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竟然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我天生就是这样。。。。。。”,江晓云的神色不觉有些黯然。
  而江晨星的反应则更为激烈,她想要的强大,可不是完全失控的强大,“柔服,你有解决的办法吗?”。由于赵抗怎么听都不像女孩名字,所以江晨星便用赵抗的表字柔服来称呼他,应该不会引起怀疑。
  赵抗显然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沉思。。。。。。
  冰封谷远离中原,而这一带早已伊斯兰化,可谷中及附近为数不多的汉人仍然固守着汉文化最核心的那些传统,与草原等地被迅速同化的情况全然不同,这激起了赵抗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赵抗找出了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穆斯林内部极其团结,而又不像中土汉人那样习惯忍让,一旦发生纠纷必然一拥而上,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应付。所以当地汉人为防意外,都不得不选择了聚居的方式,这样一来文化传统便很难被同化了。因为在聚居的情况下,即使当地人口比例中本族只占很小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却还是更容易见到本族人,民族认同自然不容易动摇。
  由此赵抗发现了“入乡随俗”这一习惯的莫大弊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向外移民离开中国本部的汉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当地人同化(可能后来的汉人移民也不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才会有唐人街的出现。)。移居外地后,生活方式被同化是必然的,但是只要采取聚居的方式,同时固守原有的文化传统,即使人数居于劣势,也完全可以凭借汉文明的先进性,将人数更多的当地人同化。说到底,“入乡随俗”这一说法,其实是为了个体(含家庭)的便利,而损害了全民族的利益,这个认知令赵抗的心情颇为沉重,可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该怎么办呢?
  还有个原因也很重要,十几年前耶律大石的大军征服了这里,并一直向西开拓疆土,在遥远的异域重建辽国。尤其是两年前耶律大石以寡击众,打败了十余万穆斯林诸国联军,又趁势西进,使强大的花剌子模成为附庸,从而完全确立了自己对整个西域的统治。由于契丹人早已高度汉化,由他们来做统治者,对移居当地的汉人来说,至少比让本地人统治要好得多了,而被同化的可能自然也小了很多。
  耶律大石本是辽国贵族,在辽国灭亡前夕,率军以少胜多,大败趁火打劫的北宋军队而一举成名。随后因辽国皇帝一意孤行,耶律大石便在部下的拥立下称帝,向北退至草原,在获得一些部落的支持后,手中有了万余精兵。但是当时辽国大势已去,耶律大石便向西发展,就靠着这点兵力起家,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降伏了实力不弱的西域诸国,建立了一个版图不在南宋之下的新辽国,由于位置极西,在中原多称其为西辽国。而耶律大石并未因眼前的安定便放弃恢复故国的打算,期间曾多次派出大军试图伐金,虽然都因路途遥远而夭折,但是比起偏安的南宋小朝廷来说,可要强得多了。可笑的是,南宋朝廷对于耶律大石重建辽国之事,只有粗略的了解,皇帝和官吏们只关注与南宋接壤的几个国家,其自闭的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赵抗努力地练功学习的时候,组织的其他成员也没闲着。对于如今治下人口三十多万,军队超过六万人的组织来说,是时候杀出去了。于是,离台湾岛较近的岛国麻逸,便成了首选的攻击目标。
  按陆仁当初定下的发展规划,先立足台湾,等站稳脚跟之后便向南洋发展。南洋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南半岛,分布着有大小十数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都不低。如果光论水稻种植技术,甚至还在南宋之上,要不当初也不会从那里引进“占城稻”了。中南半岛诸国中以越南国力最强,另外真腊、占婆、蒲甘、罗斛、暹国和满剌加等等也都是实力颇强的国家。这些国家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均势,谁也吃不了谁,不管谁破坏这种均势,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上中南半岛人口众多,总数恐怕不下二千万,以组织目前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征服他们的,因此这个攻击方向很快就被放弃了。
  于是组织便只能拿那些散布在南海周边的岛屿开刀。由于南洋造船业落后,岛屿间的交通很不方便,因此稍大的岛屿往往就自成一国。据说在南洋这种小小的岛国有上千个之多,当然,只是据说,汉人对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缺乏了解了。也正因为交通不便,当地的耕作水平相当低下,这点其实看当初台湾土著的情况就能推断出来。由于粮食不足,那些国家普遍人口有限,即使是其中较强的麻逸国,据说也只有一千多户而已。国土广大而实力不足,这不是肥羊是什么?于是麻逸国便成了组织的第一个攻击目标。
  不过因为陆仁对麻逸人口不足万人这一点存有怀疑,再加上首战必胜的要求,此次居鹏足足带了三万人出征,其中水手和陆军各占一半。之所以选择快过年的时候发动战争,是为了避开台风季节。实际上,组织在原始积累阶段没少吃台风的苦,即使停泊在港内避风,台风的破坏力依然可怕。要不是有刘明他们在,“先驱”号每次受损都能迅速得到修理,它恐怕早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先驱一样完蛋了。。。。。。
  由于有俘虏来的老海员指路,这支对南洋当地居民来说空前庞大的舰队一路向南航行,终于逼近了麻逸国。抓来几个当地人一问才知道,麻逸国是这一带岛国中最大的一个,周围的几十个小国都臣服于它。而麻逸的人口远比大家原先以为的要多得多,因为它本国的军队就超过一万了。
  

第二十九章 挺进南洋
更新时间2010…5…8 11:24:02  字数:2318

 “多亏听了那家伙的话,要不这趟就真是白来了。。。。。。”,居鹏暗叹。自从加入组织以来,他接触到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终于开始正视汉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我当初以为金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人,现在看来只怕远远不止啊!”,居鹏不自觉地就想到了他当初的大敌。他和金人打了那么多年,但其实了解的情况也只限沦陷区而已,不然也不会闹出将燕京当成黄龙府的笑话。后来陆仁进行过简单的分析,当初辽国的军队就有上百万之多,而金国如今的疆域远大于当初的辽国,它才二十万军队,可能吗?对北方的劲敌如此缺乏了解,还整天喊着还我河山,岂不可笑?
  现在亲眼看到传言的惊人谬误后,居鹏终于完全认同了陆仁的观点,“如果继续自高自大下去,而不能正视外部世界的话,我们汉文明是必定会灭亡的。”
  麻逸如果将其臣属国家的军队都征集过来,实力并不弱,居鹏自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他的军队迅速抢占了一块滩头阵地开始登陆。由于麻逸已经有较长时间没卷入过大规模的战争,再加上居鹏用兵神速,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那一万五千陆军已经如同下山的猛虎一样,杀入了麻逸的都城。
  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行军速度如此之快,攻势如此之猛,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但是居鹏很清楚,如果拖的时间一长,等敌人的援军一到,到时候遭到两面夹击,是必败无疑的。而如今看到居鹏的军队这么快就攻进了王城,那些小国的国王们自然就会开始打起他们的小算盘,那时便可以用计策分化瓦解了。
  结果如同居鹏预料的那样,在藩属们的犹豫和观望中,麻逸都城被攻陷了。而此时居鹏也获得了更详细的情报,陆续来源的麻逸国藩属的军队总计已经超过了两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而此时城内的抵抗仍未结束,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居鹏下达了屠城令,只要有一人反抗,便杀光屋内所有的人。几天后,这个并不算大的城市已经是遍地死尸,而那些援军则全被吓坏了,立场更加摇摆不定起来。
  居鹏虽然不擅长政治斗争,但战争中的分化瓦解他可是熟门熟路,他一方面派出三千精兵追击突围而出的部分麻逸王室成员,一方面向其他的小国伸出了橄榄枝。那些小国本就不愿与这样可怕的敌人交战,见他们主动示好,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不过,不知好歹的人总是有的,居鹏也绝不会手软。在他的命令下,居云率领八千精兵七战七捷,将那些不愿臣服的小国打得落花流水。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居鹏却下达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命令:他将灭掉最后那些反抗者以及搜刮战利品的机会让给了那些臣服的小国,而汉军则暂时修整。
  这下连居云也觉得奇怪了,这凭什么啊?大家辛辛苦苦才将敌人打败,却让那些毫无贡献的家伙白得好处?但出于对父亲的敬畏,他没敢多问。
  居鹏对战争的判断力极强,他已经敏锐地观察到,虽然本方连战连捷,但是士卒已经极为疲惫。目前还没显现出来,是因为在连胜的刺激下,士气极度高昂将其掩盖住了。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军队再继续打下去,万一遭遇挫败,那时即使已经投诚的敌军也可能反水,全军覆没是毫无疑问的。
  而现在本方可以得到很好的修整,那些家伙则为了获得战利品而争斗不休。等到修整完毕,他们也该疲惫不堪了,那时收拾起来就要容易得多。而这些国家因为文明程度较低,举措失当的情况会很常见,要找到打他们的借口,其实是很容易的。并且居鹏也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获取更多情报,在敌情不明的状态下想打胜仗,实在是很辛苦。
  事实上,这大概是居鹏第一次率军进攻语言不通的国家,与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翻译,但当地土语众多,沟通起来实在是很不方便。有鉴于此,离岛之前居鹏也特地找来陆仁商议此战的打法,毕竟陆仁虽然能力低下,但见识上是连他也自愧不如的。
  陆仁经过简短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以组织目前的实力,几乎没有可能令当地人彻底臣服。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想稳固统治那是不可能的,想让那些文明程度极其原始的当地人学习汉语汉字,难度实在太大,而让汉民去学习当地土语,就更不现实,因为当地的土语足有几十种。。。。。。
  所以陆仁认为,只有将心怀不满的当地人全部除去,只留下少数绝对服从的顺民,组织才能在南海诸岛站稳脚跟。主要原因是目前组织治下的汉人实在太少了,不这么做的话反而会是自己被同化。居鹏虽然有些不忍,但他也知道,组织的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无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按陆仁的方法来办。
  由于他手中的兵力算不上充足,所以陆仁建议使用“以夷制夷”之计,即始终团结大多数的小国对付反抗最激烈的少数国家。这样,由于一直是以多打少,胜利会变得很容易,而组织在当地的声势也会愈来愈大。而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的人口被大幅消减,而财富则源源不断地流入组织囊中。
  其实陆仁的方法与当初班超平定西域类似,但更加可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力量一直在增长,当实力对比达到临界点后,便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建立起稳固的统治。而当年的班超因为自身力量不足,只能纯粹依靠胡人的力量打胡人,效果就差了很多。如果当时汉朝向西域大规模移民,那么西域就能完全占据下来了。不是班超不知道这点,而在于他的权力不够,而现在组织可没这个问题,居鹏将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以夷制夷”的真正可怕之处。
  果然,连十天都没到,就有小国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居鹏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声张正义”的机会,联合那些吃了亏的小国,迅速平掉了那几个“邪恶国家”,而那些战利品也因此又重新回到了组织手中。。。。。。
  并且,在此次战斗中,居鹏处斩了一名不听号令的小国国王以立威,把其他的国王们全都震住了。自此以后,居鹏指挥起各国联军来便顺畅得多了。这时被派出追击麻逸王室的三千精锐回来了,原来麻逸王室的最后一点军队躲进了森林之中,他们怕中埋伏,就没敢追。于是居鹏便以当地人熟悉地形为由,派出五千联军前去征剿,反正哪边死人对组织都是有利的。
  

第三十章 以夷制夷
更新时间2010…5…8 18:10:42  字数:2341

 这五千人都是选自那些不太友好的小国,有几个部将相当不解,“万一他们勾结起来,那不是又多出一个大敌吗?”
  居鹏笑而不答,只是命令大家做好打大仗的战斗准备。在他的计划里,如果那五千人真的把残敌剿灭了,这固然好。如果兵败撤回那也不错,不但消减了他们的力量,而且还可以从中挑出一些逃跑最快的进行惩处。而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