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东方朔1,2,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圣东方朔1,2,3-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父偃拿着竹简,怔了半天。他突然想了起来,这竹简上说的高庙和高陵失火,不正是几个月之前,汉家建在辽东的祖庙发生了大火,高祖在长安的长陵高园殿起火之事么?那时皇上勃然大怒,斩了看庙守陵之人。可董仲舒的意思是,这火是冲着皇上来的,是说他为政积弊太重,还因为“非以太平至公”!什么不公?大概是用人不公,没有按董仲舒的说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吧!而更让主父偃惊奇的是他下边的话,董老夫子不是劝皇上施仁政而息天怒,偏偏要让皇上杀掉身边的两种人以取消天灾:一种是亲戚贵而在诸侯者,那有谁呢?只有卫青!而近臣在皇上身边,言行都不正经的,无疑就是东方朔了!近些时候,朝中纷纷传说,皇上的朝廷分为两个,外边的叫朝,是由丞相管理的各部、尉、府,那是个幌子而已;皇上的廷是内廷,是由东方朔和卫青为左右手的内廷,皇上的主意都是从那儿出来的。以上天的警告为借口,借此除掉对立面,这是儒者的看家本领!当年晁错要削弱诸藩,儒者袁盎便是拿天上出了灾星来告示景帝的,结果景帝不敢违背天意,让晁错在东市之上身首异处!
    如今董仲舒想借天灾之故,怂恿皇上杀掉卫青和东方朔,再来一次“清君侧”!公孙弘啊董仲舒,你们两个老家伙,包藏这么大的祸心,竟然自己不去干,却要我主父偃当跑腿的送信的,弄不好是个替死的,这不是长安卖马人使用的马仔么?卫青如今是皇上边疆上的长城,而东方朔是皇上心中的长城,你们以为皇上会因小小的天象来自毁长城?你们看错了主子!
    你们自己不说,反曲里拐弯地要我报信,想让皇上迁怒于我,想的倒美!等着吧,我就当一回你们的马仔!看看皇上到底识不识人,看皇上是杀了卫青和东方朔,还是杀了你董仲舒,拔出萝卜带着泥,再搞掉你丞相公孙弘!反正杀了谁,都会给我主父偃让出位子,我都会离皇上近一些,官做得大一些!
    主父偃明白了,不能指望董老夫子再回来见他。他真想在此房中候上一夜,让董老夫子在菜园子中把屁股冻僵!可那几片竹简和这以后的事情,对他的诱惑太大了。想到这儿,主父偃什么念头都没有,便将那两块竹简拿在手中,从从容容地走出了书房。
    未央宫中。朝臣毕集。
    武帝登位,依旧是公孙弘与大臣立左侧,东方朔与卫青等武官近臣立于右侧。
    武帝不等众臣开口,自己先来个长篇训导,好像是接着上次朝中未尽之事:“本朝自高祖开国以来,就把人才之事,放到重要位置。而人才之道,有强敌在时,以战功为主;长治久安,以贤良为要。朕今与匈奴屡有斩获,卫青等人居功至危。而人才嘛,各州所举孝廉,人数虽够了,可名不符实的,也不少。丞相,你看呢?”
    公孙弘马上出列:“皇上,各州所举孝廉,因为未必全是儒生,所以才良莠不齐啊。”
    武帝瞥了他一眼,心想:果然不出东方朔所料,你还是念念不忘儒生。“噢?全是儒生,就能个个是人才啦?”
    公孙弘却不避讳:“臣以为是。”
    武帝说:“近日长安贵胄子弟,违法犯禁者甚多。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民有罪,父母官就要挨板子;天下的官吏治不好,那我这皇上就不称职啊。”
    公孙弘忙跪下:“皇上,您言重了。都是小人这个当丞相的,和众位大臣不好,未能尽职尽责。”
    武帝点点头:“丞相果真是明白人。那你看怎么办呢?”
    公孙弘说:“皇上,公孙弘自领相位以来,没有什么建树。皇上说要教育子弟,教育万民,那可是臣的专长,臣这就办理。”
    东方朔在一边来上两句:“什么大丞相,一个教书匠。”
    众人大笑。
    武帝知道东方朔心中不满,就问:“东方朔,你说什么?”
    “启奏皇上,臣说了,皇上您用的这个大丞相,是一个好的教书匠!”
    武帝却说:“对,朕就是需要一个好的教书匠。没有教书匠,朕怎么让天下有序?丞相,朕就命你在京师,建立太学,将所有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子弟,都弄到太学中来。而各诸侯郡国,也要仿此做法,建立学堂。从今天起,凡在太学、州学中成绩优等者,方可录用为官。”
    公孙弘再次下跪,“扑通”有声。“皇上圣明!皇上,孔子云:”君子授学,有教无类‘。这’有教无类‘嘛,就是说,不管是贵室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聪明而有天分,能出得起一点费用的,都可以到太学和学堂中受业。“
    武帝点点头:“好,朕准啦,你就去办吧。”
    东方朔却不善罢甘休:“皇上,臣有二事不明,想问丞相。”
    武帝兴致不高:“那就问吧。”
    东方朔走近公孙弘:“丞相,你说有教无类,平民百姓也可以上学,这可是你做的第一件好事啊。”
    “这……不管几件,是好事就行。”
    “丞相,我问你,你说平民百姓,只要能交得起学费的,都能上学堂。东方朔知道,延师授业,是要出钱的。孔夫子还得要学生提几块腊肉,不然,当先生的不能喝西北风啊!”
    “这就对了,还有什么好问的呢?”
    东方朔来了精神:“丞相,可是,如今这贫民,勉强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可能一辈子都提不出几串腊肉来,你说,他们哪来的钱交学费呢?”
    公孙弘说不出:“这……我可就无能为力了。”
    东方朔穷追不舍:“那你嘴上标榜的‘有教无类’,不就是空话了吗?”
    武帝知道公孙弘不是东方朔的对手,他今天也不想有太多的争论,于是说:“好啦,东方爱卿,你的意思,朕明白了。平民百姓,上学是不容易,丞相没有法子,你有什么办法?”
    东方朔说:“陛下,臣这是问丞相啊。”
    武帝说:“朕已说了嘛,丞相没有法子,这种法子,只有你东方朔才有。不要问丞相了,你说吧。”
    “我要是说了,皇上您可就得照办啊。”
    “对了,朕才照办。”武帝多了个心眼。
    东方朔却迟疑了:“这……,皇上,我还有一个问题,没问完哪。”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问吧。”
    东方朔再度转向公孙弘:“丞相,你嘴上说‘有教无类’,事实上又行不通,不是因为别的,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知道吗?”
    公孙弘心想,我都退到了墙脚,你还逼我?“这……我理解错了?”
    “丞相,你理解错了。这‘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指所有的知识、学问都要教。这才是‘有教无类’。”
    公孙弘抬头向武帝求援:“皇上,你看他这解释……?”
    武帝想了想,知道东方朔又是在防止“独尊儒术”,便答应道:“嗯,东方爱卿说得有理。这人嘛,吃东西,也要五谷杂粮什么都吃才能强壮。这教育子弟嘛,当然是学问就得教,不然,光知道读书,不知打仗,不知耕种,不知法度,不知理财,都不是良才。朕以为,东方爱卿解释的对,教书的,什么都教,这就叫‘有教无类’!”
    公孙弘却说:“皇上,可臣以为,这独尊儒术……?”
    东方朔一语道破:“你还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有教有类’啊!”
    武帝这回觉得东方朔过分了,就站起来说:“哎,东方爱卿,这‘独尊儒术’,已经成了丞相的一块心病。依我看,在我大汉,凡是认字的,就都是儒。不管什么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只要能为朕振兴了汉家,就都是好人家!朕意已定,凡是读书人,从今往后都叫儒,尊儒术就是尊重识文断字的人,就是尊重有学问的人。如此,你就让他‘独尊儒术’吧,让丞相随愿一回!”
    公孙弘:“臣谢皇上大恩!”
    东方朔却四处张望,像在找人。
    武帝问道:“东方爱卿,怎么不说话?你找谁?”
    “臣找太史公,让他记住皇上刚才那些话。”
    杨得意在一旁插话:“别找了,太史公病重啦。”
    东方朔摇摇头:“那……。”
    武帝倒想起来了,东方朔只管问人家,要他说的还没说呢。“东方爱卿,你今天怎么啦?快说,怎么让没钱的平民百姓,也能上学呢,你还没说哪!”
    东方朔叹了口气。“咳,皇上,这还不简单?贵家子弟进太学,每月如出钱百铢,现在您就让他们出钱一百一十铢。十个贵家子弟,岂不是多出了一百铢?”
    “那这一百铢做什么?”
    “皇上,您下一道诏书,凡平民之家,有聪明好学之子而又无力求学者,可送到太学应选。
    凡选中者,免交学资。十个富家子弟多出的钱,养一个贫家子弟,您以为,这公平么?“
    汉武帝高兴了:“好哇!富家子弟,这是九牛一毛!以九牛一毛养一可造之材,公平,太公平啦!”
    东方朔说:“皇上,臣算过,如太学中有三百人,长安就有三十个贫家子弟可入学。如天下数十郡国和州府都这样做,天下可就是有成百上千贫家子弟能入学。皇上,贫家子弟,可多有忍辱负重,刻苦上进的可造之材啊!”
    武帝连连点头:“对!对!贫家子弟,忍辱负重,刻苦上进,可造之材。太好啦。朕准了,丞相,照此办理,不得有误。丞相,你知道吗?这才叫‘有教无类’啊!”
    公孙弘连连点头:“对,对,这才叫‘有教无类’。”他这么跟着说,朝中大臣们都笑了起来。
    汉武帝道:“噢,东方爱卿,朕还不知,原来你还精于算术。”
    东方朔却说:“皇上,臣最不精的,就是算术。臣这一招,是跟一个精于算术的孩子学来的!”
    武帝听说又是一个孩子,急忙问:“噢?有这样的人?他在哪里?”
    “皇上,洛阳有个神童,叫桑弘羊。他自幼随父在齐国经商,齐国人见了他的本事,无不称奇。臣的儿子东方蒲柳进京后,向臣多次讲这个孩子。臣派人将他带到长安,一问方知,果然是非同凡响!臣刚才这一些算法,就是跟他学来的。”
    武帝大喜。“好!朕这就退朝,快,你快把他带到建章宫来,朕要召见他!”
    见皇上发了命令,东方朔只好走开。
    武帝刚要宣布退朝,主父偃却低头哈腰地走出群臣队伍,向前禀告:“皇上,主父偃得一奇文,想献给皇上。”
    “什么奇文”?武帝来了兴致。
    “大儒董老夫子有一书简,托臣献给皇上。”
    “噢?董仲舒有本要奏?怎么他不找丞相,偏偏要托你送来?”武帝有些不解。
    “皇上,臣近来常到董老夫子处聆听教诲。董老夫子见解别致,他对古往今来天下灾异,都有独到的见解。前几日辽东高庙大火,继而长陵高园被焚,皇上虽杀守护之臣,可原因至今未能查清。董老夫子不出菜园,便以阴阳五行之说,推测出此中奥妙,说是上天震怒所至。
    皇上,这是他的几块竹简,他将如何让上天息怒的方法都说出来了!请皇上过目!“说完,他将竹简呈了上来。
    杨得意接过竹简,递给武帝。
    武帝一字一字地看那几块竹简,愈看眉头锁得愈紧。满朝文武都知道,那竹简中准没好话。
    主父偃幸灾乐祸地看了一眼公孙弘,公孙弘却像胸有成竹,并不在意。这倒让主父偃大为惊讶:这个变色龙,难道他心里早就有底了?
    只听“砰”地一声,满朝文武全部哆嗦了一下!
    武帝把那几块竹简狠狠地摔到案上,然后一言不发。
    登基已达十四载,年纪正是而立时的汉武帝刘彻,此刻心里翻起了海一般的波澜。十四年前,自己就像眼下的辛苦子一般,懂得多少治世之道呢?那时窦婴、田鼢、赵绾,还有王臧,就是眼前的主父偃,纷纷劝说自己纳贤良,征人才。而天下儒者,名气最大的是董仲舒和公孙弘,自己当时对他们也是充满期望啊!可是他们那一套学问,除了一个君权神授比较中听,天下大一统之策可以采用外,许多治国方略让人觉得好笑。好在那时突然冒出了个东方朔,不然,我刘彻可能要用儒师治国了!靠他们的君权天授,便能让匈奴退走?匈奴才不管我是不是天子呢!靠儒者的仁义道德,能使天下一统?诸侯之国,更会对皇位虎伺狼窥!靠儒者的重仁德而轻功利的方法,能够让天下富强?可能天下早是叫花子成堆,大汉子民们一个个面带菜色而手持笏版口称仁义,纵然他们一天早中晚三次对我顶礼膜拜,那我也是个无用的君主啊!好在我以武为志,以富国强兵为要务,诸子百家,并而用之。也是上苍有眼,给了我一个卫青,给了我一座边关长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