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4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日本由财阀统治,三井、三菱、住友、涩泽、大仓,这些大财阀就是日本统治集团的代表,它们不仅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而且也是日本军部的支持者,至于日本天皇。可以看作是这个统治集团的偶像,日本的财阀通过这个偶像向日本国民发号施令,只要这些日本财阀对中国的觊觎之心不死,那么中日之间的战争和冲突也就不会结束。

  所以,对于内阁成员的乐观看法,赵北不敢苟同,因为他很清楚的记得,在另一个时空位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进攻青岛德国要塞的主力就是日本军队,这足以证明,这位新即位的大正天皇并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只要日本财阀还在统治那个岛国,日本的天皇就绝对不会成为和平主义者。

  不过,这并不代表赵北不会释放一颗烟幕弹,既然日本政府做出姿态,想与中国“和平相处”,那么,赵北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制造出一个假象,不指望能够长期的麻痹日本政府,只要能够保证“四年工业发展计划”顺利完成就可以了。

  拿定主意,赵北走回会议桌边,坐了回去,看了张謇一眼。

  “张副总统,你也给个意见。”

  张謇将野村忠治郎送过去的那封日本商业协会的请柬拿了出来,放在桌上,指着请柬将日本商业协会举办公益筹款活动的那件事讲了一遍,这让在座的多数人更兴奋了。

  “这个野村忠治郎虽然只是一名测绘学堂的教员,不过,他是日本政界元老伊藤博文向清廷推荐的,这个人也是日本立宪政友会的成员,与数次出任日本内阁首相的西园寺公望相识,在日本政界有些门路。此次日本商业协会不派别人过来,偏偏派他给我送请柬,这其中未必没有深意,或许,这是日本方面在试探,想与我国寻求协商。”

  听了张謇的分析,在座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对于众人心思,赵北也体谅的,日本毕竟是小列强,在这些内阁阁员们看来,与其跟日本硬碰硬,不如与日本和平相处,通过谈判的方式逐步收回一些国家权益,但是赵北同样明白,众人这是痴心妄想,日本绝不会将吃下去的东西再吐出来,只要日本的社会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日本就是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危险邻国。

  “既然诸位意见一致,那么,我也不能不俯顺民意。这样吧,请张副总统去主持那场日本商业协会的公益筹款活动,至于外务部,似应筹备一下派人前往日本公使馆吊唁的事宜,至于日本东京那边,由驻日公使全权处理。”

  总统一锤定音,算是为此次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打开了大门。

  但是总统真的会跟日本友好起来么?至少张謇是持怀疑立场的。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

  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

  斜阳西沉,晚霞映红了海面。远处归帆片片,近处汽笛声声,这里是新加坡。

  作为大英帝国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殖民据点,新加坡的地位位置以及相应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这里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关键点,更是一座军事要塞,只要英国皇家舰队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住了东南亚甚至是整个亚洲地区的战略形势。

  披着晚霞,一艘巨大的灰色军舰缓缓驶进了新加坡港,跟着前头的那艘引水船,一步一趋,那船尾飘扬的海军旗表明,这艘船不是英国军舰。

  这是巡洋舰“海圻”号,中国海军第二舰队的旗舰,同时也是现在的中国海军最有战斗力的大型军舰,这艘军舰标准排水量为四千三百吨,主炮为两门八英寸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副炮为十门四点七英寸速射炮,全舰长一百二十九米,宽十四米,吃水五米。十二台燃煤锅炉驱动两台蒸汽机,双轴推进,一万七千马力的发动机总功率可以保证二十四节的最高航速,舰体拥有装甲防护,装甲最厚处为五英寸,这艘军舰确实可称一时之雄,是当时著名的“阿姆斯特朗型巡洋舰”的典型代表。

  不过,在这样一个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的二十世纪初叶,这艘完工于十九世纪末的防护巡洋舰已有些落后于时代发展了,虽然在设计之初,“海圻”号就强调了高航速、大续航力、高适航性、猛烈火力的先进设计理念,但是相比现在各海军强国装备的最新型巡洋舰,“海圻”号确实已有些力不从心了。

  但是在“陆主海从”的国防政策下,中国的海军舰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购买想要的军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这些重型军舰目前来讲就是一个遥远的梦,可望而不可及,虽然德国、美国的造船厂都曾表示出愿意为中国海军建造战列舰的意愿,但是对于经费捉襟见肘的中国海军而言,这有限的经费要“用到合适的地方去”。

  “把有限的海军经费用到合适的地方去”,这是民国大总统赵北的原话,总统说一不二,由不得海军指手画脚,于是,德国的战列舰就与中国海军无缘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几艘德国的潜水艇。以及相应的技术转让与人员培训,中枢政府是打定主意要自己建造潜水艇了。

  对于潜水艇这种新式武器,海军内部看法分歧严重,一些人认为这种水下突击兵器是剑走偏锋,如果运用得当,未必不能奏功,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水下突击兵器是哗众取宠,并不看好潜水艇的战术价值以及战略价值。

  黄钟瑛对潜水艇的观点介于两者之间,他虽然认为潜水艇拥有一定的战术价值,但是同时,他也认为这种武器如果用来进行战略威慑的话,未免有些托大了,毕竟,在这样一个讲究重装甲、重火力以及高航速的海军时代,潜水艇这种军舰未免有些不入流,而且那种在海面之下躲躲藏藏的作战方式也难以给人以那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所谓的“战略威慑”,讲究的就是一个视觉冲击,一艘巨大的战列舰与一艘鬼鬼祟祟的潜水艇比起来,显然是前者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作为海军第二分舰队的司令,黄钟瑛虽然并不看好这个时代潜水艇的战略价值。不过他倒是理解中枢的苦衷的,经费的短缺固然是重要原因,国内的工业建设确实需要大笔资金支持,国防军也只能偏重于陆军建设,但是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的匮乏也未必不是次要原因,战列舰不比巡洋舰,对于各级军官的要求更加严格,虽然海军努力争取了一些留学名额,可是那只是杯水车薪,中枢更看重的是轻型装备的人员培训。

  没办法,这个国家太虚弱了,黄钟瑛深有体会,虽然过去的两年里,工业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可是还不足以扭转国势,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全体国人的奋斗,尤其是军人的奋斗。

  “司令,我舰已经进港,引水船发来信号,同意我舰抛锚。”

  一名副官走进舰长室,向黄钟瑛报告。

  黄钟瑛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也没说什么,现在军舰由舰长指挥,他这个舰队司令完全不必过问这些琐事。

  戴上海军礼帽,黄钟瑛带着那名副官离开了舰长室,登上舰桥,举起望远镜向新加坡港眺望。

  此次率领“海圻”号访问新加坡。黄钟瑛是肩负特殊使命的。

  前不久,刚刚在青岛与德国访华舰队完成了联合军事对抗演习,之后,统帅堂一声令下,“海圻”号就在青岛港添加了燃料和淡水,然后转舵南行,沿着中国海岸一路向南,以“访问南洋”为幌子,先后访问了菲律宾马尼拉、越南西贡、暹罗(泰国)曼谷,最终赶到了新加坡,这一路过来,各地华侨闻讯蜂拥而至,都想亲眼看一看中国的军舰,毕竟,这是共和时代中国的舰队第一次巡游南洋各地,无论是那军舰上的五色旗,还是那些剃着板寸头的水兵,都给华侨耳目一新的感觉,参观军舰的时候,涕泪齐飞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海圻”号终于赶到了新加坡,并将在这里多逗留几日,新加坡是华侨在南洋地区的根据地之一。中枢政府的公报上特意点明,“海圻”号将在这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招待当地的华侨代表,借此向这些海外游子表达中枢的谢意,当年的**党人反清起义,如果没有这些南洋华侨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国内的工业建设与实业投资更是离不开这些眼光更加开阔的华人支持。

  当然,“海圻”号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访问南洋”,并不只是团结华侨,这艘军舰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任务。一项战略任务。

  现在,就在“海圻”号的底舱和煤舱里,装着数十只大木箱,里头装满了手枪、步枪,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军火,这些军火并不是为水兵们准备的,也不是为南洋的普通华侨准备的,它们的用途非常神秘,就连执行这个军火运输任务的黄钟瑛也不清楚,他只知道此次行动的代号是“墨斗鱼二号行动”。

  唯一清楚“墨斗鱼二号行动”细节的人恐怕只有那位田局长了。

  田局长就是田劲夫,军事情报局的局长,“海圻”号在青岛加煤加水的时候,田劲夫就登上了这艘巡洋舰,也正是他将这些伪装成猪鬃货箱的军火箱带到了军舰上,而现在,这位军事情报局的特务头子就在“海圻”号上。

  “去,请田先生过来,请他到舰桥上来。”

  黄钟瑛向身边那名副官下达了命令,现在田劲夫的身份是一名报社记者,随舰采访,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其实也就是黄钟瑛一人而已,就连舰长也不知道田劲夫到底是干什么的。

  不多时,田劲夫跟着副官登上舰桥,短袖衬衫、洋装短裤,头戴草帽,左肩背着只公文包,右肩背着一架沉甸甸的新式照相机,确实是副记者打扮,而且洋味十足,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一位记者。

  “黄司令,这就是新加坡港?什么时候可以去城里逛逛?”

  上了舰桥,田劲夫二话不说,先举起照相机,给那港口来了一个特写镜头,这个举动让黄钟瑛会心一笑,虽然不清楚田劲夫此举是否只是在做戏,不过他也明白。对于田劲夫这个安徽人而言,如果想到新加坡城里去逛一逛的话,没有一位福建或者广东方言的翻译是不行的,毕竟,南洋华侨中,以福建籍和广东籍居多,而这两个省份,偏偏又是方言较多的地区,虽然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可是毕竟不是很方便。

  考虑到这一点,黄钟瑛吩咐副官为田劲夫找来了几名福建籍和广东籍水兵,让他们换上便衣,跟随田劲夫这位“记者”到新加坡城里去逛逛。

  田劲夫倒也没有客气,等军舰抛锚停机,英国海关人员与海军军官在军舰甲板上晃悠一圈之后,田记者便带着那几名方言翻译上了交通艇,跟着黄钟瑛一起去海关办理相关手续,然后,以采访华侨的名义晃晃悠悠带着翻译离开了港口,往新加坡城里赶去。

  现在的新加坡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据点,英式风格的建筑颇有一些,不过这里毕竟是南洋华侨的重要根据地,中式风格的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如果不看那些满街的英国兵、印度兵的话,田劲夫几乎可以将这里看作是中国的南方地区。

  田劲夫与翻译们在城里兜来转去,在确认没有被人跟踪之后,便一路打听,终于摸到地方,在一间中药铺前停住脚步。

  抬头望去,那招牌上写着“新福州国药铺”六个金光大字。

  田劲夫迈步走进中药铺,那伙计立刻上前打招呼。

  “请问,你们掌柜在不在?你去跟他说,我是从国内来的记者,是黄乃裳先生的朋友,是他介绍我过来的。”田劲夫将名片递了过去。

  那伙计不敢怠慢,急忙去找掌柜,片刻之后,那掌柜过来,打量了田劲夫几眼。

  “先生是黄阿叔的朋友?”掌柜问道。

  “这是黄先生的亲笔信,掌柜的看过便知。”田劲夫拿出一封信,交给了那掌柜。

  掌柜拆了信,仔细看了看,然后将信收起,向里间一指。

  “原来是田先生,鄙人黄秋元,是黄乃裳先生的族侄,福建闽清人氏。这里说话不方便,咱们屋里说话。”

  跟着掌柜进了里间,田劲夫吩咐一人看住门口,然后开门见山。

  “黄先生,刚才那信你已看过了,不知你的意思如何?”

  “既然是族叔交代下来的事情,我这个做晚辈的自无异议。只是不知,此次去新福州的人数有多少?”

  “不多,五百余人,其中多数是山东、河北一带的人,少数是朝鲜人。”田劲夫说道。

  “朝鲜人?是否就是高丽人?”黄秋元皱了皱眉头。

  “正是高丽人。黄先生似有难言之隐?”田劲夫敏锐的察觉了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