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发家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主婆的发家史-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本不问是非对错,它来势汹汹,无可阻挡。谁能跟瘟疫讲道理、辨是非!要活着。还要活得好,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吧?

    顾守礼经过了担忧父母兄妹性命安危的煎熬后。已经明白了他根本没自己以为的那么伟大,黎民百姓的生死?当然关心了,不过那是等他到了一定高度后才操心的。而他与生俱来的责任——父母兄妹的幸福。只是如此。

    说不通叔父,他也不浪费时间,就让父亲跟叔父来吧。

    回到顾家,顾燕桢非常无奈的说了内官的狡猾,顾守礼失望,但原四房的人不好得罪,说了几句道谢的话,就去了内院。跟翁氏相对愁坐,

    “娘,守礼冒昧,想问一句,婶婶真的是元元亲娘吗?”

    翁氏苦涩的点点头,“元元出生的时候,是难产,险些一尸两命。兴许,这就是她们母女缘分浅的缘故吧。”

    顾守礼摇头,“难产的孩子多。娴儿不也是难产吗?她刚出生的时候,浑身皱巴巴的,长得难看。我听说她差点害死了娘,对娴儿很不喜。可后来娴儿一日日长大了,我和娘,不一样疼她?生怕她受一点委屈?”

    母子默默的坐了一会儿,再抬眸时,都想到一个问题,“不如把元元接过来住吧?”

    很奇怪,元元脾气坏,捉弄人,掐尖占强,毛病一堆堆。她跟亲爹亲娘亲兄弟处不来,反倒跟隔房的顾祈瑞一家处得极好。不信问从云阳带过来的下人,连她们都十分亲近元元。

    “行,也不行。待为娘问过你父亲。”

    顾守礼笑起来,“父亲必是许的。”

    “哎,只怕生了隔阂。”翁氏担忧。

    “经过今天的事情,叔婶再见到元元恐怕心里生了刺。再有个什么,才真另父亲和恩叔间隙越来越大!”顾守礼冷静的分析,“娘,只能把元元接来了。虽然她二月出生的消息瞒不住了,但咱们不指望她将来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寻一个本分殷实的,有我,有守诚守智他们,将来不会让元元吃了亏去!”

    翁氏点点头,终是应了。

    晚上,顾祈瑞吃醉了酒,听说元元无端被改了生辰,不仅进宫无望,甚至影响日后的终身,酒醒了一半!生平第一次,他对弟弟弟妹动了真怒。清风苑外,他没有进门,只吩咐秦嬷嬷等人赶紧把元元的东西收拾收拾,什么都不要留。

    后知后觉的房氏哭得跟泪人似的,不停的骂自己糊涂,可有什么用呢?把四月改成二月,她自己亲笔所写的,没人逼她。内官都交给宗人府了!后悔也来不及。

    顾祈恩看着伤心欲绝的妻子,相信妻子并不是存心。他能原谅。可顾祈瑞不能!

    “弟妹也偏心太过。你将静妍的生辰改到六月,好符合选妃的要求。但为什么要把元元的生辰写在二月!一月不行?你嫂嫂出身不如你,不知道其中的忌讳,可你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会不知道?我也不问缘由了,从今儿起,元元跟你嫂嫂。你嫂嫂出身乡野,又是经历过生死的人,没什么乱七八糟的讲究。以后元元的月例银子。一年四季衣服,我和你嫂嫂出了。你要有心,就过来看一看。若还存着怨。不来也使得。只当我多了个女儿!”

    房氏哭得昏厥过去。

    顾祈恩额头的青筋暴跳,不过看到兄长一身酒气,只当是醉话,没有争持什么。他退让,顾静媛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清风苑。甚至几日后顾祈恩一家搬走,她也只是象征性的过去看看,之后又回到伯父家里。

    说实话,娴儿视她为亲妹,顾祈瑞和翁氏对她爱若珍宝,顾守礼也转变的最初的态度。处处维护她。在伯父一家的生活,不知快活了多少倍。

    只是忧虑前途,顾祈兆与吴氏特意看她。说得一通话,让人不得不深思。

    快活一时的代价,是痛苦一辈子,怎么办?顾祈兆让吴氏告诉元元,女孩都要出嫁的。顾家也没有到了年龄还嫁不出去的女儿。考虑到几年后的将来,她现在有三个选择。分别为上中下。

    上策是回头跟父母赔罪,用一个“孝”字,抹掉不足之处。有原高家人不停宣扬,不怕孝顺之名无法传扬出去。这种办法缺陷在要对亲爹娘小意侍候,优点是能给顾家增添的光彩,顾太后说不定会高看一眼,将来赐婚什么,后半辈子就有保障了。

    中策是嫁给刘亦守。刘家知道元元的生辰是四月,当然不会受二月生女的影响。且元元好歹是顾家女,等于下嫁。多多陪嫁,刘家的大姑子到小姑子,谁能说个不好?优点是知根底,唯一的问题是,离开云阳之前,元元把事情说绝了,让高雪雪面上难看。而且高雪雪毕竟是自家小姑,将来跟刘一手起了冲突,恐怕不能全力支持她。

    下策么,就是进宫!进宫之后,她的未来全靠自己打拼。胜了,是她自己的本事。败了,也没什么好怨言——给了她一个平等奋斗的机会。

    顾静媛也意识到了,她没有终身不嫁的权力。

    仔细分析了一下,她皱着眉,“可我出生二月已经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家会让我进宫参选?”

    顾祈兆笑着道,“元元,你只说愿意不愿意。只要你乐意,其他的事情,兆叔帮你!”

    “我要好好想一想!”

    ……

    永安四年的七月。二十多名八大世家的嫡女天不亮就坐着宫车进了宫墙外。

    顾祈兆乔装打扮了,乘坐一辆普通的车子,躲在一条巷子里,挑开了车帘,让顾静媛看看外面的一辆接一辆的宫车,安静无声的驶过。

    “听!这些人未来可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娘娘。元元,你是聪明人,你比顾家所有女儿,都聪明得多!宫廷,是你最好的晋身之路!知道你为什么和你爹娘兄妹处不好吗?”

    “因为你的心态!”

    “你太聪明了,看人看事,站得高,看得远。你知道她们的行为有多愚蠢无知,所以你看不惯,懒得虚以委蛇。心情好的时候,愿意指点;心情不好,就懒得说话。可惜,地上的蚂蚁能看到的就是那么一丁点地方,你的指点对她们来说,根本无法理解。你的行为,对她们来说更是匪夷所思!”

    “她们无法理解你的高瞻远瞩,更不能体会你的无奈疲累。你辛苦为全家遭受瘟疫时,她们不能将心比心,想得却是什么世俗偏见!她们害怕被人用嘲讽的目光看,害怕被人孤立。她们的性格就是这样怯懦、自私,愚昧。

    元元,你知道你为什么不愿意像的你亲生父母低头吗?

    因为要是你答应了,你日后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她们装在暗无天日的套子里,她们逼你成长,逼你变成‘大家闺秀’,看似为你着想,其实扼杀你的天性!除了把你一身棱角磨光之外,变得毫无特色外,没有任何用处。”

    “看看,你能走的路就这么几条。是进宫拼搏一回,还是留下面面对跟父母兄弟反目?其实凭借他们的智慧,你要做的根本不是跟她们解释,只要下命令就好了。”

    顾祈兆不知为何,对元元进宫后的前景异常看好,一句“只要命令就好”说得挑动人心,一副诱人的画面在顾静媛心中滋生。

第四十二章 入宫(上)

   一入宫门深似海。

    尽管顾祈兆说得很是为她着想,可顾静媛心里仍然保持冷静,没有立刻激动的做出昏头昏脑的选择:“让我好好想一想。”

    顾祈兆没有催促,而是笑着,眼中带着一丝满意,“可以。不过时间不多了,在这一次入选者出宫之前,你必须下定决心。不然,兆叔也爱莫能助了。”

    “嗯。兆叔。”

    顾祈兆命人架马车回到顾府,送侄女去了兄长的金风送爽斋后,步行去了他自己的“了凡斋”——原是一顾家长辈的居所,清幽雅致且不提,处在整个顾宅的西北角,有独立的角门,出入,十分方便。

    吴氏刚刚梳洗,见他回来,嗔怒的抱怨一声,“天不亮的折腾什么。家里的事情你也不管管,大嫂跟房弟妹闹僵了,隔了几天冷静下来,都有心和好,就是下不来脸面,见天往我这里跑!你说又不是深仇大恨的,至于么!”

    顾祈兆眼神一扫,那两个在内室伺候的丫鬟忙不及的躬身退下去了,吴氏张了张口,反对的意见都来不及提。她气呼呼的瞪了丈夫一眼,只能自己对着铜镜带金绞丝耳坠了,

    “自己家,还神神秘秘的!那边本来就对我们不放心,你故意如此,还真当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话!”

    “世事境迁,这里又不是云阳,随便你由着性子!”顾祈兆耐着心道,“那边自然对我们不放心。你对这两个丫鬟掏心挖肺,她们就会一心向着你了?不会向那边禀告我们的消息了?就算她们有良心,你知道除了她们,还有多少暗棋?所以,多防着吧!”

    吴氏咕哝了一声,似乎抱怨防这防那太累了。

    “对了。你刚刚说大嫂和房氏?她们有心和好,你就在中间劝和吧。这么僵着总不是好事。”

    “我才不费那个功夫,她们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拉倒。我费那个口舌做什么!”

    “蠢!这是她们看得起你,给你一个脸面!”顾祈兆有些生气了。“你非得她们明说?恐怕以后有什么事情都把你排除在外!这是跟她们交心的时候,你怎么还不懂事!”

    吴氏有一个好处,平日里跟丈夫吵架拌嘴,但大是大非上从来都和丈夫一条心。见他动了真怒,立刻软和了口气,“瞧你。我就顺嘴一说。哪能真的不管不问?大嫂才是咱们四房内宅的主心骨——咱们来上京城的时候你千叮万嘱的,我能不放心上?”

    “我这次是看大嫂心中有怨气,帮着她晾一晾房弟妹呢。看房弟妹做的事情!她也配做一个母亲?好好的孩子不要。非得推给别人怀里。原先当她出身高贵,是侯府千金,知书达理、举止谈吐,都是我们妯娌中最拔尖的。到了上京城才知道,马蒂。就是一水货!亏我在她面前自卑了好几年!”

    顾祈兆听到妻子的抱怨,忍俊不禁,刚刚心头的火早散尽了,摆摆手,“以后不用对她自卑了。她是侯府千金,可选择侯府早降等了!你虽然不是出身世族大户。可如今嫁到顾家,是我们嫡四房明媒正娶的媳妇!谁能小看你!”

    吴氏笑着,眼神有点慧黠。顺从的靠在丈夫身边,“就怕我出身寒微,别人嘲笑你娶了个乡下婆子。”

    “我么……嘲笑也就嘲笑了,还能换妻不成!”顾祈兆先是调笑的语气,随后脸色一正。“但咱们守义、守信不能!”

    “大嫂做了多年宗妇,兢兢业业。没犯过一丝错。听说顾家族老都对她十分满意,族里的女眷对她也是看重,说她虽然出身不佳,但相夫教子,有大家风范。守礼又中了举人,要不是为了堵外人的嘴,恐怕不只是呆在国子监读书了。他早晚有大造化的。”

    吴氏听懂了弦外之音,大嫂翁氏被族老高看一筹,儿子又有功名在身。她呢?她和她的儿子呢?

    “那咱们守义守信……都怪妾身,平日里没有督促他们好好读书。到现在,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

    “这不怪你。两个淘气鬼,我天天棍棒打着,也没教得他们能背诵一本诗经!他们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这就是顾祈兆不凡之处,一般人哪里愿意承认自己的儿子比不上别人的儿子?唯独他,看得分明。

    “所以,得为他们两个打算打算。”

    吴氏不是真的蠢妇,仔细想了想丈夫最近的行为,掩着口,“啊,夫君打算让元元进宫,好提拔咱们的守义守信吗?”

    “顾家走的是文举之路。十八岁之前没有举得功名,嫡出一脉也得不到多少家族资源。所以,只能靠族里的女儿入宫,为家族里的年轻人铺路了。只要元元进宫谋的一席之地,守义守信就能进御前侍卫,体面有光彩。也不会被家族遗弃。”

    “可是夫君怎么知道,元元进宫后一定会有出息?”

    这个疑问,同样萦绕在顾静媛心中。

    回到金风送爽斋后,她又补了一眠,睡梦中看到一辆又一辆的宫车从她身边驶过,车里坐着一个个人比花娇的小姑娘,朝她露出或是甜美,或是嘲讽的笑。奇怪的是她怒火熊熊,恨不能把所有一切全部烧掉——只不过几个小姑娘而已,她生气什么啊?值得动那么大的怒吗?然后,她找到了原因。一个人寂寞空虚冷的回到空荡荡的宫殿,看见一人多高的镜子里映照出衣衫华美、身躯佝偻,满头珠翠、一脸皱纹的自己。

    “啊!啊!啊!”

    好可怕的噩梦!

    顾静媛醒过来时还心有余悸。她不想知道顾祈兆为什么看好自己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