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月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好月圆-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姨娘你咋不说说那些出身没几天就夭折的婴孩?指不定他们就是因为洗三着了凉,才会长不大早早夭折了去……”
青姨娘一听宋初云这话就开始打退堂鼓,但又不愿就这样放弃洗三一事———前几日展老爷可是特意请她到隔壁去坐了一回,说是这展夫人不在了、家里也没有新的女主人,这新儿洗三的事儿得烦劳青姨娘这个媳妇儿娘家的人多多操心了,好话可是说了一大堆。
这宋初云嫁到展家这么久,展老爷还是第一次这样尊重青姨娘、和和气气的和她说话,这份难得的尊重让青姨娘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新儿的洗三礼儿办得像模像样,一定不叫第一次郑重其事的拜托她的展老爷失望,更不能让展老爷认为她始终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姨娘、给宋初云丢脸。
所以青姨娘眼下可以说是左右为难,既想办好展老爷拜托的事儿,又不想让小孙子一不小心有个什么闪失,所以她当下就拧紧了眉头苦苦思虑,绞尽脑汁的想要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这宋初云无非是担心孩子着凉生病,所以青姨娘想来想去、最后倒也真的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小心翼翼的冲着宋初云问道:“云儿你是担心小少爷着凉生病,才不让洗三的是吗?”
宋初云点头说道:“没错,若是别的什么不会让孩子着凉生病的仪式,我自是不会阻止了。”
青姨娘闻言脸上一喜,赶忙试探性的提议道:“那我让孩子穿着小衣裳、包着薄被子洗三,不就不会着凉了?”
“穿着小衣裳如何洗三?莫非姨娘您想让孩子连人带衣服的被水浇?”
“不不不,”青姨娘边连连摆手边解释道:“谁和你说我们福安县的孩子洗三水要浇水来着?”
青姨娘这话让宋初云倍感疑惑,下意识的反问道:“难道不用吗?”
宋初云还没穿越前看过一些古代洗儿的图片,知道这洗三除去那些繁琐的仪式不说,简单点说就是找个大盆装些水,水里放些寓于吉祥的东西,然后大人拎着全身光溜溜的初生婴孩的脚丫子,把婴孩头朝下的提起来,再勺起盆里的水由婴孩的脚往下浇,且一定要把新生儿全身都浇湿了才算是洗过……
所以青姨娘一说先给儿子穿上小衣裳再洗三、宋初云就倍感疑惑,再一听青姨娘这番话,一时间也就猜不透这福安县给孩子洗三究竟有哪些规矩,是不是和她所知的规矩不一样。
青姨娘见宋初云脸上有着疑惑,连忙细细的解释自己提出来的法子:“这洗三只要在大盆里放点水,然后由大人抱着让孩子的站在水里,脚裸浅浅的被水淹过就算是沾了福气……”
“这孩子站稳了什么都不用做,收生姥姥自会拿沾了水的枝叶儿往他身上扫,孩子只要乖乖的接受长辈们投入盆里的吉祥物儿和福气即可,更不必让孩子的整个身子都浸泡在水里。”
“这按照平常的规矩来说,虽然孩子不用整个身子都浸泡在水里,但却还是要浑身脱得光溜溜的,既然云儿怕孩子会因此着凉生病,我们就让小少爷穿这小衣裳站在盆里,这穿了小衣裳后只要微微的卷起裤管儿沾到水就行,至于收生姥姥扫在孩子身上的福气水,直接扫在衣服上也行。”
青姨娘生怕宋初云不答应,解释完后赶忙再补了句:“这往盆里加的水我们也可以用温热的清水,这样就不会让小少爷受凉了。再说了,你公爹对此事也十分上心,前儿还特意请我过去、让我多为此事费点心思,一定要把他那小孙儿的洗三礼儿给办好了。”
青姨娘说的法子倒还算是妥当,说到底也只有孩子的脚丫子沾到了水,加上和这水还是温水,于是便让宋初云渐渐的打消了先前的顾虑。
眼下再一听说展老爷也对此事颇为关心,为了不让他说自己这个媳妇儿当的不好,宋初云最终只得答应了青姨娘的提议,并反复的叮嘱她洗三那一日一定要把小少爷裹得密不透风、盆里的水也一定要记得换成温的。
青姨娘见宋初云终于同意了,立马就欢天喜地的继续筹备去了,直到洗三的前一天才把那些洗三用的琐碎东西都给备齐了,那些东西的清单一一给宋初云和展寂衍过目、确认都准备妥当了,展寂衍才派人把邀请亲朋好友观洗三礼的帖子送了出去。
新生儿的“洗三”日通常只有近亲和好友来恭贺,这洗三礼儿不似百日礼儿那般隆重,所以受邀前来探望的近亲好友只会捎带一些寻常的礼物来,或是给宋初云送来一些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适合做月子的人吃的东西添一分关心,或者送些小孩儿所用的衣服、鞋、袜等作为礼物。
而展家也不必上酒楼,只会在自家院子里摆上几桌酒席、宴请前来的观礼儿的近亲好友,这酒席不管菜肴的菜色如何、这主食必定得是面条,因“洗三”还有一种通俗的叫法叫做“洗三面”。而前来贺喜的宾客落座入席时,必须按照规矩让收生姥姥坐在正座上,当成上宾来款待。
待大家都吃过酒席了才会正式举行“洗三”仪式,这仪式必须由收生姥姥来主持,这些也都是每个古代稳婆必备的“职业技能”。
收生姥姥首先要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香案,香案上的香炉里盛着小米、插着三炷香,两边的蜡扦上插着一对“小双包”(祭祀时专用的羊油小红蜡),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
这香案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并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明,香案摆好后展寂衍必须跪在蒲团上磕头拜谢,谢诸位神明给他们展家送来一位健健康康的小少爷,同时也通过叩拜、请求诸位神明能保佑小少爷平平安安的长大。
以此同时,宋初云做月子那间屋子的炕头上也要供上“炕公”、“炕母”两尊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炉或油糕作为供品。这边供奉好后照规矩得由宋初云上香叩首,收生姥姥亦随之三拜。
来来往往都祭拜完了,收生姥姥忙命小丫鬟将盛有用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端到产房外,并把一切礼仪用品整齐的围着铜盆摆放,东西都准备妥当了收生姥姥便把新生婴孩一抱,“洗三”的序幕也就拉开了。
展家族里上上下下的人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温热的清水,接着再放一些寓意吉祥的东西到盆里,称之为“添盆”和“聚福”。与展寂衍家只沾了点亲的族亲大多只往盆里撒一把铜钱,德高望重的长辈则会添几个小小的金银锞子。
而展老爷身为新生儿的嫡亲爷爷、出手自然不能比那些族亲小气了,所以展老爷边笑眯眯的摸了下小少爷的头顶,边往一旁的茶盘里添了几张银票,这添银票可算是重礼儿了。
此外,没有血亲的好友无需添贵重的东西,他们大多往盆里添些桂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除了添的东西不同外,礼仪和规矩全照着近亲行。
当然也有些想要巴结展寂衍夫妇的人会讨好的多添点东西,例如一向和宋初云不对眼的宋夫人,为了借着小少爷的洗三礼儿讨好展寂衍夫妇,她竟然大方的耗财买脸、往盆里添了一副金锁片儿和一对银手环,摆明了是下了血本巴结展寂衍夫妇。
在这“添盆”的过程,收生姥姥有一套固定的祝词,你添什么东西,她就说什么吉利话儿……
假如你添清水,她就会说“长流水,聪明灵俐”;你添些枣儿、桂元、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会改说“早儿立子”、“连生贵子”、“连中三元”等等。这些吉利话儿取的都是这些东西的谐音,意在增添喜庆的氛围和博取大家伙儿的喜欢。
亲朋好友“添盆”、“聚福”后,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嘴里的吉利话儿更是一句接一句的蹦出来,说得还丝毫不比先前逊色……
“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
想这话儿编得那个顺溜,让产房内仔细听着外头动静的宋初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不过笑过后宋初云便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宝贝儿子来,这外头这般吵吵闹闹的、会不会把自己的宝贝儿子给吓哭了?
宋初云这个念头才刚刚闪过,外头就传来了婴孩儿嘹亮的哭声,所谓母子连心,这孩子一哭、宋初云就急着让秋莲把他抱进来哄,但秋莲不但没按照宋初云的吩咐出去抱孩子,还笑吟吟的把焦急不安的宋初云按回原位……
“夫人别着急,小少爷哭几声也不会少块肉,再说这洗三孩子得哭了才好呢!”
“哭了才好?这是为何?”宋初云不解的问道。
“因为哭了才算吉利啊!夫人您定是不知道……”
原来这洗三时孩子受凉一哭,不但不犯忌讳、反而被认为是吉祥,按福安县的规矩来说,这孩子洗三时哭啼可以称作“响盆”,还说这哭得越大声的孩子以后福气越大!
秋莲的解释让宋初云有些哭笑不得,但她知道眼下外头聚集了许多亲朋好友,她就这样贸贸然的把孩子抱进来、他们就无法观礼了,展家更会丢了脸面,所以仔细一想宋初云也就只得任凭儿子哭了,只期望这洗三礼儿能快些结束让儿子少后点惊……
让宋初云郁闷的是,这儿子的哭声却不能把收生姥姥的声音掩盖住,只听得收生姥姥越念越起劲,那祝词也一直变化着花样:“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当然这收生姥姥早就得了青姨娘的吩咐,所以念叨这些祝词时,只用枝叶沾了点水、隔着衣裳扫了扫小少爷的各个部位,算是以这样的方式洗过了小少爷的全身。
扫完了收生姥姥再把艾叶球儿点燃,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紧接着收生姥姥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番,边打扮边念叨道:“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
这洗三的仪式可以说是长之又长,收生姥姥替小少爷梳头打扮完后,转而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动,嘴里也换了一套说辞:“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滚完还没算完,还得把孩子抱起来,用一棵大葱往他身上轻轻的打三下,嘴里跟着说道:“一打聪明、二打灵俐。”
打完收生姥姥便叫展寂衍把葱扔到房顶上,以此举来祝愿小孩儿将来聪明绝顶。此后收生姥姥还取了秤砣几和锁头三比划,比划完了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刚刚大家伙儿添盆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婴儿身上一掖,祝贺道:“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
掖完金银裸子还得用镜子照婴孩屁股,再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以这些东西来祝愿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没灾没病地健康成长……总之一直到屋里头的宋初云都快睡着了,这洗三儿礼才举行完毕。
这举行完洗三礼儿、小少爷就被抱到了宋初云身边,而收生姥姥这个大忙人的事儿也还未做完,得由她把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送至院中焚化。
只见收生姥姥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恭恭敬敬的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
说完、烧完把纸灰用红纸一包,压在宋初云睡的大床的枕头底下,说是让炕公、炕母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多子多福、孩子平平安安。
做完这些收生姥姥终于得了闲,堆起满脸的笑容向展家的几位主子请安、道喜,说着些吉利话儿讨赏钱。这帮着举行洗三礼儿或是观礼的人可以偷懒,但主持仪式的收生姥姥却一丁点儿懒都偷不得,宋初云念她光是念叨那些祝词就费了不少的口水,于是命人封了一封丰厚的红包赏她,算是感谢她为儿子费了这么多心思。
………………………………………………………………………
完结倒计时,激动啊~~明天更新最后一章,然后华丽丽的完结。



第六十一章     最真实的爱(大结局)
洗三礼儿举行完后,宋初云就开始漫长的坐月子日子,这别人坐月子只要一个月即可,可因展寂衍和青姨娘心疼宋初云,竟听了那位女大夫的建议、逼着宋初云坐七七四十九天的月子!
宋初云一听“七七四十九”这个数字,就知道这是迷信的说法,于是死都不愿意坐那么久的月子,但无奈展寂衍竟少见的强硬起来,和青姨娘联合起来强制把宋初云这个可怜的产妇关在屋里、一步都不许她踏出屋去。
在这期间,家里来了客人名义上说是来探望夫人和小少爷的,可实际上他们却见不得宋初云、更别提说些慰问宋初云的话儿了,宋初云坐月子期间、屋里进进出出也就秋莲那几个丫鬟,就连小少爷展寂衍都不怎么让宋初云逗,说是怕她被小少爷给吵了、不能好好的调养身子日后落下病根。
这被禁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