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文 第137章[全]

时光似流水转眼即逝,一眨眼,已是42年9月中旬了。斯大林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一个滥摊子。

中军在打开突破口后,高歌猛进,向东北西三个方向展开攻势。七月下旬,中军在新西伯利亚等地实施了大规模空降。据说,集中了四个空降旅,共五万人。在鄂木斯克以东,及坎斯克、阿巴坎、托木斯克等地,胜利完成了空降。一举拿下上述地区,将泰舍特、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等地的守军分割开来。

随后,摩托化的步兵师配合着装甲部队,共二十五个师六十五万大军,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上奔涌起来。横扫千军卷如席,是夸张了些儿。中军放过防御强的少数城市,一心一意攻城掠地。

北海集团军也趁此机会,顺势展开了猛烈攻击。被团团包围,只依靠电波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泰舍特守军,凭借着坚固的永久工事,在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坚守了一个多月,终于8月19日宣布投降。

此时此刻,五个师的泰舍特守军保持战斗力的,还不足五万人了。

至此,还在苏军控制中的,就剩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和新库兹涅斯克三座城市,并都处于重重围困中。这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不一样,那里还有水路保持联系,这里与外界保持联络就得用那个老办法——无线电波。

国防军军不是没有能力一举攻克之,但汪道铭一来是舍不得伤亡。这才八月下旬,中国国防军已经占领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冬季来临前怎么也会拿下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所以,汪道铭不着急。

再者说,中国军队已经有十多年,未参与战争了。训练有素并不能够代替实战经验。有这么几个训练不足,却士气不错的地方,汪道铭还舍不得一下子占领。他命令将之封锁包围,轮番调动部队前去参战。

慢慢来,打上几仗,部队就有实战经验了。稳打稳扎,层层推进,交替掩护,在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下,部队很快熟悉了战场气氛和攻坚战术,却又不会有多大的伤亡出现。

北方的战斗,中军进展也很顺利,中军的胜利就等于苏军的失败。中军迅速占领了托博尔斯克和谢罗夫,切断了西伯利亚的绝大部分地区与苏联内地的联系。并攻克了秋明,与苏军相持在叶卡捷琳堡和库尔干。

中国军队完全占据了空中优势,大批火箭炮的使用,使中国军队在火力上,也处于上风。说起来,一个连二十四辆火箭炮一次齐射的直接杀伤力,还要超过一颗第二代云爆弹的。但没有云爆弹消耗掉氧气带来的后续杀伤,民众也不那么敏感。

在战斗中,薛岳指挥部队连战连捷,自不用多说。第十一装甲师代理师长孙立人上校(临时晋升为准将军衔)指挥装甲部队五天前进八百公里,攻占了谢罗夫。估计,孙立人的临时军衔,很快就会变为正式的。临时军衔只是为了便于指挥,临时授予的,除了称呼和服装上有变化,其余一切都按照正式军衔处理,战后就会取消临时军衔。

在中国国防军攻克秋明,向叶卡捷琳堡进军的时候,装甲第二师与苏联第18坦克军迎头碰上,随着“意外”的遭遇,中苏之间一场激烈的坦克大战就此爆发。这是十几年来,中苏间装甲部队的再一次较量,上次是苏军入侵哈萨克,被中国的装甲部队打的落花流水。这一回,双方掉了个位置,中军攻入苏联本土。

中国方面的主要装备还是猛虎…3型坦克,计有228辆,辅助装备也依然是豹式装甲车,为458辆。除了火跑改为65倍身径,加装了一挺12。7MM高射机枪外,猛虎并没有多少变化。陆军更青睐身径比为73倍的75MM的那种型号,但身径比超过70以后,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价钱会翻一番以上。陆军只好选择了65倍身径比的。好在该炮也足以在1300米外击穿100MM厚的装甲了。装备了75MM L/65炮的猛虎,炮塔显得很大,被战士们形象地称为“大阿福”(无锡泥人,大头)。

苏军的主要装备是T…34A,有二百辆,多炮塔的T…28坦克,也有一百二十辆,此外还有三十几辆KV重型坦克。

整体说来,苏军的装备毫不逊色于中军,甚至在重型坦克方面,还要超出中军。

幸好中军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KV重型坦克速度很慢,苏军指挥员为了迅速赶赴秋明增援,把其留在了后面,没有在此战中参与战斗。二是中国军队在空中占有极大的优势,侦察很是频繁,少量侦察兵也空降至这一地区。苏军与中军的遭遇是意外,中军却不是意外。装甲第2师是有备而战的。

此外,车载无线电是中国坦克的标准配置,苏军的坦克却只在指挥坦克中装备,指挥坦克与其它坦克的联系还是用旗语。而中国坦克的射程也要超过苏军坦克不少。

这样一来,苏军刚一交战就吃亏不小,被设伏的装甲第二师一举击毁击伤坦克五十多辆。此后的战事更是一面倒,一方有备而来,一方措手不及。而且,射程和指挥的优势更是被王安国发挥的淋漓尽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把距离优势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使苏军始终处于看的见,却打不伤的境地。

王安国的宦途平平,虽是新军出身,但运气不好,几次大战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赶上,至今仍然只是个少将。然王安国能执掌十个常备装甲师之一,能力是不是泛泛。数十年的军旅生涯,王安国的指挥滴水不漏,整个部队被他运用的犹如行云流水。

苏军没有能够找到机会重整旗鼓,就被装甲第二师几轮攻击,消灭了半数坦克。随着苏军士气的崩溃,王安国以微小的代价,干净利落地歼灭了苏军坦克第18军。

王安国把消息通报给司令部,没有留下人员打扫战场,率全军直扑叶卡捷琳堡,希望一战以图全功。

然而,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装甲第二师字通向叶卡捷琳堡的交通要道上,遇到了苏军留在后面的KV重型坦克,其中半数还是KV…2。

就这三十八辆KV,整整迟滞了装甲第二师四个小时时间。装甲第二师付出了五十七辆猛虎和十几辆猎豹,才将其击毁。几乎就是二比一。

王安国脸色铁青,没有在苏德战争中派遣军事观察员,是没有损失军官,却都在今天补了回来。话说回来,德军也提供了相应的情报,重视不够自是要付出代价的。

苏军的重型坦克的威力惊人,攻击力也就罢了,防御力就夸张了些儿。一门150MM的榴弹炮在约100米距离上,直接击中一辆KV,只见它停了一下,就继续开动起来,毫发无伤。

猛虎坦克只有接近到五百米距离,才能够正面击穿KV的前装甲。注意,这是在使用了钨心穿甲弹之后的效果。否则,还要再接近两百米才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猛虎相对说来薄弱的装甲,就令猛虎吃了大亏。猛虎的前装甲才80MM,KV…2的76MM炮足以在800MM处正面击穿猛虎。

不过,猛虎损失这么大,也有指挥上的失误。刚刚轻取苏联坦克18军的战斗,令装甲第二师官兵士气高涨的同时,也产生了轻敌的心理。一团团长张林得知前面遇到苏军坦克之后,直接就指挥部队冲了上去。

发现无法击伤苏军坦克,而有多辆被击毁,遭到重大挫折时,张林又表现的惊慌失措。慌忙中又紧急命令撤退,结果损失惨重。短短的半个小时,第一团就损失三十三辆坦克和七八辆装甲车,甚至比刚刚歼灭苏联第18坦克军,全军的损失还要多出一倍以上。

如果不是KV坦克的速度太慢,指挥不灵活,装甲第二师的损失可能还要大。

王安国一怒之下,直接撤了张林的职,亲自组织进攻。经过反复的试探,发现KV坦克的速度慢,猛虎可以在八九百米的距离击穿KV侧面装甲,接近到五百米处正面攻击也可以,这才找到办法消灭苏军。

但到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几个小时,战机早就消失了。面对准备就绪几倍于己的苏军,装甲第二师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猛虎坦克,王安国也不敢冒进。只好囤兵城下,为随之而来的大军准备阵地。

事后,王安国总结,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火箭筒的威力不够,对重型坦克的装甲估计不足;猛虎的装甲需要进一步加强,或者干脆生产一款重型坦克;穿甲弹数量携带不够,其数量至少应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另外,猛虎配备的武器也需要改进,增加口径,或者增加身径比。

针对KV坦克较为有效的战术,就是利用猛虎的高速,迅速接近KV坦克,然后迅速开火,出其不意地攻击会带来胜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集中五辆以上猛虎展开进攻,面对同等数量的KV坦克,良好的配合,也会带来胜利。

与此同时,牵制进攻库尔干的装甲第六师,也向上级反映了类似情况。装甲第六师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以损失137辆猛虎的代价,歼灭了103辆KV坦克。当然,猛虎打T…37/76A还是很轻松的。不接近八百米,T…34/76A基本没什么威胁。但战到八月中旬,主战坦克折损过半,中央集团军司令部被迫将第六装甲师调到后方休整。

装甲第六师也是在遭遇初期的损失较大,适应后损失基本维持在10。7:10,略处于下风。KV的装甲实在是太厚了,其侧装甲都要比猛虎正面装甲厚。要不是猛虎的75MM L/65炮在火力和射速上有优势,损失还会大上许多的。

于是,进攻牵制库尔干的部队,处境远比其它方向艰难。临近库尔干的车里雅宾斯克是KV坦克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有名的坦克城。每天都有二三辆坦克,从车里雅宾斯克的原拖拉机厂生产出来,开赴库尔干。八月中,中央集团军组织大批飞机,大量使用燃烧弹,轰炸了车里雅宾斯克三天三夜。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

情况汇报上去以后,很受重视。国防部迅速对国内几大厂商,提出了一个重型坦克的订单,并提供了相关技术参数。

大致为前装甲110MM,侧装甲90MM,后装甲65MM,底部装甲20MM,尽量采用倾斜装甲;火炮口径在85MM以上,威力要求在1000米处击穿120MM装甲;越野速度每小时25公里以上云云。

因为国防部的要求很急,给予的设计时间较短。各厂商都采用了成熟的技术,国防部很中意太平汽车厂的105MM L/52火炮和炮塔等设计,及北方拖拉机厂对车体和履带等设计。于是,双方协商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工厂,专门从事此坦克的制造。这就是北方特种车辆厂,后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重型坦克生产厂家。

其生产的剑赤虎…1型坦克,是中国第一款重型坦克,也是中国后来的制式装备之一。

剑齿虎…1型坦克战斗全重为46。8吨,正面装甲110MM/上18度/前34度/下28度,侧装甲上90MM/30度,中90MM/0度,下60MM/30度,后装甲上65MM/上43度/下49度,底部装甲20MM;发动机680马力柴油机;最大越野速度每小时25。4公里,行程185公里;武器为一门105MM L/52火炮,一挺12。7MM高射机枪,两挺7。62MM机枪,配被弹药:105穿甲弹20发,105高爆榴弹38发,12。7子弹250发,7。62子弹850发。

后来还陆续安装了三防系统和潜渡装置。

剑齿虎…1可以在1100米击穿160MM厚匀制钢装甲板,2000米外击穿120MM匀制钢装甲板,和猛虎一样,典型的攻强守弱。但陆军已经对此非常满意了。

从设计到列装,剑齿虎只花了短短一年零一个月,可以说十分短暂。但是,战争不等人,苏联的重型坦克不会等待中国坦克更新换代。因此,国防部只好因陋就简,在猛虎的基础上改装了75MM L/72坦克炮,使猛虎在击穿射程上与KV处于同一水平线。

此外,太平汽车厂还根据国防部的要求,针对反坦克炮威力不足的问题,推出猛虎反坦克突击炮。

猛虎反坦克突击炮使用了猛虎坦克的底盘,安装上88MM L/52高射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一切,包括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太平汽车厂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设计,并在十天后开始批量生产。

猛虎反坦克突击炮被广泛地运用于中苏战场,它被配备给步兵师,以对付苏军的坦克;也被配备给装甲师,配合装甲部队作战。猛虎反坦克突击炮极大的支援了前线的战斗,受到前线官兵的普遍好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太平汽车厂就生产了七千多辆猛虎反坦克突击炮,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猛虎改和猛虎反坦克突击炮的列装,中央集团军在库尔干的局面很快就得到扭转。中国装甲部队不仅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全面压制了苏军的装甲部队。九月中旬,中央集团军已经把苏联库尔干守军与后方战线分割开来,并把前线推进到了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叶卡捷琳堡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乌拉尔工业区中,最重要的三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