如何还有多余的兵马来救东郡?”
  张飞道:“嗯,既然曹丕不会来救,放人和不放人都没多大差别,军师为何要将把人放出去?”
  庞统隐约明白了贾仁禄的用意,微笑道:“放人和不放人对我们来说是没多大差别,可对城中军民来说差别可就大了。濮阳被我军围困两月有余,粮草告罄,城中军民昼夜恶战,腹中饥馁,日夜盼着朝廷派兵来救,解了他们的倒悬之苦。我们若在这时把人放出去,任他们前往青州求救,到时他们讨不来救兵,回城一说,对城中军民士气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我们因势利导,濮阳当可一鼓而下。”
  张飞大叫道:“妙极,妙极,这么简单的办法,俺这么就没想到?”
  贾仁禄心道:“你这脑瓜子除了会想些酒后打人的主意出来,还能想出啥主意来?这次你鞭打那小鬼,多半又想故伎重施,乐进又不是傻瓜,他镇守合肥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这么简单的计谋他如何看不出来?老子还是先给你打住,省得你丢人现眼。”
  徐庶皱起眉头道:“曹丕虽说无应变之才,司马懿、蒋济可是学贯古今,腹有良谋,不可能会断回绝前去求援的人。倘若他们重施故伎,诈称救援已到,令城中百姓固守待援,我们当如何应对?”
  庞统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元直所说,我不是没想到,只是苦无破解之法。当初孙权就是被蒋济所诓,仓皇退走。说实话这计用在我身上,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不知仁禄有何高见?”
  贾仁禄道:“所以我才说要从信字入手。曹丕以诈,我以信,不胜何为?”
  庞统徐庶都是聪明人,只不过身在局中,一时找不到北。这话犹如醍醐灌顶,当头浇下,连日来苦思不得其解之事,豁然贯通,叫道:“妙极,妙极,妙之极矣。仁禄,说句实在话,你打下邺城时,我们两个都很不服气,认为你不过是运气好,适逢其会,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现在我们算是彻底服了。”
  贾仁禄刚要谦虚两句,张飞叫道:“你们在说什么啊,我怎么还是什么也不明白。”
  贾仁禄道:“不明白不要紧,等打完了,你就明白了。”
  张飞叫道:“跟你们这些读书人在一起真累。说吧要俺老张怎么做?”
  贾仁禄道:“你搞错了,老子可不是什么读书人,家里虽然摆了不少书,不过是用来养蚂蚁的。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你这就传令下去,让大军准备十五日粮,十五日攻城不下,便解围而去。并将这消息散步到城中,让城中百姓也知道此事。”
  张飞瞪圆双眼,叫道:“什么,咱们打了两个多月,死了这么多弟兄,城虽未打下来,不过城中粮草匮乏,守城百姓俱已疲惫,这可是攻城的绝佳时机,十五日内攻不下城便即退走,这怎么可以,万万不行!”
  徐庶笑道:“将军只管照他说得去做,半个月后濮阳一定不攻自破。”
  张飞道:“你说的是真的?”
  庞统道:“定是如此。”
  张飞挠了挠头,道:“既然你也这么说,俺就信他这一回。来人传令下去,军士各攒半个月粮食,半个月攻城不下,便即解围而去。”回头对贾仁禄说道:“这可是你说的,半个月内若下不了城,那当如何?”
  贾仁禄笑道:“甘当军令。”
  张飞叫道:“好,要得就是这句话。”
  贾仁禄立了军令状,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徐庶道:“这是孔明搞出的小玩意。我到长安时他将这个交给了我,说我日后兴许用得着。我当时也没怎么往心里去,没想到这次还真能派上用场。你先照一万个整,不够咱再说,哈哈。”
  徐庶不明所以,接过密信展开一看,只见开头写着两个篆字:“地雷”其后则是一副副图画,旁边列有文字详细说明地雷的构造用法,徐庶只看了一半,便倒抽了一口凉气,其时已是四月下旬,天气躁热,挥汗如雨,他不知怎的,竟觉得全身冰凉,瑟瑟发抖。
  原来贾仁禄和诸葛亮闲聊时无意中谈起了现代的火药知识,当然这方面的知识他大部分还给化学老师了,说起来自是颠三倒四,杂乱无章 。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诸葛亮脑子之聪明,反应之敏捷当世不做第二人想。他一听就这知道贾仁禄所说的东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使汉军的战斗力提升一大步。可贾仁禄所知毕竟太少,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去研究了。
  那次谈话进行之后不久,贾仁禄便卷起铺盖前去攻打邺城。诸葛亮坐镇后方,正好有大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火药唐时才有,还是一个无聊的炼丹士,疯狂炼制丹药时无意之中发现的,当然那个伟大的发明人当场便驾鹤西游,到佛祖那里领奖去了。诸葛亮想要把这一发明提前数百年谈何容易?众所周知,科学研究除了需要勇气和运气外,更需要大把的资金。诸葛亮虽是丞相,但清廉自守,所有俸禄大半捎回老家,接济穷人,少部分买书,家无余财。哪有那么多钱鼓捣硫磺造炸药?
  好在一开始也不需要太多的原料,以他的财力,勉强可以。只是搞这玩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诸葛亮知道的东西虽多,但对试验的危险性还是估计不足。一开始他没考虑在外面租用临时场地,说实话既便有考虑,他也租不起,只好在家里搞。
  于是乎丞相府里时常传出一阵巨大的爆炸声,震惊四邻,开始时街访四邻还道是他煮菜时不小心炸了锅,也没太在意。可是偶一为之则可,老炸锅就不太对劲了。众百姓纷纷猜测丞相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众说纷芸,莫衷一是,谣言越传越凶,渐渐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刘备听说诸葛亮在自己家里搞些见不得人的明堂,自是莫名其妙,拐弯抹角的问了几句,好在诸葛亮口才出众,三言两语便搪塞过去,刘备也没怎么起疑。
  当时科学还不昌明,搞这种东西明显违背儒家经义,属于离经叛道。不照孙老夫子指划的阳关大道走,在当时可是大罪过,轻则罢官,重则有杀身之祸。贾仁禄不敢把现在科学知识喷得太多,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否则他肯定不会被当成促成科学进步的先驱者,而会被当成妖人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
  诸葛亮虽是儒生,却也知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未出茅庐时便常搞些新奇古怪的小玩意,这也为日后发明连弩、木牛流马打下坚实的基础。陈寿在《三国志》里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说他:“外连东吴,内平南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有人说陈寿父亲是马谡的参军,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受到了连累,陈寿因此对诸葛亮怀恨在心,在书中对诸葛亮评价过低。那纯粹是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