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神臂弓已经能大量生产,但赵抗仍不是很满意,他又提出了改进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小型化和降低成本,比如寻找檀木的代替材料来制成弩臂。而床弩的改进方向则是体积更大,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因为对于战舰来说,弩重点大点没有太大关系。与以上这些工艺进步神速不同,火yao武器的研究进展极其缓慢。靠火石引发的爆炸物目前虽有进步,但可靠性还太差,十个里面才三四个能炸响,赵抗了解情况后立刻削减了这个项目四分之三的经费。火箭的改进倒是很顺利,可它在赵抗眼中形同鸡肋,火箭是给单兵使用的,十几支可能还不一定射得死一个敌人,却要浪费时间去点火。。。。。。
  

第二百零九章 新国家新制度(二)
更新时间2010…8…11 11:25:22  字数:2290

 不过赵抗后来却突然心中一动,“如果将这种技术用到床弩上呢?射程一定会进一步提高的!只是威力没提高多少,等等,如果利用这个方法将爆炸物送到敌船上,那效果。。。。。。就是爆炸时间上可能不好控制,呃,有了!可以用引线长度来控制爆炸时间,我真是天才!而且这一技术同样可以用于投石机。。。。。。”,赵抗立即将他的这个思路传达给了那些工匠们。要他们制造出一种用床弩发射,箭支上绑有火yao筒助推以增加射程,而且箭头用爆炸物来代替,通过引线长度来控制爆炸时间的大型远程兵器。
  赵抗给这种兵器起了个名字,叫“弩炮”,他的期望是弩炮射程可以达到三里,威力虽然由于现在的火yao配比混乱而不可能有炮弹那么夸张,但是现在的船只严重缺乏防火能力,所以海战中的效果就不用说了。这种兵器不需要开发什么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现在已有的技术就可以制出雏形,然后反复试验改进就行了。赵抗已经预见到,当弩炮和投石机抛射的“霹雳炮”被运用到海战之上后,接舷战的方式将在海战中消失。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可能很难缴获到船只了,海战会相当地烧钱。。。。。。
  比起政权架构来,赵抗更重视的是法律和各项基本制度。他给予了地方极大的自治权,甚至很多大臣都上表反对,说是会影响中央的权威,但在赵抗的坚持下还是顺利地推行下去。现在监察部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只查三个方面——上交赋税是否足额,治下百姓是否满意,以及是否有冤假错案。上交赋税只要有一次不足额,就降一级,出现两次就免职,严重缺额或者是再度起用后还出现的话则要视情节轻重处以下狱、贬为奴隶甚至处死等刑罚;治下百姓如果超过一半不满意的话,则降职或免职;冤假错案超过一定数量后也将受到相应处罚,这个标准赵抗并没急于确定,因为出现一点冤案错判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他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查,才能最终定下来。
  对于贪污受贿者,赵国的法律并没相应的处罚,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解。赵抗随即进行了解释,如果你将上述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贪点又何妨,而如果这三点做不好,那么你再清廉又有何用呢?这时有大臣提出万一那些地方官吏捞足了,等免官后再好好享受怎么办呢?赵抗的回答很简单,所有在职的地方官吏,生活水平会有明确规定,而且不光是他个人,甚至他的家人也一样会受到影响,到时候有钱花不掉,他们可没那么蠢。
  赵抗同时规定擅自出国者,将被处以重罚,再配合他手中的四大情报网,可以说是插翅也难飞,这也是针对那些官吏的,因为老百姓就算想迁也没能力跨国迁居啊!但在国内则是可以自由迁移的,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当地百姓迁入迁出的情况,来核查当地官吏的作为了。至于中央的大臣们,就在赵抗眼皮子底下,赵抗可不信他们能翻得了天。再说光靠情报部门,已经能够基本保证政府的清廉程度,上面的措施只是为了更保险而已。
  赵抗不久又起草了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琐碎规定,基本上是涉及到个人生活的,实在很让人觉得他精力过剩。这些规定看似琐碎,其实大有深意,比如他规定国家法律高于一切,执行任何与其不一致的族规、教规甚至家规都将受到严惩,这实际极大地限制了影响无处不在的族权与神权,方便了日后进一步改革的推行。
  这条规定一出台,立刻激起了各方强烈的不满,特别是那些大家族的族长们,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等于失去了对家族的掌控之权。但是在处死三个带头唱反调的族长、并将十余个家族的族长贬为奴隶之后,其他的族长们就再也没谁敢反对了。
  另外一股反对势力,是境内保留下来的一些土著部落,因为赵抗禁止他们进行人殉、吃人、活人祭祀等在他眼中野蛮的行为。很快就有人顶风作案,于是赵抗雷霆震怒,结果那少数犯禁的部落,没过多久就全部从世界上消失了。
  而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宗教界,赵抗的规定实质上动摇了他们的根基,所以引起了强烈地反弹。这激起了本就厌恶宗教的赵抗更大的怒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面限制各种宗教的活动。他规定,任何人均不得依靠宗教带来的收入而生活。举例来说,就是和尚也不能光念经了,必须同时种田或做工等等。赵抗的理由很简单,你什么都没生产出来,凭什么别人要养你?但是这样一来,不但国内的宗教界是群情汹涌,连国外的都群起响应,令赵抗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哼,这帮混蛋,当初国家危亡时没几个肯站出来拼命,现在我只是要你们劳动,就一个个都不要命起来了啊!那就试试看好了!”,最后赵抗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苛刻的限制宗教的法规了。他规定境内所有宗教信徒,都必须在官府登记以便于管理,没登记的禁止祭拜除祖先以外的任何神灵。同时赵抗还加了个条款,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女人出家为尼,违反者全家为奴,暴力反抗者格杀勿论。在杀死了数万人之后,赵抗至少在表面上获得了胜利,虽然这令他原本就不堪的声誉雪上加霜,刺杀他的事件也日益频繁。。。。。。
  但赵抗的心情依然很不好,因为偷偷祭拜鬼神的案件仍然层出不穷,“看来祭拜神灵几乎是人的本能了,限制也只是是一时的,我得想办法引导才行。”,这时赵抗突然有了个好主意,他下令建造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以纪念组织成立以来战死的英烈和历史上保护中原不受异族侵犯的英雄们,同时也开放给民众参拜,以满足他们向鬼神寄托希望的诉求。
  同时赵抗还下令在台湾最高峰玉山顶上建一座武庙,将那些斩首数过百的勇士名单都列在其内供人瞻仰,同时还在旁边修建了一座大型陵园,安葬达到这个要求却英年早逝的烈士们。这些都完成以后,民众膜拜的yu望有了倾泻的出口,反抗就逐渐减少,最后几近消失了。而民风也因此而日益尚武起来,赵抗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二百一十章 新国家新制度(三)
更新时间2010…8…11 18:31:37  字数:2390

 为了防止地主囤积土地却不耕种,赵抗规定抛荒超过一年的耕地,将予以没收,这在无意中抑制了后来的土地兼并浪潮。这项措施严重损害了地主的利益,激起了强烈反对,因为如果存在必须将土地租出的压力,地主们就没法肆意提高收租比例了。
  不过由于赵国的权贵们都是在战争中崛起的,与这些阶层关系不大,那些地主在朝中没人支持,反对也是无效的。再说虽然有这些限制,但是一来田价低廉,二来赵国税制简单清楚,没那些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也不需要花钱打点关系,对那些中小地主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所以虽然嘴上反对得厉害,但移民来赵国定居的中小地主倒是越来越多了,而自耕农垦荒的热情就更是高涨了。
  说老实话,这样的政策在初期是需要大量金钱投入的。不过赵抗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光是他手中的金银和铜钱,价值就超过三千万金币,够用相当长时间了。但手上的钱再多,也会越用越少,赵抗也需要为日后做长远打算。于是,他下令对粮食、食盐、布匹(麻布,这时棉布还没出现呢,棉花倒是已经有了。)、农具等生活必需品实行国家专营,禁止私人涉足,同时国家完全退出丝、茶等非必需品的经营作为补偿,这样一来皆大欢喜,只有那些喜欢在灾年囤积粮食发国难财的奸商心存不满。
  赵抗这么做不但使国家有了更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控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以防止民变以及因饥荒而导致人口减少的情况。新垦的荒地免税三年,而南洋诸岛的新垦荒地则免税五年,田税中央和地方各取一半,但总量不得超过产量的两成,简直是低得离谱,只要不违反这一条,具体比例由地方自行决定。对于粮田只准收粮食,而不准要求换成金钱,地方缺钱时,可以将收到的税粮卖给中央专营的粮店。而桑田等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则可以收最多四成的税收,并且可以要求以金钱支付,也全部交给地方。由于初期几乎全是免税的荒地,导致地方收入必然不足,所以前几年地方上的开支几乎都是由中央补贴。
  中央财政的收入目前主要是三大块:各项生活必需品的专营收入,这份收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赵抗定的盐价比南宋和金国要低得多,影响了不少收益,不过也因此基本杜绝了贩私盐的现象。只是后来却慢慢滋生出另外一个问题——很多南宋的私盐贩子跑到台湾来买盐回国卖,比自己偷偷晒盐还划算安全,结果差点引起两国纠纷,当然那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第二就是关税收入,赵抗规定基本关税比例为一成,可以说相当的低,对于急需的物资如柚木、矿石、耕牛、农具、钢铁等免进口关税并且征收高昂的出口关税,最高的甚至是几倍。只有中央有权设立关卡,而且赵抗只对海船征收关税,境内商业交易只收固定摊点的税收,而且数额不大,以促进国内商业的发展,其中的书店等特殊行业甚至完全免税。
  第三块也是最大的那笔收入就是地方舰队的贸易收入了,虽然现在赵国与大食处于敌对状态,但是西方还是很需要中国的瓷器、丝绸与南洋的香料,而赵国这边也不会拒绝可以轻易入手的收入,所以仗照打,生意也照做。这笔收入相当巨大,每年收益不下五十万金币,停战后应该可以超过二百万,日后要是再出现新的大宗交易品的话,就更加不得了。赵抗目前已经想到了一个,那就是优质纸张,预计数年后纸张贸易的收益就能接近那几种传统交易品了。
  赵国现在不缺钱,不缺土地和资源,只缺人。首先人口就不足,以赵国目前的疆域,最适人口应该在一千万的样子,日后荒地进一步开发后更是可以达到两千万甚至三四千万。因为赵国境内火山不少,虽然危险但也带来了肥沃异常的火山土,再加上水热充足,粮食产量要上去并不难。而赵国又是海洋国家,渔业也能带来不少食物产出,所以能养活的人口其实是相当多的。
  增加人口无外乎两大途径,引进移民和鼓励生育。引进移民难度很大,因为金国太远,而南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低,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没多少移民的动力,目前赵国的二百多万新移民,大部分都是赵抗的大军抓来的,总不能一直靠这个吧,所以鼓励生育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于是赵抗便将当初在海州实行过的方法推广到赵国全境,就是所有父母养不起或者不愿抚养的健康婴幼儿,统一由中央财政出钱养活,这样一来,穷人因缺乏避孕措施而多生的小孩就不必忍痛丢弃甚至弄死了。
  另外赵抗还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法令相配合,比如规定女人超过二十五岁不嫁,父母就有罪,要按墨子当初提出的标准那就更夸张。赵抗深明医理,知道女人在二十五岁左右是身体状态最佳的时期,等到三四十岁再结婚的话会对生育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当时十四岁就可以嫁人了,赵抗觉得自己给她们留出十来年找婆家,怎么也应该够了,而墨子的标准则太过苛刻了。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赵抗同时规定,担任公职或军职的女人不受该法令影响,想什么时候嫁,甚至不出嫁都可以。赵抗的解释是,对于这些女人,他一向是当成男人来用的。。。。。。
  赵抗这人虽然有着很严重的大男子主义,认为女人的天职还是做饭洗衣生孩子。但在个体上,那些女人只要能力达到要求,他却不会因为对方的女人身份而区别对待,这点也许就是当初陆仁专门讲过的“完全客观的态度”吧。
  赵抗还规定,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