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机会也不轻易出击,能够叫火力支援的,都改直接呼叫火炮支援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图哈切夫斯基也只好使用围城战术,切尔卡尔战役进入了一切名将都讨厌的消耗战阶段。切尔卡尔气候干旱,防御体系准备再充分,也不可能供应数十万大军的饮水——就算每人每天1KG水,也需要450吨。时间长了,守军肯定要出击的。当然,图哈切夫斯基也不光如此,他一边严密封锁卡尔切尔,寻找战机,边做了些儿部署,以打破僵局。

12月4日,国防军集中了两千多门大炮,对苏军的防线,进行猛烈炮击。切尔卡尔部署了四个炮兵旅,为这对苏作战已经预备了两年的弹药,在这一天,进行了清仓处理。炮弹像不要钱似的,撒落在已经计算好射击诸元的目标上,苏联红军的阵地突然间遭到如此强烈的打击,转眼间便化作一片火海,钢流铁雨横扫了一切。这一天,国防军发射出去的炮弹,就价值上亿元。

解释一下,国防军的炮兵旅编制较大,一般官兵人数在一万二千余人,小炮就不说了,105MM的108门,155MM的80门。在国外,通常会把这样的编制称为炮兵师,在翻译的时候,也多是直接把国防军炮兵旅,翻译成炮兵师的——最多加个注释。

图哈切夫斯基知道中国守军坚持不住,准备出击了。这让他心中暗喜,不怕你动,只要动了就有机会。图哈切夫斯基伺机减少了最前线的守军,而把大部队布置在二线,命令坦克部队做好准备,保证随时能够出动。苏军的坦克只有十二辆,与中国最初的坦克一样,故障率很高。除故障率以外,没有任何参数能够与虎式像媲美。

12月6日,在炮击结束之前,四个装甲师已经倾其所有,出动了220辆虎式坦克,995辆豹式装甲车,沿预设通道,对苏军发起了猛攻。

坦克单独作为主力,大规模的集中使用,这还是世界上第一次。图哈切夫斯基预料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果。

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轻易撕裂了苏军的包围圈,向苏军的纵深发展,把苏军分割包围……

顷刻之间,苏军坦克就被这股洪流淹没,少数漏网之鱼,也在近距离的迫击炮直射中被消灭。不管怎么说,中国坦克兵训练过打移动靶,就是坦克打坦克,也训练过反坦克作战。

与此同时,卡尔切尔守军全线反攻,牵制苏军,打乱其部署,并扩大战果。

……

中国空军也派出了80%的现役飞机,增援哈萨克,参与对苏作战。这一天,中国空军尽其所能,展示了自己的存在。空军还不能作为战争的主角之一,却也没有人能够忽视它。120架战斗机和同等数量的轰炸机,像乌云般笼罩了苏军的上空。

……

12月9日,苏军全线崩溃。这一战,国防军光俘虏,就抓了三十一万多。

此后,图哈切夫斯基还试图整军再战,哦,是整军撤退。但是,在一望无际平坦的荒漠上,抵抗随之而来的机械化部队,是一种奢望。苏军断后部队,拼死抵抗无果后,溃不成军。

……

最终,苏军四天狂奔五百公里,狼狈而逃,但能够逃回国内的还不足十五万。

汪道铭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能够抓到图哈切夫斯基。

这并不是唯一的战斗。

图哈切夫斯基在派出骑兵,断绝后方对卡尔切尔的支援时,也秘密分兵,派谴三万精锐,目标是阿克莫拉。

阿克莫拉是哈萨克北部防线的中心,也是其重心,那里是北方防线最重要的物资储备基地和指挥系统所在地。苏军在北方防线的兵力,是国防军守备兵力的三倍以上。如果阿克莫拉被攻克,必将给摇摇欲坠的北方防线以沉重打击,北方防线极有可能被趁机攻破。那时候,苏军进可攻退可守……

夏坚科率领部队一路向东,白天休息,黑夜行军,为了严格保密,沿途遇到者均被处死。因此,夏坚科后来被秘密处以死刑。

国防军在北方防线只有六个师。其中,东哈萨克有一个师,科克切诺夫有一个师,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有三个师,阿克莫拉驻军仅一个骑兵师,还派出了大批骑兵在东哈萨克地区巡逻。所以,在苏军发起攻击的时候,阿克莫拉仅有一万多守卫部队,还是以骑兵为主。

按说,以彼此的实力,国防军势必会吃个大亏,失败几不可免。但是,国防军的运气极好,总部在接连又得到了两个师的援兵后,总算想起北方防线的窘境,便派了一个师前来增援。激战正酣的苏军,遇到这股生力军的加入,也只好自叹不幸了。

当然,就算苏军的袭击取得胜利,北方防线被攻破,也不会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避免苏军失败的命运。但起码互有胜负,形势有利于之后的交涉。

然,情况就是如此。

国防军在哈萨克大胜苏军。

PS:哈萨克资料搜自网络。

……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

(^-^)今天还有一章,午夜12:00更新,建议明天早上再看。

正文 第85章

苏军在哈萨克的失败,引发了一系列后果。交战中的苏军立即脱离了战场,终止了战斗稳步后撤,在适当的地方布置新的阵地——这一次,该轮到苏军防御了。

斯大林深知苏联不能够继续战斗下去,俄罗斯内战已经整整打了九年了,却又不甘心就此认输,他叫嚣着与中国战斗到底,并进行了全国总动员,短短十几天,苏军总兵力再次达到了180万。当然,许多红军战士连枪都没有。但他们愿意为苏俄而战斗。

面对这个局面,我也很挠头。明明知道斯大林在讹诈,却没有什么好办法。

如果战斗持续下去,我也不敢保证,中国一定会胜利。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就连绞死自己的绞索,都会出售。何况这种与己无关的买卖,各国一定坐山观虎斗,然后大发战争财的。

……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世界局势中的变化,再继续下去,只怕二战就是东西方大战了。我执政十年,中国拓地数百万平方公里,实在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警惕。15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是中国领土,这谁也说不出什么;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北海和新疆三湖地区,是中国故土,各国也能够接受;惟有400万平方公里的中亚,各国都嫉妒死了,绝对无法接受的。美国态度的微妙变化,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时机这么好,我实在舍不得不吞并中亚。

不过,君子斗智不斗力。我还是羡慕美国大发战争财的历史,很想效仿一下。至于消除各国的警惕,也不是没有办法。韬光隐晦,养寇自重……都是不错的办法——苏俄应该算是股悍匪了。

现实一点儿的原因则是,中国没钱了。

切尔卡尔战役是无可置疑的伟大胜利,它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作战思想,创造了一个奇迹。切尔卡尔战役决定了哈萨克的未来,决定了中亚的归属,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切尔卡尔战役以后一定会养活无数的专家学者。

然,这一战役也有很大的缺陷——此战的开支实在太惊人了,粗粗一算,也有四五亿元之多。从动员开始,中国军费开支直线上升,新增的军费开支目前已经逼近十亿元大关。超过这一数字,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还是很满意的,在移民垦荒和基本建设两个发动机的带动下,中国经济一跃千里,引起世界瞩目。但由于政府多次降低,甚至免除税收,中国去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超过了二十亿。我不可能把所有钱都花在战争上,而且,够不够花还是未知。再说,此战可以预计,不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好处。

中国的手已经伸的太长了,不需要更多的领土了,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内,中国不需要了。老实说,中国吃多了,该消化吸收一下了。过尤不及,适可而止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

就像中国无意与苏联战斗下去一样,苏联也无力与中国再战了。斯大林嘴上叫的响亮,却一步也不靠近哈萨克,不,应该说中国边境。就连伊尔库次克的战斗,都结束了,苏联红军大幅后撤,一直退到了泰舍特。让余城万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切列姆霍沃。

……

此后的形势发展就顺理成章了,中苏一拍即合,外交成了主旋律。

经过紧张的交涉,在各国的斡旋下,中苏双方约定,按照中俄之间的条约办理。苏联承认俄罗斯临时政府与中国签署的一切条约,不包括贷款部分。中国唯一的新收获,就是增加了北海省的领土,中国获得了伊尔库次克地区的主权。切列姆霍沃主权仍归苏联所有,为不设防区,苏联不得在此部署军队,警察也不能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一。

这样一来,关于哈萨克地区的处理,就还是要举行哈萨克全民公决,由哈萨克人民自己作出选择了——这是一个台阶,无论如何,哈萨克并入中国,已经成为事实。苏军已经无力再战了。再怎么讹诈,也不会改变最终结果。

众所周知,全民公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但所有势力仍全力以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的胜利,胜过百万雄兵,使自己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外交意义也无可估量。

一句话,全民公决的结果将关系到哈萨克地区未来的稳定,很重要,不可轻视之。

……

1927年6月下旬,哈萨克的全民公决进入最后阶段。

《中俄哈萨克条约》是在1922年7月初签署的。按说,全民公决应该在七月份,但长期的动员,军费开支的增加,眼看着钱化水,真是令我难以忍受。而且,随着中俄约定全民公决,各种势力也愈发活跃起来。

警察局接连破获七八起煽动民族仇恨,意图引发冲突的案件。两局报告的数量十倍于此,但临近公决,投鼠忌器——民主社会就是这点儿不好,明明煽动分裂,鼓动独立,我也不能直接镇压他们。

于是,在四月上旬,哈萨克民主党议员提出并通过了议案,决定提前两个月,于五月七日开始进行全民公决。

然后,通知俄罗斯,通知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等国家。这些国家虽有些意外,但也知道中国的用意——主场优势就在这里,抗议两声,看没有效果,也就把观察员派往哈萨克了。

从一开始,哈萨克全民公决就吸引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注意力。

这是全世界第一次由一个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其自己的命运。

无数势力在哈萨克活动,它们碰撞、冲突、交错、融合。哈萨克这口大锅里,装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沸腾起来。我也只能把蹦的太高的,处理一下,以提醒大家——这里是中国的地盘,请遵守规则。

从公决章程的制定起,各国就各逞心机。

中国人把阿拉木图及三湖等原中国领土,也加入到哈萨克全民公决之中,声称其是哈萨克的一部分,以增加亲中派的数量。

同时,如何定义哈萨克居民,也是一个问题,俄罗斯早期移民算哈萨克居民,那中国近年的移民,算不算哈萨克居民,这的确是个问题。

苏联红军战场失利,故公决章程中不少规则,都有利于中国。此外,中国控制着行政等所有权力,也是个有利条件。

当然,公决章程也不都是有利于中国的。

比如说,哈萨克全民公决的选项,就从两项变成了三项,除了加入中国、加入俄罗斯,还多了一项“哈萨克独立”的选项。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从法理上也好,从各国的一致施加压力也好,中国都无法拒绝。

我心知,各国看中国统治哈萨克已经成为定局,有意捣乱,却也不得不答应。原因很简单,中国需要和平,中国控制着哈萨克。

选项看似三项,其实只有两项。

连斯大林都知道哈萨克人民绝不会选择加入俄罗斯,便宣布苏俄放弃在哈萨克的所有权力,并要求亲苏派支持哈萨克独立。而英、法各国也不用说,美国都支持哈萨克独立。只是英国人赤臂上阵,在明处;美国人提供资金,在暗处而已。

看来中国独占中亚,山姆大叔也很是不满呀。不过,中亚形势复杂,我是怎么也不会让美国,再从中插上一手的。

俄罗斯的宣布,还是很有迷惑性的。如果是三项选择的话,中国的胜利是可以预期的。现在则是亲中派与独立派的对抗。

亲中派的优势是,中国统治以来,哈萨克民众生活大为改善。同时,亲中派还宣称,哈萨克是不可能独立的。但这明显没有独立派煽动民族自尊心有效。于是,亲中派就作悲天悯人状,暗暗指出个问题——如果哈萨克全民公决决定独立,中国会不会就老老实实的撤军。这么一威胁,效果倒很显著。只是副作用也很明显,很多时候当场就打起来了。

眼看局势越来越乱,遂有民主党的提前议案出台。

哈萨克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