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青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果蔬青恋-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四正,上面带盖子,跟个小箱子似的,不过多了提梁。
  小葱便让她们分装粽子,每户人家都用三个不同形状的篮子,分装各种馅儿的粽子。
  这粽子特意用小小的粽叶包出来,一小嘟噜接着一小嘟噜,串成一长串,拎起来像挂绿色风铃,看着就喜人。就是老人和小娃儿也不容易吃撑,用来送礼再合适不过了。
  “这样就好多了,一篮子大概能装三斤多。吃完了,这篮子还能用来装别的东西,还清雅。”
  刘氏笑道:“我就没想到用这个装,又好看又方便。到底你念过书,跟你娘一样,心思灵巧。说是跟大舅母学,你倒教了大舅母不少好法子。”
  小葱微笑道:“大舅母不是教了我许多东西么。我不过是有闲心,就瞎想些新鲜玩意儿。真过起日子来,谁有空折腾这个。”
  看看装好了,吩咐人叫了哥哥他们来。
  等葫芦板栗等人过来,小葱指着分派好的礼篮对他们道:“这些是送书院五位夫子的,每家三篮子;这边是送咱家私塾夫子们的,他们单身一人,就一篮子。这凸肚花篮里装的是板栗咸肉粽子;这细腰圆花篮装的是红枣红豆粽子,是甜的;这个长花篮里是板栗红豆粽子,是淡的。去了就说:咱们家的月饼平常,也不好意思送;中秋节一般人不包粽子的,送些让夫子吃个新鲜。”
  黄豆见三篮子都是小粽子,又见案板上有一大盆大个头的粽子,便指着道:“把这大粽子另外装些,我好送去给我师傅。我师傅可能吃了。这粽子太小,吃了不杀馋。”
  众人听了好笑不已。
  板栗道:“黄夫子听了未必感谢你,准说你坏他名声。”
  小葱抿嘴一笑,道:“那就用这方篮子再装些大粽子吧。一样装五份,总不好单给黄夫子送。回头对出来,还以为咱们忒不会做人哩。”
  马婆子听了忙让人装。
  小葱又道:“你们送去了就赶紧家来。大过节的,别没眼色赖在人家那。”
  板栗听了叫道:“妹妹,我们连这个也不晓得,也要你跟我们说?你咋一管事就跟娘一样,真当自己是大人了?”
  青山也道:“小葱这样就跟那些大管事似的。”
  小葱禁不住脆声笑起来,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说笑间,几兄弟就提了那些篮子,往老村子那边去。红椒也说要去,她想见初雨妹妹,板栗便带她一起去了。
  这里,小葱又安排了人往二舅爷家和自己师傅家送粽子,又处置了些杂事。因刘氏早有安排,并无太多遗漏补充,因而很快就妥了,然后回转正屋。
  刘氏见她色色周到,心里十分喜欢。她牵着小葱的手,一路说着闲话,慢悠悠地往婆婆郑老太太屋里来。
  郑老太太的屋子在厅堂右手第一间,小红跟张老太太的丫头绿枝正坐在外间门口做针线,一边小声说着话。
  见她们来了,两人忙起身。
  刘氏点头,带着小葱往里走,才到房门口,就听里面传出郑老太太的声音:“……菊花,你可是想把小葱许给当官人家?就算这样,葫芦往后也未必就不能考个进士……”
  求收藏推荐!
  

第035章 争执
更新时间2013…3…26 9:36:47  字数:2232

 郑氏打断郑老太太的话,道:“娘,你想到哪去了?你闺女是那样人么?葫芦就跟我儿子差不多,我当他跟板栗一样待的,咋会嫌弃他哩?实在是他和小葱就跟亲兄妹一样,不合适结亲!”
  刘氏和小葱听了这话一愣,一时间进退不得,卡在那。
  屋子里面,郑老太太又说了一番话,还夹着张老太太的声音,两人都是一个意思:葫芦跟小葱明明是天生一对,为啥当娘的不看好这门亲哩?
  刘氏有些意外,但也没太惊讶。说实话,她从来就喜欢小葱,若是葫芦娶小葱,她只有高兴的。
  心里这么想,便悄悄地用眼角余光去看小葱。
  小葱只是怔了一下,就面色如常地听着,并未脸红羞涩,或甩手逃走。
  刘氏虽然对小女娃的心思有些好奇,但也顾不得细究,想着到底是进去还是出去哩?这么站着偷听实在不妥,两个丫头还在身后瞧着哩。
  其实她很想再多听些,怎么菊花的意思,好像不赞成这门亲的,这倒出乎意料。
  就听郑氏道:“娘,我也不说那些理由了,只说一件:不管跟谁结亲,都得葫芦跟小葱自个乐意。不然的话,管他是富贵也好,贫穷也好,亲上加亲也好,聪明能干也好,都没用!”
  刘氏就觉得手心一紧,小葱猛然攥住她手掌,凝神听里面说话。
  两个老太太愣了一会,齐声道:“葫芦跟小葱那么亲近,咋能不乐意哩……”
  郑氏再次打断她们的话:“小葱跟板栗不也是一样亲近?他们兄妹几个从小一块长大的,能不亲近么?咋能凭这个就帮他们定亲哩?”
  郑老太太固执地说道:“那就问问他们自个的意思。我就不信了……”
  郑氏无奈的声音:“娘!他们才多点大!你问他们,只怕他们自个也不晓得咋回事。再说,这么问了,他们心里存了事,往后见面怕是都不自在。再等几年,不就好了。我跟哥哥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娘这么心急哩!”
  听到这,小葱先轻咳了一声,脆声道:“外婆,娘,我们弄好了。”
  说完,扯着刘氏就往里走。
  刘氏更诧异了,心道这个外甥女实在有主意,怕是比菊花当年都有主意。
  屋子里摆着一张雕花架子床,并一些简单的箱笼木柜,西面靠墙放置了一张暗红雕花长木靠背椅,上面铺着软垫,郑老太太三人坐在上面,见刘氏和小葱进来,不由一怔。
  小葱目光滴溜溜在三人面上一扫,然后笑眯眯地挤到郑老太太跟张老太太中间坐下,抱着郑老太太的胳膊略有些害羞地说道:“外婆,我都听见了。”
  郑老太太“呃”了一声,跟张老太太对视了一眼,面色有些尴尬,心虚地对郑氏瞟了一眼,见她不吱声,不免心下忐忑。
  她们也觉得郑氏说得对,把这个问题来问小娃儿,不大妥当。可是,小葱都已经听见了,不问也不成了。
  于是,郑老太太问道:“小葱,那你……是咋想的哩?”
  小葱难得地忸怩起来,依着郑老太太的肩头,小声说道:“嫁人的事,我还没想过哩。不过——”她忽地抬头,声音坚决——“我不会嫁葫芦哥哥的。葫芦哥哥也不会娶我的。不信你们去问他。”
  见外婆跟奶奶都是一脸愕然,随即斜眼对着郑老太太娇嗔道:“想想葫芦哥哥娶我,就觉得怪得很。”
  这时,刘氏也过来,端了个凳子在面前坐下。
  郑氏见娘和婆婆先是愕然,接着就张嘴想劝小葱,看样子是准备用言辞打动她,使她改主意。
  她对闺女使了个眼色,道:“小葱,你去瞧瞧香荽和青莲他们,别又调皮钻哪去了。”
  小葱脆声应了,起身出去,让长辈们细商议,反正她已经透露自个的想法了,有娘在,不怕外婆跟奶奶乱点鸳鸯谱。
  问了小红和绿枝,知道山芋带着弟妹去了东西院落中间的竹园,便也往这边来。
  刚到月洞门边,就听里面说话声传来,也不知青莲让韩庆做什么,韩庆劝他,说是把身上衣裳弄脏了太太要骂的,今儿过节,惹太太生气不好云云。
  青莲道:“我跟娘说了,娘说往后你就跟着我。你咋不听我的话哩?你听我的话,我教你认字,还发工钱把你,多好。你原来连自个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今不是会写了?说出去好有面子的。”
  香荽嫩嫩的声音接道:“青莲哥哥还小,等他大了,大舅舅和大舅母分家,你就跟他过日子了。你就该听青莲哥哥的话。”
  青莲又道:“就是。你跟着我过日子,我们养鸡,我啃鸡骨头,把肉你吃。”
  就听山芋大叫道:“青莲,你这个傻子!哪有自个啃骨头,把肉让人家吃的?我最喜欢啃鸡大腿了,骨头都丢给大黄和二黑他们吃。”
  青莲:“……”
  小葱本来一路想着心事,闻言笑翻了天。
  她便不舍得进去,想多听一些小儿国的话语,于是靠在月洞门边,听里面一大三小喋喋不休。
  三小的童言稚语就够人乐的了,偏韩庆这憨货也是“妙语连珠”。
  在教识字和吃肉以及工钱的诱惑下,他拍着胸脯发誓:往后一定听四少爷的话,让干啥就干啥。又说,肉少吃些不要紧,要紧的是工钱足,他要多攒些银子好娶媳妇,因为他娘临死的时候,叮嘱他一定要为韩家传宗接代。
  说着就哭起来,说自己到现在才攒了二两银子,连媳妇的影儿还没见哩,他们村的二毛跟他一样大,都已经娶上媳妇了。
  青莲便保证道:“等我长大分家了,你要是还没娶上媳妇,我就帮你买一个好看的。我娘买小红跟橘儿的时候,我看见了,八两银子一个。”
  韩庆听了大喜,又道:“好看不好看不要紧,要会生养娃才成。”
  香荽道:“我听婆子们说,屁股大好生养。青莲哥哥,你帮他买个屁股大的。”
  韩庆急忙赞成,又补充道:“还要胖。我们村的李婶子,矮胖矮胖的,生了七八个儿子,两个闺女,把人羡慕死了。早些年还生死了两个。后来,秦大夫他们来了,生娃儿就没死过。要不然,人娶媳妇的时候,专找长得胖、屁股大的,这样人才好生养。”
  香荽怀疑地问道:“照你这么说,我大姐那样的,不是没人要,嫁不出去了?”
  小葱在外本来笑得腿肚子抽筋,听到这,又是羞又是气,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歪,差点跌倒,禁不住“嗳哟”一声。
  韩庆跳出来喝道:“哪个在外头?”
  求收藏求推荐!
  

第036章 童言
更新时间2013…3…27 8:59:06  字数:2067

 小葱耳听得葫芦他们说话的声音从院外传来,渐渐近了,忙叫道:“山芋,快带青莲和香荽出来。哥哥家来了,咱们去听故事。”
  于是几个小娃儿从竹林子里跑出来,手上弄得漆黑麻乌,裤腿上也沾满了竹叶和泥灰,遂带他们去清洗。
  韩庆边走边偷偷地瞄小葱姑娘,不晓得自己刚才没有照着她的样儿选媳妇,会不会让她生气。
  小葱不理这憨货,自顾引弟妹们去井边洗净了,然后去西厢青山小叔的屋子玩。
  红椒高兴对大姐道,黄夫子答应让黄初雨也来跟她们一块读书,又细细地说了详情。
  原来,他们兄弟分头送粽子,黄豆自然是给黄夫子送。红椒要去看望黄初雨,也跟黄豆做了一路。
  到了黄夫子家,黄豆和小厮冬孩儿将粽子送上,脆生生地将小葱教的话说了一遍。
  老夫子十分高兴,听红椒说想见初雨,忙让人唤孙女出来,自己将黄豆叫到近前,问些功课及家事,见粽子还冒热气,又剥了个粽子尝鲜,其意态闲适。
  黄初雨跟红椒见面后,欣喜不已,两个小女娃立即黏在一块,叽叽喳喳地问答起来。
  于是,黄夫子一个粽子刚吃完,孙女就跑来跟他说,要去学堂上学,还指着红椒道:“红椒妹妹都去了。村里好些女孩子都去。爷爷,我也要去嘛!”
  黄夫子头疼了,劝道:“村里的女孩子无人教导,所以才要去学堂。你则不同,爷爷亲自教你读书,你爹娘也常教导你,都学了好些文字,连《论语》都教了,根本无需去学堂。”
  红椒怂恿了黄初雨一番后,也跟过来眼巴巴地望着,就等她求准了黄爷爷,好一块去上学。
  她听了夫子这话,禁不住反驳道:“黄爷爷,我娘也在家教我,四书我也在学了。可是,光在家读《论语》是不成的。”
  黄夫子不由愣神:这话什么意思,在家读《论语》不成,难道去学堂读就成了?
  红椒又道:“我娘说,小娃儿要多见识些人,多经历些事,这样才能把书中的道理弄明白。要不咋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哩!光读死书是不成的。”
  黄夫子扯了扯嘴角,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娃跟他这个经学大儒说这些,还真是有些新奇。
  他在清南村待了几年,又收了黄豆这个弟子,对张家和郑家也有些了解,知两家的媳妇不同于一般农妇,有点见识的。
  见红椒那机灵活络的样子,不逊于黄豆,他心里也想知道这郑氏是如何教导闺女的,于是言道:“你说的倒也不错。但那通常指男子而言。至于女子,世情规矩,不宜在外抛头露面,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不待他说完,红椒便急忙摇手道:“‘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是骗人的,千万不能信。黄爷爷,你可不要信这个!”又道,“我们也不算抛头露面,这不是还小么。我娘说了,学几年,等大了,就不在学堂学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