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楚-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孔鲋就站了起来,大声喝道:“白公的意思,是不去勤王了?”

白公皱了皱眉,瞟了一眼孔鲋,没有说话。共尉摆了摆手,示意孔鲋稍安勿躁:“孔先生,还是等白公把话讲完再议不迟。”

“什么再议不迟?”孔鲋断声大喝:“陈王只带着千余人马,还有大量的家属,一旦遇到秦军就是九死一生,这是何等危急的情况?做臣子的,听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立即赶去救援,而不是这在里猜测、估计。难道你们一定要等到陈王被秦军擒获的消息,才肯出兵吗?”

他环顾了一圈,对沉默不语的众将怒目而视:“你们是不是觉得陈王已经没有希望了,所以想着自立?想和武臣一样自立?”

共尉的脸色沉了下来。孔鲋这句话说得太离谱了,拿谁作例子不好,偏要拿武臣作例子?武臣刚刚被手下砍了脑袋的,难道他要让自己也被手下砍了脑袋?

这个书生还真是迂腐,陈胜有没有希望,你看不出来吗?他不快的看了一眼脸胀得通红的孔鲋,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孔先生,本将正在商议如何救援陈王,先生何以觉得我就是想坐视陈王败亡了?我如果是这么想的,何至巴巴的从彭城赶来?你这几天在我营中,可看到我有一日懈怠的?”

孔鲋回过头盯着共尉,忽然笑了:“哈哈哈……我知道将军忠义,不过,我是担心有人不能领会将军的良苦用心,所以这才贸然出言提醒。将军,陈王危在旦夕,还是请将军速速出发救援吧。”

共尉有些恼火,他看着孔鲋摇了摇头:“先生,你能确定陈王现在何处吗?”

孔鲋纳闷的指了指木不韦:“刚才木军谋不是说了吗?在汝阴一带。”

“木军谋也只是猜测,并没能确定。”共尉摇摇手,打断了孔鲋的话:“就跟我们猜测吕臣将军可能聚集起八万人马一样,陈王的去向,我们也只是在猜测。”

孔鲋的脸色立刻变了:“那将军又当如何?”

共尉返身走到巨幅地图前,沿着鸿沟水一直画过去,直画到汝阴。“先生,刚才木军谋也说了,秦军如果要渡过鸿沟,至少要到项城以南,因此,陈王如果向南走,确实有可能遇到秦军。我想请先生追上去,提醒陈王,请他不要靠鸿沟太近。万一……”

“万一什么?”

“万一吕将军没有那么多人马,先生就请陈王速速回头,抑或是向东转移,赶往彭城方向。”

“去彭城?”孔鲋大惑不解。

“不错,去彭城。”共尉点点头,随即将手指向彭城方向。“彭城乃山东腹地,城池紧固,交通方便,虽然不如陈县,却也是个可以为都的地方。不仅是我大楚故地,而且离会稽、齐地都不远,万一秦军追击而来,我们也可以就近联合齐国,再者,有魏国在其后,秦军也不敢轻易东进,如此,我军才有喘息的机会。”

孔鲋犹豫了片刻,觉得共尉说得有道理。陈胜向南走,不如向东走,越向东走,秦军的战线拉得越长,而楚军越相对集中,形势就能发生变化。他拱了拱手:“既然如此,孔鲋就走一趟,去请陈王回师去彭城。”

“有劳先生。”共尉满意的说:“我会在附近驻扎,以防秦军突入彭城,只在陈王进入彭城,他就安全了。”

“但愿将军所言不虚。”孔鲋最后看了一眼共尉,扬长而去。

这个死老头,还真是迂得可以。共尉暗自骂了一声,这才对众将笑道:“好了,我们还请白公继续解说。”

白公笑眯眯的看着共尉,心里十分满意。他是不赞成再向南去救援陈胜的,陈胜就算不死,他也不可能再做王了。没有了实力的人有什么资格做王?他连个贵族都不是,就自立为王,本来就不符合规矩。但是他又不能这么说,毕竟表面上还要表表忠心,否则就跟武臣一样,你今天背叛了陈胜,明天手下就会有样学样的背叛你。

特别是遇到孔鲋这个迂腐得没道理可讲的人,他的那些心思就更不能说出来了,否则孔鲋肯定会当着众人骂他是叛逆之臣,心怀不轨。看着共尉三两句话就支走了孔鲋,又名正言顺的不用南下,既达到了目的,又没给人留下话柄,他心里很高兴。

“将军说得对,如果陈王有了足够的兵力,自然可以和秦军一战,我军再赶去,也未必能有多大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防线空虚,万一秦军从陈县出发,直接突入彭城,那么我们的形势就会更加危急。以某之见,不如按兵不动,派人密切注视秦军的动向,万一秦军有向东的企图,则拦截之,就算挡不住他们,也能延缓他们的行程,给陈王入彭城留下足够的时间。”

“白公言之有理。”共敖抚掌赞道:“如果秦军真的南下与吕将军大战,那我们就可以绕到秦军的背后,两面夹击,与吕将军一起大破秦军。”

“二位将军所言甚是。”众将听了,连称高见。不管他们有没有私心,这个办法看起来都是最稳妥的。特别是周贲等人,他们在陈县城头将秦军的凶悍看得一清二楚,一万秦军愣是打得陈胜两万大军狼狈不堪,他们的战斗力可见一斑,他们可不想辛辛苦苦的赶过去和秦军决战,从背后偷袭那还差不多。

见大家意见一致,共尉便安排他们下去各自准备,熟悉地形,抓紧时间休整、训练。众将走了,白媚和吕媭一左一右坐在共尉旁边,看着共尉站在地图上久久无语,不免有些好奇的说道:“怎么了?将军愁眉不展,是担心秦军会攻打彭城吗?”

共尉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不是担心,我是觉得肯定会。”

“为什么?”白媚不解的说:“你是说,陈王会回头去彭城?”

共尉转过身来,就着吕媭的手喝了一口水,手挑了一下吕媭的下巴,笑道:“你真觉得吕臣他们能挡得住秦军?”

吕媭眨了延眼睛:“吕将军打仗不错,他可不是周文、田藏那些人只有嘴皮子上的功夫,就算打不赢秦军,想必也不会输得太难看吧。”

“阿臣的本事,我是相信的,可是,他的兵力太少了。”共尉叹了口气:“他只有三万人,和英布他们相差无已,双方力均势力敌,你们说,英布他们会心甘情愿的听陈王的指挥?”

“我看也比较难。”白媚明白了共尉的意思。吕臣是陈胜的亲信,还有可能来救陈胜,但是英布他们可没有这个必要,他们一直就不肯听命于陈胜,现在陈胜都这样了,他们反而来救陈胜?显然更不可能了。英布都不可能,那么项梁呢?比起英布来,他可是正宗的楚国贵族,陈胜起兵还要借重他父亲项燕的名声,他会甘心做陈胜的下属?

共尉看了白媚一眼,会心的一笑,出身的差异,造成了她们思想上的差异。吕媭虽然并不笨,但是她的反应比起白媚来显然差了一截。

“这么说,陈王肯定会去彭城了?”吕媭也想明白了。

“可能性很大。”共尉重重的点了点头:“我们要把人马集中到彭城附近,不能给秦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少姁,韩信现在在什么位置?有多少人马?”

吕媭迅速走到地图前,伸出手指了指最上面的位置:“在广陵,大概有两万人。”

“传令,让他立即后撤到蕲县、竹邑附近。”

第一卷 星火燎原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六节 项梁渡江

项梁大约五十多岁,中等身材,人很精干,坐在那里就有一股子威严。他笑容满面的看着召平,频频举杯示意。他的左边坐着一个圆脸的中年汉子,两道稀疏的眉毛,一对细长的眼睛,总是露出三分笑意,他是项缠,字伯,是项梁的幼弟。项梁的右边坐着一个二十来岁、身材高大的年青人,他体格健壮,浓眉大眼,挺直的鼻梁,一张阔嘴上一道漆黑的髭须,象一个浓黑写成的一字。他腰杆挺得笔直,坐在那里一声不吭,灵动的眼神不时的在召平的脸上扫过,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他是项佗,字异,是项梁的从孙,和项籍一样,都是项梁着力栽培的后辈。

召平很着急,他到吴县已经好几天了,项梁虽然很对他很客气,但是一直没有答应渡江。不是说粮草还没有准备好,就是说船只还在预备当中,反正就是不动身。召平心急如焚,他知道陈县没有多少人马,在气势汹汹的秦军攻击下支撑不了多少,就凭共尉和吕臣那点人马,他们根本不可能击退秦军。眼下只有请项梁过江,以项家的威望,将英布、蒲将军、陈婴等人的大军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挫败秦军,拯救张楚国的命运。

但是项梁不急,他一直在敷衍召平,不给个准信。

召平知道他在等什么,他要名份,要足以能吸引他的官职,但是陈胜没有给他足够的授权,只是让他来洽谈,如果要给项梁授官,必须要得到陈胜的许可,否则,以陈胜的性格,只怕他没有功还有罪。召平本来准备派人回去请令,但是昨天接到了最新消息,陈胜被秦军打败了,只带了千余人逃到了吕臣的军中,秦军随时都有可能追杀过来。

没有时间了!召平咬了咬牙,挤出一丝笑容:“将军,召平已经将将军的心意向陈王呈述了,陈王感激将军的美意,命召平拜将军为上柱国。”

项梁笑了,他放下酒杯,拱了拱手,连连摇头:“惭愧惭愧,依我大楚旧制,唯有破军斩将者方能为上柱国,项梁寸功未立,如何敢担此重任?不可不可,还请召君回报陈王,项梁感激陈王的心意,却不能接受如此高位。”

召平苦笑不已,从项梁的话中,他既听得出项梁发自肺腑的快意,又听得出项梁对陈胜胡乱授官的不屑——刚刚战死的上柱国蔡赐哪有什么破军斩将的功劳?他摇着笑道:“将军深通兵法,兵精将勇,平定会稽,居功至伟。过江之后一定能大破秦军,将军任上柱国,实至名归,是最合适的人选。还请上柱国大人不要推却陈王的一番美意。说起来,陈王起事时还托言将军先君的威名,陈王和将军虽未谋面,却是神交已久呢。”

项梁听他提起父亲项燕,唏嘘不已,他放下酒杯,慨然说道:“既然陈王如此看得起项梁,项梁就不揣妄陋,斗胆做了这上柱国。召君请稍休两日,项梁这就召集众将,与召平过江,会同陈王与秦狗一战。”

“正当如此,正当如此。”召平这才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召平满意的走了,项梁回头看了看项籍:“子异,子羽(项羽)、桓楚可准备好了?”

项佗淡淡一笑:“叔父放心,早就准备妥当,八千精兵,二百条船,一夜即可渡江。”

项伯咂了咂嘴,迟疑的问道:“这个召平虽然说奉陈胜的命令拜你为上柱国,可是连印信都没有,只怕是个虚话,当不得真啊。”

项梁回头看了他一眼,哈哈大笑,起身背着手大步走了。项佗也起了身,看了一眼茫然不解的项伯:“叔公,管他是不是真的呢?陈王生死不明,有没有印信又有什么重要的?过江之后全凭实力说话,有他的印信,三叔公是上柱国,没有他的印信,三叔公还是上柱国。”说完,仰头哈哈一笑,一甩袖子,大踏步的走了。

项伯似懂非懂的眨了眨眼睛,摇了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两天后,项梁带着八千人马从丹徒渡江,溯江而上,在堂邑登陆。向北走了不久,他就接到了第一份大礼,东阳人陈婴带着两万人马前来归附。

陈婴做过东阳县君,在县里有长者之称,陈胜起事之后,东阳县的少年也杀了东阳县令响应陈胜,推举陈婴做头领。陈婴本来不愿意,可是那些少年不允,强逼他做的头领。因为陈婴的名声好,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周边数县的少年闻风而至,人数达到了两万余。有了人马,心就大了,那些少年不想听命于陈胜,想立陈婴为王。陈婴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又不敢冒险,就回去问他的母亲。他母亲说,从我到你家为妇,就没听说过你们出过什么贵人。突然之间做了王,只怕你没福消受,反而惹祸,不如找一个有实力的投靠,事成了,可以封侯,事不成,你又不是领头的,名字不会被官府熟知,逃亡起来也容易。陈婴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自立为王的念头。

其后,召平徇广陵时曾经来会晤过他,希望他能归属陈胜,陈婴觉得,陈胜算不上什么名门大族,成败未知,当时没有答应,准备等等再说。后来陈胜诛杀葛婴,陈婴就更觉得陈胜不能成事了,所以吕臣来了,他不答应,韩信来了,他也没有答应,而项梁一过江,他立刻前来投效。

项梁大喜,接收了陈婴的人马,任命陈婴为长史,在东阳停下来休整,同时派人打探消息。他在东阳一休整就是几天,召平急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天天来催项梁起兵赶往陈县,项梁又恢复了过江前的态度,各种各样的理由层出不穷,就是不动身。

召平绝望了,他知道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