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大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99大时代-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面的曾左李胡,后面的张之洞,袁世凯,哪个不是被她玩弄在手掌之中?她就相信自己只要略施手腕,就能让这新冒出头的黑龙会乖乖地听命。

  “恩,那就让他们把那个洋夷,叫什么来着的。。。。。。”

  “禀老佛爷,是唤作西摩尔来着。”边上伺候着的张公公不失时机地低声提醒。

  “对对,就是那个叫西摩尔的,让他们把他押送到京城来,然后派人去跟那些洋人说,我们有认知在手。让他们退兵。”

  有人质在手,让洋人退兵?

  这。。。。。。。。。。这。。。。。。。。。。。。。,这是朝廷还是土匪窝?载漪哭笑不得,他可不是完全不明事理的王公,可是现在慈禧正在兴头上,他也不好扫了她的兴。想了想,道:“那黑龙会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该如何赏赐?”

  “恩,先让他们上个报功的折子上来,在给他们发。。。。。发三千两的赏银,就跟他们说,只要打退了洋人,哀家不吝公侯之赏。”

  得,就给了三千两银子,还想让人家白干活?

  载漪进退两难,但是自家儿子能不能坐稳大阿哥的位置,能不能由大阿哥的位置再往上一步,就都要看这个女人的颜色。所以他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大不了,我就许他们黑龙会便宜行事。

  等徐元华结束了以曹福田为首的义和团二十六家联盟的谈判,匆忙赶到端郡王府后,载漪慢条斯理地将朝廷的赏赐说了一下。

  徐元华目瞪口呆,这个在乡野间的各种邪教中厮混了大半辈子的秀才不由得交了起来,“王爷,这事可不能这么办啊。”

  “额。。。。。。。。。”,载漪向来是个没主意的,也就是最近慈禧将他儿子溥儁立为大阿哥之后才热心于朝野事务。他以前最喜欢干的就是混迹在街头小巷的茶馆酒楼之中,一边喝着大碗茶,一边听评书。他自然知道要是前面的僵尸打了胜仗,后面的奖赏都不乏的话,很容易就引起哗变。那北宋的禁军不就是经常这样干吗?

  这又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主意他本来就觉得不靠谱。可是,嗨,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总不能说为了让我儿子当皇帝,你们就辛苦一点,再去多杀几个洋鬼子吧。

  “这样吧,”载漪用手捻着胡须道:“等下我给你们写个条子,你们就拿着它便宜行事,有什么事情本王都给你们扛下来。”

  “那,要是有人不听怎么办?”

  载漪瞪起了眼睛,”不听的,那就是和洋人勾结,想要败坏我等爱国将士的军心。碰到这等人,本王许你们先斩后奏!“

  听多了化本评书的载漪不自觉地就将戏文里的台词给说了出来。

  先斩后奏?徐元华拿着载漪写给他的条子,心中暗道:得,您这也是位不靠谱的主。随随便便地就将这种话都说了出来,你这还不是皇上呐。况且,等大首领拿到了这种东西,那还不是要大杀特杀?

  想想即将要到来的腥风血雨,徐元华便感到。。。。。。。。。莫名的兴奋!

  那些家伙平日里高高在上,连睁眼都不肯瞧我们一眼,这下子,有你们受的了。

  曾静考上过秀才的徐元华原本应该称为这个国家统治阶层的医院,然而在考场上一败涂地之后又逢家中巨变,最后只能在乡间干骗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们的钱财的勾当。若果是太平时节,可能他也就这么认命了,但是现在不是天下大乱的时候么?说不得,他徐元华就要时来运转了。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这乱世要变得更乱才好。

  

第二十八章 自然的历史进程

  第二十八章自然的历史进程

  一千多名士兵的全军覆没,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虽然有些肉痛,但也算不了什么事情。作为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远在其他国家至上。丘吉尔就说过:哪怕是打光最后一个印度人,大英帝国也决不投降。

  只是,日不落帝国的力量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英国占据的地盘是如此的广大,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这么光的地上需要无数的军队来镇守。而且现在正是第二次布尔战争的关键时刻。在整个南非战场上,部署了将近三十万的英军。每天里花出去的军费就是一条永不停息的英镑的河流。

  就算是要严惩中国,英国也派不出更多的军队来远东这个地方了。按日不落帝国内阁的意思是,现在的一切行动都要为布尔战争让路。眼看就要将那些布尔人消灭干净了,他们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现什么意外。

  所以,远东的事情,能拖就拖吧。等到帝国腾出手来,随便派个几万人,还不就把这个大清国给碾压了。事情本应如此,应该如此,这个剧本挑不出任何问题。

  如果西摩尔没有被俘虏的话。

  这可是一个帝国的中将,这样的失败是帝国绝不容许的。

  英国公使满面铁青,他已经想象的到明天各国的报纸上会如何的嘲笑帝国军人的无能了。他郁闷地看了看莫里循一眼,用沙哑低沉的声音问道:“听说你和清国的北洋大臣很熟悉,你看能不能通过他将西摩尔将军解救出来?”

  莫里循是《泰晤士报》的驻华的首席记者,很久以前就来到过中国了。

  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人,大概有点信仰普世价值那一套的倾向。在原本的历史上,莫理循在清末民初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他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作为英帝国主义殖民者,他本能地会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政府雇员,他努力想帮助中国政府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其对当时的中国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旧时就曾叫过莫里循大街。

  他原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1894年,他游历中国南方,一年后,其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在英国出版。1896年他从曼谷到昆明,接着又有到东北三省游历。

  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英国《泰晤士报》赏识,聘为驻中国记者,1897年到北京,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记者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世界的聚焦点,也是各国列强阴谋的众矢之的。莫理循来自第一时间的独家新闻,使《泰晤士报》成了报道中国消息的当之无愧的权威。可以说,当时《泰晤士报》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的莫理循”。

  1912年他应中国政府的聘约,担任了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置有房产,当时的外交圈称王府井大街为“莫理循大街”,其英文街名牌一直挂到1949年。他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有关中国和亚洲的图书、杂志、地图等文献2万多册,被称为“莫理循文库”。

  莫理循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利用《泰晤士报》向西方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北京的“义和团事件”,认为一些西方传教士不尊重中国人感情是整个事件的重要起因,驱散了妖魔化中国的舆论迷雾。

  他利用《泰晤士报》的版面,发动了一场遏制俄国影响的运动,促成了“日俄战争”,以至于当时的国际舆论界把“日俄战争”称之为“莫理循的战争”。

  他与端纳合作,抢先把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外交密件偷盗出来,泄露给外部世界,将日本想灭亡中国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他力劝中国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认为“协约国”一定能胜利,胜利后,中国就可以参加“和会”,中国就可以在“和会”上要求废除与战败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他任《泰晤士报》记者时极力向西方世界吹捧袁世凯,而作为袁世凯的政治顾问又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他在巴黎和会上尽心为中国代表团所拟各项公文修改底稿,努力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

  总的来说,莫里循是个有头脑的国际友人,虽然他同时还是个帝国主义者。

  所以,在听到公使大人的问话后,他就听出了公使大人背后的意思。于是,他当下就回答道:“我可以去跟袁世凯大臣谈这件事,但是结果如何,我并不能保证。”

  公使点点头,道:“我们只是看看能不能让事情变得简单,如果能这样就把中奖阁下就回来的话,那我们可以将事情放放再处理。不然的话,恐怕我们都会有很大的麻烦。”

  莫里循耸耸肩,有麻烦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一个而已。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他天然地就想搞个大新闻。在这一点上,他和想要把事情压下去的公使并不是一条战壕里的。

  但是他毕竟还是个英国人,澳大利亚人也是英国人。他从心理上还是倾向于英国的,所以,在想了想后,他开口道:“公使先生,我觉得这种事情是掩盖不了的。要不了几天,整个文秘个世界都会知道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算袁世凯大臣有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也无济于事了。”

  “那你说怎么办?”公使郁闷地反问,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还需要你一个记者来指出这一点吗。

  “我觉得,”莫里循谨慎地道:“我们可以直接和俘虏了中将阁下的那些中国人去谈判。”公使眼前一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收到了什么消息吗?”

  “先生,既然那些中国人能打败中奖阁下率领的军队,那么我们就不能把他们简单地看成是没有组织的暴民。而且,中将被俘虏的消息这么快就穿了过来,。。。。。。。。。那边的人可能是想和我们有什么交易也说不定。”

  交易?公使的眼睛变得更亮了。只要能交易,那就一切好说。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贸易所到之处,国旗随之而来。”

  帝国辛辛苦苦地开创远东的局面,不就是为了贸易和贸易带来的利润吗?说不定,中将大人的事情可以完美地掩盖过去,自己还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一个代理人。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了,就像是过往的无数次那样。

  

第二十九章 时间在我们这一边

  第二十九章时间在我们这一边

  人类因为自身的经历,自身受到的教育,获得的知识,对这个世界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然后这些对世界有各种不同看法的人又会有着各自的算计,各自的正义,各自的坚持。但是到了最后,胜出的一定会是最强的那个。

  这无关于正义,无关于境界,只是这个世界人类之间通行的道理罢了。无论是经济,军事,战术,体系,后勤,政治,强就是强,弱就是弱。想要以弱胜强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比对手更强。

  “那你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林梦楚大小姐不耐烦地对陈诚道:“虽然说的看起来很有道理,好吧,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你是想要表明什么吗?”

  “唔,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情报和内线的优势,在局部地区调集更多的兵力和技术兵器来形成以强击弱的局面,这很好。”

  “然后呢?”少女鼓起腮帮子,将一根羊腿咬的“咔嚓咔嚓”地响。

  “然后嘛,这种战斗也是有其极限的。我们最多能击败三倍的敌军,这还是考虑了我们在战术和秘密武器上的优势。”

  “再然后呢?”少女吃的满嘴流油。

  “再然后嘛,我们大概就要在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之后,在反动的满清统治者和残暴的帝国主义者的双重绞杀下,极为可惜地失败了。历史书上大概会这么写。”

  “哼,”少女等着陈诚帮她把嘴角的油腻擦干净后,不满地道:“为什么不是我们一路砍过去,最后杀成超神?”

  “唔,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们来推演一下。”陈诚将一比五万的地图展开,然后用各种东西来充当兵牌。

  “这里是我们,”陈诚将七枚黑色的棋子放在廊坊,邯郸,北京,南宫等地方,再将一些白色的棋子放在地图上的各处,“这些事敌人,一枚棋子就算代表一个战术单位吧。”

  “然后这些,”陈诚继续往地图上放着各种东西,“是北洋军,义和团,武卫右军,甘军等等等等。唔,湖广那边的新军就算了,那些巡防营也可以不计入考虑。”

  ”最主要的是这两处,日本和俄国。这两个国家和清朝接壤,都有着派出十万以上军队的能力。这大概是我们现在病例的五倍。“

  “现在,情况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