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大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99大时代-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任的联军统帅瓦德西出来道:“好了,这些话就不必说了。还是想办法把眼前的阵地攻下来吧。”

  瓦德西对观战的日本武官道:“你们以前和清军在朝鲜打过仗,又碰到过这样的阵地吗?”

  日军派过来联络的武官乃是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梅泽道治少将,不过他现在还只是大佐。梅泽听了翻译的话,恭敬地回答道:“朝鲜战争的时候,清军并没有修筑过这样的防御阵地。而据我们的情报显示,这些人并不是清国的正规部队,而是他们的民间武装。”

  “民间武装?是民兵那样的?”

  “是的。”梅泽道:“清国的很多正规军就是从民兵转化过来的。包括我们在天津击败的聂士成部,就是从淮军这种民兵武装转变过来的。眼前的敌人据说是最近才在清国崛起的黑龙会武装。”

  “黑龙会?”

  “额,”梅泽道治不知道怎么和这个德国来的将军解释东方特有的道门体系,他只能含糊地道:“那也是民兵的一种。”

  “只是民兵就有这样的战斗力吗?看来清国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强大啊。”

  瓦德西是最近才抵达中国的,之前的一系列战斗都没有参与。在那些他所能收集到的报纸上看到的消息,都是在说联军大胜而特胜,清军被打得落荒而逃云云。

  可是等他到了天津才发现,那些报纸上些的简直都是在口胡。不用去看别的情报,只要看看那些住满了伤兵的医院就知道战况绝不是报纸上和政府官员吹嘘的那么有利。

  然而,他也只是觉得这些留着辫子的清国人可能和中亚的游牧民族差不多,够勇敢彪悍,但是武器装备就跟不上时代了。现在这么一看,这哪里是游牧民族的水平?这根本就和某些欧洲国家的军队差不多了。

  听说清国有四万万人,就算按照百分之一的征兵比例,那也是一个恐怖的不行的国家。还好,听说这个国家没什工业,估计是武装不出那么多的军队。

  瓦德西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的普鲁士军官,反而像政治官僚更像一个纯正的军人。在碰到硬骨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将这个骨头啃下来,反而会想一些迂回处理的手段,比如说政治手腕什么的。

  

第二十二章 鲜血涂满大地(3)

  第二十二章鲜血涂满大地(3)

  瓦德西并不能算是一个纯正的军人,他像一个政客要多过于像一个军人。

  俾斯麦起初对瓦尔德泽的评价非常好,毛奇也认为瓦尔德泽天资过人。这位从外表看上去光彩照人、和蔼可亲的人,加上他那高贵而派头十足的气质和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炯炯有神的双眼,修剪得体而入时的英国式唇上须及其坚定的自信,在变得猜忌和死寂的氛围中使人感到从他身上时时迸发着一股信心十足的活力。从他日记中也流露出这种信心,虽然他并不隐瞒时势的严峻而使任务变得十分繁重。作为一名军人,瓦尔德泽希望与当代的恶魔势力,即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势力进行公开的较量。他的路线是家长式的、正教的和封建的。在对外政策上,他也认为对俄国的战争,首先是对法国的战争不可避免,甚至想在德意志帝国还处于昌盛和强大之际主动挑起这样一场战争。他自认为他是一个能够驾驭这一最重大冲突的人。

  1881年,毛奇越来越觉得不堪军务的重负,希望能安排一位副手接替他的日常事务,并请求让瓦尔德泽担当这一职务。他认为瓦尔德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虽善于当机立断,但绝无思想贫乏之弊病。这样,瓦尔德泽于1882年便被任命为大总参谋部的军需总监。毛奇给瓦尔德泽以充分的自主权,总参谋部的实际领导权因此已转移到他的手中。

  有人认为瓦德西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讽刺性的人。他是德意志总参谋部鼎盛时期的总参谋长,为毛奇所赏识,应该说肯定其才华不仅是政治权术和交际能力。记得十几年前小时候看过一个喜剧译制片,叫“科佩尼克上尉”,漫画式地描述了德意志军国主义的社会状况。其实至少一战前的总参谋长里,毛奇和施利芬就本人而言,都没有那么浓的军国主义色彩。倒是瓦德西的政治观点最象人们想象的好战的军国主义者。但是瓦德西生不逢时,始终没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杜普伊的评价,瓦德西没有毛奇和施利芬那样出众的智力,但是他的强项在于个人魅力。也因此他在德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他通过权力运作,大大提高了军部在政治外交这些国家事务中的发言权。但是一次又一次权力斗争的胜利,终于把他自己摆到和德皇之间冲突的地位,并因此去职。

  在另一个历史中,后来瓦德西在中国的任职,细想起来也挺有讽刺意味:作为老派保守的德国军官,瓦德西本人是强调纪律的。但是他的名字却与从事掠夺纪律败坏的八国联军联系在一起而被中国人民记住。作为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在晚年总算圆了一个带兵打仗的梦,并且在列强各国获得极高的声誉,但这个战争实际上在他出发去战场之前就结束了,就连这场战争,对比于当时欧洲军事学所习惯的水平,也只不过是一场警察行动而已,但他却因这场警察行动而获得了德意志最高军衔。

  然而现在的瓦德西并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可笑之处,他还需要击败对面的民军,这样才能进军北京,并顺便证明他自己。军人的荣耀都必须从战场获取,那些玩弄权术的人虽然可能会走的更远,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金钱,但是在军事史上他们的地位并不会变得更高。

  可是他的天性就决定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在接连受到挫折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可以和对方谈一谈。”

  “听说你们日本人对清国人了解的很深入,”瓦德西对梅泽道治说:“你认为我们可以和对方谈判吗?”

  “谈判?”梅泽道治有些懵了,“和那些民兵?”

  “是的,我认为他们并没有那么坚定的战斗信念,而且听说清国的政府军队和他们开战了。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应该在一条战线上才对。”瓦德西自信满满地道:“若果他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向清国的首都发起进攻的话,我可以饶恕他们之前的过错。”

  “这。。。。。。。。。。”梅泽道治被瓦德西的奇思妙想弄的头大如麻,正想着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就听见观战的军官团中响起一阵惊呼。

  “上帝啊,这些清国人实在是太野蛮了!”

  “怎么回事?”瓦德西不满地道:“是那些民兵向我们进攻了吗?”

  “敌人没有向我们进攻,但是。。。。。。。。。。。。”一个军官将一副望远镜递给了瓦德西中将。

  他不解地接过望远镜,向着对面莪的阵地上看去,就看见那些民兵在讲一个个战死的联军士兵的首级砍了下来,然后提在手中或是挂在腰间。他甚至看到了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家伙腰间挂了三个脑袋还在继续砍首级,鲜血从断开的脖颈处滴落,将那人的衣服和裤子都打湿了,那人却毫不在意。

  瓦德西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了,那些死去的虽然不是他们德国人,但是怎么说也都是他麾下的士兵。哪怕他这个联军统帅实际上能指挥的也只有德军,可是如此侮辱死者的行径就让他怒火中烧。

  “这些该死的野蛮人!”瓦德西怒道:“这些异教徒都改下地狱!”

  野蛮吗?或许吧。虽然美国人一度热衷于印第安人的人皮做靴子。德国人在中世纪的时候也没少干将人绑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的勾当。但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了,这些人稍微变得文明了那么一点,开始用枪毙来代替砍头了。

  可是对于那些黑龙会的士兵们来说,砍下敌人的首级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从古到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是这么干的。洋鬼子虽然是鬼子,但好歹也算是人,他们的脑袋砍起来也没有特别困难。

  不说他们,就算是号称已经脱亚入欧的日本人还不是经常这么干?好吧,在那些白人的眼中,日本人也是野蛮的黄皮猴子就是了。

  那些黑龙会的士兵们弄了这么一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接着打吧。

  

第二十三章 鲜血涂满大地(4)

  第二十三章鲜血涂满大地(4)

  在这个时代,虽然有着各种不科学的家伙们出现,但是那些家伙们对这个世界的走向并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这个可以通过很简答的比较就推论出来,一只步枪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制造出来。而培养一个高手,却是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这花了几十年培养出来的高手在排枪面前其实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在这个世界的欧洲,那些所谓的异能者和高手们一般都不会像是泥腿子们一样都去冲锋陷阵,他们更多地活跃在秘密战线和政治经济领域。就算是两次鸦片战争之中,那些欧洲人也很少能碰到像张德成那样能硬扛着子弹前进的主。

  在天津城外吃了那么大的一个亏之后,八国联军(以后都用八国联军来指代,其实像是什么比利时之类的,实在是很难让人将它算成是列强啊)已经是惊弓之鸟,将相当大的一部分兵力用在了保护自己的重装备和辎重上面。哪知道在廊坊碰到的不是一只由高手组成的旧式军队,而是用枪炮武装起来的军队呢?

  不过没关系,就算是分出了相当多的兵力去保护后路,但是八国联军本就有着兵力上的优势。评书上经常说“人一上万,无边无沿”,现在八国联军用在前线的部队也有四万多人。这四万人如果完全展开的话,能控制几十公里长的战线。

  可是展开之后怎么办呢?要是想要绕过去的话,黑龙会所控制的不过是车站附近的十公里而已,他们随便辛苦一下就能绕过去。清末时候的中国可是没有高速公路这种东西的,离开了铁路线,基本上就是铺满了烂泥的土路。轻步兵带着点干粮和子弹很轻松的就能走过去,可是稍微重一点的大炮就不行了。

  在经过天津之战的教训之后,联军里的所有军官难得一致地达成了“不要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作战”的共识。实在是他们被那些身上绑着炸药包玩死亡突击的义和团打怕了。

  不过虽然不好绕过廊坊这个关键点,将兵力展开从几个方向进行夹击还是可以的。反正他们人多。将近万人的联军士兵浩浩荡荡地开了出来,排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在伴随着的野战火炮的火力支援下,齐步向前。

  在这个世界大战还没有影子,连日俄战争都还要五年才才干的世界里面,科技的进步已经超过了军事战术的发展。在步枪和大炮的射速越来越快,射程越来越远的时代,代表了个世界最强武力的列强们的陆军还在使用着从拿破仑时代传下来的战术,最多也只有一点点的修改,将原本紧密的人墙变得稀疏了不少。

  所以在这个时代,榴霰弹很是流行。如果一发炮弹正好在一个步兵方阵上爆炸的话,基本上就能干掉一半的人。法国人在后来设计“75小姐”的时候,也是延续了这种榴霰弹的思路。快就一个字,他们的想法就是以狂风暴雨般的射速,用榴弹将进攻的敌方(基本上就是指德国人了)射的她妈妈都不认识。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陷入了堑壕战的法国人被德国人笨重无比的各种大口径大炮射的溃不成军,要不是英国人拖了更多的大管子过来,法国人就要被射死了。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口径越大就越正义。如果正义的不到伸张,那一定是口径和数量还不够啊。

  八国联军的野战炮发射的各种炮弹,包括实心弹,霰弹,榴弹,轰击在挖成了蜘蛛网的阵地上,除了让本就到处是坑的阵地变得混乱了一些外,杀伤效果几乎可以不计。在先前的战斗中,黑领会一边的伤亡基本是上都是在白刃战中付出的,其次是排枪的射击,而炮击的伤亡反倒要排在最后了。这倒是很和俄国人的胃口。反正他们不是一直嚷着“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大炮能壮胆”么?

  在这个阵地上的伤亡情况倒是很能佐证俄国人点亮的军事科技,所以,这次联军准备玩一次大的。第一波就压上了一万人,后面还准备好几个几千人的后续部队,就等着前面的部队打开场面后就一起压上。

  按照他们以往的经验,只要能冲上阵地,这些野蛮人多半是挡不住的。

  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中,一个个的步兵方阵开始前进。

  “这些洋鬼子是在干啥呢?”一个黑龙会的士兵忍不住嘀咕。这个士兵是廊坊本地人,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