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风云-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高煦被说得有些发懵,“你有什么办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昏暗的月光下,史复的脸色显得有些狰狞,“王爷的逼宫大戏,就从这贩卖铁器开始!”

“什么?”高煦不可思议地望着史复。

史复阴森森地笑道:“这是一举两得的买卖……”



夏去秋来,转眼就到了九月。这日早朝过后,永乐在武英殿与蹇义等人商议了会京察之事,回到乾清宫时已近正午。永乐正欲准备传膳,江保便报杨荣求见。杨荣进屋后行了礼,便嚷道:“陛下,这海答儿也忒厚颜无耻了!”

“他们狮子大开口了吗?”永乐问道。五日前,瓦剌顺宁王马哈木遣手下知院海答儿入朝,名为纳贡,实则窥探朝廷动向,杨荣这几天一直负责与其接洽。

“他提了四个请求!”杨荣气呼呼地道,“第一,其出兵剪灭本雅失里以后,缴获传国玉玺,本欲遣使进献。但虑鞑靼阿鲁台得知后索要,故请天兵除之!”

当初本雅失里本为永乐击败,逃到自己的妹夫马哈木处以求庇护。马哈木见明军势大,不仅不敢收留,反而毫不犹豫地将其处死。

“他这是驱虎吞狼,想借朝廷之力为其剪除宿敌!”永乐颇为不屑地一哼。

“其二,其言脱脱不花现在中国,请朝廷还之!”

脱脱不花是北元益宗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元康宗额勒伯克之孙,根正苗红的元室后裔。洪武二十一年,大将军蓝玉远征漠北,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益宗兵败远遁途中被杀,脱脱不花投降朝廷,现被安置在甘肃一带放牧。

永乐冷笑一声道:“自阿鲁台兵败以来,瓦剌野心日益膨胀。马哈木是欲借脱脱不花元裔身份重建元廷,以号令蒙古各部。他想得倒美!此事不准!”说完,他又道,“还两个请求为何?一并道来!”

“阿!”杨荣答应一声,继续道,“其三,其部属伯颜、阿吉失里等从其多年,多效劳力,请朝廷加以赏赐;其四,瓦剌士马整肃,请朝廷赐予军器!”

永乐本还颇愤怒,听到这两点时反而被气乐了。他哭笑不得地对杨荣道:“这马哈木是不是老糊涂了?拿朝廷的钱物收买人心、壮大实力,再转过头来一统漠北,对抗朝廷!他这点小算盘谁看不明白?真当朕是东郭先生么?”

“陛下不可小觑!”杨荣沉声回道,“马哈木此举看似荒唐,实则是在试探朝廷。一旦被拒,其很有可能借机鼓动部族,挑起边衅!”

永乐面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两年前出征漠北后,鞑靼势力大损,瓦剌趁势而起,这早在他预料之中。但让他没有料到,瓦剌崛起的速度竟如此迅疾!

当初明军虽击败了鞑靼,但永乐并未将阿鲁台逼至绝路,相反最后还有意放了一马,就是为了让他留些实力,以防瓦剌独霸漠北。本来,永乐这制衡之法效果还算不错,北征结束后的两年里,瓦剌虽然强过鞑靼,但优势并不明显。孰料最近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漠北形势急转直下,阿鲁台连连战败,渐显不支之态!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永乐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短暂的迷惑后,永乐迅速回过神来。不管瓦剌军势大振的幕后隐藏着何等玄机,眼下最要紧的,是朝廷如何应对!他思虑一番,点头道:“尔言之有理。鞑子豺狼之性,一直觊觎中国,鞑靼、瓦剌皆是如此。如今鞑靼势微,瓦剌渐露一统漠北之势,一旦其大功告成,接下来肯定就是南侵中原。不过眼下马哈木最多就是蓄势,在攻灭阿鲁台之前,其尚无南侵之力!”

杨荣道:“虽是如此,但朝廷亦不可坐视不理。若任由马哈木灭了阿鲁台,再想制衡可就难了!”

永乐点头道:“不错!漠北纷乱则中国安泰,漠北一统则中国危殆,此千古不变之理!瓦剌、鞑靼皆非善类,朝廷居于其间,当扶弱制强,使其二部陷于互争不能自拔,如此方能保中原太平!”

见永乐头脑清醒,杨荣顿时放下心来,正欲说话,永乐又道:“不过眼下还不能和瓦剌翻脸!毕竟不管马哈木内心如何,至少其表面上仍是臣服朝廷的。我大明乃天朝上国,不可无故挑起战端,否则必将四夷震动!”

“那陛下的意思是……”

永乐沉思片刻,抬头道:“尔下去后,代朕拟三道旨意!第一,命成安侯郭亮修葺开平城防,严加戒备;第二,命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多派探子出塞,密切监视瓦剌动向,一有动静,即刻回报!第三,命行人司选人为使,出使瓦剌,晓谕马哈木,便说鞑靼已向朝廷称臣纳贡,与他同为大明屏藩,二部当和睦相处,勿得再启事端!”

杨荣苦笑道:“这个……想来马哈木不会听吧?”

永乐笑道:“古人云:先礼后兵!若马哈木不从,就是违抗朝廷,届时再要征讨,便师出有名!”

“还是陛下想的周全!”杨荣也想明白了其中利害,顿也一笑。

永乐这时候却又将笑容敛去,脸上露出一丝忧色,喃喃道:“其实朕是真希望马哈木能就此罢手。眼下朝廷刚过了几年好日子,这万一再要出塞,户部那点家底怕是又要用个精光!”

杨荣闻言,心也顿时一沉。去年瞻基回京后,向高炽和几个阁臣详细讲述了其在山东见闻。据他所言,现在山东百姓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如果朝廷真的再要北征,那山东乃至整个北疆的民生必将进一步恶化,这不能不让杨荣深感忧虑。

杨荣对永乐苦笑道:“树欲静而风不止。瓦剌若果有不臣之意,朝廷也别无他法,唯有以力拒之!”

“希望马哈木能迷途知返吧!”永乐喟然一叹,咕哝出一句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

就在永乐接见杨荣的同时,汉王府内,高煦、史复还有纪纲三人也聚在一起密谋。

史复从果盘里夹出一颗腌制青梅,放进嘴里不紧不慢地嚼着,看似漫不经心地问纪纲道:“缇帅,那件事,做的怎么样了?”

“顺当倒是顺当,只是老这么下去,皇上怕是会闻到风声……”尽管已近深秋,但纪纲仍然满头大汗,脸上也有些忧色。

史复满不在乎地道:“你是锦衣卫掌印!只要你不报,皇上哪那么容易发觉!而且用不了多久,局势就会大变!到时候王爷的机会就来了!”说完,他又把目光对准高煦。

高煦脸色阴沉得十分可怕。他沉默一阵,猛地抬头,问道:“闲话勿用再提。我只问你,接下来该当如何!”

“静待其变!”史复微微一笑,随即将心中计划道出,高煦听后,重重点了点头……

尽管永乐希望马哈木见好就收,但接下来形势的发展,却证明这终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其后的半年中,坏消息接连传来。首先,瓦剌再次击败鞑靼,阿鲁台率部退往老巢阔滦海子,漠北绝大部分已归瓦剌所有。紧接着,朝廷派往瓦剌的敕使被马哈木强行扣留!而就在明朝君臣对瓦剌的嚣张气焰又怒又忧之际,永乐十一年元旦刚过不久,漠北传来一个惊人消息——瓦剌三王竟拥立成吉思汗嫡孙,元睿宗拖雷第四子阿里不哥的后裔答立巴为汗,重建蒙古汗廷!

大明江山取自元室,远遁塞外的元室皇族历来是与明朝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敌。瓦剌三王未经朝廷许可,私立黄金家族后裔为蒙古大汗,这是对大明的公然挑衅和背叛!消息传回,满朝震惊!永乐立即召集廷议,华盖殿上,文武大臣就朝廷分为剿、抚两派,就如何应对漠北形势展开了激烈辩论。

兵部尚书方宾和右春坊右庶子杨荣坚决主战。方宾赳赳道:“瓦剌私立答立巴为汗,公然叛我大明。若朝廷无动于衷,女真、朵颜乃至乌斯藏、西域诸夷闻之,必会对我生藐视之心。故于情于理,朝廷都当派兵出塞,严惩瓦剌之罪,以儆效尤!”

永乐觉得有理,正微微额首,夏元吉已出班忧心忡忡地道:“陛下!出塞非同小可。前次北征,朝廷前后花费不下七百万贯!如今户部度支虽有好转,但一下再拿出这么多钱,一旦四方有事,国库恐有不敷之虞!而且出塞必又将大量征发民夫,北疆百姓劳苦多年,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便又再摊派重役,恐会招致民怨!”

夏元吉说的也是实情。永乐听了顿又有些犹豫。

杨荣见状,出班道:“夏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今时不同往日。现下运河已全部贯通,天寿山陵寝也已竣工,朝廷不需在此二事上再耗钱财,百姓相应承担的役作也随之终止。何况会通河贯通后,南粮北调的耗费和徭役也大大减少。由此,今年的户部开支和民间赋役都会有所减少!以上节余足以将出塞军费和徭役抵消许多。”

“杨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夏元吉苦笑着解释道,“若仅以北疆战事计,那朝廷需要增加的开支和徭役或许是不太多,但如今南方局势纷乱,这上头要花的钱却比往年多得多!现在交趾简定、陈季扩大肆作乱,张、沐二帅虽屡有建树,但始终不能剿平。只要简、陈未就擒,这仗就要一直打下去,户部就得源源不断地往里头扔钱。此外,这两年思州宣慰使田琛和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互相仇杀,贵州震动,陛下已命镇远侯顾成率军五万平乱,这又是一笔大开销。有这两件事,天寿山和南粮北调的那点子钱早就填进去了,哪还能多出什么节余来?至于徭役摊派,固然不会像上次出征时那般严重,但前几年朝廷对北疆百姓的役使已经太多,现在还在营建北京。若再要被征做长夫出塞,经年不息之下,百姓不堪重负,恐怕会惹出乱子!”

夏元吉说完,朝堂上顿起嗡嗡之声,一些朝臣对夏元吉的说法颇有感触,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形势逐渐向主和一方倾斜。

杨荣有点发急。其实他也知道夏元吉说的是实话。去年瞻基回京后,向高炽和几个阁臣详细讲述了其之见闻。据瞻基所言,现在山东百姓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如果朝廷真的再要北征,那山东乃至整个北疆的民生必将进一步恶化。作为参预机要的阁臣,杨荣当然不能漠视这个隐患。但问题是,现在摆在眼前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

见御座上的永乐仍在思考,杨荣低头想想,又沉声奏道:“夏大人所说固是持重之言。然眼下形势,朝廷除出塞征讨已无他法。陛下请想,瓦剌重设汗廷、扣留敕使,叛我大明之心已明;而其连破鞑靼、勾结朵颜三卫、渐成一统漠北之势,南侵之力亦已具备。值此情势,若朝廷仍无动于衷,那接下来,瓦剌必会南侵中原。放眼万里边塞,到处都是破关之所,朝廷防不胜防。一旦其破关而入,再要与之征战,朝廷花费将远远多于出塞,且百姓也少不了生灵涂炭。故还不如先发制人,趁瓦剌羽翼未满主动出击,如此大明虽免不了受些内伤,但总比将来瓦剌入侵要好的多!”

两害相权取其轻。杨荣的话清晰无误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同样是至理之言,想通这其中关联后,又有一部分朝臣加入到主战的行列中。

两方人各有道理,大殿内顿时陷入争论。朝臣们在战与和之间莫衷一是,但都拿不出个妥善的主意。

永乐望着殿下争论不休的朝臣,沉着脸一言不语。其实和朝臣一样,他自己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忽热,永乐将目光扫到了瞻基身上。自打册立皇太孙后,永乐已允许高炽和瞻基每日上朝学习政务。不过高炽还偶尔发表一下见解;瞻基则由于年纪尚幼,以往又无处政经验,故这一年来都是只听不说。此时高炽虽未表态,但从其神情变化可知,他应该是赞同夏元吉的。而瞻基则不然。这位小皇孙对身后朝臣们的争论犹若未闻,反而一脸期待地望着自己,似乎有话要讲。

永乐心念一动,随即竖起手掌向外一伸,朝臣们见状,立刻安静了下来。永乐扫视众人一圈,最后又望向瞻基,用鼓励的语气道:“基儿可有什么想法!”

这是永乐第一次在朝议上对瞻基发问。瞻基稍稍有些紧张,不过很快便勇敢地直面永乐,道:“禀皇爷爷,关于这瓦剌之事,孙儿胡乱有些想法,只不知妥当与否!”

永乐和蔼地笑道:“但讲无妨!”

“阿!”瞻基答应一声,拱手沉声道:“孙儿以为,无论是剿是抚,都有不尽人意之处。故孙儿想,可否另辟蹊径,来个不剿不抚,似剿似抚?”

“不剿不抚,似剿似抚?”瞻基的这个提法引起了永乐的兴趣,“尔详细道来!”

瞻基一躬身,侃侃道:“其实就是请皇祖父北巡行在!天子抵燕,巡视边塞,暗含威慑漠北之意,马哈木闻之,内心必然惶恐,其畏惧之下,放弃南侵打算也是有可能的!若果能如此,则一场兵争便可消弭无形。而且,皇祖父到北京,还可以震慑朵颜三卫,使其不敢亲附瓦剌太过,就连鞑靼闻之,也会士气大振,进而与瓦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