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的百姓呢?原来是奴隶的,依旧是奴隶。他死后不久,他的子孙们就刀兵相见,使蒙古各部的儿郎们自相残杀。所以我说真正的英雄,不是在于他灭了多少敌人,攻下了多少城池,而是在于他给他的民族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成吉思汗,给蒙古民族和其他的民族,带来的就是战争,留下的是累累尸骨,还有数不清的血泪。他只是成就了他的黄金家族,可是您看那些普通的百姓呢,他们的生活和一百多年前没有什么两样。到底这个家伙是民族英雄还是家族英雄?有良心的人拍拍胸脯都能拍出来。

还有个事,据红把兔和巴特他们写来的信上说,高丽在战败之后,靖海侯曹爷、信国公汤老将军把高丽的大小仓库都搬空了,李成桂又把国都迁到了平壤,由于既要赔款给我们大明,又要修宫室官衙,又要为军队征集粮草,没办法就在老百姓身上刮油,加捐加税,再加上红把兔和巴特带着蒙古团和女直团主力以及女直各部联军在高丽一番兴风作浪,使得本来还可以勉强度日的高丽百姓,特别是北方一带的百姓,更是火上浇油。加上一些散兵游勇组成大大小小的匪伙,小股打家劫舍,拦路抢劫,大股占据山寨,洗劫乡镇,比我们还能祸害高丽,闹的老百姓纷纷外逃,成群结队扶老携幼的过江到辽东谋生。本来他们两个还想带队阻挡一下,可是人太多了,好几万人,一个个哭哭啼啼的,饶是铁石人儿也心酸,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到海参崴这边来,一来是免得他们在辽阳一带,离高丽太近又起异心,二来我想等明年开春之后把海参崴港口再进一步的扩建,能够停泊更高级别的船,停泊更多的船,好把更多的物资运到海参崴,运到北海;三来是我把辽阳到海参崴这里的道路修修;所以这里需要大量的壮丁。就让高丽人到这边卖力气,给他们自己挣碗饭吃吧!

殿下,我现在正在组织林区百姓砍伐巨木,挖金,发参,发往海参崴换各种各样的有用的东西。这里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东西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总觉得是有用的东西,我就每样都预备了一些,让船给您带去,您不妨让武侯爷看看,有用没用。还有,这里的土地可是太肥了,用手攥一下都能出油,您能不能让北平书院的人来看看,这里适合种什么庄稼,如果这里能种庄稼,那么整个海参崴一直到北海这里有几千里地,有几十万顷地可以耕种。还有,能不能给我这里派几个造船的高手,我预备开春之后在海参崴设船坞造船;因为这里的木头实在是太多太好了,可是如果放排到天津造船的话,既耽误时间,按杨大哥他们的话说,又增加成本。不如在这里造好船之后开到天津,在天津安装火炮,岂不是省事,另外,这里的百姓又多了几门生技,安抚民心,也是大有好处的。

这些日子和蒙古老人聊天,他们说“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此三句乃铁木真一生用兵之要诀。现在蒙古各部用的战术也大概是如此,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想以后我们进攻的时候,就以前锋突进,左右两翼包抄兜裹,然后左右两翼以营连为单位再对敌人分割包围,就像蒙古人吃烤全羊一样,把他一刀一刀的割下来吃掉。在两翼对敌人实施包围的时候,中军、后军和预备队根据战场态势变化,随时投入战场。这招我们在全军打猎的时候用过,那些被我们发现的兽群,就没有能从包围圈里逃出去的。我就先写到这,乱七八糟的,我不像陈先生他们能够洴四俪六的写信,我就会说大白话,这些都是我这半年来学的字。

杨大哥,你的帐算得怎么样了?咱们这半年走的这一路,赚了多少银子?什么?!和去年北平的田赋差不多?!这还不算和咱们那些商品有关的行业,咱们无法计算的利润。比如说制造铁丝需要的煤、铁,咱们就不知道有多少矿工为此而卖力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非要和你一起来这了吧?!为什么我们在燕王面前拍胸脯承担了你这些哥萨克的各种费用?哼哼,无利不起早。不算别的,光这深山老林中的毛皮,知道吗,在哪都是天价,在咱这,一把铁弓就能换二十张。

真是奸商。杨大哥,你给北平写封信。怎么了,有什么事吗?是这样,我看这一带尽是参天大树,砍伐下来容易,要想破解成材就比较难了,能不能在这里的江河边上安装上水车和台锯,用水车带动台锯,把那些大木头锯成可以用的板材,这可是你的老本行,这不又是一条财路吗?我们造船也就更方便些。就算是那些枝枝杈杈的部分我们也还可以拿来当柴禾,卖给周围的百姓。还说我是奸商,我看你比我还奸呢!瞧你这算盘打的霹雳啪啦得好响。水车的事好办,不过以后到了冬天江河封冻你怎么办?我还没说完呢,还有风车呢,这里可是一年四季不停地刮风,尤其是冬天,风能把牛羊刮得不知去向。最好你这封信能在花灯节的时候到北平,这样等到天气转暖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东西差不多就可以到了。另外,是不是请几位北平的商家来这里看看,能不能在这里开个工厂,免得什么东西都从北平、天津运来。

策宇,阿米尔上次带来的那两个色目人的商队怎么样了?你问他们,他们是一个从什么察合台汗国来的,他们那里这些年不停地打仗,据说有个瘸子率领的军队挺厉害。他们都是生意人,想到我们这边做生意,怎么?你对他们感兴趣?不是对他们感兴趣,我是对他们那里的买卖感兴趣,越是打仗的地方,生意越是好。而且,据上次陈先生说察合台汗国就是在丝绸之路上,如果我们能够再次把丝绸之路打通,那么卖出去的就不仅仅是丝绸了。另外一个呢?他们啊,更远,是从金帐汗国那里来的,是从什么莫斯科瓦来的,他们那倒是不大打仗,可也不算太平。你是不是想把东西卖到他那去?据他说这些年蒙古人在那日子也不好过。当地人纷纷起来造反,就和咱们中原二十几年前差不多。他们来之前当地的一个首领正在和金帐汗国的大汗打仗,大汗的日子不太好过,打了不少败仗,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木头,怎么了,敲什么门?你这是敲门还是拆门?说什么事?各营各团的头们都回来了?大家都在等我们吃饭!?杨大哥,你看,咱们尽顾得聊天了,连吃饭的事也忘了。走,去吃饭。

路边上几个蒙古和女直的小孩在玩羊骨头,时不时地有几个喝醉的家伙互相搀扶着,挥舞着手里各式各样的酒囊。一栋栋的木屋里透出了灯光,从里面传出了各种各样的语言,飘出了各式菜肴的香味,我知道,这些日子,是这些正在屋里欢笑的人有生以来过的最好的日子,多留下一些笑声吧,让人听了暖和。

猛将如云著酒徒注:刚从国外赶回,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更新速度一时加不起来,大家见谅。昨夜彻夜难眠,无他,见读者留言,感慨而已。

外传大明英烈鞭子(九)

天空中一群苍鹰在翱翔,那是女直的弟兄们养的海东青,地上一群一群的人们在策马奔驰,真正是草枯鹰眼疾,雪净马蹄轻,陈先生在一边感叹着。“吗戈尔达,吗戈尔达”,人群在呼喊着,“策宇,他们呼喊的是什么意思?”陈先生、吴娃在我身边不解地问,那是女真语中帽子的意思,他们以前射鹿时合围时传递帽子作为信号,现在我们虽然不用传递帽子了,可是这个风俗却留了下来,成为哥萨克军中的习惯,等到左右两翼的旗帜传到我们这里时,就说明已经合围成功了;各营连可以出击射鹿了了。我对两位前来观看射猎兼演习的客人解释着。

很快,左右两翼的旗帜眼看着就传到了中军,中军队伍中的战马已经有些在低声地咆哮嘶鸣。吴姑娘,天气就要暖和了,你这身海龙皮的衣服就要穿不住了,今天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鹿皮,给你做一身鹿皮的衣服帽子。谢谢了,苏大哥。吴娃笑盈盈的说着。一旁的木头嗤着白牙用不知哪种语言嘀咕着,一开始是苏旅长,后来是苏将军,现在是苏大哥,不知以后叫什么。我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陈先生笑了笑,小声地用戏文里的腔调说“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吴娃大概也听到了陈先生的话,脸颊登时便红了。突然,从城堡的方向传来了三声低沉的炮声,紧接着又是两声,那是哥萨克规定的信号,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能使用,不知道有什么情况出现,传令收队,回城。我向身边的传令兵下达命令。

很快,左翼和右翼的弟兄迅速的集结成方阵,向中军飞奔过来。这几个月的兵没有白练,我心中有些止不住的高兴。左翼和前锋的弟兄回去守城,右翼的弟兄和中军的弟兄前去迎敌,我向几位指挥官下达命令,头,你看,那是谁?阿米尔指着远处飞奔过来的几匹马。望远镜里是在城堡中轮值留守的老牛和雷大虎,从他们的样子来看,不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头,赶快回去吧,有贵客马上就到了。老牛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什么贵客?我们不解地问道。是这样,雷大虎接过来说道,巡哨的边马弟兄遇到赵大头和杨大哥派回来报信的,大概还有六十哩左右就到了。他们从海参崴接回的人里,都是北平、天津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赵大头才说是贵客。都是些什么人?我问老牛,我也不大清楚,只听说里面好像有杨大哥的长辈。不管来的是什么人,能到这苦寒之地来的,都是贵客,这样,你们回去准备,我和陈先生带着中军的弟兄们去迎接。

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团烟尘,慢慢地越来越大,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出旗帜上的字,北平总商会。在一长列望不到头的辎重车前面,正是赵大头和杨大哥和几个衣冠楚楚的人。陈先生,那几位都是什么人?我问正举着望远镜的陈先生。和老赵说话的那位,是徐记票号的东家,徐志辰;铁柱身边那两位,个子高的是张五哥,稍微矮一点的那位是杨铁柱的长辈杨老汉,那位是陈星……听着他一个一个的指点着来者,我心里不知怎的,七上八下的,北平商团的几位大老都到这来干什么?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他们想干什么?

策宇,这几位就是北平商团的几位代表,他们是到北海来考察的。杨大哥为我引见着这些已经在我心里深深刻下的名字。苏将军不必客气了,将军的大名在关内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徐老板在我身边说着,从前听老人讲古,总说一个将军的威名能止小儿夜啼,以为是言过其实,现在,苏将军,你的大名可以使小儿用功求上进。此话怎讲?吴娃在一旁不解的问道。杨老汉笑着解释说,但凡是小儿不用心读书的,父母就会说,书不好好读,将来怎么上苏策宇那里去?人家要你吗?小儿听了,十之八九用功。那是子壮吧?杨老汉冲着队伍里喊着。

看着从人群里挤出来的杨子壮,杨老汉和张五哥都是一脸尴尬和忍不住想笑的样子。他们的怪样把我们和杨子壮都弄得摸不着头脑,三大爷,张大爷,怎么了,没出什么事吧?杨子壮小心翼翼的问。子壮,不知道该给你道喜,还是该怎么说,杨老汉强忍着笑说道,是这样,自从你和商队北上以后,你家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红火,尤其是腊月里你从海参崴送回来的皮货,一下使你家成了殷实之家,提亲的踏破了门槛,你大哥在外面做生意时答应了一家,你娘在家许了一家,你舅舅也在外面替你找了一个媳妇,所以你只要回家就有三个媳妇等你去娶。“嗷”笑声和起哄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那些和杨子壮相熟的商队中的小伙子,纷纷向他起哄。你们不要起哄,你们家里的情况和子壮也差不了多少,五十步和百步罢了,谁也别笑谁。杨老汉补充了一句。于是,刚才还在嬉笑打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那些小伙子们,一个个变得愁眉苦脸的。

苏将军,你知不知道,你这一次北上,北平、天津的商户有多少人喜笑颜开?多少人因此而发了财?徐老板问我。除了笑的,还有不少人哭,张老汉在一旁补充了一句。为什么哭?吴娃有些不解。咳,那是喜极而泣。别的不算,光是皮货,就使北平商会的利润总额增收了两成。还不算和瓜尔佳他们的贸易。股市上天天是有价无市,股价天天上涨,北平的税收今年增收了两成半,就连燕王都乐得合不拢嘴。徐老板解释着。真正哭的也大有人在,不过,那是高丽人。苏将军,过两天,瓜尔佳他们女直联军就回来了,这一次他们去高丽,也是弄的腰缠万贯的,那两位团长他们要等到过了春耕再回来了。他们不是要收复失地吗?我问徐老板,这时候回来干什麽?那是燕王让他们回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