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帝国-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期被围困。经过多次战役的摸索总结,蒙古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全新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攻城的重要性,并将归降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以及汉族人全部编入了自己的部队。 

蒙古人征服哈喇契丹帝国(西辽) 

就在成吉思汗雄心勃勃地征服华北时,他曾经的仇敌、乃蛮部落最后一个国王的儿子屈出律,在中亚细亚也建立了一个帝国,即哈喇契丹古儿罕帝国。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这个国家的历史,哈喇契丹古儿罕帝国是华北的契丹人的一个分支(这种契丹人历史上被称作哈喇契丹或黑契丹)在伊犁河、楚河、塔拉河流域及喀什噶尔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实际上,这是一个具有蒙古血统和中国文化背景的民族,他们对那些宗教上是伊斯兰教,种族上是突厥人的地区居民进行统治。哈喇契丹的国都建在伊塞克湖西楚河上游的八剌沙衮,他们称自己为“世界的汗王”,突厥帝号为“古儿罕”。他们的臣仆包括,东方的回纥人,属突厥民族,信仰佛教与景教,生活在古城、吐鲁番、哈喇沙尔及库车一带;北方的葛逻禄人,也是突厥人的一个分支,其中一部分人信仰景教,居住在伊犁河下游;西南面的花剌子模国的沙王们(后来被称作苏丹,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简单讲述了他们的历史),他们是突厥族的穆斯林,当时统治着阿姆河流域与伊朗东部。到古儿罕耶律直鲁古统治时代(公元1178~1211年),哈喇契丹帝国已经衰落了。耶律直鲁古作为一国之君并不缺乏毅力与勇气,但他的性格使他更愿意一生与娱乐和狩猎为伴,因此在国之将亡的危急时刻他并没有力挽狂澜,而是让帝国自行瓦解。公元1209年,回纥王亦都护·巴儿术将古儿罕派驻于回纥国的吐鲁番代表沙乌康处死,并拒绝承认古儿罕的宗主权,主动向成吉思汗称臣。事实上成吉思汗对回纥人一直都比较友好,他甚至将自己的女儿也立安敦别乞嫁给了回纥人的亦都护。巴儿术的这一举动使原为哈喇契丹占领的东北地区变成了蒙古人的属地。公元1211年,统治着伊犁河下游地区(首都在海押立)的葛逻禄部王子阿思兰与统治着伊犁上游地区的突厥族冒险家不匝儿也共同背叛了哈喇契丹,向成吉思汗称臣。这就是一个统一的蒙古帝国对生活在戈壁与巴尔什湖附近的突厥小王子们的强大吸引。但是,最终消灭哈喇契丹的并不是成吉思汗,而正是他的敌人——乃蛮部最后一个王塔阳的儿子屈出律。 

成吉思汗胜利后,将屈出律从他父亲的领土阿尔泰山区赶了出去。屈出律的父亲死了,他的臣民也备受蹂躏,为了寻找出路,他到了东突厥斯坦,和他从前的联盟者蔑儿乞部的残兵败将们又走到了一起。当初蔑儿乞部的残兵败将企图定居在回纥境内,却被当时的亦都护巴儿术驱逐出境。当屈出律来到这里时,古儿罕直鲁古早就成了亦都护。古儿罕直鲁古亲自在八剌沙衮迎接了他,不但对他充分信任,还在公元1208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但乃蛮王子屈出律并不满足,他渴望的是权力,急于要主宰这个国家。他在充分了解了岳父的软弱无能、不思进取之后,将原先古儿罕直鲁古对他的种种优待抛在了一边,下决心要将他取而代之,并准备打败古儿罕之后瓜分哈喇契丹的国土。花剌子模人先对哈喇契丹人动了手,于是哈喇契丹人全力反攻,并于公元1210年占领了敌人的撒马尔罕,大获全胜。令哈喇契丹国王感到意外的是,就在他前方大捷的时候,身在伊犁的屈出律却背叛了他,抢走了他在费尔干纳的讹迹邗的全部宝藏,然后从那里进军,直取哈喇契丹的首都八剌沙衮。古儿罕直鲁古及时清醒过来,奋不顾身地率队出征,在八剌沙衮附近打败了屈出律。与此同时,在塔拉斯河附近的另一条战线上,古儿罕的将领塔延忽被花剌子模人抓获。哈喇契丹军只得边战边退,却遇到了更加出人意料的事。当他们退到首都八剌沙衮时,居民们将城门紧闭,要实行叛变,因为他们是突厥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脱离古儿罕统治的好时机。盛怒之下的古儿罕率军攻入八剌沙衮,对那里的居民进行了疯狂的抢掠。在这种内战的混乱之中,屈出律又发动了突然袭击,古儿罕直鲁古成了俘虏(公元1211年)。好在屈出律对其岳父还算不错,一直奉若上宾,直到老人寿终正寝。在古儿罕被俘两年后,屈出律又将他奉为惟一的君主,而实际上,从那时起,他就已经以岳父的名义对这个国家开始施行统治了。 

掌握了哈喇契丹帝国的实权之后,乃蛮部王子屈出律为了边界问题,和昔日的联盟者花剌子模的苏丹摩诃末发生了争执,到了战争的边缘。摩诃末苏丹的势力范围曾经一直扩展到锡尔河以北,直至兀提剌耳察赤(塔什干)与赛兰,后来他觉得这些地方很难防守,便率领他的臣民们迁到了锡尔河以南。按照实际情况,屈出律统治哈喇契丹的时间应当是从公元1211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1218年。他是一个来自阿尔泰地区的游牧人,当他成为哈喇契丹这个大部分居民已经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定居民族的国家元首时,却变得束手无策,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统治这些定居人。喀什噶尔隶属于哈喇契丹帝国,原来由出身于哈喇罕家族的穆斯林突厥小国王管辖着。但是就在古儿罕直鲁古失败之前不久,他把喀什城哈喇罕汗王的儿子抓了起来。屈出律释放了这个年轻王子,君临天下后又把他派到了喀什城,作为自己的代表去治理该城。但喀什城的艾米尔们拒绝接受这个年轻王子的领导,于公元1211年将其杀害。屈出律便纵容手下的随从肆意骚扰这个城市,烧杀劫掠,胡作非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三年。长期受饥饿困扰的喀什城居民终于接受了屈出律的统治,向其投降,但归降的喀什城居民万万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会是一场残酷的宗教迫害。像许多其他的乃蛮人一样,屈出律原来很可能是个景教徒。而喀什与于阗的居民多为穆斯林。屈出律娶哈喇契丹公主、古儿罕的女儿为妻后,在虔诚的妻子的影响下,信仰有了转变,因此他竟然想让其统治下的穆斯林教徒背叛自己的信仰,改信佛教或基督教。于阗的伊玛木(即教长)首领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个改变,提出了抗议,却被屈出律残忍地钉在了清真寺的大门上。在屈出律的这种暴力统治之下,生活在穆斯林领土上的喀什噶尔,不得不接受了蒙古人的统治。对于伊犁地区的居民,屈出律并没有宽待他们。由于不匝儿曾经向成吉思汗称臣,屈出律对他恨之入骨,在一次狩猎中他捉获了不匝儿并处以极刑。不匝儿死后,他的妻子撒勒巴克都儿干率手下人坚守阿历麻里城,致使屈出律久攻不下。不匝儿和撒勒巴克的儿子速纳特勤,后来成为最拥护成吉思汗的部族首领,和成吉思汗一起反对屈出律。 

当多年的敌人屈出律终于成为哈喇契丹的主人时,成吉思汗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公元1218年,他命手下最优秀的将领那颜哲别率两万精兵前去讨伐屈出律,哲别奉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卫阿历麻里城和速纳特勤的疆土。当哲别兵临城下时,屈出律已闻风而动,离开那里逃到了喀什噶尔。八剌沙衮和七河流域(现在的斜米列契耶)毫无抵抗地就成为蒙古人的地盘。于是哲别从那里直取喀什噶尔,当地的穆斯林居民几年来饱受屈出律的迫害,早就盼着有人能解救他们,因此他们像欢迎自己的救星一样迎接解救他们的人——哲别。哲别带兵纪律严明,禁止士兵对百姓进行劫掠,所过之处无不被居民们当作安拉(即上帝)一般万分崇拜。屈出律一直逃到了帕米尔地区,但终被哲别派来的士兵追获,被杀死在萨里克河附近(公元1218年)。 

成吉思汗

进军波斯与俄罗斯 (1)

花剌子模帝国被成吉思汗消灭 

哈喇契丹国被成吉思汗消灭后,蒙古国和花剌子模国成为近邻。 

成吉思汗目前已经统治了整个蒙古地区的蒙古族与突厥族。他原来的臣民大多信仰萨满教、佛教与景教,新吞并的哈喇契丹的喀什噶尔,宗教仍然是穆斯林,但文化属于纯粹的突厥文化,并且受到了伊朗文化的影响。而摩诃末统治下的花剌子模帝国则完全不同,虽然也属于突厥族,但它却是一个以伊斯兰为宗教信仰的彻底伊朗化了的国家。在它的居民中,生活在阿姆河地区的是突厥-伊朗人,而生活在呼罗珊、阿富汗与伊拉克-阿只迷领地内的则是纯粹的伊朗人。成吉思汗同摩诃末的性格完全不同,成吉思汗性格稳重,做事谨慎但却坚定,具有政治家的谋略和气质;花剌子模国的摩诃末虽然也算得上是个勇士,但却生性轻浮,没有恒心和耐力,更无组织纪律性,在打败了贺儿王朝和哈喇契丹人后,他会忘乎所以、狂妄自大,而遇到一个小小的挫败后,他又会垂头丧气,无所作为,顷刻间就从一个英雄变成了一个懦夫。因此就这两个人来说,曾经游牧的蛮族人成吉思汗是个政治家,而摩诃末这个已经伊朗化了的突厥人,则充其量不过是个骑士,而且有时表现得像个草寇。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成吉思汗将于1220年灭掉的这个帝国建立的时间不会早过1194年,实际上,只是在公元1212年,撒马尔罕的最后一个哈喇罕国王斡思蛮被处死后,摩诃末才将花剌子模国的首都正式从玉龙灰赤迁到了撒马尔罕。因此,摩诃末统治下的花剌子模帝国是一个正在创建中的帝国,是一个临时君主建立的新政权,统治基础十分不稳固,更没有像成吉思汗制订的扎撒黑那样的法律基础。总之,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恢复了古代可汗帝国的成吉思汗相提并论。花剌子模帝国的人种也是很复杂的,既有来自城市与农村的伊朗族塔吉克人,也有来自军队的突厥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因此基础也不会稳固。不像从前塞尔柱人,建立在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氏族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够遵守阿答别的封建军事制度。花剌子模王国是从塞尔柱族高级官吏的一个门宦中分离出来的,后来并没有一个强大的氏族作后盾。花剌子模国本土疆域有限,因此无法建立像土库曼那样的完整而坚固的封建制国家。摩诃末的士兵全部是从吉尔吉斯草原上的古斯或康里部落中招募来的雇佣兵,这些士兵根本没有效忠摩诃末之心,其中的大部分人总在想着背叛花剌子模帝国,成为成吉思汗大家庭的一员。而且,这个苏丹家庭中也充满了仇恨,他的母亲秃儿罕可敦一向面目可憎,她不但不喜欢摩诃末的儿子札阑丁,而且常常虐待这个王室的惟一继承人。花剌子模王室即将倾覆,苏丹摩诃末的家庭也面临着分裂。 

要想解决这些不协调和不一致,只能依靠宗教的力量,用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给他们以统一性和凝聚力。花剌子模国的摩诃末是塞尔柱族酋长的继承人,他总是以桑扎尔自比,因此他肩负着相当重要的责任,只要他宣布自己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就可以号召信徒发起“圣战”,以反对那些佛教或景教的蒙古人,也就是异教徒们。他希望恢复大塞尔柱人的事业,像他们一样成为伊斯兰的苏丹。但是,他实在愚蠢至极,他同巴格达的哈里发教廷之间产生了强烈的摩擦,以至于在公元1217年时出兵攻打哈里发教廷。为此,哈里发纳昔儿(公元1180年~1225年在位)把摩诃末当作自己最凶恶的敌人,他宁愿向蒙古人投降也不愿意同花剌子模和解。苏丹与哈里发之间的这种不共戴天的仇恨,使得穆斯林世界面对蒙古人的侵略时,显得十分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成吉思汗同花剌子模人的决裂,是下面的原因造成的。成吉思汗原本是希望同花剌子模帝国建立一种正常的商业与政治关系。公元1218年,蒙古帝国派来了一个商队,商队成员中除了蒙古使者兀忽纳外都是穆斯林教徒。当商队走到花剌子模帝国在锡尔河中游的边垂兀提剌耳时,被花剌子模总督示难赤(即“以哈儿罕”)拘留,他们将商队的财物洗劫一空,还杀死了商队的一百多个成员。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帝国提出了赔偿的要求,但未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准备用武力解决问题。公元1219年夏天,成吉思汗早早将蒙古军集中在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到了秋季,成吉思汗来到巴尔哈什湖东南的海押立。当地的葛逻禄部国王阿思兰汗已经归顺了成吉思汗,阿历麻里的新国王速纳特勤和回纥国王亦都护巴儿术也率领自己的人马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阵营。据估计,当时蒙古军队的人数约为15万至20万,在数字上显然无法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