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谭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5谭政-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鲜与亲切。他爱不释卷,彻夜不眠,聚精会神地学习着。他在努力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

不久,“五四”运动革命浪潮波及到东山高等小学堂。谭世名参加了校内外学生运动的行列中,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人之一。

“五四”这天,学校里集会,开展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集会后,东山小学的师生们,为配合全国学生运动的行动,打起标语旗帜,高喊着“打倒军阀!”“禁止仇货!”走出校门,蹚过一条河,浩浩荡荡走向湘乡县城大街,示威游行,支持北京、上海、武汉、济南、青岛、长沙等地的工人大罢工。

五月的湘乡,人歌潮涌,车水马龙。游行的队伍如一条长龙高歌猛进。贴标语,呼口号,作讲演,学生们向广大群众作宣传。谭世名也在其中。他本来性格文静,读书刻苦,素有“白面书生”之称,可他自参加学生运动、学生自治会以后,性格大变,人也大变,成了学生运动的带头人,成了革命运动中的勇士。此时,他正用一口湖南话在向群众作讲演。

他在向群众解释为什么要抵制日货时说道:“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东洋鬼子利用经济、文化掠夺中国!北洋军阀吴佩孚不抵制东洋鬼子的侵略,反而镇压起来示威游行的群众,血流成河!”他举着拳头高呼:“打倒镇压工人运动的刽子手!打倒列强!打倒吴佩孚!”为了查禁东洋“仇敌”运进中国的“仇货”,东山高小学生自治会号召全校师生不购买、不使用“仇货”

即日货。学生自治会还专门成立了“查禁小组”,谭世名便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学生运动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了商铺老板,把摆在商铺的仇货全部收拾了起来。二都柳树铺。二都柳树铺是通往湘乡县城的心经之地,所以世名每次往返学堂,必到二都柳树铺探望岳父陈绍纯以及少年时的好友。岳父陈绍纯知道女婿终于进入东山学堂读书,非常高兴。陈绍纯是个十分开通的人,乐于接受新事物。为世名上东山学堂他可操了一份心,是他先为世名介绍了一位东山学堂的党老师,这位党老师是陈绍纯少时好友。通过党老师,世名了解了东山学堂的情况,然后他又向父亲谭润区说:“东山学堂不错,还设有古文课。那课程表上还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还有,您说过,我不是将来要做教员么?学堂里的党老师说,就是想当一名小学教员,也得有高等小学堂或者中学的毕业文凭才合格。”谭润区一听,打消了心头的一些顾虑,觉得有道理,这才开始心动了,最后同意儿子读学堂。陈绍纯在东山学堂有老朋友,自从女婿考进东山学堂,他便让女婿捎书信沟通情况。

一天,谭世名从学堂返家,途经二都柳树铺,给岳父捎来一封信。陈绍纯打开一看,是东山学堂的陈碧纯老师写来的。他在信中说,同班同学毛泽东正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毛泽东和蔡和森、何叔衡等组织了一个“新民学会”,专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个新民学会对会员提出要求:改造中国的世界!

要做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的“新民”,你佩服不佩服毛泽东的雄心壮志和胆量呀?陈碧纯还在信中说,毛泽东还创办了一份《湘江评论》,前几天寄来了一份,很有新意哩……信是谭世名读给岳父听的。毛泽东他可听说过,因为他还是东山学堂出来的哪。陈绍纯对女婿说:“世名呀,你知道毛泽东这个人吗?”谭世名点点头。“这个人雄心可大啦!”陈绍纯提高了嗓门,“像你陈碧纯老师所说,毛泽东本来是湘潭韶山人。可是,他听说咱们湘乡东山书院清末改革为学堂,就来湘乡求学了。那时他在东山戊班读书。

他的弟弟毛泽覃后来也到了东山学堂读书,比你庶康大哥低一级。毛泽东这个学生可不简单,在学堂念书的时候,他就不‘安分守己’,经常与几个思想守旧的先生争论。先生们说,这个毛泽东,不管什么时候道理总比别人多!

有一次,他在学堂呆不下去了,你陈碧纯老师就把他带到了我这里‘避风’。“

正说着,岳母端来了饭菜,一边放饭菜,一边喜笑颜开他说:“几天不见,爷俩儿哪来这么多话。世名,快,先吃饭。”“唉。”谭世名应了一声,但是没有动碗筷,而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岳父:“那,毛泽东和您挺熟吧?”

“可不。”陈绍纯兴致更高,“我呀,年纪大了,手懒嘴也懒,不愿意和人通信。不过,毛泽东后来做什么事都捎个信告诉我这个老头子。”“这不,毛泽东在湖南要搞个什么调查,来信问我同意不。还有一次啊,他来湘乡,还在我这里坐了一会儿哩。”陈绍纯说着,从壁橱里拿出了一封毛泽东给他的信,让世名看。岳父的这些话,让谭世名激动不已。他暗暗地想:毛泽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什么时候能够亲眼见到他?你万万没有想到,以后他不仅看到了毛泽东,还有幸成为了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白驹过隙,岁月匆匆。转眼间,三年过去,谭世名从东山学堂毕业了。东山高等小学堂——这所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学校,把一个个书生培养锻炼成一个个爱国志士。谭世名在这里三年不平凡的学习生活,结识了许许多多同学、朋友,斗争的意志受到了锤炼,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东山高小的三年,胜过以往的十年,十五年……热烈而充满激情的东山高小三年学习生活,转眼过去了。

谭世名告别了母校、老师和同学,回到了他阔别三载的故乡楠竹山村。1926年。湘乡楠竹山七星桥族立初级小学。一位面色文静,声音清脆的青年正在给学生上课。他正用新式的教学方法,讲授新式的内容。这位青年就是从东山高小毕业不久被聘来任教的十九岁的谭世名。从东山高小毕业在家的谭世名,此时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之路。本来,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毕业前夕,谭世名是很想继续升学读书的,但因家境日拙,加之父亲的反对,未能如愿。他依照父亲的愿望,接受聘请,在楠竹山七星桥初小当了一名教师。然而,这井非谭世名内心所愿。此时他想干的,是如何成就一番大事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机会终于来了。

而这一机会确实要感谢同学、朋友加大舅哥陈赓了!谭世名在东山高小读书期间,陈赓已投身军营。他多次写信给谭世名,鼓励他要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他在信中写道:“救中国,不能光靠政治斗争。因为,我们的敌人是有枪杆子的,要想革命搞成功,革命的人民还得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次高小毕业,按谭世名的愿望,除想升学外,还想学军事,报考黄埔军校,走陈赓走的道路。谭世名与妻子秋葵商量后,给陈赓写了信,表达了自己迫切的心愿,询问黄埔军校下几期招生的时间和地点。为了这个心愿,谭世名一面暂从父命教书,一面天天注意报纸上的新闻。1926年7 月,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谭世名为之拍案叫好。他把这几天的报纸带回家里,瞒着父亲,到点灯睡觉的时候,拿出来给妻子秋葵看,高兴得喜形于色。妻子秋葵问谭世名:“有什么喜事,你今天这么高兴?”谭世名神秘地回答:“你看看头条新闻,就清楚了!”妻子反问道:“头条新闻是什么?你给我先说说不行吗?”谭世名急不可待他说:“北伐军,十万人,从广东出师北伐!”

妻子不解地喃喃自语:“什么北伐南伐的,不知道你说些什么。”

谭世名急忙解释说:“上次,陈赓哥不是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陈炯明的斗争吗?消灭了陈炯明的主力军。这次北伐,规模比上次大得多,打击敌人不光在广东,是从广东向咱湖南,还有湖北、河南方向来了。这个地区的军阀是吴佩孚,二十多万人。北伐军先攻的是这个地区,把吴佩孚的二十万人消灭光了!你说这不是件喜事吗?”

妻子明白了,接着说:“说不定这北伐军里还有咱陈赓哥呢!”

谭世名高声他说:“肯定有他!讨伐陈炯明的战斗都有他,大哥作战英勇,还负了伤,这次哪能少了他!”

妻子突然果断地说:“大哥要是真的打回老家来,你就跟他走!”

谭世名高兴他说:“那当然!”

不久,北伐军的叶挺独立团果然打到了湖南。北伐军路过楠竹山村时,谭世名领着学生在路边欢迎。遗憾的是,陈赓这次没有打回湖南老家,谭世名也没能跟他走出家门。后来来信才知道,陈赓本来在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参加了北伐。但出师后不久,接到中共中央通知去苏联学习去了。这次,谭世名自然白欢喜一场。谭世名与妻子秋葵就是在这种幻想与期盼中,度过了将近两年难熬的时光。

1927年2 月。楠竹山村。南方的早春虽不像北方那样还寒天冻地,但除了和煦、明媚,仍有阵阵凉意。山间的丛丛翠竹,伴着竞相开放满山遍野的鲜花,楠竹山村变成了五颜六色多彩的世界。一封从武汉寄出的满载深情、情系人生的珍贵的信件,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寄到了湘乡楠竹山村。这是在武汉的陈赓写给妹夫谭世名和四妹秋葵的信。谭世名的机会终于等来了。谭世名看完信喜出望外地对妻子说:“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唐生智部,正是陈赓哥誓师北伐时的那支部队。”妻子急迫地说:“快给赓哥回封信,把你想去北伐军当兵的事说说。”谭世名担心他说:“我要是走了,可你以后的日子怎么熬啊?”其实,秋葵早就看透了丈夫的“心病”。她知道丈夫为了她而放心不下。然而,秋葵又何曾不为丈夫担心呢!一个书生,要成为一个武士,必然要经受一番磨难。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秋葵支持了丈夫的这种举动,这罪过如何补偿?可是,秋葵又反复想过:“如果这个时候拉住丈夫的后腿,丈夫又怎么能冲出这封建制度传下来的家窝?他那为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而冲锋陷阵的心愿,又怎么能实现?”秋葵下定决心对丈夫说:“你的心事,我全明白,你放心地走吧!离开这个封建的家庭,去冒一冒险,到社会的风浪里去闯一闯,对你这个‘书呆子’倒是个锻炼。百炼成钢嘛,说不定将来你会成为个有出息的男子汉!”秋葵抚摸着丈夫的脸,眼含热泪深情地对丈夫说:“名哥,说心里话,我也不愿你我分开。可想到将来,你还是快点出去,去闯天下,总比窝死在这个‘家’里强得多!别看你整天默不作声,可你心里想啥我知道。牺牲我一个就够了,咱俩不要都死在这个‘家’里。”妻子秋葵这番哲理加人情的不寻常的话,不由得使丈夫谭世名感到惊讶: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啊!她的心胸是那样的宽阔,她的性格是如此的豁达!谭世名激动他说:“秋葵呀,秋葵,你真是我的好妹子,又是我的好妻子!”秋葵抢过话说:“快别说了,快给赓哥回封信,信里再加上一句,就说你的行动,是四妹秋葵支持的!”谭世名和秋葵给陈赓写信的事,一直瞒着世名父母。他们知道秋葵的父母会支持世名的作为的。

于是他们在信上告诉陈赓:“如有结果,回信寄二都柳树铺!”一封饱含谭世名心愿、热望、理想、信心、勇气、深情的信件,从偏僻的楠竹山村,飞向了繁华的城市武汉。信寄出后,秋葵借故回了二都柳树铺。此时,谭世名任教的七星桥初小寒假刚过,业已开学。谭世名原计划在新年头开学时把教师工作辞掉,可父亲坚决不答应,谭世名只好暂时从命。几天过去了。傍晚,当谭世名下班回到家中时,惊喜地发现妻子已经归来。晚上,妻子把陈赓哥从武汉来的信递给了他。谭世名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一口气把它读完。陈赓哥信中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为谭世名作好了安排。谭世名与秋葵的兴奋是无法言表的。绵绵的长夜,他们的悄悄话说也说不完。“你这个圈在笼子里的鸟儿,不是早想飞出去吗?现在是时候了!”秋葵语重心长他说。谭世名接话道:“我飞了你还不是笼子里的相思鸟,乱蹦乱跳,干着急,想呀,想呀!”突然,秋葵亮莹莹的泪珠不由自主夺眶而出,不知是难过还是高兴?

世名和秋葵悄悄地等待着,焦急而幸福地等待着……三月初的一天。楠竹山村谭世名家宅。谭世名的弟弟、妹妹正在家宅门前玩耍,两个身穿灰蓝色军服的军人出现在他们面前。军官模样的军人问:“小朋友,这是谭世名家吗?”

弟弟、妹妹惊愕地齐声回答:“是!”那人又说:“请传话,我们是找谭世名的!”弟弟、妹妹高声喊道:“爸爸!来客人了!”谭世名的父亲在屋里应了声:“好!马上来!”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