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挺靠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历史挺靠谱-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因为湄公河不适合航运,把目光转向越南北部,并很快攻陷河内。越南无力抵抗,向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的刘永福求助。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刘永福身先士卒,冒死冲锋,斩法军数百人首级,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后来,法军屡犯越南,并屡次向驻守越南的清朝军队进攻。法国侵略者为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尽早达到据越南而侵入中国西南的目的,开始以全力来对付中国。中法之间正面冲突的危机日益逼近。

刘永福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领导人之一,其队伍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称黑旗军。“太平天国”失败后,黑旗军活跃于中越边境。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朝廷内部纷争不休。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多次要求朝廷采取抗法方针,曾纪泽还照会法国,极力维护宗主国地位,毫不退步。但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最终控制了局面。

左宗棠死不瞑目

1883年底,法军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法国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师的马尾基地,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同年,法军侵占中国台湾,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清军统帅刘铭传审时度势,放弃基隆,集中兵力扼守淡水,击退侵略者。转而,法军攻占谅山,进犯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敌人,取得镇南关大捷。冯子材乘胜追击法军,清朝电令乘胜即收,并在1885年4月7日,宣布停战撤军。对此,张之洞奏请朝廷,延缓撤兵时间,以克河内。然而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致使中法战争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镇南关大捷

清政府在胜利的情况下,同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会定越南条款》,对此,左宗棠内心悲愤不已,病死福州。在临终前,他留下这样的话:“唯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中国西南从此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第5节 甲午海战,蒙羞千重

挑事儿急先锋

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紧争夺市场,中国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还没有被瓜分的大国,拉丁美洲基本被瓜分完了,澳洲也没了,亚洲也几乎被瓜分殆尽,除了中国外,只剩下日本和暹罗。列强都对中国虎视眈眈。同治之前,列强实行帝国主义的仅英俄法三国。在中国门户被打开后,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美国中央政府消灭南方独立运动,恢复统治并加强统一。此时,东方帝国主义日本也已兴起。光绪年间,我们处在帝国主义的四面包围之中。

暹罗,现今泰国的古称。

在这种情况下,谁表现得最积极?日本。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可是其市场狭小,资源尤其匮乏。特别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钢铁和石油百分之百依赖进口,橡胶也依赖进口,当然它国内产一点铜,产一点很有限的东西。其本身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森林覆盖率将近70%,几千万人口都集中在7。54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带,直至今天。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不是一点半点,大部分森林山地没有什么人。所以它极需对外扩张,它对外扩张的目标是中国和朝鲜。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与欧美列强共进退,失之欧美,取之邻国。日本当时也受欧美欺负,直到1910年才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国力也不强于中国。但它就是敢赌国运,对中国发动这场战争。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西方列强为什么支持日本?日本独占中国,不会对西方列强的利益构成威胁?谁都想着瓜分中国,可中国毕竟不同于非洲,是史前文明时代,和拉美香蕉共和国也有区别,也不像当时的印度,很久没有统一过。中国即便到184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强那么大的国家,如果要去瓜分,就得考虑谁有这个实力。一口想把中国咬下,回头把牙硌掉了,怎么弄?这个时候,小日本“不揣冒昧”地跳出来,我来,我打头炮,西方列强当然求之不得,因为你们俩都是亚洲国家,都是黄种人,属于黄种人的内讧,对于基督教文明没有任何损失。你们来吧,既然日本愿意做先锋,帝国主义自然怂恿加支持,尤其是英国,表现得最积极。

此刻,“帝国主义们的心情是矛盾的:它们希望战争,尤其希望中华帝国对外战争爆发,因为这不但可以削弱这个帝国的国力,而且还可以检验这个帝国目前的抵抗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自中国务实的官员致力于洋务运动后,帝国的防务实力让帝国主义们有点儿摸不着底。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国主义们并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胜,至少是不能让日本人获得圆满的胜利。因为如果这样,中国人给日本人的好处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中华帝国的版图和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

引自《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王树增着,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不宣而战搞袭击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事,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日军也趁机开进了朝鲜,挑起战争。当时的中朝关系,我们是宗主,朝鲜是藩属,是我们的属国。属国有难宗主出兵代为平乱,这是符合宗藩关系的。当然,这种关系完全不符合近代国际法,所以小日本说我不承认朝鲜是属国,称它是一个独立国家,你能派兵我也能派兵,清军进去2000,日军进去8000。清军一入朝鲜,迅速平定东学之乱,但是日军就赖着不走,蓄意挑起战争。

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后,朝鲜逐渐沦为殖民地。随着朝鲜国内社会矛盾加剧,1894年2月,东学党领导人全琫准领导农民起义,攻占古埠郡衙,活捉郡守。起义军攻占郡城后建立革命政权执纲所,提出“灭尽权贵”的口号。3月,农民军击溃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并乘胜前进。5月底,一举攻占南方重镇全州,起义浪潮席卷全国。

在明清两代,朝鲜与中国是宗藩关系。藩属国的国王继位,须经过宗主国的册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属国需定期向宗主国进贡;宗主国负有帮助藩属国维护统治秩序的责任。

中日甲午战争有陆战和海战,陆战主要是两场,平壤之战和辽东之战。海战是三场,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威海卫之战实际上是海陆都有,中日甲午战争首先是在海上打起。

黄海、丰岛、平壤战役属于第一阶段,战火没有烧到中国,辽东和威海卫就是在中国本土打的。首先爆发的是丰岛海战,因为日本增兵咱也得增兵,北洋水师济远、广乙两舰掩护商船往朝鲜增兵,当时战争还没有爆发。但是日本联合舰队三艘主力舰不宣而战,对中国发动了突然袭击。日军有备而来,我们毫无准备,因此广乙舰沉没,济远受伤。有说济远管带贪生怕死,贪不贪生、怕不怕死不好说,不死也得一块儿沉没,所以济远号撤退。这样,两艘没有武装的商船高升号、操江号就暴露在日军面前,操江号上官兵被俘。操江号比较小,是一艘木壳的老式军舰,原属南洋水师,后借调北洋用于通信和运输,配置官兵82人,船龄已超过20年,虽然也配备了5门火炮,但也只能勉强对付海盗而已,根本不可能作为对抗军舰的战船。操江号上面有20万两白银的军饷,也被日本缴获。高升号是中国租的英国商船,日本人挂出信号旗要求高升号投降,船上1000多陆军将士表示拒绝,用步枪射击日寇的军舰,然后放下小艇让欧洲籍船员离开船。日本人发射鱼雷把高升号击沉,1000多名陆军将士落水,800多人殉国。

甲午海战烈

丰岛海战是日本不宣而战,首先挑起了战争。丰岛海战第二天,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对日本宣战。第三天日本天皇也下了一道圣旨,对中国宣战,战争正式打起来了。在朝鲜境内进行的第一场战争是平壤之战。平壤是朝鲜的古都,仅次于国都汉城。清军14000人,日军16000人。日本人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但战争还没有打起来,清军统帅直隶提督叶志超就打算放弃平壤城,退守鸭绿江。总兵左宝贵是回族,坚决主张抵抗,说:“敌人悬军深入,正宜出奇痛击,使其片帆不返,不敢再窥视中原,今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

左宝贵守平壤玄武门,激战中,警卫劝他摘掉红缨帽,脱去黄马褂,那一身红的黄的跟交通信号灯似的,太明显,一看就是个高级武官。左宝贵说我穿这身衣服是激励士气,结果清军激励了,日军也激励了,发炮攻城,左宝贵亲自指挥重炮向敌人还击。在激战中〖Zei8。Com电子书下载:。 〗,左宝贵腿上中了一弹,他很敏捷地用一块布包好伤口站起来继续鼓舞士兵作战。不幸再次中弹,以身殉国,平壤沦陷。叶志超一口气往北跑了500多里,连马都没下,过了鸭绿江,日军尾追进入了中国境内。

战场上的家书

几乎与平壤之战同时,北洋水师主力掩护陆军在朝鲜登陆,返航途中行至黄海,在鸭绿江入海口大东沟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舰身倾斜。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

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枚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枚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牺牲。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外,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壮烈殉国。北洋水师当年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从综合力量上来看,不说强于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应该是在伯仲之间,开战的时候北洋水师是10艘军舰34000吨,日本12艘40000吨。北洋水师两艘最大的铁甲舰定远、镇远是远东第一流铁甲舰。

但北洋水师自从1888年成军以来到甲午年间,6年时间不但未添一舰,甚至未添一弹,船只也没有很好地维护。海军的钱,被拿去修颐和园了。这样一来,北洋水师老矣。当时军舰争雄于海上,主要是比航速和火力,火力主要是看射速。北洋水师的平均航速是15。5节,日本联合舰队是16。4节,联合舰队主力舰吉野舰的航速高达22节。另外就是火力,日本军舰的炮虽然比咱们小,但是它有68门速射炮,我们一门都没有。速射炮是新生事物。速射炮出现的时候,海军军费被拿去修园子了。

吉野舰本来是大清订购的,连订金都交了,最后没钱了不买了。英国看这一艘军舰砸手里了,皇家海军也不需要,就向日本兜售,打折卖给你,你要吗?日本多穷的国家,没有钱,明治维新是1868年,洋务运动是1861年,日本工业化晚于中国。没有钱怎么办?天皇捐了30万,那会儿的日元是银洋,不像现在的日元,30万合不了多少人民币。各级文武官吏、国会议员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捐出来,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献出来,以后就只能头上插樱花了。然后发行公债,老百姓踊跃抢购,甚至有日本女学生去卖身然后把钱捐给国家,就这么买的军舰。

日本是举国一致,君臣一体,上下同心,一定要把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