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争机械被发明出来,除了基层的工匠们居功至伟外,魔门中的神工巧匠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连虞允文也在其中出了大力,这实在是令赵抗大呼意外。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当年诸葛武侯不也发明了木牛流马吗?”,虞允文笑道。这话中隐约透出的意思,就是他的才能并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并不是虞允文骄傲,相反,这是谦虚。正如当年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比一样,以不如自己的人来和自己相比,这是中国文人中一种常见的谦虚方式。
  赵抗并没有觉得虞允文狂妄,在他看来,虞允文(这里指的是本书中的,不过,历史上的虞允文由于没得到宋孝宗完全的信任和重用,很多才能都被埋没了,但即使表现出的那一小部分,也不在诸葛亮之下,差的只是名气。)的确是要强过诸葛孔明一筹的:比练兵,两人都能练出精兵,但虞允文从赵抗身上又学到了邪道的速成练兵法,这就是孔明所不能及的了;在内政上,两人都是百年难遇的宰辅之才,但虞允文的创造性更强,像新邸报、宣传队这类创举都是出自他的脑中;在用人上,诸葛亮事必躬亲,最后累死,而虞允文能想出代理职务这个点子,培养提拔出了大批可用之才,并且能够充分相信下属,这点是诸葛亮所不能及的;在判断力上,虞允文到目前为止可谓算无遗策,而诸葛亮则犯过几次重大错误,也是虞允文胜出。
  在发明创造上,诸葛亮固然有不少重要发明,但虞允文现在也设计制造了几种新的军械,不过效果如何,还需要实战来检验;接下来就是谋略和带兵能力了,这方面诸葛亮一直受人诟病,而虞允文的能力则还没得到展示,只有等北伐之后再做评判;诸葛亮的身体如何不得而知,但从他英年早逝来判断,应该是比不上虞允文体魄强健的。
  而虞允文比诸葛亮差的地方主要是公私分明、执法公平,这是指来赵国前的虞允文,如今的虞允文至少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令人感动,但于国不利;而虞允文则要务实得多,这样他的卓越判断力才得以充分发挥作用。所以综合来讲,虞允文强过诸葛亮一筹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可以当得上“千古一人”这个评价。也难怪赵抗这样的“怪物”,都如此看重于他了。
  就在虞允文要讲述有关此次北伐的情况时,却被赵抗一挥手阻止了,“在谈这件事以前,还有一桩很重要的事要做。”
  “哦,是去拜祭一下皇上吗?这是应该的,臣等沐浴更衣后就去皇陵拜祭,现在风尘仆仆,去的话不太恭敬。”,身为忠臣孝子的虞允文首先想到了这点。
  “果然不愧是虞大人,先想到这件事。。。。。。”,赵抗笑道,“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毕竟我们赵国是完全自治的外藩,所以这拜祭之事,可去可不去,我就不要求了,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我要说的是,虞大人来我们赵国也有将近两年时间了,在这两年期间,我想大家也看到了。虞大人劳苦功高,才能卓越,完全可以胜任丞相一职,列位有不同意见吗?”
  

第三百四十二章 拜 相
更新时间2010…10…17 20:46:30  字数:2257

 这下,即使是有些嫉妒虞允文的江晨星也说不出反对意见。虞允文这两年里,虽然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他的到来使赵国开始变得像一个真正的国家,而且国力蒸蒸日上。事实上,赵抗现在才任命他做丞相,已经算是晚的了。不过,这里还是有反对之人的。。。。。。
  “陛下知遇之恩,臣纵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但是,臣以为,此举颇为不妥。”,反对的人竟然是虞允文自己。不过他是真的推辞,还是只是一般的客套呢?
  赵抗显然早有心理准备,笑道,“虞大人但讲不妨。”
  “第一,这里是在国外,丞相这样重要的职务,却在国外任命,似乎儿戏了点;第二,当初陛下答应过臣几件事,目前还未全部办到,臣实在不宜现在就答应陛下的任命。”
  “他还没忘啊!”,赵抗心中苦笑,面上却不在意地说道,“虞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我以为,你还是应该在这里拜相的。”
  “陛下的意思是。。。。。。?”,虞允文似乎有点明白了,但这些话还是让赵抗自己说出来比较好。
  “我们赵国毕竟名义上还是大宋的外藩,下面我们在大宋的国都临安举行拜相的仪式,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宋的百姓,我们没有忘本,这有利于拉拢民心。而且这样一来,也更能拉近我们与本土之间的关系,虞大人以为然否?”,赵抗笑着解释道。
  “陛下所见甚是,是臣考虑不周,但那件事。。。。。。”,虞允文回道。
  “对了,藩国也设丞相一职似乎不太妥当,不如仿效战国旧例,还是叫相国吧,反正权力是一样的。另外,你们在大宋境内也别叫我陛下了,都叫大王或殿下好了,免得引起他们的不满。”,赵抗继续解释道。
  众人立即称是,但虞允文显然还记挂着那件事,并没有说话。
  赵抗眼看拖不过去了,只得苦笑道,“当初我答应虞大人的几件事,好像就学习皇家礼仪一样了吧。你尽可以放心,等国丧期过了以后,我就找母后学习皇家礼仪,暂时不回赵国了,反正战时体制维持半年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虞允文一听,自然很高兴,就不再推辞,答应了下来。
  由于现在身在临安,赵昚自然不能不邀请,于是这个拜相的仪式显得越发隆重。不过本来应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却因为新皇帝赵昚的一句话,而变得有些不快起来。
  “皇兄你可真厉害,虞大人在国内时,只是安心做他的孝子,你却有办法能请他出仕。”,赵昚羡慕道。
  “运气好罢了,而且,我付的代价可也不小啊。”,赵抗笑道。
  “只是我们大宋也很需要像虞大人这样的杰出人才,只要你愿意的话,随时可以回家的。”,赵昚突然说道。
  这话一出赵抗和虞允文的脸色都变了,在虞允文的拜相仪式上公开挖角,这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不过赵昚也有为难之处,他现在手边除了那些老臣,连一个忠心体国而且又有才干的人才都没有。而且赵昚也想藉此试探一下赵抗的反应,看看他是真心愿意保持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只打算暂时利用南宋。
  虞允文当然是立刻就辞谢道,“多谢皇上美意,但赵王对臣有再造之恩,望陛下恕臣不能从命。”
  赵抗这时倒突然笑了,说道,“彬甫,你就答应吧。当年苏秦一代俊杰,也曾掌六国相印,你又何必这样迂腐呢?”
  这下难题又踢给赵昚了,照赵抗的意思,赵昚必须授给他与宰相平级的官职才行,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说秦桧目前还不能动,就算相位空出来,也不可能让给一个身在外国的要员来做啊。这时赵昚也明白了赵抗对两国关系的定位:赵国在形式上臣属于南宋,但是实际上是完全不受节制的,赵抗其实只是藉此获得他想要的大义名分等诸多便利而已。明白这点后,赵昚心中颇为不快,毕竟,再贤德的皇帝,他也是皇帝,想到赵国不受朝廷的控制,赵昚就相当不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观点在中国深入人心,他也不例外。但不爽归不爽,目前双方彼此需要,所以关系看上去还是非常融洽的。。。。。。
  仪式结束后,虞允文向赵抗及赵昚呈上了此次北伐的计划。按虞允文制定的计划,大军应该集中力量,沿着海岸线北上,寻找岸防薄弱的地点登陆后,直取燕京。以目前北伐军的实力,加上强大海军的配合,金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应该是很难守住的。
  只要控制住燕云地区,金国的广大国土就被硬生生地截成了两部分。到时候不论是打速决战还是消耗战,主动权都在赵军手中,收复全部失地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赵抗听后却沉思起来,而赵昚对军事一窍不通,发表不了什么有价值的意见。过了一会,赵抗开口说道,“虞相的这个方案的确可行,但是占据燕云地区后,会受到女真本部、草原鞑子与完颜亮的金军主力三方面的夹击,不是顶尖的名将是很难守住的啊。”
  这时赵昚突然插话了,“说到擅长守御的名将,我们大宋倒有一位,到时候让宋军接管即可。”
  “我们辛辛苦苦地打下来,你想白要回去?想得还真美。。。。。。”,赵抗自然知道他说的是谁,“皇上说的是刘锜吧,听说他与清河郡王有些不和,目前还担任着闲职呢。”
  “是啊,所以由他出任应该正合适,刘锜将军就算说是天下第一善守之将也不为过,一定能够胜任的。”,赵昚显然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很有价值,连声音都有些兴奋,“当年刘锜将军,曾经在顺昌以二万老弱击退了兀术的十万精兵,威震天下,朕想大概燕云守将这个位子再没比他更合适的了。”
  “不行,他坐这个位置,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赵抗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他的确是天下第一守将,但是他的驭下能力极差,手下动不动就投敌或逃跑,已经多次因此导致重要关隘失守,所以他到现在官职都没升上去。而要拿下燕云地区,我们至少要付出十万的伤亡,要是轻易便丢了的话,那就太让将士们寒心了。”
  赵昚这时才发现,赵抗对南宋诸将甚至比他这个皇帝还了解,不由有些心寒。要不是这皇位本就是赵抗让给他的,赵昚还真要怀疑赵抗是不是别有所图了,但即使如此,他的心里还是颇为不快。
  

第三百四十三章 出兵路线
更新时间2010…10…18 6:58:45  字数:2169

 “如果大王信得过的话,微臣可以留守燕京。”,虞允文表态道。
  赵抗笑道,“虞相做燕京守将的话,应该绰绰有余了,只是以你国相的身份,去担任这个职务,似乎是大材小用了点啊!”
  “这样的话,让吴铭去也行,或者就将南臣从海军调回来。”,虞允文沉思后答道。
  “还是不行,吴铭归顺时间还不长,我对他还不能完全放心。而南臣现在的担子也很重,再说海军要比陆军更重要,除非迫不得已,我是不会调他回陆军的。”,赵抗摇摇头,答道,“而且虞相你的这种战略到最后,实际上必然会打成消耗战,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确实,要在顶住三方压力的同时,还能主动杀出去,难度确实大了点。”,虞允文赞同道,“但是就算打消耗战,我们也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虽然金国的总体国力和军力都强过我们,但是在那种态势下,我国民众可以安心生产,而金国则大受影响。所以即使是消耗战,我们也一定会赢。”
  赵抗点点头,“虞相说的有理,不过不管怎样,消耗战对自己毫无好处,还是尽可能避免的好。”,说完他又沉思起来。
  而赵昚这个军盲见自己实在是插不上话,就先离开了,走的时候只要求北伐的方案定下来以后,给他送一份即可,也好宋军做出相应的配合。
  “这样吧,还是先攻下海州和泗州,然后兵分两路。虞相你率领主力,斜向西北,挺进中原,而江师长则率领近卫师轻装疾进,直捣燕京,我会派海军配合他们。”,赵抗最后定下了北伐的方案,“如果一切顺利,便可以通知宋军北上配合我们行动。如果不顺利,我们就带着缴获的物资财货撤回,反正总是赚的。”
  “臣敢问大王,此次战争的重点是什么,是歼灭金军的有生力量呢?还是掠夺财富和人口?”,这个问题也只有赵昚不在场时,虞允文才问得出来。看得出来赵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虞允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似乎越来越像个赵国人了。
  “如果能歼灭金军主力二十万以上,虞相你原先的方案便要容易实现得多了,但就凭我们此次出动的兵力,可没那么容易。财货我们不缺,所以只要掳掠人口即可,这次可以给他们留些财产。但是如果敢抵抗的,一样是老规矩处理!”,赵抗说到这里,眼中透出了彻骨的寒意。
  此次北伐军总兵力接近三十万,但其中海军加工兵就接近二十万了,其实真正可以参战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分兵其实是兵家大忌,可深明兵法的虞允文并未提出异议,显然对北伐军的战斗力很有自信。
  不久此次战争的行动计划就被送到赵昚那里,赵昚草草看了一下,就皱着眉头搁在了一堆奏章里。但谁都没想到,次日秦桧就得到了这个计划的副本,而还没到半个月,这份副本就送到了金军统帅布萨忠义的手中。。。。。。
  看过赵军的出兵计划后,布萨忠义的脸上立刻愁云密布,他马上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