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逆转1906-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广西陆军小学堂。
  这所学校是1907年(光绪33年)2月创立,蔡锷担任总办(校长)。虽然名字叫“小学堂”,但它实际上并不是“小学”,而是相当于国外少年军校或军官预备学校,在学制上属于高中一级,这里的学生都是十五到十八岁的青少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最热血的时候,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接受先进思想的人群。蔡锷就利用职务之便,配合总部派来的政工人员在这里大肆渗透,宣扬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转化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支持者。
  此时,在总办办公室里,蔡锷正对几个学生代表说道:“李宗仁,你们回去让同学们稳定情绪,等待上级进一步指示,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文主席非常关心你们,要求你们务必保护好自己,今后国家还需要你们,明白吗……”
  这几个学生都是“科学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骨干分子,也是文德嗣最狂热的粉丝。这段时间,他们上蹿下跳,大搞串联,闹得很厉害。甚至引起了广西提督兼第26镇统制龙济光的注意,老龙虽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也不好处理。
  一方面是这些学生都是本乡本土的子弟,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后台,要是处理得重了,以后难以做人。
  另一方面,他是云南土司出身,正是属于被专政的对象。他是老带兵的,对俺大清能否守住云贵是完全不抱信心。果不其然,现在他老家就已经被科社党占了,他现在正发愁怎么才能立功挣表现,以便让科社党对他家里宽大处理呢,当然更不敢把科社党的这些苗子给处理了。如果他真的敢重处那些学生,以科社党极度护短的性子,那就是真的得罪死了,他老龙家在云南的上下百多口还能有活路?
  而且他从去年起,对俺大清的前途就很悲观了。科社党去年就派人给他打了招呼,让他认清形势,不要助纣为虐,做出自绝于人民的事情。
  所以,他对蔡锷这些人的活动,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没看到。但是这次学生们闹得太过分了,尼玛,你们在学校闹闹就算了吧,居然想去武装绑架锡良,这不扯淡吗?幸好发现得早,老龙派人把他们截了回来。这下不处理也不行了,锡良那里总得糊弄过去啊。
  于是,大感头痛的龙济光就把蔡锷叫去打招呼,让他对这些学生严加管教,因此有了以上一幕。
  蔡锷把这些学生狠狠批了一顿,命令他们不得出校。幸好文总的威望够高,把文德嗣抬出来,总算让这些小家伙安稳住了。接下来,他又把几个学生骨干叫到办公室谈话,给他们稍稍透露了一些风声,免得他们再整出些幺蛾子。
  谈了半个小时,总算把这些学生摆平了。李宗仁代表学生们说道:“是,蔡总办,我们会按照文主席的要求继续待命……”
  “对了,白崇禧,你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白崇禧是个十五岁的过期正太,此时他一脸激动的说道:“报告总办,已经完成好了!非常感谢文主席和组织的关怀!请组织放心,我现在随时可以参加战斗,解放广西!解放全中国!”小白今年因为重感冒引发肺炎,差点休学回家,组织知道后,马上送来了青霉素等特效药,让他很快痊愈了。
  “好好好,很有志气。你不用担心,以后有你的任务!”蔡锷安慰了一番,就让他们下去了。
  等到学生们离开后,蔡锷同志才算松了口气,他拿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揉了揉额头,喃喃自语道:“难怪我讨厌小孩子!这些熊孩子真是太麻烦了!以后我无论如何都不当孩子王了!就算文总亲自给我说,我也不干了!!”
  蔡锷现在有多个职务,第26镇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第26镇52协协统、广西巡抚部院总参谋官、广西兵备处总办、广西测绘学堂堂长,当然还有个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的头衔。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现在还要给熊孩子们擦屁股,真的让他快崩溃了。
  不过,蔡总办不知道的是,在原时空,他在广西任教期间却并不受学生欢迎。因为袒护同乡学生,还被广西人视为外省人以卑劣手法迫害本省学生,引发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最后搞得广西绅民及学生群起驱逐蔡锷,令其被迫离开。李宗仁同学更是因此记恨了一辈子。
  当然,现在不一样了,被科社党的政治教育洗脑后的蔡锷,和原时空的那个蔡锷已经完全不同了。他现在已经能和熊孩子们打成一片,完全没有了袒护同乡学生的行为。
  “希望组织上早点打过来啊!”蔡锷不禁叹道。


第81章 研究机构和黑科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7月6日,内江,西南科学院一院。
  在建立政权之后,文德嗣就把原来属于星科集团一部分公益类、服务类等社会性机构剥离了出去,诸如学校、医院等,都被冠以“西南”或“四川”等地域性头衔,等以后统一中国后,有些机构的头衔还得换成“中国”。剥离出来的都是工业园区外的学校、医院,以便为社会大众服务,而工业园区内的还是继续留在星科编制,主要为工业区服务,当然也可以对外开放服务。
  而实验室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则是多挂一块牌子,这种机构企业也非常需要,所以不能完全剥离。而且现在的中国,除了星科之外的科研力量都薄弱到不行,剥离出去根本玩不动。文德嗣打算先搞两块牌子一个机构,等发展壮大了再分家,政府和企业各拿一半,或者继续和在一起搞产研合作。
  原星科集团的生物研究所,现在就换了牌子,改名叫做“西南科学院一院”。此外还有科学二院(化学)、科学三院(应用物理)、科学四院(大气、气象、海洋和水文)、五院(自然地理、地质、测绘和环境)、六院(天文)、七院(数学)。还有一个负责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八院。“西南科学院”一共设立了八个分院,120个研究所。
  应用科学方面,则是设立了“西南工程院”。原星科集团冶金和金属材料研究所也加了个“西南工程院一院”的牌子,“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成了“工程二院”,能源研究所成了“工程三院”,以及“工程四院”(电子、电器)、“工程五院”(机床)。以及六院(医学和药物学)、七院(农学)、八院(无机化工)、九院(有机化工)、十院(公路交通和车辆)、十一院(飞行器、航空)、十二院(铁路、机车、列车)……等等一共三十六个分院,666个研究所。它是规模是最大的研究机构。
  另外,还新成立了“西南社会科学院”,目前有十一个分院,分别是:负责经济学、金融学和贸易学研究的“社科一院”;负责人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的“社科二院”;负责法学、犯罪学和各国法律条文研究的社科三院;负责意识形态、伦理道德、舆论导向以及传播学研究的社科四院;负责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研究的社科五院;研究国际关系和外国政治的六院;负责语言学和文字学研究的七院;负责考古的八院;负责宗教学研究的九院;负责研究社会学、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研究的十院;负责教育和体育,中外武术和保健等相关研究的十一院。这十一个分院下辖研究所有108个。
  当然现在研究人员还比较少,除了目前最重要的,这几百个研究所不可能个个满员,有些比较次要的也就只是块牌子,挂靠到相近的专业研究所。而且现在的研究人员大多数都是生化人,本时空土著的数量不到十分之一,毕竟现在的中国实在太缺这些研究人员了。
  除了以上三个科研单位,还有一个“西南文史艺术研究院”,主要负责是文学、历史、艺术类等人文艺术方面的研究,因为这方面在文德嗣心里的优先度比较低,所以就没有设分院,只给了十一个研究所的编制,分别负责: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史、中国史、文物与艺术品(含金石、篆刻)、音乐、舞蹈、美术(含绘画、雕刻)、戏剧曲艺、民间艺术(包含魔术、杂技)、电影等十一个大类。
  在文总向社会公开招揽研究人员时,前三个研究院都很顺利,但是在“文史艺术研究院”的招揽中却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单位遭到了几乎所有“大师”的抵制,这倒不是他们认为这个单位不受重视,资源少,这些情况都是只有加入了才会知道。
  他们抵制“文史艺术研究院”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编制极其不合理。居然把一群戏子、歌妓、跑江湖卖艺等等“下等人”干的事情,和他们这些高大上的文史大师们的研究相提并论,简直是有辱斯文到了极点啊啊啊啊!!!
  不但社会上的文史大师们对此异常愤慨,口诛笔伐,就连科社党的一些土著党员对此也颇有微词,当然他们不敢说那些职业“下贱”,这是违反组织纪律,政治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们就从社会分工来说,强调文史类和艺术类的严重不一致。甚至就连那些“人民艺术家”也很自卑,根本不敢和那些大师们并列。
  这次“文史艺术院事件”造成的反响非常强烈,甚至就连强制土改和大公审引起的反对都远远没有这么强烈。
  这局面让文德嗣等人都傻了眼,他们私下商量之后,才发现是自己太想当然了。冒然把后世的情况照搬到了现在,就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文总所在的时代,搞艺术的明星大腕们才是高大上的职业,比那些文人专家风光多了,面子里子都是文化人们不能比的。但清末这会儿可不是这样,这些艺术工作者基本上都是下九流。
  但是这种事情也不好强制执行,文总只好对现实让步,按照当下的主流观念,把“西南文史艺术研究院”分拆成两个。一个是“西南文化研究院”,设置了: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史、中国史、文物与艺术品、音乐、美术(含书法、绘画、金石篆刻和雕刻)等7个研究所,专门给那些自认为“高大上”的“大师”们玩。前面四项是他们的本行,就不说了。而后面的三项也算是自古以来的君子技艺,玩赏古董、琴棋书画都是风雅之事,他们自然能够接受。
  另外又设置了一个“西南艺术研究院”,设置了:歌艺、舞蹈、戏剧曲艺、民间艺术(包含魔术、杂技)、电影等五个研究所,用来安置被主流视为“下九流”的“人民艺术家”们。
  在文德嗣看来,对于目前的中国,这些人文艺术方面的东西不能没有,但绝对谈不上太重要,搞这方面的“大师”更是到处都是,随便找几个“大师”过来搞搞,撑撑门面就行了。所以,虽然同为“五大研究院”,但比起前三个,文化院和艺术院就显得苦逼无比,它们两个一年的经费加起来,甚至还不如工程院一个研究所一个月用的多。
  因此学术界的人有种开玩笑的说法:科学院是文总的长子(最受重视),工程院是文总的幺儿(分配的资源最多),社科院是文总的亲闺女(最贴心的助手和智囊),文史化院和艺术院则是童养媳和丫头。
  ……………………………………………………………………
  此刻,文总就在被称为“亲儿子中的嫡长子”的生物研究院。
  事实上,这些科研院所的排序只是按照建立时间的早晚编排,以后肯定还会进行调整和增减,并没有别的含义。但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却并不这么想,因为生物研究院是“一院”,所以被外界视为文总最看重的部门,因此在学术界得了一个“亲儿子中的嫡长子”的外号。
  好吧,那些取外号的人其实也在无意中说对了某个事实,生物研究院确实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为所有的生化人都是生物研究院这里培养的,而且生物上的黑科技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的黑科技,这里当然就是最重要的地方了。而且文德嗣也确实是这里的常客,基本上每周都要来几次,有时甚至一呆就是大半天。
  生物研究院的下面有十几个研究所,分别负责:人类和人体工程、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微生物和细胞、海洋生物、古生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程学和仿生学,以及特殊生物等各项领域的研究。
  文总现在的单位是“十二所”,这个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学和仿生学方面的研究。
  “月所长,这个东西能用吗?”文德嗣指着面前的玻璃培养槽问道。
  这个玻璃培养槽很小,只有一个热水瓶那么大,里面飘着一些菱形的薄片,这些薄片是肉色半透明,只有一个婴儿的指甲盖大小。薄片是在培养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