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求援信使见赵振邦这个娃娃心眼子比自己好多,知道遇到了妖孽,于是也顾不得脸面和谈判规则,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公孙恭开出的条件全都说了出来,然后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对赵振邦陪着笑脸,等候着人家任意发落。

  见自己的“王霸”之气果然起了作用,赵振邦于是换上一张和蔼亲切地笑脸,安慰了信使几句,然后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会马上发兵前往乐浪。

  这位信使也是个妙人,尽管早已经乱了章法,但还是红着脸、麻着胆小声问赵振邦将会如何处置公孙恭以及其余辽东旧部。

  赵振邦一脸正气地回答说:“既然今后都是一家人了,公孙恭、李敏和柳毅自然会另有任用,至于那五千乐浪驻军,便暂时划归熊罴军名下,等到辽东新军成军之后,再做调整。”

  定下公孙恭投诚的事宜之后,赵振邦也不含糊,立即派出暗影队员星夜前往辽河口通知奋威营主将甘宁,让他派出一支有作战船只护送,可供一万部队搭乘的运输船队迅速赶到马訾水,支援熊罴军对乐浪用兵。

  四日后,无所事事的甘宁收到了赵振邦的急报,顿时来了精神。他亲自点齐两千水军,带着二十四艘海龙型战船和一百多艘运输船只,急吼吼地沿着辽东半岛驶向马訾水畔的西安平,至于驻地剩余的事情,则被他一股脑地丢给了参军徐辉。

  在等候甘宁水师到来的日子里,赵振邦也没有闲着,他又派人给张绣送去密信,请求张绣安排一支部队护送一百名小虎队员全部向西安平一带集结,接下来的对高句丽人和二韩以及秽貊用兵,正是最好的试炼场,赵振邦准备带着自己这帮兄弟们好好练练手。

  为了给惊惶无措的公孙恭打气,赵振邦让信使在见过自己的当天便动身返回番汗,他让信使带话给公孙恭,无论如何都要将列水以南的汉人百姓带到北边的安全地带,地方丢了无所谓,迟早都能打回来,要是汉人百姓被马韩和辰韩祸害残了,那他公孙恭就是民族的罪人!

  七日之后,甘宁带着水师船队顺利抵达马訾水下游的西安平,大江入海口的水面上影影绰绰停满了各类船只,那番景象让人看了十分提气。

  这期间,小虎队的一百名队员已经顺利抵达西安平;依凭列水防御的李敏和柳毅得到了公孙恭派来的三千援兵;被黑山军逼得无处容身的马韩部落和辰韩部落大量人口翻越单单大岭,闯入了乐浪郡境内。

  赵振邦终于穿上了从未在人前展示过的特制盔甲,手中提着一柄与其父赵兴所用霸王枪极为相似的长枪,威风凛凛地把手一挥,带着一百名少年班的同窗好友,再次登上了甘宁的帅船。在他身后的一万熊罴军士兵,拍着整齐的登船队形,一队队登上了运兵船。

  站在船头之上,赵振邦对面前的一百名队员大声说道:“兄弟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来了!今番诸君与我同赴乐浪,不将高句丽人、马韩人、辰韩人和秽貊人全部清剿干净,我们誓不回卧虎城!”

  “男儿立志出乡关,不平东北誓不还!”

  甲板之上,直冲九霄的清脆的童音尽管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斗志和血气,让甘宁、侯成和薛兰等人听了都觉得十分振奋。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一零章 秋风秋雨秋思人

  一场毫无来由的秋雨,打湿黄河两岸。深秋之中的枯叶在风中盘旋,在雨中坠落,让人不由得感到了萧瑟和清冷。

  在这样清冷的季节里,卧虎城后面的山中石阶上竟然还有人在随意向上攀登,似乎是要在雨中登临山顶。

  听说平西王要雨中登山,一大早卧虎保护处便派人提前上山将道路两旁容易藏身的地方控制了起来,更有暗影队员之中擅长狙击的高手占领了山中的所有狙击点,防止出现任何的纰漏。

  如今事关赵兴人身安全的问题,他自己已经说了不算,而是必须由警卫团、暗影总部和保卫处三家一起商量之后才能定夺。尽管全天下都没有人说赵兴可能要当皇帝,但卧虎城中的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连平西王这样一位前不见古人的大圣至贤之人都无法问鼎天下,试问世间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保护平西王的安危,就是保护全天下人的福祉,在这件事情上哪怕是付出万倍的努力和艰辛,赵兴手下的文武臣属都觉得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

  正因为如此,赵兴近年来离开卧虎城的时候越来越少,不是他不想亲眼到各处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被一整套繁琐的出行保护方案给吓得退缩了。想一想,一向喜欢无拘无束的赵兴,如今每走一步,前后左右都有明着暗着的护卫跟随,就连走累了想在道边“嘘嘘”一下,都要担心老二的尺寸被人看了去,这日子还怎么过呀!

  虽然已到深秋,天上又落着细雨,但已经憋在卧虎城内有挺长时间的赵兴还是决定去爬山透透气,顺便将接下来的诸多事项理出一个头绪来。

  赵兴在前面兴高采烈地拾阶而上,身后跟着李进思、庞统、李儒和吕蒙等人,他们当中有人一脸平淡,有人一副愁眉不展,也不知道都在各自琢磨些什么。陈珪年迈,这次就没有跟着赵兴前来掺和,他正在府里陪着王允弈棋。

  众人逶迤着来到山顶之上的一座八角亭中,纷纷抖落头上和发间眉梢的雨滴,然后便有跟在后边的护卫送上来一个内中烧着竹炭的炉子,还有几坛尚未启封的长河大曲,以及几盘已经切好的熟牛肉和下酒菜。

  几人围着炉子坐定,先开了一坛酒,置于火炉之上烫着,然后开始聊起一些各地今秋以来发生的逸闻趣事,倒也十分的舒缓惬意。

  待到烫酒的砂瓮向外冒出白气时,赵兴便让人给大家面前的大酒盅内满上无色透明的长河大曲,然后举杯说道:“来、来、来!今日却是辛苦诸位陪我淋雨爬山,先干了这杯暖暖身子!”

  随行的几人知道赵兴肯定有事要说,但既然他不主动提及,大家也就不会多嘴,纷纷端起酒盅畅饮起来。

  这许氏酒庄为平西王府特供的长河大曲可不是谁都有口福品尝得到,听说是用好几种粮**酿而成,不掺杂任何水分的原浆酒,在市面上根本就没得出售。

  酒酣耳热之际,赵兴笑着问吕蒙:“子明久居于四季如春的江南水乡,可曾适应北地的秋冬天气?”

  吕蒙放下手中的筷子,举杯向平西王一敬,然后滋滋地喝干盅内白酒,说道:“南方有南方的好,北地有北地的妙。若非来了卧虎城,又怎能喝到许氏酒庄专门为平西王酿制的特供呢!”

  众人闻听此言,同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同样来自南方的庞统感叹说道:“华夏神州广阔无边,南北风俗差异巨大,各地都有其不凡之处,若非行遍天下,谁又知道其中的妙趣呢。”

  赵兴顺着庞统的话语说道:“还真是广阔无边啊!如今我们实际掌控的地盘不过神州之地的三、四成,却已经有千万辛劳黎民,万里锦绣河山,待到天下大一统之时,还不知会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李进思经常出入赵兴的书房,对于赵兴书房之中那面硕大的《堪舆万国全图》十分的熟悉,他知道赵兴口中所说的“天下大一统”不仅仅是指华夏之地,还囊括了海外的几个大洲,于是说道:“只怕到了那时,从神州最东边的东莱郡走到最西边的大秦国那边,没有个一年半载都难以到达。”

  李儒听出了李进思话里的意思,颔首捻须说道:“大汉皇室为了控制华夏之地,在官府机构和州郡设置上费了许多气力,如今看来还是有诸多的问题与隐患,若是日后平西王带领大家收服四海之地,疆域版图之巨,只怕有三、五个大汉这么广阔,如何确保帝国长期统一,不会分崩离析却是关键。”

  李儒说的这个问题,座中几人多少都有所思考,但大家都觉得是个几乎无解的问题,因为此前没有任何成例可供参考,就连赵兴也没有寻找到准确的答案。赵兴记得后世成吉思汗虽然横扫了欧亚大陆,但他的后人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国家只有一个蒙古,而且还是在华夏国被长毛和米国强盗们逼迫之下承认的。

  如果赵兴折腾了半天,到最后还是只能保住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版图,他还不如早早洗洗睡了,回卧虎城内搂着媳妇们继续埋头造人,也省得在这深秋的日子里远眺重山。

  见大家都放下了酒盅和筷子,一脸严肃地思考着将来,赵兴便从怀中拿出一叠写满字的纸张来,然后让李进思分发给大家。

  这些纸张上面凝聚着赵兴这一年多来关于国家发展和政治革新的许多思考,很多观点都已经冲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借鉴了后世各国的政治体制,一定会让看到的人们大吃一惊。

  拿到纸张之后,亭中的人们仔细认真地看着,生怕错过了上面的任何一个字。他们或是为赵兴直言不讳地质疑皇权至上而疑惑,或是对赵兴描述的理想国度而向往,或是对赵兴尖锐批评愚民政策的言论而暗暗叫好,又或是对赵兴不打算当皇帝却对当教宗感兴趣而暗自吃惊……

  一时之间,亭外山风夹杂着雨滴,亭内只有炭炉上的酒瓮冒着白气。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一一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似乎是过去了很久的时间,又似乎几杯烈酒刚刚下肚,亭中的人们终于从最初看完手稿的震撼之中苏醒过来,人人都以一种看待圣人的表情看着赵兴。

  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被人众星捧月一般看着,赵兴脸不红、心不地开了一句玩笑:“怎么样,是不是被我的伟大崇高而折服了?”

  “噗……”正在低头饮酒的李进思一口喷了出来。虽然亭中还有其他人,李进思可管不了那么多,实在是被表哥那副臭屁的样子给刺激到了。

  如此一来,原本有些压抑的亭中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

  庞统首先开口说道:“我对未来从中央到最底层按照七级行政结构划分的方式比较赞同,既可以有效控制整个国家,又避免了太多的冗官闲吏。只是这样一来,许多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难免被剥夺,因为以后各级的官吏都需要由上一级或上两级来委任,并且不是终身制和世袭制。”

  赵兴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他回答说:“只要是改革,就会涉及到利益再分配的问题,世家大族历来不是民族兴旺的脊梁,反倒是国家祸乱的根源,所以在我的方案之中,对于世家大族的限制随处可见。”

  李儒跟着说:“如果按照国昌的设想进行改制,今后皇帝虽然仍为一国之君,但手中仅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岂不是容易被内阁辅政大臣架空?而且因为军队所需军饷物资皆需从政务院支出,老兵安置和新兵招募也由地方负责,就连军队的权力也会被削弱。”

  赵兴对于李儒提出的这个敏感问题很赞赏,他回答说:“大家心里一定奇怪我怎么会制定出将来有可能制约自己或者后人的方案吧?其实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古以来,昏君当道的时候多还是圣明天子出现的时候多?”

  不等大家回答,赵兴接着说道:“所谓的天子是什么?不过是假借上天之意愚弄百姓的称呼而已!大家都见过晋王刘镕和凉王刘蔄,有没有发现他俩就比你我的孩子更加与众不同?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没有!他们虽然曾经是汉灵帝刘宏的儿子,但也就长了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如果不是我想办法将他俩解救出来,现在说不定还被别人捏在手中生不如死!”

  “道德经中有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谓的皇帝、真命天子、九五至尊,在上苍看来跟草狗又有何不同?跟凡夫俗子又有何不同?老百姓和大臣们把国家兴旺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本来就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如果不把蒙在皇帝身上的神秘外衣扒掉,不将皇帝手中的特权消减到最低,天下熙熙攘攘的人们不还是想自己来当这个皇帝?”

  赵兴似乎回忆起了无数关于后世那些皇帝如何愚弄百姓,如何视百姓为草芥,却将自己始终摆在道德和伦理制高点上为所欲为的丑陋画面,他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压根就没想过李儒提这一嘴,实际上是在担心赵兴有朝一日做了皇帝,手中的权力被削弱之后无法适应。

  李儒不知道的是,皇帝这个差事,在后世真不是谁都想去做的。至少在许多国家,人们宁愿去当律师、做牙医,也不愿意天天在台上演戏,满嘴说着谎言,坐那象征国家至尊的宝座。也就是在某些国度,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是官本位,仍然骨子里从上到下都是封建思想,一朝得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