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插队手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境插队手记-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轰隆”一声,像要把整个地球炸裂一样的巨响,把老全脸色铁青:“哎呀,这么响的雷呀!”
  不知是闪电的反光呢,还是给吓的?
  附近干活的几个城关上海知青也来到地营子避雨,天很冷,我们穿起棉衣,倦缩在一起。
  冷得实在不行,我们和城关的知青就对拉着唱歌。
  歌声传出地营子,飘荡在雷声雨声中。
  雨小点了,我走出地营子,在草檐下欣赏这雷雨交加的变幻。
  昏黄的天,像老人沉下的脸,拼命地用雨点鞭打这刚刚发绿的大地。
  积云压在远处山上,一块一块的,缝隙中已经露出了蓝天,太阳的光辉透过乌云的边缘,把山坡打扮得斑斑点点。
  也许是老天惩罚我偷窥它的妆扮,刮过一阵狂风,雨点向我扑来;一道电光像剑一样直穿入地,剑头好像经不住头上那块乌云的重压,弯曲着。宝剑的反光,把大地染上一层青色。
  随着闪电,又是一阵霹雳,在山石崩裂般的巨响之后,“轰隆”的尾音拖了很久,像山上滚下了无数巨石……
  雨过天晴,太阳含着胜利的微笑在西边高山上站着,好像经过雨水的冲洗,特别新鲜,金黄的;大地散发着潮湿的土气,刚刚发芽的小麦,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直伸延到地的尽头。
  我玩着那长于我四五倍的身影,回头一看,呵!太阳把一片彩云镶上了金边,满天里,尽是紫红橙黄蓝的晚霞……





    正文 52、队长婆打架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4 本章字数:1903

早上,王队长老婆和老吴副队长老婆两个打起来了!
  她们揪着对方头发,扯开对方衣襟,叫着喊着,在场院里泥泞的地上滚来滚去,露出了白花花的肚皮,浑身上下沾满了泥污和马粪。
  正在队部等待队长分工的社员和知青围着看热闹,没有一个上前劝架的。
  有人幸灾乐祸地悄悄说:“南霸天和北霸天打起来了。”
  所谓“南霸天北霸天”,其实是指王队长家住古城之北,老吴副队长家住古城之南。
  生产队有个小小子,平时不好好上学,整天喜欢粘在队部,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转,人称“二队长”。只有他,知道要出大事了,惊慌地大叫:“打、打起来了!”然后一溜烟跑去找队长了。
  王队长被“二队长”扯着衣袖拉过来,见自己老婆和老吴副队长老婆正打得不可开交,而社员竟然都站在一边看热闹,顿时火冒三丈,拽起老婆,叫道:“回家去,不干了,谁受他妈这个罪!”
  老吴副队长也赶来了,见自己老婆还趴在泥水里不动弹,白花花的肚皮上全是马粪,也来了火,喊道:“你***,屋里去!老子不受这个罪,也不干了!”
  打架的起因是这样的:
  前些日子,王队长在安排今年种地计划时,决定生产队不再集体种菜分菜,补偿的办法是给社员多分一些自留地。
  分自留地是个大事,王队长亲自执行,结果他却把一块最好的自留地先分给了自己。
  老吴副队长实在忍无可忍。
  他本来是推荐王喜奎当队长的,可家住在古城北头的王喜奎上任前,向大队提了一个条件:当队长可以,但要在自家附近那儿挖一口井。挖井得动用队里的劳力和工分,老吴副队长不赞成,大队却同意了。大队还劝老吴副队长:算了,那儿还住着其他社员,得利的也不是他一家。老吴想想就闷下了这口气。
  哪想到王队长在分自留地时又来了这一招,老吴副队长发火了,在昨晚队委会上,同王队长吵了起来,会议不欢而散。
  其他几个队委原来都还支持老吴副队长,可是今天一早,形势变了。因为又发生了一桩“抓猪崽”事件。
  生产队有个养猪场,几头老母猪冬天下的猪崽,到春天就要给各家各户分一些。这活儿每年都是老吴副队长负责。
  老吴昨夜一宿没睡好,心里想:这打井、自留地的好处都让王喜奎整去了,明天一早分小猪崽子,自己咋地也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于是,家住古城南头的老吴一早没先去场院分工,而是直奔猪圈。猪圈就靠他家不远,他抓了两只最肥壮的小猪崽子往家走。
  两只小猪崽子的后腿被老吴副队长倒提着,一路上叫得吱哩哇啦的。
  有社员去场院的半路上,看见了,到了场院里便议论纷纷。
  王队长老婆这天早早来到场院,听说老吴先下手为强自个抓了两猪崽回家,就想起昨夜老王枕头风跟自己讲队委会吵架不欢而散的事,心里火气腾地一下上来了。
  见南头老吴副队长老婆也来到了场院,王队长老婆就冲着她嚷:“北头打井咋的?那是大队部批准的。哪有这样干事的,管分猪崽的先自个儿抓了好的去了!”
  老吴副队长老婆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直盯着王队长老婆吼起来:“你说谁呢?你说谁呢?”上去一把,把王队长老婆的头发揪在了手里,于是俩人打了起来。
  这下好了,两个队长各自拽着自家老婆回家不干了,不要说猪崽子分不成,连队里的活也没人安排了。
  社员气得直嚷嚷:“***,井挖好了,自留地分好了,猪崽子抓好了,队长又都不干了,这还像话嘛!”一哄而散,都回家种自留地去了。
  知青也起哄:“回去歇着喽,该打牌的打牌,该看书的看书!”也一哄而散了。
  今年,队里的春耕生产进度本来就大大落后于别的生产队。因为自王喜奎当了队长后,他提出了一个主导思想:要想多分钱,必须搞副业。
  按理说,这也没什么错。春天一到,他就往外派出两拨搞副业的人马。没想到春耕来临,两拨人马不仅回不来,而且纷纷回生产队要求加人,否则完不成任务,钱收不回来,那不白干了?王队长不得不再加派人马,弄得队里三分之一的劳力都在外搞副业,影响了春耕进度。
  今天两个队长再撂挑子,真是雪上加霜,这地还种不种了?
  场院里,就剩下刘承新、老牛、李胜俊仨老农,急得头头转,大叫:“回来!再闹意见也不能这样呀,就是天塌下来,也得把地种上!”
  可是,人走光了。





    正文 53、春耕挑大梁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4 本章字数:1971

刘承新、李胜俊、老牛仨先上俩队长家劝说,无果。再挨家挨户动员老乡下地干活,白跑了一天,没人听他们的。
  农村和城里不一样。城里一有什么事,学生可以停课闹革命,工人可以停产闹罢工,但农民不行,天塌下来,也要把地种上!
  当晚,上海插队干部、大队党支部紧急开会,决定由刘承新、李胜俊临时负责,不能耽误春耕播种。老郭前些日子提出组织“知青突击队”的招儿,这回用上了。
  会一散,刘承新、李胜俊连夜再去老乡家动员干活;插队干部则来到知青点,先找我谈,要组织知青春耕突击队,然后到各宿舍,动员知青明天全部上水稻地干活。
  知青看插队干部出面了,没什么多说的,保证明天一定出工。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队部场院,却没看到老乡。
  就算挖好的井填不掉,分出的自留地收不回,那抓家去的猪崽也没个说法?贫协的刘承新、李胜俊对社员无法解释这些,他们的动员工作失败了。
  天阴阳怪气的,一会儿阳光满天,高空气爽;一会儿风雨狂呼,黑云层层。
  既然答应插队干部了,不管什么天气,我们都要出工!
  套了三辆马车,四十多个上海知青,一色的绿棉袄,向西边的稻地飞驶而去。
  这身棉袄是下乡出发前统一发的。
  有很多人一直认为只有去兵团农场的才发“知青装”,其实,当时去黑龙江插队的知青也发了一整套的绿色棉袄棉裤,还有棉大衣和羊皮帽。
  下乡一年多,有的已经两年多了,这些棉袄有新有旧,深浅不一,但基本色调是一致的。清一色全是“知青装”下地干活,这还是第一次。
  大家很兴奋,唱着歌,好像是中学组织去学农一样。
  但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春耕的主力。
  只有撒稻籽的,是队里三个不敢不下地干活的富农。这三个富农都是干活的好把式,虽然年纪大了,但每年种水稻,撒籽这个手上的技术活都是他们干。
  稻地里拉水耙的、拉水滚的、背稻籽的、抹稻埂的、放水的都是上海知青。
  我带队拉水耙,这是种水稻时最累的活。
  黄色的水裤和水靴,紧扎在一起,上衣塞进裤腰里,再扎上一根麻绳或铁丝,大家逗趣地说:“这是民兵海军的军装。”
  水耙是木头做的,一米多宽,有扶手,前面用马拉着,我们在后面用手扶着木板,见到高出水面的浮土就用力压下去,直到整个稻池里不见土只见水。
  早上稻池里还有薄冰,水冰凉刺骨,泥浆溅得我们满身满脸,我们还是像乐开了花的孩子一样,欢奔在水田里。
  水稻地里,除了“喔,唷,驾”吆喝马儿的喊声外,各个工种之间互相传递和催促的话都变成了上海话。
  三个富农听不懂,但却能看懂我们干的活,很默契地跟在我们后面撒稻籽。
  干起活来也容易统一指挥。碰到比较大的土包,我们就吆喝马儿聚在一起,把六七个水耙排成一排兜水。水被我们逼得无处可逃,乖乖地漫上土包。然后我们一起站上水耙用力,大声吆喝着马,把高高的一大块土包整个刮向低处的水里。
  身上的水裤水靴已是千疮百孔,根本挡不住水。再说拉水耙经常滑倒在水里,水从袖口、衣领处灌进来,浸湿了我们里面的衣服,包括内裤都已经没有一丝干纱,穿在身上的水裤水靴只是为了能保暖一点。
  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去稻埂边上喝一口烧酒。
  几天下来,大部分老乡还是不肯来水稻地干活,但稻田的播种在照常进行。
  一块块稻田拉平了,撒上了种子。甩在我们身后的,是一片片镜子般的水面,水面下,是悄悄发芽的稻种。
  我们用延长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弥补劳力不足的问题,早晨五点半上工,下午六点半下工,回到知青点都已经七点多,天都黑了。
  每天水里来泥里去的,衣服浸透了泥浆,硬得像板纸一样。下班太晚,人又累,实在懒得洗衣服,就找干净的穿。我已经把所有衣服拿出来轮穿一遍,再没有可穿上身的衣服了。
  天气倒渐渐地暖和了起来,中午,太阳出来,潮湿的衣服捂在身上粘乎乎的,我脱下帽子,汗淋淋的头发上,热气腾腾……我们干脆光着膀子干活,尽可能省下衣服明天再穿。
  还剩下最后七八个稻池,明天,就可以拿下水稻播种任务了。
  火辣的太阳把我晒得黑里透红,整个背脊上如同火燎一般地烫,在衣服的摩擦下更觉得疼。
  下班时,我们跳上马,朝着停车的地头大跑起来。在马背上,大家挺直身子,随着有节奏的起伏,望着远方,唱起了歌:“套杆在手挥四方,纵马放牧任驰骋……”





    正文 54、拿下稻地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5 本章字数:1826

今天端午节,是水稻播种的最后一天,也是享受胜利的一天。
  老乡早已经把家里的自留地种好了,想想再在家里待着也太不像话,前两天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地随着知青到水稻地干活。
  几十个知青已经连续在水稻地奋战半个月。今天一大早,没有人请假,他们赶着马车,顶风冒雨,又去西边的水稻地。
  远处雨茫茫,山那边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模糊稀烂的马道上,又压了一道新的车轮印;雨水把知青的绿棉袄染成了深色,涂上了光泽;风中回荡着知青响亮的歌声。
  马车上,三个戴着富农帽子的老乡表情松弛,他们很老,五六十岁,其中有一个已经七十岁了。十天下来,他们虽然像平时一样不说话,但他们看知青的眼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当知青在上工路上唱起歌时,竟可以看到他们浅浅的微笑。
  是因为水稻播种的完成?是因为明天可以歇口气?还是因为被年轻人的精气神感染了?人的感情真的很复杂,包括他们。
  老天爷像发疯一样,雨拼命地下个不停,知青在去的路上都变成了落汤鸡。
  马儿也一点不听话,它们也干累了,犟着脖子,瞪着眼睛,有知青气得找了根大棒子威胁它们。
  我使唤的那匹马叫“三条腿”,平时就倔,今天更不听话,马鬃都竖了起来,好几次看到前面有高出水面的土包,就把头一拐避开,冲进别的池子。
  拽缰绳的手都肿了,但我不想打它,它毕竟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