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自日本占领了印支地区以后,中国在这里的经济特权就流于形式了。日本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所有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不得不几次提出抗议,日本才在中国商品上稍为收敛。

可以看出,对外扩张,使日本人又骄横起来。有些日本人还嘀咕,这是日本努力的结果,凭什么要与中国分享。好在日本高层还清楚,日本离不开中国的支持,迅速做了调整。表面上,这没有影响到中日关系。

我给日本找了点儿小麻烦后,就把精力投入到中国新获得的边境地区了。除了在北部湾修建海军基地,就是把公路、铁路一路建设到缅北地区。

只有交通便利,中国才能切实控制这一地区。国防军在此驻军不多,显示中国的存在而已。丛林作战不是问题,部署在西南地区的三个丛林师,足以应付自如了。况且,调查局的亚洲处还提供了详细的情报,和比较精确的地图。

不管怎么说,由于历史渊源,中国更易为当地人所接受。

再加上,这里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待遇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交通设施、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一体实施。可以确定,在十年二十年内,中国中央政府在此的投入,都不会收回成本。

这些政策,当地人并不陌生,在当地都流传已久,深得人心。许多“非法移民”就是来自于这一地区。不少当地土司也会把子弟派往中国学习,两地商贸往来也不少见。

中国军队的进驻,当地居民并没有抗拒,反而受到了欢迎。

见此情景,参与移交的英国官员,深感忧虑。

顺便说一下,中英法三国讨论“非法移民”,通过的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中国与当地殖民政府,共同派出人员对当地居民做一统计,办理身份证明文件。

这个办法是不错,但没有实施。原因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官员要对此收缴一笔可观的费用,引起争议,最后流产了,不了了之。

其实,即便执行了,也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当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如果其声称是生活在山里,中国法庭也无法调查核实,还是白搭。

正文 第121章[全]

41年初,英国、美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军队的代表们在新加坡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们制定了一个联合行动方案,约定“一旦任何一个与会国遭到日本攻击时,将要共同采取的对策”。

不过,这个已经通过的方案,并没有付诸实施。美国的陆、海军参谋长都表示不能接受,并说,无论如何不能指望美国会采取行动来实施这一方案,“除非日本直接进攻美国”。

美国军方的政策趋于保守,美国政府的方针却更激进。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怪。我想,大概这与两者所处的情况不无关联。毕竟,一个直接参与战斗,另一个只需要在后面摇旗助威。

不管怎样考虑,美国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是不争的事实。

贪婪是永无休止的,日本在彻底控制印度支那地区以后,新的扩张目标就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了。

日本人的野心,路人皆知——这回的目标肯定是新加坡。控制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自会瓜熟蒂落,日本也就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解决缅甸更指日可待。

但这回的对手,可不是荷兰这样的小国,也不是法国那样的破落户。日本这次要面对英国了。按说,英国正摇摇欲坠,是没有能力抗衡“大日本皇军”的。但英国有个自立门户的本家,势力不小。

日本人密切关注着美国的一举一动,并从中看出了不祥之兆。日本海军界越来越明白,如果日本进攻新加坡,就不能不考虑美国将进行干预。

这时候,日本需要一个盟友了,又主动联络德国,试图与之结盟。然,希特勒已经掉过头来,准备进攻德国,对此如同背黑锅的盟约,一推六二五,敷衍了事。日本除了从德国获得了新加坡的军事地图以外,一无所获。

日本不得不自立更生。是奋力一搏,还是忍气吞声,这是一个问题。

美国的态度逐渐强硬,主要是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内大选结束了,罗斯福顺利当选总统,他还有四年的任期,可以毋须顾虑重重了。国外,英国已经稳住阵脚,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德国突然袭击没有得手,局势开始向有利方向转化。

英军已经在北非展开攻势,意大利军队一败涂地。从后果看,这并不算是件好事,意军的失败,使得德军介入其中。“沙漠之狐”隆美尔会让英国人吃尽苦头的——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战争还在继续中。

罗斯福认为,美国与日本战争有利有弊。

两面交战是最大的不利因素,但以日本的实力来看,日本基本不存在进攻美国本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美日开战,只要美国在太平洋采取守势,就不会影响对德战斗。

如此看来,美国应尽早投入战斗。时间一长,事情会怎样,谁也说不准。无论是德国战胜英国,还是德国战胜苏联,后果都不堪设想。一个,甚至半个统一的欧洲,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然而,德国战胜英国,或苏联,都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完成的。美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武装自己。

因此,罗斯福对于与日本交战与否,并没有太多意见。交战也好,不交战也好,都无关紧要。

但是,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是绝对不行的。日本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大敌,是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现在也许还要加上中国。不论是从美国民意出发,还是从美国利益考虑,罗斯福都不会允许日本进攻新加坡的。

只是,这就很容易导致战争了。40年底,罗斯福对我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够直接举行会谈。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采取适当措施,罗斯福需要确认中国的态度。美国即将卷入一场前所未闻的战争当中,罗斯福需要一个明确无误的态度。

这正和我意。与美国交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既然无意于战争,就不要使对方发生误解。

我接受了。

然在位置上,我们产生了分歧。由于东太平洋形势紧张,罗斯福前来会晤不是很方便。我提议,邀请罗斯福访问中国,或者邀请我访问美国。罗斯福又觉得这太敏感了,会招致万人瞩目,还是低调一点儿的好。

我觉得,罗斯福在国内还是受到很大束缚,却又不想到中国来,使自己居于不利位置。

反复磋商以后,我们约定,有我乘军舰前往西太平洋,然后,罗斯福到我的军舰上来。这样一来,大家就基本平等了。我赶了更远的路,而罗斯福到我的军舰上作客。外交有时就是这么繁琐。

说起来,罗斯福大概是首脑会议举行最多的领导人了。早些时候,他还想过与希特勒会谈,近期也在试图与日本首相近卫会谈,将来还要和丘吉尔、斯大林会谈,也是够忙的了。

2月19日,我搭乘远洋舰队抵达预定海域,罗斯福也准时到达。

到达之后,我们才发现一个问题。罗斯福行动不便,他前往我的座舰上,有点儿麻烦。由于罗斯福的活力,和他强硬的姿态,外交人员忘记了这一事实。于是,我主动要求,把会谈场地移到罗斯福的座舰上去。这一礼貌的举止,使会谈开始的气氛很好。

但是,随着会谈进入到实质问题,谈话就变的艰难起来。

罗斯福是希望能够与中国达成一个协议,至少也要确保中国的中立立场。我却不希望与美国达成协议,那必然会束缚中国的手脚。

但如何阐明中国的态度,不达成协议,又能够取得美国的谅解,对我也是个难题。

天气晴朗,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海风轻轻抚过我的脸庞,蔚蓝的海水拍打在军舰上,激起雪白的浪花,海鸥从中一掠而过,发出欢快的鸣叫。

如此优美的景色,却不能减轻会谈气氛的凝重。

罗斯福来了,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有个明确的答复,所以他在提出问题后,就一声不响,静静地等候我的回答。

面对罗斯福明亮、好奇而深邃的眼睛,我发现事先预备好的回答,说不出口。不是我脸皮不够厚,而是回答不够真实——无法取信于人,那就不如不说了。真要让罗斯福觉得我在欺骗他,还不如直接请他换个话题的好。

我不可能径直说,中国就是想从中渔利。那用二字讲,就是“丢人”;三字就是“太丢人”,四个字就是“丢死人了”——不光影响自己的形象,简直是有损国格了。

作婊子立牌坊,是文明世界的通行公理,借口总是需要的。

这样的场景是会被永远留在历史记录中,一个失误可就要叫人笑话几百年了。

二月的太平洋上,还是有点儿冷的。我却感觉到一阵躁热,心里盘算是不是干脆请他换个话题。

我飞快地瞥了眼罗斯福。我听说过很多他的传说,也曾读过他的传记——在我少年时。

罗斯福叼着烟斗,专心致志地抽着烟,一副烟瘾很大的样子。他的脸色晒得黝黑,神情愉快而自信,心态宁静安详。8年的总统生涯,还是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直视他那双碧蓝的眼睛,你会忘了这些。但稍为留意,罗斯福华发丛生,衰老的迹象随处可见。

这个死老头,在两个人的私下会谈中,气氛正好的时候,问我为何支持纳粹?我不由满怀恶意地想,刚刚真应该请他到我的座舰上去。

我端起罗斯福那调制的杜松子酒,小心翼翼地品尝了一口,作赞叹状。

尽管想了很多,但时间只流逝了一小会儿,估计也就两三分钟吧!

“福兰克……我能称你作福兰克吗?”

在得到允许后,我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由于东西方的观念不同,而我又不想你发生误解,请允许我提几个问题……”

再次得到罗斯福的同意。

“福兰克,我看过你今年的致国会咨文了,真的非常棒,‘四大自由’说出了我想要说却无法说出的……”

罗斯福微笑着说道:“谢谢!”

罗斯福咨文中提出了人类四大基本自由,分别为:1)言论自由;2)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3)免于匮乏的自由;4)免于恐惧的自由——世界范围的裁军。

“没什么,你说的确实很帮!这样的想法,在你心中一定是由来已久了吧?”

罗斯福点点头,做了个肯定的回答——“是的”。

“福兰克,这些自由有没有适用范围,换句话说,它包不包括黑人……包不包括黄种人……”

罗斯福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却敏锐地察觉到陷阱的存在,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

我停顿了一下,没有等到他的回答,就继续说下去——“我想知道,它包不包括犹太人?”

我有意说的含糊其词,但罗斯福还是愣了一下,时间短暂到了极点,却被我清晰的收入眼底。罗斯福看了我一眼,就把脸转到其他方向。

风似乎停滞了,气氛比刚刚还要沉闷。

我没有紧逼下去,“福兰克,如有冒犯,还请允许我表示歉意……”

罗斯福笑了笑,声音有点苦,“没关系,这是我做的不够好。”

中国迄今为止,已经接收了170多万犹太人,美国却不足1万人,再怎么说,事实摆在面前,也是无可辩驳的。就像我不想,或者说不能欺骗罗斯福一样,他也难以用诡辩来骗我。如果他告诉我说,他对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毫不知情,我相信与否不说。目前美国也不可能大批接收犹太人的。

我用力一挥手,“不不不,福兰克,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不是想指责什么,你受到很多限制,我也一样,我们都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哦,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在四大自由之前,还有生存的自由。”——狗屎!我要说的也不是这个。我恼怒地敲了下桌子。

“福兰克,希特勒已经向我保证了犹太人的生存权,中国驻欧洲的二十七个使馆,获准随时可以进入集中营地进行核实。至今我还没有收到不好的消息。希特勒信守了承诺。

福兰克,你说的是很好,但我做的也不赖。

在我看来,英国与纳粹德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正义之分。种族歧视不是希特勒的专利。在东南亚,在印度,在非洲,‘约翰牛’做的更卑鄙。英国‘绅士’也曾经在国会通过战争决议,目的仅仅是为了到我国贩卖鸦片……

福兰克,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同。”

罗斯福惊讶地望着我。

“无论你是否意思到,福兰克,在你提出四大自由的时候,你并没有考虑到白人以外的其他人……这不公平。”

我平静的望着罗斯福,平铺直叙地说道,不是抱怨,只是单纯的叙述。

我没有理会罗斯福的困惑,也没给他辩驳的机会,接着说下去,“我清楚,这世界不存在公平。这理所应然,强者总是会得到更多,只要他不剥夺弱者的最后一块面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