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上马车夫-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忠贤哦了一声,笑道:“原来是这样!”于是点点头,说道:“既然是他们带回来的,那自然无错,只是你初次进宫,怎的遇见了龙颜?”

邓浩楠于是便将事情经过跟魏忠贤说了一遍,朱由校时不时的在旁边符喝,二人一起编故事,趁着魏忠贤还不知道邓浩楠的事情,先给他灌输了一通,让他在潜意识里不会去怀疑邓浩楠。

果然,魏忠贤看起来对邓浩楠的兴趣不大,只是以为邓浩楠幸运的碰到了皇帝而已。此时,魏忠贤正被边疆急报搞的焦头烂额,连陈宁和程平的汇报都没心情听,更不会搭理邓浩楠这等小事情了。

同时,魏忠贤知道邓浩楠从江南来,又是自己的嫡系陈宁安排给自己的勇士营的,而朱由校身居皇宫,不可能跟邓浩楠有任何的瓜葛,因此魏忠贤没有任何的怀疑。

不过当朱由校要求将邓浩楠任命为上书房听事首领太监的时候,魏忠贤还是本能的迟疑了一下。

“这小七有功夫,在宦官当中是难得少见的,是要安排到勇士营效力的!”

朱由校摆摆手,道:“忠贤组建勇士营不也是保护朕的安全吗?小七在上书房同样可以保护朕!难道不是吗?”

魏忠贤被朱由校问的无语,总不能告诉他组建勇士营是防止仇家刺杀他魏忠贤的吧?

“皇上说的是!”

魏忠贤微笑着点头,转脸对邓浩楠道:“既然皇上看得起你,那小七你以后就伺候皇上好了!”

接着又加重了语气对邓浩楠说道:“知道该怎么伺候皇上吗?”

邓浩楠知道魏忠贤是在警告邓浩楠要分清楚主子到底是谁,于是急忙道:“总管大人放心,奴婢深受陈宁和程平二位公公的教会,定然不会给总管大人丢脸!”

魏忠贤点点头,暗道小七还算识时务,想到小七是自己的嫡系陈宁和程平带回来的,当下也不做怀疑。

“好就这么定了!小七你先退下吧!在外面候着!”

邓浩楠如蒙大赦,急忙施礼告退。

同时心中暗道:这朱由校哪里简单了?精明的要命!他不先听魏忠贤的报告,而是先将自己的事情说与魏忠贤听。这样一来,魏忠贤本就不对邓浩楠产生怀疑,加上此时魏忠贤因为边关的事情脑袋大了好几圈,没有心情听别的事情。朱由校这样安排,就是转了魏忠贤的空子,使得魏忠贤不会阻碍邓浩楠调入上书房的事情。

一切就这样水到渠成了,看似十分的简单,却是充满了智慧的较量。

邓浩楠不由得感叹,哪有一个能当上皇帝的人是简单货色的?

※※※※※

来到上书房外,邓浩楠在门口右侧站立。

心中正想着这几个小时里的经历,并盘算如何逃出去时,忽觉有人悄悄的碰了他一下。

抬头一看,正是在左面站立的小春子,此时他已经悄悄的跑到了自己身边。

“公公何事?”

见邓浩楠很是规矩的跟他说话,小春子笑了笑,小声道:“你是怎么讨得皇上开心的?传授几招给哥们!”

邓浩楠心中苦笑,小声回答道:“我以前练过武,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很喜欢,于是乎就把我要过来了!”

一听邓浩楠会两下子,小春子顿时更加嫉妒了,不过很快叹息了一声,道:“还以为皇上喜欢木匠活,我特意找了几个木匠学习了一番,哪成想皇上又对功夫感兴趣了!不如你有时间的话,教哥们两招?”

说着,小春子从怀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有些不舍得的递给邓浩楠。

邓浩楠自然是不能要他的银子的,此时邓浩楠需要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然后撒丫子跑路。

而眼前的这个小春子既然有求与我,那么正好跟他套关系,说不定会有所获。

于是邓浩楠推回了小春子的手,小声道:“春哥不用跟我客气!若是春哥看得起我,我自当教春哥功夫!”

小春子惊讶的看着邓浩楠,在宫中哪有不喜欢银子的小太监,尤其是新来的小太监,家穷自然是没见过银子的,眼前的小七不收他的银子,莫不是嫌太少?

于是,小春子咬咬牙,从怀里又取出了一些散碎银两,一并递给邓浩楠道:“小七,我就这些了!”

邓浩楠顿时苦笑,道:“你别想歪了!我不是嫌弃你的银子少!我初来乍到的,日后还不是要靠着春哥混?”

说着用肩膀碰了一下小春子的肩膀,微笑着看着他。

原来是这样!

小春子顿时眉开眼笑,道:“好兄弟!放心,在这上书房的地儿,咱罩着你!”同时,急忙收回了银子,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心中自然是舍不得的!

接下来,小春子便跟邓浩楠相互说了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相互了解了一番之后,小春子又跟邓浩楠讲解了一番在上书房伺候皇帝的经验、规矩,以及心得,二人顿时相熟。

约莫一个钟头过后,上书房的门打开,魏忠贤走了出来。

“恭送总管大人!”

魏忠贤显然还在为边疆事情烦心,只是摆摆手,示意免礼。不过,当看到邓浩楠时,还是停住了脚步。

“以后呆在皇上身边,给咱家放机灵着点儿!”

邓浩楠连忙称是,并表示坚决听从总管大人的话。

魏忠贤点点头,对邓浩楠的表现很满意,从怀里掏出一锭大元宝,扔到了邓浩楠面前。

邓浩楠心中虽然不爽,但是还迫不及待的将其捡了起来,做出十分兴奋的样子,道:“多谢九千九百九十九岁!”

魏忠贤见邓浩楠的动作和表情后,十分开心,道:“缺钱了的话,就去找咱家!”

邓浩楠连忙称不敢,知道魏忠贤是要邓浩楠随时向他汇报皇帝的行踪和举动,于是连忙表示将会紧跟着皇上不离半步。魏忠贤自然知道邓浩楠的话中含义,当即满意的点点头,由扔给了邓浩楠一锭金子,然后离开。

看着魏忠贤离去的背影,邓浩楠心中大骂,“你个死变态!”

“恭喜小七公公!”小春子羡慕的看着魏忠贤赏赐给邓浩楠的一锭金子和一锭银子,口水都快出来了。

邓浩楠颠了颠分量,足有十两,暗道:这老变态身上揣着这么大的银锭,也不觉得累的慌?

小春子告诉邓浩楠,魏总管每天都会赏赐金银给他们这些奴婢的,今天竟然一并赏给了邓浩楠,显然是十分看中他的。

“给你的!”

“这怎么好意思?”

见邓浩楠将银锭递给了他,小春子顿时不知道该怎么感激好了,还没待邓浩楠说话,便一把将银锭紧紧地攥在手里。

邓浩楠心中好笑,不过想到魏忠贤拉拢人的手段,却是令人钦佩。

左手金银,右手大棒,高人啊!

这时,上书房内传出了朱由校的声音。

“小七!”

“诺!”邓浩楠连忙应了一声,急忙进了上书房。

而小春子则一边看看手里的大银锭,一边看看邓浩楠的背影,一时间既嫉妒又感激。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一百二十一章 监军山海关

第一百二十一章   监军山海关

【今日第二更】

天启六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得知明廷更换辽东主帅,赶走了孙承宗,改为阉党高第总督辽东军务。

让不懂军务的阉党来掌控辽东,顿时令努尔哈赤看到了战机。

刚刚迁都沈阳的努尔哈赤,正瞅准机会,趁着明廷易帅,军心浮动之际,起大军六万,号称十三万,与正月十四日从沈阳出发,大军主力屯辽河以东,向辽西试探性派出少量骑兵围猎,试探明军虚实。

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明廷上下可以说是闻风丧胆,因此刚刚接到信报的辽东经略高第立刻给京师发出八百里加急奏折。

而刚才魏忠贤之所以没工夫搭理邓浩楠的事情,主要就是因为边关告急,使得魏忠贤不得不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边疆上。毕竟大明在对后金的战事上,屡败屡战,丢城失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努尔哈赤的首都沈阳离着北京又不是很远,因此魏忠贤方才感到火烧眉毛。

然而。魏忠贤跟朱由校能商量出个什么方案来?

除了紧张和懊恼外,怕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于是,朱由校便命魏忠贤将情报送给内阁,让内阁大臣们商议对策。朱由校本想着直接召开御前会议的,不过他怕内阁那群人拿不出办法来,白白让他生气,因此先让魏忠贤去探探口风!

邓浩楠推门而入,随手将门关上。

大殿中没有人,空荡荡的,转过朱红的高大柱子,左面堂帘后有个书房,便是上书房了。

见邓浩楠过来,朱由校强笑道:“怎么样?那老乌龟有没有跟你说什么?”

邓浩楠于是便将刚才的话说了一番,略去了给小春子的那锭银子,将那锭金子拿出来交给朱由校。

朱由校把弄着那锭金子,冷笑道:“拿朕的东西收买人心,其心可诛!”

说着又抛给了邓浩楠,笑道:“给你的你就收下吧!以后他给你多少你就照单全收,不用给他省钱!”

“谢皇上!”

邓浩楠收起了金子,见朱由校面有虑色,问道:“皇上为何事而发愁!”

朱由校叹道:“该死的阉党!背着朕将朕的老师孙承宗逼得辞官回家,偌大的辽东军务竟然给了阉党高第?这些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的贱人懂什么军务?”

看到了邓浩楠吃惊的样子,朱由校笑道:“朕让你吓着了!你不用拘谨,没有人的时候,我们就当是朋友!”

跟皇帝交朋友?

邓浩楠在心中立马晃了一百下脑袋!

不过嘴上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臣下不敢!”

朱由校也没在坚持,有些颓丧的坐到了御书案后面的龙椅上,叹道:“朕可以允许阉党们结党营私。甚是一定程度的把持朝纲!但是,边疆重地,事关大明祖宗江山,不容有失!”

邓浩楠心中明白,朱由校可以用阉党来打击朝臣,可以允许他们收刮民脂民膏,但是不允许他们在边疆为非作歹,因为一旦将边疆的军务废弛,给外敌机会,那么丢的就是整个江山了!尤其是北方兴起的后金,已经让大明疲于奔命,耗费无数资金在上面。

天启初年,后金军继沈辽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

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三年九月,孙承宗命袁崇焕与副总兵满桂领兵万余驻防宁远。袁崇焕抓紧练兵屯田,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原则修建城堡。亲定规制,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广3丈,上广2丈4尺。宁远城成,遂为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五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兵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将辽西防线向前推进200里,使宁远亦有所屏障。

十月,明廷派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6万人(号称13万)于六年正月十四出沈阳。

明廷闻讯,皆谓宁远必不能守,束手无策。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麒闻警,龟缩山海关,拥兵不救。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2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原本高第不过是想要到辽东收刮钱财,因为他以为努尔哈赤不会再进兵了,因此对于辽东每年大笔的军费开销感到眼热。

邓浩楠心想,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次应该是袁崇焕绝地反击,一炮轰死了努尔哈赤方才解除危机,否则的话。以高第这种货色,指望他坚守山海关还不如养条狗?因狗遇到敌人还会叫两声,而高第这种阉货连叫的勇气都没有。

可以说,若非有袁崇焕守住了宁远,或许努尔哈赤便完成了他的夙愿,入主中原了。

历史,往往就是小小的一件小事就改变了她的方向,成为皆然相反的结局。

“皇上不必担心,高第虽然不通军务,但是十几万辽东儿郎是不会坐看家园丢失的!他们一定会坚守到最后的!”

邓浩楠虽然知道历史结果,但是朱由校并不知道,因此他心中十分的着急。

“高第的奏折里提到了从关外撤军,将十几万关宁精锐撤入关内,凭借山海关和长城据守!”

邓浩楠心中叹道:长城的确给国人大涨志气,让亿万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然而,从另一方面将,也正是长城的修建,让国人失去了雄霸天下的野心,一味的退缩,直到无路可退。如果海禁是海上的锁国的话,那么长城就是陆地上的锁国。

因此,在邓浩楠的眼中,小时候崇拜长城的他。长大后便失去了对长城的自豪感,甚至是反感。

“恐怕高第请旨的时候,已经命令关外精锐撤回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