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暴风过后,巨大到恐怖的怒吼似乎持续了好久,大地在颤动,人们都不由自主的感到恐惧。

爆炸在地面形成了直径330米的一个大坑,铁塔完全被气化,500米内摆放的物品全部被摧毁,一公里半内的动物尽数死亡……

何泽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原子弹只会带来毁灭……”

然何泽强一时感慨而已,在我保证尽量少用之后,何泽强又投身于核武器的进一步研究之中。

不是何泽强单纯,而是我说的实在。我直白的告诉他,中国的武器很多,有许多武器可以替代原子弹。只能毁灭的武器,对中国的意义不大。不到迫不得已,我不会选择使用原子弹的。何泽强想想云爆弹,对我的话自是相信。

在这个时期,世界各主要强国,都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根据调查局的报告,德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都在进行着此类研究。

尽管情报不是很准确,也缺乏详细的内容。但可以确认,德国与美国的进展较快;英国缺乏资金,正与美国合作中;日本没有原料,四处活动,想要购买,估计最多也就是理论研究;苏联的情况最模糊,应该也没有什么进展——要不然,斯大林早对德军用上了。

原子弹就是这样了,接下来,何泽强就会组织人员,根据试验数据,进一步完善原子弹,设计新式核武器,并继续制造更多的内爆式钚弹,以备万一。

切切实实地把原子弹握在手里,我足足兴奋了好几天。旁的不用说,谁想来打我,它也得考虑考虑,即便是全世界团结一致,俺也足以一战了。这样的感觉真好,我喜欢!

管它苏德战争,胜负如何,世界局势变化莫测,我中国已稳居于不败之地了。

兴奋过后,我不由对自己的表现,感到一点点惭愧。我真不是那种“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人。也许是习惯于预先知道结果,也许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在前途迷茫的时候,我竟感到一丝恐惧,以前我也不会想这么些儿的。

知晓自己必胜无疑,我重新坚定起来。42年夏天就联合德国,一起进攻苏联,先瓜分掉苏联再说。西伯利亚是荒凉了点儿,不过面积够大,资源丰富,足以支持中国下个世纪的繁荣。这么好的收益,还是趁早落袋平安。不管美国如何应对此后的局势,联合中国也好,联合德国也罢,谁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利益。谁也不行!

日本在41年大获全胜。七月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半数主力,消灭了英国远东舰队,占领了新加坡;又重创了美国驻菲空军部队,解除了所有这些有威胁的武力。

随后,日本就开始进攻马来西亚和缅甸,并迅速获得胜利。

到11月末,除了菲律宾的战斗没有结束,泰国受到中国保护,日本已经在东南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进攻菲律宾的战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重新建立的美军驻菲空军部队,给日本的进攻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这不会影响战斗结果,胜负已很明确了。

12月中旬,为了避免美国上将被俘虏,罗斯福亲自下令,命麦克阿瑟上将撤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军著名将领,时任美军远东司令。为人勇敢倔强,才华横溢,喜爱做秀,时常说“打死我的子弹还没有造出来”,而无意义的冒险。麦克阿瑟带着妻子和儿子乘鱼雷快艇,逃往澳大利亚,受到了澳大利亚人的热烈欢迎。

42年1月,日本占领菲律宾全境,为数众多的美军士兵投降。

美军在菲律宾的战斗中,没有死多少人。见势不妙,就投降了。不过,美军再坚持战斗,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的重建工作正紧张的进行中,距离完成之日还有很长很长时间。估计等美军杀回菲律宾,守军早都死光了。但这不是很符合东方人的习惯。

美军士兵被俘虏以后,受到了很残忍的对待。这不是日本有意而为的,日军的伙食本就很简单,医疗情况更差。海军都常以咸萝卜条和海带汤下饭,别说陆军了。美军因为有军医的治疗,医疗情况还要好于日军。

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在中美日三方秘密协商后,日军就迅速把菲律宾美军俘虏和美裔都移交给了中国;中国确保这些人不会在战争结束前返回美国;美国同意改善日裔在美国集中营的待遇,同意中国经常派人探视。

三国没有就此问题达成正式协议,只签署了一份备忘录,然三国都切实履行了诺言。

中国首先接收的是美军受伤者,及妇女儿童,然后是美裔侨民,最后才是美军俘虏。中国陆续把这些人都安置在台湾。他们的家属可以前来台湾探望,他们却不能够离开台湾——在战争期间。

虽然对中国的左右逢源,有些不满,但中国这样的举措,还是使中美关系大为缓和。中国对日本的支持,以及东方人同样的肤色,类似的容貌,都使中美关系,特别是民间关系一度紧张。现在都缓和了下来,民间交往随之增加——俘虏们的亲属,气氛也友好起来。美国人认为,中国还是很讲信誉的。

台湾和北库页岛是在42年1月1日,正式交还给中国的。当天,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一个装甲师和一个山地师也进驻了台湾。随后,台湾舰队正式成立了,并驻扎在台北。台湾舰队包括两艘航空母舰,四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和十艘潜艇。

此外,中国还在台湾驻扎了一支空军,由今二百架各种飞机组成。

福建三都澳海军基地也正式启用。三都澳海军基地的条件很好,足以同时停泊中国海军所有的舰艇。只是该地与台湾近在咫尺,未收回台湾,就无法投入使用。

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联成一体,并可以与泰国驻军互相支援,海军拥有了一条安全调动兵力的水道,战斗力成倍增长。

PS:欠债还钱,俺偶尔也是能做到的(^-^)

正文 第130章[全]

42年春节过后,民主党42年一期代表大会就正式召开了。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应对明年的大选,制订候选人,统一竞选纲领什么的。为了平息两年来扩军演习等一系列行为在国内引起的反弹,统一党内思想,我不得不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世界大战和我们的应对措施》的演讲。

我在讲演中指出,从本质看,欧洲的战事,是德国与英法之间争夺领导权的纷争,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区别。德国与英国如今的战争,是在争夺殖民地,都是“令人厌恶的殖民主义”的延续。中国对此争夺,既不感兴趣,也无意参与其中。

“我个人是赞同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支持以“民族自决、机会均等、公海自由通航”为主要精神的《大西洋宪章》。但基于现实考虑,我无意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产生误解。

而且,我以为“四大自由”说法并不完善。我也东施效颦,提出一个“三种自由”,以为参考。

一,是生存的自由。生存的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础,包括基本生存必需营养供应、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在当今世界上,我们都知道,许许多多的民族都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处境,中国人民现在站起来了。但是,请不要忘记历史,那就意味着对历史的背叛。在这里,我不想指责谁。不过,考虑到英国人在过去,在现在,在非洲,在亚洲,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丘吉尔首相的发言实在令人费解。

二,是发展的自由,包括教育、机会均等和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是安全的自由,包括裁军和共同限制战争。

后两点与“四大自由”,没有本质的差别,我就不再多说了。

总而言之,欧洲战争也好,太平洋战争也罢,都与中国无关。中国会在这些大战之中,保持中立立场。

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就毋须扩军备战了。在一个混乱的,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和平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保障的。况且,中国不希望战争,却不惧怕战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北方的那个国家,始终是中国的威胁。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军队,部署在北方防线上。

在该国的国情咨文中,也始终以中国为头号敌国。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也看不到这一形势有扭转的希望。

……

削弱一个不友善的国家,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如果有需要,有可能,有机会,我不介意,以短暂的战争来换取长久的和平。

……

此外,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必会随之一变,中国会在其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也是我们今天所不能不考虑的。”

这是一次半公开的演讲,参与者众多,保密是不可能的。我已经在党内高层之间初步达成共识,这是一次有意识的党内动员,以避免在接下来的大选中,步调混乱。也就是说,不要再发表反战言论,即使不宣扬战争,也不要把话说死。

至于消息的泄露,我也有所准备了。不说美英苏心知肚明,中国参战,不是什么新闻。早在军事演习之前,面对苏联大使言辞激烈的抗议,中国直接驱逐了他,召回了中国驻苏大使,断绝了中苏关系,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知道了中国参战,却不知道,中国何时参战,也没有太多用处。苏联采取的措施,也就是修筑阿塞拜疆防线、伏尔加河防线和古比雪夫防线等。老实说,苏联正在修建上述防线,并在当地驻扎了大约九十~一百一十个师。

当然,这些师多以新编为主,数量也参差不齐,只有二十几个师是原来的老部队,战斗力尚可。自去年“勒石”演习后,苏联反映有些过敏。演习部队是没有撤军,那中国在哈萨克的驻军也就四十几个师,一百多万兵力而已。也不至于要修建那么些防线吧!

不顾怎么说,苏联红军在与德军激战中。如果时刻还要注意防守中国,其战斗力必然会打一个折扣。中国可以耐心等待,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其发动进攻。

消息泄漏以后,反响强烈。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一篇“赤裸裸的战争宣言”。有人还称我为“好战的老头子”。这样的声音不多,我在国内的声誉向来很好,敢这么说的年轻人,通常会挨家长打的。

不过,中苏关系素来不怎么样,除了少数因信仰的反对派,对此反对的不多。更多的反对者,是不愿意参与战争。然,这个声音与军方、军火集团、大中华主义者、扩张主义者等等的声音比起来,就小多了。

何况,中国人口众多,几年前由于北方土地分配完了,而宣告终止的《宅地法》,还被许多人所怀念。在有人有意的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反对者就更少了。

说到底,共和国成立以来,一向采取对外扩张政策,又培养尚武精神。我主持的几次对外战争,都以不大的代价,轻易取胜了。民众光看见占便宜,没见着吃亏,扩张主义者自然很多。

加上中国的民族政策较为公平,又有接纳犹太人的例子在前,支持者可以高举着正义的大旗,以解放者的姿态出现,也说的过去。

国内议论纷纷,也就如此了。有煽动反战的,就有鼓动战争的,后者在人力物力上,远远朝过前者,又有组织,反战者不会掀起大波澜。

日本在42年初,陆续攻克了新几内亚、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彻底解决了美英在东太平洋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并把势力延伸到印度洋。澳大利亚和印度成为前线。

随后,日军对澳大利亚展开攻势。这种进攻不是有组织的,而是试探性进攻。对于接下来,是进攻澳大利亚,还是进攻印度,日本内部还存在争议。

从日本的根本目标来看,进攻澳大利亚是早晚的事。

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一直希望占领一个合适的地方大批移民。这个地方不是那么好选择的,一要资源丰富条件好,二要地广人稀。

日本原本想就近处理,选择了中国东北,没想到风云突变,只好忍痛放弃了。现在,日本是占领了不少地方,物产也很丰富,但没有一个地方符合地广人稀的。东南亚资源丰富,气候温暖,人口数量向来就多。少量移民还可以,大量移民想都别想。

所以,澳大利亚就是日本最好的选择,差不多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然而,对印度和澳大利亚进攻的顺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日军现在在海空军上占据绝对优势,夜长梦多,以美国的工业基础,很快就会赶上来。主张进攻澳大利亚者表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但反对者的意见,也很有道理。澳大利亚已经有所准备,登陆战不是那么好打的,需要长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就绪,澳大利亚至少也会武装百万部队,战争势必长期化。在此过程中,美国是不会坐视不理的。胜负难测,不如打印度有把握。

进攻印度,可以从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