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犹太人在欧洲名声极差,回想一下两个犹太家族23年把全德国人洗劫一空,可想而知,其名声差到何种程度。且犹太人向来受到歧视,又是个少数民族,谁也不会在意这,随他去。

加之,德国还存在着一个由实业家、陆军总参谋部和高级文官组成的“稳健派”,其代言人是德国经济部长兼帝国银行总裁沙赫特。他们似乎在寻找一种可以避免战争,就使德国摆脱经济困难的途径。

这也是符合英法美等国需要的,给各国以幻想的空间。

如果德国对苏联开战,自是上上策,再好不过了;如果德国没有选择战争,而摆脱了经济危机,也减少了对各国的威胁,强大的德国自然会成为英法的屏障。

到时候,苏联东有中国,西有德国;德国东有苏联,西有法国;中国西有苏联,东有日本;日本西有中国,东有美国。

怎么看,也是一件好事情。

老实说,这与我打的算盘差不多。都是打算让各国互相牵制,进而发生战争,好从中渔利。

当然,这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不过条件所限,没有最好,也只能因陋就简,选择此好了。开战总是下下策,欧战已经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大家都不想成为下一个。

综合考虑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就可以理解,英、法两国没有强力干预希特勒扩充军备的行为了。

顺便说件趣闻。

在合并之前,希特勒约见了反对合并的奥地利总理库尔特·冯·舒施尼格。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会谈时,希特勒严厉地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处于弱势地位,他的保护伞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又态度暧昧,舒施尼格在面临这种指责,是非常紧张的。

身为一个资深的烟客,舒施尼格不由得点了根烟。结果,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烟头,说:“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烟。”

如此蛮横的希特勒,当然不会对英法的让步感到满足,让步更助长了他的野心。随之而来,希特勒的注意力转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那里居住着300万讲德语的居民。在去年,希特勒就曾经宣称,要把那里与德国合并。

有这样的背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内斯自然不会答应当地纳粹党成立自治政府的要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

事实上,英国和法国既然决定放纵德国扩军,就已经对此有所准备。英国不但没有阻止希特勒,还秘密动员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当月进行全民总动员。

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全世界都紧张地关注着欧洲。

然,形势急转直下。法国眼看着夙敌崛起,鲸吞蚕食,不是没有警惕的。但形势逼人,德国已拥军百万,这时候要是与德国开战,那就真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英法两国已经骑在老虎背上,再想下来可就难了。现在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于是,在接下来的慕尼黑会议中,四国首脑一商量,就把苏台德地区划给了德国。而作为交换,希特勒承诺不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被劝说接受德国的要求,还被迫弃沿德国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甚至签订了“英德友好宣言”。

全世界人民都为此而欢呼雀跃,一切都结束了,张伯伦和墨索里尼拯救了和平。

希特勒要求的这些地方,都是德裔人为主的地方,当地人也愿意与德国合并。希特勒抵达当地的时候,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成千上万的民众献上了鲜花,来迎接自己的军队。不论是各国舆论,还是当地民众,都以为,希特勒的要求是正当的,是理所当然的,是民族自决。

我在当时的感觉,以及国内的舆论都认为,这与我们要求收回台湾的想法差不多。在国内,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台湾问题的大讨论。很多民众自发的举行了小规模游行,并在日本使馆门前静坐示威,要求把台湾还回中国。不过,这都是民间的行为,导致了多起打架斗殴。中日之间有默契在心,并没有正式的提出要求。但在私下里,我也婉转地提醒日本方面,台湾问题迟早需要解决的。

至于苏联,鉴于希特勒已向西方让步这一事实,斯大林明白英国和法国对于希特勒在东部的目标并不存有敌意,因此开始考虑签订一个德苏协议。

说白了,德国就是杆枪,英法意图以自打击苏联;苏联明白两国的企图,竭力避免与德国交战;希特勒也知道这一点,便与苏联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准备一个一个解决。所以,二战不是由于愚蠢才发生的,恰恰相反,这些领导人里没有一个是善碴。

若说愚蠢的,不是没有,波兰就是比较白痴。

是个人都清楚,捷克倒下了,下一个就会是波兰。波兰人却带头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它出兵占领了特斯申地区。我知道此事后,只有一个评价——“利欲熏心,鬼迷心窍”。

天赐良机,希特勒迅速在斯洛伐克和拉瑟尼亚成立了傀儡政府,把它们从捷克分离出去。接下来,匈牙利提出领土要求,并得到满足。

至39年4月为止,德国又占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殆尽,正式宣告灭亡。

不过,这也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德国后来的占领可没有任何理由,是赤裸裸地侵略行径。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对此提出了严重警告,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

但是,德国已经兵强马壮,希特勒野心勃勃。常言说得好,箭在弦上不的不发,岂能为区区口头警告而收手。

PS:这两章,资料较多,都来自网上。

正文 第111章[全]

但泽(德语音译)又名格但斯克(波兰语音译),位于波罗的海格但斯克湾南岸,与维斯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通过水路可以与波兰60%的地区相连,是波兰第六大城市,也是波兰最重要的海港、海上贸易的中心和主要造船中心。

凡尔赛条约规定:但泽成为国际联盟控制下的自由市。占多数的德国人无权自行决定举行公投,从而变成争议性的德国的一部分。实际上,但泽为波兰所控制。

8月初,希特勒提出,要波兰归还但泽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权的通往东普鲁士的陆地走廊。

对波兰人来讲,这绝对是异想天开。要知道,东普鲁士是德国的一块飞地,一旦通过但泽走廊与德国联结,就对波兰形成了包围之势。捷克斯洛伐克的下场历历在目。理所当然,波兰直接拒绝了希特勒的要求。

不过,形势已经不同了。

如果说,希特勒扩军备战,是一场赌博;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是一种试探;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次冒险;那么,希特勒要波兰归还但泽走廊,就是胸有成竹了。

法国外长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是它在东欧的盟国。英国首相也承诺:“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

这些对波兰人是莫大的支持,但对希特勒而言却一文不值。波兰与法国之间存在盟约,是波兰人的盟国。但波兰人忘记了,捷克斯洛伐克何尝没有与法国签约,还不是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9月初,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十年,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事实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希特勒的后顾之忧。现在德国已不是两面受敌,苏联不再是德国的敌人。在某种程度上,苏联倒成为德国的盟国了。

一周以后,9月11日凌晨,德意志帝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出动15个机械化师,3000多辆坦克和战车,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爆发。

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电战”是怎么回事。

根据意大利战地记者乔治·帕拉达发回的著名报道:

“……

波军第18骑兵团从但泽走廊突围时,路遇德军第19装甲军第2摩托化师。前进者生,后退者死,为突破德军的堵截。波兰骑兵在指挥官马特拉扎上校的率领下,骑马持矛,挥舞着马刀向德军的坦克发起悲壮地冲锋

……”

乔治·帕拉达作为记者屈才了,他更应该去写小说。根据在场的中国战地记者黄远生发回的报道:

“德国集中了大批装甲机械化部队,对但泽走廊发起猛攻。

波军装备落后,坦克与战车不足德军的十分之一,指挥不利,在德军的突袭下一溃千里。

为了掩护但泽走廊波军总撤退,波军第18骑兵团奉命执行迂回任务。

……

团长马特拉扎上校率领的骑兵中队,正好碰上一个就地休息的德军步兵营。波兰人出其不意地挥舞着马刀发起冲锋,将猝不及防的德国步兵击溃,然后就地组织防守。

几辆德军装甲车正在附近树林里休整,此时恰好赶到。下马准备防御的波兰骑兵们,在20毫米机关炮弹雨的突袭下,损失惨重,团长马特拉扎上校和团参谋长当场阵亡。

……”

两个报道的真假,略微想想就是到真假了,波兰人又不是傻瓜,怎么会用骑兵向坦克发起冲锋,那比用轻骑兵向重骑兵发起冲锋,还要不可思议。然,乔治的报道被世界各大报刊广为转载,流传甚广。黄远生的报道却如昙花一现,在国内的转载也不是很多。

看来,记者也是需要想象力的。

果然不出希特勒所料,英法等国并没有遵守承诺。

9月1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意志帝国宣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大不列颠做出最坏的准备,立刻向法国派出15万人组成的特遣部队。

不过两国为波兰所做的,也就这么些了。哦,几国还在外交上予德国以严厉的谴责。

法国虽然屯重兵于国门,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没有对德国发起进攻。法国和英国远远地看着他们的波兰遭屠杀,他们对此毫无准备,也无意与德国开战。

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德国已经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兵力高达二百六十万之众,拥有三千六百辆坦克,四千多架飞机,三艘战列舰、十二艘巡洋舰、六十三艘潜艇。说夸张一点儿,德国是“沾着就死,碰到即伤”。英法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与德国开战。所以,别看两国嘴上叫的欢,实际行动可是一点儿没有。一直到第二年,德国主动进攻法国,这段“西线无战事”的“假战”方宣告结束。

9月15日,美国宣布保持中立。

9月16日,中国宣布保持中立。我对这场战争不感兴趣,欧洲国家打生打死对我国影响不大,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中立,扩大我国对交战各国的出口。这个,不是很难。中国商品向来以物美价廉而著称,与德国的贸易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以前。德国既然企图与英法开战,那么中国就比美国更适合成为德国的贸易伙伴。

7月,我专程派出了一支舰队访问欧洲,该舰队编组了二艘战列舰、二艘航空母舰、八艘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一艘补给舰、一艘运输舰和若干潜艇。此时此刻,远洋舰队已经结束了对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访问,正航向美洲。远洋舰队还要访问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

德国战车开动了,就不会轻易停止。欧洲一定会打起来,我适时展示一下中国的实力,不会影响局势发展,还可以震撼人心。到时候,英法就算想拦截中国的商船,也要好好考虑考虑。当然,中国远洋舰队顺便保护着商船队,运输了一批敏感物资到德国去。

值得注意的是,远洋舰队中配备的潜艇,都是预备退役的老式潜艇——德国U型潜艇的中国改进型,而不是最新式的JD…1型潜艇。好东西,就是要保密的。

JD…1潜艇不具备水面作战能力,单纯是为了水下作战而设计的。它外形呈流线型设计,以减少水下阻力,水下航速达18节,水面航速8节,配备了通气管装置和主动/被动式声纳,结构形式为双壳,有8字形耐压体,下潜深度为120米,排水量1850…2425吨,首部6个鱼雷发射管,尾部4管,共载36枚鱼雷。装备了124个大容量蓄电池和柴油机,使水下5节时续航力可达365海里。

9月2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

同日,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苏联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10月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灭亡。

4个星期里,波兰共有7万人死亡、13.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