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拜火传说-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耿融见了二话不说,跟着消失在夜色之中,像是追了上去。

第一卷 楼兰古国 第九节,楼兰王子

傅介子死里逃生,知是耿融的帮助,忙令受伤轻的军士和乌家兄弟帮着军士们休整,自己将遂成扶起抬回房中,遂成因为之前已经受了重伤,这时候更容易让邪祟侵体,是这些人中受伤最重的一个,傅介子先用银针帮他扎穴位,将病情稳定下来,再写了方子让军医去抓药。

耿融也跟着傅介子在一起,此时稍一得隙,他才仔细地想了一下,这耿融到底是什么人?他越来越感到糊涂,看样子是友非敌,可是做事却又神秘异常,不是自己一路,不知他到底想干什么,他这些年过的尽是担惊受怕的日子,对不明了的事情都有着习惯性的防备,此时虽然承了耿融的情,也不敢轻易将此人当作朋友来看。

乌家兄弟安排了好众人来见傅介子,傅介子早就知道他们找不到乌候,此时听了也不觉得奇怪,安排他们下去休息。

第二日一早,楼兰城中的驿长便赶了过来,同来的还有一队长长的楼兰铁甲卫队,为首的是一个骑着白骆驼的华服少年,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一副装出来的少年老成也掩饰不住印在脸上的稚气,显得有些别扭。若说是做人,那是长大了,可是说到做官,年纪就还太小了。

可是此人全身上下尽是丝绸衣服,而且脖子上圈着金银细软,手上还戴着偌大一颗碧玉扳指,看样子非富即贵,偏偏就有着莫大的权势。这样的人在小小的楼兰城中并不多,傅介子也大致猜出了他是什么人。

可是最让傅介子眼红的,不是这个少年人,在这少年的旁边的骆驼上,一个身着红袍上绣圣火图样的中年大胡子,金发碧眼额系五花绳索,是典型的波斯拜火教教徒。傅介子见到拜火教的人,眼中立时现出敌意来,脑海之中,一大群乌鸦啄食殷茵的场景又浮现出来。

所以,傅介子在长安之时做了一件大事,抑制拜火教传教中原。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大将军霍光看中了这个年轻人,派他出使西域,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他和拜火教结下了死仇,甚至将崂山道派也拉到了这潭浑水里。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之一就是天刑。拜火教的教义之中,人死了,或者有罪之人,当放在架子之上,让秃鹰把肉一块块地吃掉。

就像殷茵死的时候一样。

这少年人神情十分倨傲,有些趾高气扬,周围的百姓见了此人也纷纷围了过来,亲切地称呼着,傅介子听不懂楼兰语,只好等驿长先说话。驿长上前向傅介子行礼道:“汉朝国信使大人,这位是我们楼兰国的安归王子,代国王来请使者大人。”

傅介子依朝制行了个躬身之礼,讲明来意,不料这安归王子却十分傲慢,既不下马也不回礼,只是拽着绳子冷声道:“汉朝使者,你们一入我楼兰国使在此杀人行凶,这是何道理?”

傅介子不料这王子竟然会说汉话,而且甚是流利,倒是在意料之外,但一听他的口气,便知这是一个不好剃的刺儿头,心里面的怒火陡然间一起,他们刚一入楼兰国便遭伏击,不明不白地死了近三十人,这绝不会是巧合,正想找这王子理论一番,不料他竟然先一步倒打一靶。

乌达和乌胄两兄弟中,乌胄性子最为火暴,加上平日里傅介子对他们如亲兄弟一般,没有怎么约束,此时听了安归王子的话,乌胄喝道:“你这小娃子,我们这么多人死在了楼兰城里,你想要个什么样的道理?”

安归王子显然有些怕傅介子一行,怔了一下强自喝道:“你这蛮子,大汉有大汉的律法,我楼兰有楼兰的邦规,难道汉人到了我楼兰国便能随意杀人吗?”傅介子一言不发,大步走上前去从死人堆里面拧出一个死去的匈奴兵,冷声道:“请问王子,楼兰国内,如何会有大量的匈奴兵出没?”

安归王子愣了一下,正要发怒,这时他身后的拜火教徒说了句什么,安归王子便安静下来,哼道:“这些是什么人我也不知道,我父王请大汉使者,正在太阳神庙等候。”

傅介子知道此时不宜多生事端,便依朝制将大军留在驿中,让乌家兄弟好生提防,自己孤身一人陪着安归王子进王宫。

安归王子也不下骆驼,径直绕开道而行,傅介子将元武重剑带上,从军中挑了匹上马的骆驼一道前行。这楼兰城实在不大,走不多时便到了王宫。傅介子见这王宫规模有限,远远比不上帝都长安的皇宫,但比长安城中的王府又气派得多,毕竟是国王之宫,多少也要显现一下一个国家的气派。

整个王宫也是印欧风格,圆形的城堡,尖顶的大殿,与中土的四方城大为不同,看上去甚是陌生,但城中军备却是极多,这些楼兰卫队而且装备精良,看上去应该和大汉的虎贲军一样,是一国中最精锐之师,用来守护王廷,在外国人面前撑点门面用的。

这些兵显然是平常不怎么用来站岗的,这一点傅介子通过多年的军旅生涯可以一眼断定,这些兵眼中露出一股傲气和贵气,甚至有些像兵油子,不是老实本分的哨兵。

安归王子刚一进城,这些楼兰卫队便齐声高呼起来,声音果然如虎啸龙吟,甚是雄健。傅介子却并不怎么惊奇,暗道:“楼兰小国,想来还没见识过大汉的虎贲军威。”安归王子十分得意,本料傅介子会大吃一惊,不想他一点反应都没有,自己先沉不住气了,道:“大汉使者,你看我楼兰国军士如何?”

傅介子笑道:“穿得很整齐。”安归王子对这个回答显得有些不满意,自己报道:“这是我楼兰国的巡哨之师,名叫‘秃鹰卫队’,个个可以以一敌十。”傅介子见他想显摆军威,笑道:“王子这一支军队有多少人?”安归王子傲然道:“共计三百九十六人。”傅介子淡淡道:“王子可知我大汉朝在敦煌屯兵多少?”

安归王子愣了一下,道:“汉朝地广人多,我实在不知。”傅介子四下扫视一遍,道:“我大汉朝为了边境安宁,在敦煌、张掖、酒泉、武威四郡各有屯兵一万五千人左右,四郡合计六万七千人。”说到这儿傅介子顿了一下,道:“请问王子,贵国楼兰有军民多少?”安归王子气势上弱了一大半,好一会儿才道:“我楼兰国地处偏野,有百姓四万七千人,每天有来自东西方的商人数千人之众。”

傅介子再不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静静地赶路。

安归王子突然道:“大汉使者请解剑。”傅介子怔了一下,道:“为何?”安归王子道:“这是楼兰的规矩,要见国王必须解除武器。”傅介子想这个要求到哪里都不过分,当下将重剑解下送到楼兰卫队的手里,道:“国王现在何处?”

安归王子道:“在前面不远处的太阳神庙里,过了王廷便到。”傅介子跟着安归王子一道前行,走了一阵却发现自己被这个王子带着拉了个圈子,太阳神庙也在城东,而王宫在城北,自己是从城西走的,绕到了城北再才到城东去。

过得一阵,众来来到一处极为敞亮的庙前停了下来,这虽然说是座庙,可是看这气派,就是楼兰城中的大户、迎接过往使节的官驿都有所不及,神庙前面是一处极为宽大的广场,正中一只燃着熊熊火焰的高塔耸然而起,足有十丈高低。周围站满了红衣教徒,左右如有五列,大略一数,足有两三百人,外加楼兰卫队,足有五百人众。比起大汉国教,崂山道派的架子还要大了许多。

小国大庙,总让人感觉到有些喧宾夺主。

安归王子在一处极为高大的尖角建筑前下了骆驼,道:“大汉使者,这里便是太阳神庙了。父王就在里面向太阳神祈福。”傅介子稍微看了一下,见是拜火教的地方,心里面不禁有些不快。

可是在西域之地,这些古国多有尊拜火教为国教的,他要一一经过这些国家,所以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只要不犯到自己手里面,也就只好由他们去。

国王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印欧人,眼睛却坏了一只,戴着个穿罩如同海盗一些,蓬松的金发,过颈的大胡子,看上去十分威猛,可是见到大汉的使者却显得十分恭敬,甚至有些怯懦,此时的国王却是跪在一处极大的火坛前面,火坛之上烈火熊熊,被微风带过,肆意横行的样子。

而国王周围的人,在傅介子眼里则刺眼得多,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胡子竟垂到腰间,全身白袍,看上去像一个博学大儒,看年纪,至少在百岁以上,只凭年纪便足以说明这不是个一般的人,往好里说,是个奇人,往坏里说,是个怪人。

傅介子知道他是拜火教的长老,和上回他在长安遇上的白胡子老头一样,是来传教的拜火教长老。旁边有三十多个拜火教的红衣教徒,其中两个在为国王宣读经文,另外的多像是一些守护安全的,而白胡子老头旁上的两个教徒则是在掌心燃起一团蓝火,如同银灯灯火,看上去十分诡异。傅介子知道这种人被称为执火郎,是教中地位较高之人,只是不知他为何会不烧到手,难道真的有法力?

王后却是一个汉人家的美妇人,保养得极好,四十多岁了还有着三十岁人的皮肤,头上摭着薄薄的轻纱,朦胧看上去显得曼妙无方,傅介子猜这王子的汉语定是这王后教的。

想到这儿,傅介子心里面感觉好多了,既然王后是汉人,那么楼兰国应该是向着大汉的,至少,不会投降匈奴来攻击他这个大汉的使者。

国王却不太会汉语,令传译向傅介子作礼节性的问候。傅介子见这国王并不像安归王子一样对大汉使者有敌意,心里面的担子也轻了许多,一一礼节性地回答,最后问及楼兰国在匈奴和大汉朝之间的抉择时,国王却有些尴尬,含混过去。

傅介子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自己若想活着回去就不能再深入问下去,于是不再问关于匈奴的问题,只是说汉朝使者在楼兰境内遭遇伏击,请国王多调些兵去守护。

过得一会儿,外面又进来一人,可安归王子差不多年纪,只是穿着上要奢华许多,偏瘦的个子,看上去显得十分温和,不像安归王子一样充满敌意和野心。

经国王介绍,此人是楼兰尉屠耆(“屠耆”乃“贤”的意思,这里即太子之意),安归王子的胞弟,未来国王的继承人。在楼兰境内,没有什么长幼有序的规矩,国王喜欢立谁就立谁,尉屠耆虽然是弟弟,但却比安归一下子招国王喜爱,所以被立为了太子。

尉屠耆看上去要比安归王子老成一些,向傅介子依制行礼,说了一堆对大汉朝恭敬的话,傅介子听着虽然觉得舒服,但却有些看不起此人,相反的,他有些担心,这么一个人当了太子,将来对大汉朝固然是件好事,可是此人显得有些文弱,没有安归王子强势,只怕这个太子之位迟早要易主。

傅介子提出要楼兰国细查汉使遭伏案和使团失踪案,请楼兰国给出一个理由,让自己回去有个交待,国王忙不迭地应下,令安归王子去取通关文碟,意思是想早点儿送走这个瘟神。

傅介子本人虽然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是他是代表大汉朝来的,楼兰一向在匈奴和大汉的两边挣扎,谁来问罪它都吃罪不起,所以他只盼着这个汉使不要找麻烦,在楼兰国内找点儿乐子之后就此离开。

安归王子却道:“父王忘啦,这两天父王一直都在太阳神庙祈福,还没有来得及加盖官文,大汉使者在楼兰遭遇伏击,还请在楼兰休整两天,参加了我楼兰国拜教大典之后再行不迟。”

国王怔了一下,也令传译道:“大汉使者,后天是我楼兰国封拜火教为国教之时,如此盛典,还请大汉来的使者作个见证。”傅介子听说楼兰也立拜火教为国教,心里面虽然不快,但这等事情遇上了就不能回绝,想到自己的军士都受了重伤,没有一段时间修整是走不了的,而且霍仪等人失踪,不找到也没法子离开这楼兰城,只好应下。

傅介子再一次看了看那个大胡子的长老,此人竟像返老还童一般,虽然一句话没有说,可是举止中却还有些童贞,并不像在长安城中见到的那个长老一样一板一眼。

这里是太阳神庙,也就是拜火教的教坛,如同道家的道观庙宇一样,国王竟在这种地方召见他国使者,可见国王把拜火教放在何等重要的地方,傅介子心里面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西域国家相信拜火教?

第一卷 楼兰古国 第十节,王后与敦煌

朝见楼兰国王的事情办完了。傅介子显然觉得太容易了些,在楼兰国里,他这个国信使想见国王比在大汉见个大臣要容易得多,只是这容易背后有着太多的危险因素。

比如说,安归王子充满了敌意的眼神。

这例行公事办完之后,傅介子辞了国王回驿站,尉屠耆应王后之命送傅介子回去。傅介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