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斡罕率契丹起义军向西经过花道,路上与布萨忠义相遇。当时,起义军还有十万之众,实力仍很强大。两军隔河对望,起义军冒险渡河求战,以四万人先攻金军左翼。金军远来疲惫,初战不利。但就在此时,纥石烈志宁部却杀到了起义军身后。斡罕不敢恋战,便加速摆脱金军,经花道往西转移。
  由于长期作战,金军已经人马疲弱,不堪作战。起义军向西撤退后,诸将都想停止追击以修整军队。这时,纥石烈志宁俘获了几个起义军的斥候,了解到了起义军的详细情报。原来,花道之战后,斡罕在指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他将起义军中的精锐和老弱分开,自己率领精兵,而以老弱保护妇孺和辎重,分道转移,约定在山后地区会合,从而分散了兵力。纥石烈志宁立即发现了将其各个击破的良机,主张大家不辞辛苦,坚持追击起义军,拿下他们的粮草辎重,得到布萨忠义的赞同,二人便率军紧追不舍。
  金军路经移马岭,抵达袅岭西陷泉时与斡罕军再次相遇。这时,耶律斡罕的三万多骑兵正在涉水东渡,布萨忠义反应极快,立即指挥大军抢先占据南岗。布萨忠义布下阵势,命左翼军依岗为阵,迤逦向北,步兵紧跟其后,而右翼军则位于队伍的末端,并折向东方。当时,大雾弥漫、契丹人看不清楚不敢贸然发动攻击,结果当大雾散去后,金军的阵型已经布好,正是布萨忠义最擅长的偃月阵。在契丹人眼中,它看上去就像一弯新月:步兵居中,骑兵据其两翼;看上去气势磅礴,就像是一条不见其首尾的巨蟒。又过了一会,行动迟缓的耶律斡罕才率军渡过河来,见到金军左翼已经占据了南岗,便将攻击重点定在了看上去要弱得多的右翼军上。金人右翼军主将万户扎拉因有偃月阵做后盾,士气十分旺盛,契丹人渐渐不支,不得不暂时后撤。布萨忠义见契丹人后撤,立即命令偃月阵各军立即包抄,但也要他们互相策应,以免露出破绽。契丹起义军大败,涉水而逃,却因河边泥泞而受困其中。金军乘势大进,溃不成军的契丹人马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而侥幸摆脱泥淖逃入树林的契丹人,也大多被金军俘虏。耶律斡罕大势已去,只带数人逃出,斡罕的弟弟六院司大王袅被擒,陷泉被金军夺回。斡罕的家小随溃兵经落括岗向西逃跑,纥石烈志宁率军追上他们,缴获了全部辎重,俘获五万余人,牲畜不计其数。此战中契丹起义军的主力受到重创,从此战争的局势已经完全倒向了金军一边。
  陷泉之战后,斡罕收聚溃兵,只剩一万余人,无奈之下进入了奚族的地盘,在那里又补充到一些奚兵,继续坚持抵抗。耶律斡罕很清楚,完颜亮绝不会宽赦他,现在他也不想做什么皇帝了,他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战。没过几天,金国元帅右都监完颜思敬率所部兵马进入奚地,与主力军会合追讨。契丹起义军处境更加困难,大部分将士降敌,而由于饥疲交加,即使坚持战斗的起义军将士也纷纷病倒,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死者极多。而这种情况下,金军更是穷追不舍,斡罕不得不向北逃进了大草原。
  纥石烈志宁曾经俘获起义军将领稍合住,却没杀他,反而将他放回起义军,要他伺机擒捕斡罕,并许以高官厚禄。稍合住回到起义军后,隐瞒自己被俘投敌真相,并在起义军将领中挑拨离间以涣散军心。起义军屡战屡败,令稍合住挑拨起来事半功倍,一段时间之后起义军更加人心涣散。没过多久,稍合住便与另一个起义军将领神独斡猝然发难,一举抓住了耶律斡罕,并率军向金军完颜思敬部投降。十二天后,斡罕被押送到燕京处以极刑。
  斡罕虽然不是一名英明的领袖,但他的死却使得契丹起义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情况较之他在的时候更加糟糕。而金军则乘势进攻,起义军的枢密使逐斡、都元帅丑哥等三十余人相继战败被俘,纥石烈志宁又追击起义军余部至燕子城,标志着这次声势浩大的以契丹为首的诸胡族牧民起义彻底失败。
  凯旋归来后,纥石烈志宁再次得到封赏,虽然他现在地位仍不及布萨忠义,但只要是人就看得出来,完颜亮很明显对年轻的纥石烈志宁更为青睐。在对纥石烈志宁的使用上,完颜亮是真正的用人不疑,要是当初因为他初战不利就将其撤换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完胜了。
  虽然这次起义的规模很大,但由于起义军大部分时间都在草原边缘地带转悠,对主要农业区和大城市都没有造成什么损害,所以金国的国力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虽然兵源损失了不少,但那些新征的士兵也因此得到了战争的历练,而且完颜亮还乘机清除了那些隐藏在金国内部的不安因素,也算是有得有失了。但是,由于被这次大起义牵扯掉很多精力,金国的君臣在此期间并未注意到,在河北与山西的交界地区有一支不像火山义军那样显山露水的势力正在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 歧
更新时间2010…11…30 9:10:40  字数:2360

 石贵的梁山泊义军在这两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为策略对路,并没有引起金军特别的注意,再加上梁山泊地形特殊,金军一直没有对其发动过大规模的进剿,而小队金军嘛,实际上是来送兵器装备,加速梁山泊义军正规化的。。。。。。
  为了避免在实力足够以前遭到金军毁灭性的打击,梁山泊的独立师继续韬光养晦。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这几句话:精兵战略、巩固根基、分队行动。这样一来,梁山泊义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而军队数量却并没怎么增加,再加上独立师现在都是以营为基本行动单位,在金国官吏看来,他们是众多实力不强的贼寇,而不是一支实力强劲的盗匪,这样他们便会认为逐一清剿难度太大,不如大事化小,以免上官责罚。而梁山泊在没有外忧的情况下,终于可以集中全力,将八百里梁山泊(其实现在已经没有方圆八百里了,由于水系变化,梁山泊水域一直在缩小。)彻底掌握在手中,不但稳定了后方,而且开拓了财源,即使不靠攻掠地方,也足以养活梁山泊义军的数万军民了。
  而且,梁山泊义军的眼线开始遍布整个山东,消息可比当初灵通多了。所以在契丹起义时,独立师也狠狠地干了几票,结果召来了东平府数千金军的进剿。以独立师现在的实力,硬碰硬打掉这支金军也不会有多大难度,可是出于隐藏实力的需要,梁山泊义军还是利用了老朋友——芦苇荡。在水火夹攻下,独立师几乎无损地获得了胜利。但就在大家欢庆胜利的时候,山寨中的一个年轻人却发现了其中的隐忧。。。。。。
  “师长,在下觉得我们有必要发展新的根据地了。”,提出这个意见的正是毛遂自荐来到独立师学习和帮忙的赵训。由于他的身份特殊,石贵既不好冷落他,又怕他遭遇意外,便一直只将他当作参谋来用,这令赵训颇有不满。
  “目前我们独立师只有精兵万余人,即使加上军人眷属也不过三万不到,这八百里水泊完全可以容纳得下,似乎还没到向外铺开的时机。而且以我们现在单薄的兵力,如果再行分兵,如何应对接下来金兵的围剿?小王爷你也应该知道,随着契丹反乱的平定,金人将获得大量可以机动的兵力,这时分出去新建立根据地,实在是太冒险了!”
  “师长明鉴,在下来梁山泊也有一年多了,由于闲来无事,常去金沙滩钓鱼,却意外地发现,每过一段时间,我钓鱼的位置就得向前挪一挪,这令我很奇怪。后来问过当地的渔民才知道,自从当年宋江等人反乱被官军剿灭以后,这八百里梁山泊的广阔水域就开始不断萎缩。我粗略地调查了一下,如今的梁山泊恐怕连方圆三百里都不到了吧。我想可能是由于这片水泊本就是洪水淤积而成,没有河流注入,所以才会这样。”,赵训抱拳躬身道。
  “殿下不愧是读书人,观察就是仔细,末将来这里有些年头了,都没注意到这一点。”,石贵赞了一句,便话锋一转,“可是这么大一片湖泊,要完全干涸,没几十年时间是不可能的,到那时我们的使命早已完成,所以小王爷不必太在意。”
  “金军不需要等到它完全干涸,只需湖水浅到一定程度即可,在下派人去量过,目前水泊的最大水深也不到三丈,平均水深才一丈出头。按照目前水位下降的速度,五到十年后这片水泊就会化为多个小湖和大片的沼泽湿地。”,赵训不等石贵接过话茬,抢着说了下去,“其实只要再过一年,他们应该就可以采用以稻草沙袋填埋的方式,开出一条通向梁山的道路来,那时可就难办了!”
  “这我倒是没想到。。。。。。”,石贵也不觉沉思起来,但嘴里还是强辩了一下,“可那样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很惊人的,为了对付我们这么一个小山寨,金人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吧?”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即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真正实力,估计最多也就派支精兵看住我们,到我们的地盘作战对金军来说太不划算了。”,赵训先是肯定了一下石贵的想法,给了他点面子,但接下来的话却令大家悚然动容,“可是据我们的情报显示,金军正在准备大举南下,而南下就需要强大的水军。可是北方并无多少适于训练水军的地域,而我们这里就是最佳选择。如今金人真的选择了我们这里,以他们的百万大军,我们能挡住吗?”
  “不会这么巧吧?就算真是这样,但是我们宛子城高大坚固,即使是一般州府的城墙都比不上,再加上八百里水泊的阻挡,不习水战的金军就算派来十万,也难奈我何,再加上现在我们又有了床弩这样的防守利器,那就更是固若金汤了。他们若是真想南下,必然不愿意为了我们梁山泊这个小地方耗损太多兵力,所以小王爷您应该是多虑了吧?”,石贵不以为然地答道,看到赵训似乎还想辩驳,他又补充道,“就算金军到时候围而不攻,我们山寨的存粮也够一年之用,有什么好怕的呢?”
  “梁山泊的确是易守难攻,可是您当初请求留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替我们汉人训练出一支自己的骑兵来?可是这里四面环水,练水军倒很方便,练骑兵却极其费劲,光将买来的马带上山就够头痛的了,将来下山还得再头痛一次。。。。。。都一年多了,山上也才两三千骑兵,只够做斥候来用,所以建立新的根据地势在必行!”,赵训苦劝道。
  石贵一时说不出有力的反驳意见,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赵训终于明白了石贵的心思,他从一个小小的副排长起家,历尽无数艰辛才有了现在的权势和地位,实在是不愿意再冒险了。年轻的赵训自然对石贵这种甘于守户的保守心态非常不屑,当即提出如果石贵不愿意的话,他自己也要出去。
  “这可不行,殿下的身份何等尊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末将怎么跟圣上交代啊?”,石贵连忙出言劝阻,他可不想自己辛苦得来的成果被眼前这小子的一意孤行而付诸东流。
  “这件事我已经请示过圣上,他也赞同我的分析。目前我们独立师发展根据地有两个方向,一是派出精干人员前往山东境内的各大山寨,将其收编到我独立师旗下,并对其进行正规化训练。等到我们的总兵力超过十万之后,便可以各地同时起事,将山东从金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然后我们便可以接应圣上或是大宋朝廷的北伐军,即使不能灭尽金人,收复黄河以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赵训为了劝服石贵,不惜假传圣旨,可他的话才说了一半就被石贵打断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奔赴太行
更新时间2010…11…30 17:14:01  字数:2291

 “殿下的这一思路很不错,投入小,回报大,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风险。我想就这么办吧,沈泉,这事就交给你了,怎么样?”,对于低风险的方案石贵还是愿意一试的。
  “卑职敢不从命。”,独立师的二把手沈泉抱拳肃立,应承道。由于赵抗的任命,沈泉的权力大增,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对石贵唯命是从了。但是梁山泊义军的发展壮大也凝聚了他的不少心血,所以在尽量少冒险这点上他与石贵是一致的,所以到现在他才吭声。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赵训蹙眉道,“刚才所说的方案比较保守,很可能一直等到圣上下次北伐,我们都没建立起强大的骑兵。毕竟骑兵可不是会骑马就行的,得有过成建制的艰苦训练或是残酷血战才行。所以我还有另外一个更为激进的方案!”
  那两个人一下子便没了兴趣,不过还是客气地回道,“殿下请讲。”
  “太行山脉地势险要,而且毗邻金国的中枢地带,不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