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乱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在乱世-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找点事情干干。

只要能让他们消费,这些粮食到最后,还的回到铁工厂的几个股东手里面,也许这些山民到年底会发现,自己每天省吃检用,从早到晚,辛辛苦苦一年,可是家里剩余的粮食还没有往年多,并且外面还欠了一屁股的帐。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威力。

所以张金亮这次才要动这么大的力气,明年房地产业如果只是老李一家挣钱,那就不好了,他必须让铁工厂也参与其中,水管等高附加值的东西必须配套销售,还有水泥,如果想制造真正的水泥必须有球蘑机,粉碎机,搅拌机,等等产品配套,而制造这些东西必须有大型轧机,而木制水轮直径发展到1。8丈,就已经到极限了,况且其传动效率并不高,

钢铁动力才是唯一的发展途径。

另外要想造钢管,异型轧机也是必须的。连续压轧也是必须的,制造水泥制造设备的大型轧钢机也是必须的,车床等设备也是必须的,如果再用庞大的木制轧机,那空间会极其不好安排。

当年他在梦中也无数次勾画自己要当一个村干部时候,怎么发展的蓝图,但是自己那个村子没有钱,自己的水平也不够,没办法当上村长。现在自己手里有硬通货,又有这么多人力资源,那还不把这个山寨改造一下,还等什么呢?

第三卷 前夜 第三十七节 钻机

张金亮的教导没有白费,12月14的时候,兰康终于带着人作成了第一笔生意。

他也是费尽了心机,在狂轰烂炸无果的情况下,他找到了他的学弟,正在议会当档案助理的鲁智长,再他的谆谆诱导下,甚至是威逼利诱下,鲁智长终于受不了这个唐僧的纠缠,和他签了一份铸铁采暖炉的协议,毕竟鲁智长每月有薪水,有充足的支付能力,不过就这样,回到家的鲁智长还是被父亲嘟噜了一顿。老人(不能说是老人,他才比儿子大15岁,连中年人都算不上)脑子迟钝,不过他还是坚信,来这里混生活,自己吃,自己种为好,贷款那事情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儿子弄回来这个能做饭,能取暖的铁家伙,虽然不错,但是还的用粮食换,有点不划算。

不过前来安装铸铁炉子的周彬和黑玉德,态度好的让这家从山里过来的原著民,感到非常非常的感激,周彬过来把炉子安好,还帮他生着火还告诉他如何用,平常小心点什么,黑玉德也不用他帮忙,自己就把煤球堆在窝棚角落里面,并收拾好,他伸手的机会都没有。

在寒冷的冬天,窝棚里面有个采暖炉那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虽然把儿子嘟囔了一顿,但是用起来他可是舒心多了,家里有了采暖炉,他也不用去外面再和人烧树根取暖了。

不过装了采暖炉以后,开始几天好多同村的人到家里和他拉家常,趁机会取暖,到后来,经常一堆人往他家那不大的窝棚挤,终于也让他受不了了,———…

随着兰康第一个合同的成功,没有过几天,他就又签了一个,也是鲁智长他们村的,签合同的人根本不认识字,直接把自己的手印摁了上去,嘴里面还嘟囔着,“不就是一个炉子么,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买一个,不去你家了”

攀比的何止这一家,老村里面装上了煤火以后,都又把眼睛盯上了木器厂的门窗,桌子,椅子,床,柜子,等家具,这些天木器厂就没有停,王二家老陈家只要添什么,村子里面就会在后面跟风,毕竟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工作,他们的收入可是已经比较高了,用富裕的粮食换点奢侈品也是应该的,反正马上都会挣回来,毕竟别人家都买了,自己不买也太说不过去了。

王二趁下雪的间隙,下山了一趟,把王舒定的余货全部放到了孙家。回来的时候孙宗主,也带着铺盖,衣服来看望儿子。孙熙正在议会整理文档,听见王二叫他,赶紧跑出来,一看是自己父亲来了,马上又变的拘谨起来,现在连他都感觉在山寨,要比在家舒心多了。他有时候都会问自己哪里才是自己的家呢?

孙宗主一进屋,就感觉一股热浪朝自己扑过来,吃了一惊,仔细看时才发觉在屋子角落放的那个大铁炉子,王二给孙宗主告了个罪,马上出了门,由刘二陪着孙宗主,他这次下山,又拉了一个流民集团有近千人,这些人连冻带饿,好多人都快要不行了,王二想着明年的修路工程,就和这些人谈好了条件,拉了上来,

他现在要赶紧找人给这些流民做热粥安排住的地方。村里的议会已经通过了他的议案,同意明年开始修到山口的公共道路,投资周期为两年。

投标的到有两三个,但是那几家哪有他有经验,光标书的水平就差了好一大截,就是找孙熙写也没有用啊。王二进山以前就是军屯户,专业搞工程的,种田那是人家的副业,外加上今年的路还是他修的。不管是从各个方面来讲,他都是无可争议的人选,不过王二听从张金亮的建议,在招标一结束,就找到了另外三家,说要雇佣他们当工头,薪水比照铁工厂的厂长开,三家中,有两家都同意了他的请求,另外一家说考虑考虑,铁工厂的厂长薪水可是每个月20斛小麦啊。在山寨那可是高工资了。

一听说有流民,村里的人现在已经有经验了,几个在家闲着的妇女,马上到王二家搬出大铁锅,支起来,开始熬粥,王二的老婆去另外几个村子找人帮忙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毕竟这个村子里面人都很忙,很少有闲人的。

王二安排好这边,就去铁工厂找张金亮,他有事给张金亮说。

张金亮在制作套丝机的闲暇之余正在教学生们怎样冷拔铁丝,冷拔铁丝可是大量制作各种针,各种铁钉等必须品,没有这道工序,针和钉不但造价高,而且还不结实。

为了冷拔铁丝,张金亮又把线材轧辊又加了一级,使轧辊里面直接能出来3mm的钢筋。并用坩埚钢倒出了工具钢的模板,并进行了锻打。制作拉丝用的模板必须在模板上钻眼才行。

用钻头在工具钢模板上钻眼,这个活可不是一般的难,他用的钻头也只是工具钢的,只能靠硬磨硬了。

为了保持钻头的直立,他还是做出了个一个钻机,整个钻机的架子呈英文字c形,他在钻架上安装了一个伞型齿轮,带动能够上下活动的钻头杆转动,钻头杆材料用的是榨制的圆钢,上面轧出来了4个刻槽。钻头杆从架子上面的齿轮中间穿过去,刻槽和齿轮中间的突起重合,只要摇动伞型齿轮,就可以带动这个齿轮,同时带动中间的钻头杆转动,由于伞型齿轮很大,钻头转动的速度要比人摇的快的多他没有利用别的动力,主要就是感觉没有必要。人力足够了,再说,钻头还是高碳钢的,还不是风钢的,钻头的速度不能太高。

钻头杆的下部,还有一个铜套,通过一个连杆和一个手柄连接,这个手柄的一端固定在钻机上,平常右手摇伞形齿轮,左手通过这个手柄抬起放下,来控制钻头杆的升降,

钻头杆的头部通过螺纹,和钻头夹相连接,这个螺纹,就是张金亮制作的一个套丝机的杰作,而下面那个钻头夹里面的内丝,就是在这个钻机上顶的,不过那个钻杆和丝头头是采用的是通过一个方钢管连接的,那个方钢管是用模具,硬礅出来的,而后横向钻眼,把顶丝头放入这个方钢管后,通过销钉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法用不了几次钻头就会活动,无法进行精确加工,张金亮也就没有采用这种比较简单的办法,而是用的是螺丝箍紧法。

就是钻头夹有三个开齿,把钻头放进这三个开齿以后,拧动外面套着的紧固螺母,把夹子箍紧,钻头就牢牢的固定在钻机上,张金亮没有采用现在人经常使用的钥匙上紧法,而是采用直接锤击,反正那个钥匙加工起来也非常复杂,还很容易丢,就是现在好多人也都是直接锤击来换钻头的。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这次的伞状齿轮和钻机架的连接,他使用了滚珠轴承,就连钻机最上面平放的那个齿轮上下两面,放的也有钢珠,不过这些钢珠,都是比较小的钢珠,直接采用的是用轧钢机把钢筋截成均匀的小份,而后在模具里面冷墩出来。

所谓的冷墩,不过就是把小钢筋放到高碳钢制作的模具里面,用锻锤敲击罢了。球轧机压榨小球的效果不是很好。对轧辊精度的要求太高了。

为此张金亮还专门改造了一个锻锤,使锻锤只能升,想落下来必须听人的控制,当在制作钢珠的工人脚踩动踏杆的时候。锻锤才能落下来,不过张斤亮发现了这种锻锤有个毛病,左右乱晃,固定不好,他开始想着是不是自己应该做个精度比较高的锻锤了。

有了钻机和手动套丝机,张金亮加工好多东西都方便多了,“以前怎么没有想起来做这些东西呢?”他暗自问自己。

张金亮把让学生把钻好,并进行了油淬处理的模板在台架上固定好,把一根3mm粗细的轧制钢条前端砸细,塞到了模板上最大的眼里面,而后用夹具卡紧,夹具后面的绳子和架子另外一端的绞盘相连接,在张金亮一声令下以后,几个学生搬动了绞盘,本来还以为需要很大的力呢,哪里知道,没用多大力气就把铁丝给拉了出来。

“金亮,你出来一下,”王二没有等张金亮再次表演,就让他出来,里面的噪音太大了。

张金亮给几个学生交代了一声,跟着王二出来,问王二,“二叔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孙宗主来了,你应该去见一下,另外有个事给你说以下,今天我回来带了一批流民回来,”

“那是好事啊”张金亮笑着把麻布的工作手套扔到了一边,说道。

“他们中间好象有华族,”

第三卷 前夜 第三十八节 扶风井氏

张金亮没有回去先见孙宗主,而是跟着王二去看那批流民,华族当流民对他来说还是比较希奇的事情。毕竟孙宗主晚上也不会走,迟点去见他也不会有问题。

那批流民走的比较慢,张金亮赶回村子的时候,这些人刚到村边的晒场上,正坐在地上休息,村里面的妇女已经用铁皮饭桶,给这些人分粥了,这些人面黄肌瘦,衣衫单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前些天的严寒的。

看到张金亮和王二过来,其中的一个布衣青年,马上放下了手中的破碗,迎了过来。旁边有个年轻人一愣神。也跟了过来。

“秦州扶风郡井姓后人,仆井夙(su早的意思),仆井雍,见过寨主大人,”井夙走道张金亮和王二面前,躬身施礼。刚才他起身的时候,已经问过正在打饭的妇女这是什么人了。

张金亮连忙还礼,心里想道:“好家伙,刚一见面,就先报名号,先声躲人啊,”他本来以为对方要感恩戴德的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呢,自己好上去搀扶一把,好过过被华族拜见的瘾,没有想到,对方仅仅是一个躬身。哎,酝酿半天的感情白费了。

“山村野人,张姓金亮,先生万万不可在称仆,”张金亮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华族或者庶族的读书人,只有见到地位比自己高,或者至少是同地位的人,才会谦虚的称自己为仆,而他见过的王舒不会,孙宗主不会,缪传更是碧脸朝天,一听说张金亮是野人,连话都懒得给张金亮说了。

“金亮先生,活人无数,实是大德,学生理当称仆,”井夙恳切的说,这话让张金亮听了万分的受用,这马屁拍的,爽啊。

他和王二虽然都有救人的念头,但更多的是为了利益,王二是为了修路,想雇佣比较便宜的工人,而张金亮则是想尽快的培育市场,扩大内销,好尽快的形成一个小的经济圈,他好有更多人来压榨利润,救人不过是顺路罢了。不过要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有这种顺路的思想,外面也不会那么乱了。不过王二的想法里面却带有明显的小农意识,要放在张金亮那里,他绝对不会这么干,他会想尽办法的用计件工资,或者别的工资体制来刺激这些人多干活,多拿钱,好让这些人尽快富起来,然后才有可能买他的消费品,粮食或者钱才会重新回到他的手上,其实粮食不过再这些人手上转了一个圈而已,这些人每天消耗的粮食不会比坐在那里休息多多少。

张金亮和王二讲利,别的人可不会这么想,国人最爱讲的是仁义道德,不讲利益,可是圣人哪里会有那么多,没有利的事情谁会去干?完全靠少数圣人(现在的说法叫圣蛋呵呵),他们才能救多少人。不过在这些华族人眼里,张金亮这样做已经是非常非常的有德行了。更何况自己还是被救的人中的一个呢?晋朝人那个时候的确门第观念很重,但是更重的是儒教的德,忠孝仁义礼智悌信,这六个字是圣典,就算你出身庶族,只要你的孝悌做的好都有可能做官,更何况现在张金亮已经6字具全呢?井夙此时自称学生,并不是说他愿意当张金亮的学生,而是一种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