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瞧见腰弯的几乎直不起来的韩大,韩小武的脸上露出了笑来,他故意猛把脸一板,嚷了起来。

“吆喝,你韩大不就是一看门的嘛,这脾气倒不小,信不信小爷我一脚把你屁股踢……”

那熟悉的言语传到韩大的耳中,让原本弯着腰讨着好的他先是一愣,然后有些不可思议的抬起头,仔细瞅了几眼。

“啊。”

猛的一下吓坐在地上,韩大睁大眼睛,手指着那像极了“死了”的四少爷的军官。

“你,你……你是四少爷,是人,还是鬼啊……”

“韩大,我看你皮又痒痒了可是,再他胡扯,少爷我可就……”

“少爷啊!”

那熟悉的多年未闻的话语,只让韩大的眼眶一热,泪顿时流了出来。或许,对于韩家的其它人来说,四少爷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可韩大却知道,四少爷心里头苦着那,而对他韩大虽然嘴上骂着,可心里头却装着他,那年他为了给媳妇治病,几乎花干了家底,还是四少爷从家里“拿”了十几块大洋,让他去找医生,虽说后来媳妇还是死了,但那份恩他韩大却记着。

“你,你没死!”

“死个……”

正欲说粗话的韩小武注意到身边自己在上海哄着的媳妇笑盯着自己,连忙改口说道。

“你小子怎么说话那,没瞧见少爷我活的好好的嘛!还不快起来,接着行李!”

麻利的站起来,韩大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泪,正要从少爷身边提那两行李箱时,这会他才注意到少爷身边站着的穿着身漂亮旗袍,怀里抱着月大娃娃的漂亮妇人,这是……

“四少爷,这是……”

“叫少奶奶!”

少奶奶!原来这就是少奶奶,娘,可真水灵!

心里头这么说着,韩大左右手分提着行李,一边朝院里走着一边嚷着。

“小苹,快,快喊老爷、还有六太太,四少爷回来了,四少爷回来了……”

“四少爷……”

后院正和媳妇还有老二一家子搓着麻将的韩少文听着前院的嚷声,先是一愣,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个在自己洞房时趴在窗边听床根,临了又扣开窗户扔进去两臭鸡蛋的老四来o。

“大哥,该不会是……”

韩少强也是一愣,老四这可都走了七八年了,这怎么着回来了?

“该不是骗子吧……”

其实的韩少强心里头想的却是分家产!毕竟老头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尤其是这节前的时候政府弄那个什么土地递进税后,老头子更是大病了一场。

“骗子?就是真人又能怎么样,还不就是一窑姐儿生的龟孙子!”

对于那打小就坏透了的老四,韩少文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好感,虽说偶尔会想起那个不让人省心的老四,寻思着他是生还是死,但对他来说,生或死,没啥两样的。

“这些年堂屋没啥变的!”

瞧着堂屋挂着的中堂,韩小武心里嘀咕着,他不时的看着右边的门帘儿,现在这一秒都像过去一个钟头似的。

老头子这是咋了,过去听着自己闯祸回来了,那走出来可就是一阵风似的,今个咋就这么慢,难不成又想收拾我?

心里这么嘀咕着,韩小武还是朝后退了两步,先拉开距离再说,可不能在媳妇儿子面前丢了人不是。

恰这时,那布门帘被挑开了,人还没出来,韩小武就听了老头子的声音。

“韩大,若是个骗子,看我不打断你的……””

拄着拐棍在佣人的搀扶下走出来的韩大富,后腿刚出屋,瞧着站在堂屋里的军官,愣神的功夫看清了那人的长相,可不就是那小混蛋嘛!

“你个……”

原本张嘴说想骂的韩大富,终究还是没骂出来,反倒是那双老眼里泪却出来了,近了去,瞧着儿子细瞅着,直到瞅到那额上发根处的疤时,才想抬腿时,身体一个踉跄,若不是韩小武手急眼快,他差点没摔倒。

当爹被佣人搀扶着走出来的时候,韩小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记忆中的爹吗?咋变得……寻思着,见老头子抬腿想踢自己,韩小武便知道,没错,这就是他爹,这腿他可没少挨!

扶住他,差点挨了一腿的韩小武脸上反倒露出了笑来,一边扶着爹将他扶到椅上坐下,一边笑嚷着。

“别一见面就踢,就现在你这身子骨还能踢得动谁,俺娘哪,我告诉你,若是……”

“儿啊,我苦命的儿啊……”

不待韩小武把狠话流氓腔放出来,那边哭喊声已经从堂屋外传了过来,只见一穿着布袍的中年妇人已经哭嚷着朝这边跑了过来,因为裹着小脚的关系却是跑不快,那可不就是娘嘛。

“娘!”

一听着娘的声音,韩小武的目中顿时涌出泪来,这些年在外头,累也好伤也罢,那怕就是只剩一口气的时候,这个家让他记挂的就只有他娘了,在娘刚一进屋的时候,韩小武便连忙冲过去,跪了下去。

“娘,俺回来看你了……”

嘴上说着,那响头就已经叩上了,“咚咚”的响头声中,跑进屋的妇人便一把抱着儿子,只要看上一眼,她便知道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就在六太太抱着儿子哭着的功夫,却又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哟,这还没搁那,就磕上头了,我说,别又是一个骗子,爹,打从老四离家出走,这些年,咱家可没少给骗……〃

话还没说完,韩小武却瞧着进屋的人,眯着眼睛一笑。

“吆,我当是谁那,这不是我那持家的大哥嘛,那烟瘾戒了嘛,要知道,没戒的话,这回可巧了,政府帮着免费戒不是……”

“哎吆喂,这不是我那出息的二哥嘛,别是又把学校旁边的小寡妇弄大肚子,让学堂给开除了吧!”

接连两句话从韩小武的嘴里道出来,只让进屋的老大老二两人无不是一寒,这穿着身官皮,瞧起来人五人六的,可不就是当年那个小混蛋嘛!

这腔调、这坐派……想起过去遭的罪、应的劫,两人的心底无不是一寒,气势顿时便没了。

从没见过丈夫这般模样的李淑贞更是看愣了,小武这脸变得也忒快了吧了!

“咳,少武……”

瞧着总算是回了家的儿子,韩大富脸虽说板着,可心里却笑着,见他又在那埋汰起老大老二,使咳了一声。

“别,少武,少武的喊着!我现在叫韩小武!”

瞧着站直身子的儿子,看着那身军装,心知光鲜的军装后面不知遭了多少罪的韩大富脸上却乐了起来。

“哟喝,翅膀硬了啊!我管你是韩少武还是韩小武的,你还是我韩大富的龟儿子i”有这么骂自己的嘛!但老子的一句话,却让韩小武的气势一弱,心里头嚷着。

“这老家伙,还是跟过去一样,没点长进!”

抱着孩子站在一旁,今个算是开了眼的李淑贞连忙朝前走两步,抱着儿子说道。

“公公、婆婆,我是少武媳妇,给您二老磕头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韩少爷的假期

“我更像老头子!”

整整两天,韩小武都不敢相信那天老头子对自己说的话,在他弟兄四个之中,只有他更像老头子,无论是性子还是脾气。

而这也是他动不动脚踢拳打的原因——怕自己和他一样,年青时走向歧途,他韩大富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歪路上走回来,自然不希望自己走他的老路,可没曾想,7年前他还是离家出走了,

想到后来老头子竟然悬赏一千现洋找自己,韩小武的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这些都不是老头子自己说的,而是这两天从韩大那里听说的,甚至后来还因为自己的离家出走大病了一场,再后来那身子骨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这老家伙!”

想着这些,韩小武的心底还是难免有些感动,他压根就没有想到在弟兄四个之中,包括那个争气的老三,他最看重的是自己。

该不会是因为自己现在当上了副团长吧!

如此这般嘀咕着,想着这两天在家里被老爷子逗着儿子,被娘夸着的媳妇,只感觉这个家更陌生的韩小武,还是极不适应的叹了口气。

“这还是当年那个韩家吗?”

确实不是了!

当年韩家在县上有十几间铺子,这镇上大半的铺子也都是韩家的,还有五千多亩地,但现在呢?铺子还是韩家的铺子,只不过这地,留下来的还不到两百亩,按照“河北省土地条令”户口人均耕地超过l0亩的,就需要交纳土地所得递加税,若是韩家不把多余的地卖掉,这韩家一年收的租子还不够交税的。

那些地除去一部分售给了佃农,绝大部分都被政府用债券收购了,对此,老家伙每每提及都会嚷喊着“姓管的比日本鬼子还蛮横,日本鬼子顶多是明抢,可他姓管的却是暗掠,比土匪还土匪”,话是那么说,但从邯彰的变化中韩小武却知道,通过政府的赎卖,再售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却有益于农村的复兴,三省农村的合作化现在已经开始了,也许再过两三年的功夫,三省的农民再也不用像过去一般贫苦渡日了。

这是好事!

无论老家伙如何说,目睹过邯彰农村剧变以及后来六战区农村变化的韩小武都不会动摇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当年那些反对的地主,现在又有多少还会抱怨政府的“豪夺”。

“果然是个没见识的老家伙!难道他就不看报纸吗?”

心里这般嘀咕着,迈出大门的韩小武打量着这似乎没多少变化的市镇,在市镇上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熟悉的话,恐怕就是那个悬着“合作社”标志的代办点了,那是为了便于向农民提供小额低息贷款的临时代办点,之所以设立代办点则是为了避免农民再受高利贷盘剥,按照韩小武在民团任职时的经验,当然更多的还是在韩家的了解,相比于地盘,真正让农民贫苦的却是高利贷的盘剥,而对于没有贷款渠道的农民而言,除去向地主、富家借高利贷,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怕这也是公署成立后,签署的第一个与农村有关的行政命令,就是降息。

在外闯荡了7年的韩小武,早已不再是那个脾气上来了就离家出走去要饭的“四少爷”,七年的时间,足够让人学会很多东西,尤其是对原本就很聪明且又读过书的韩小武而言,更是如此,否则他也不会成为“老五八”中少有的几名校级军官,甚至他已经接到接到保定陆军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下个月去报道,以一个非军校生考过陆军学院的入学考试,原本就是一个奇迹。

“四少爷,你那需要个牵马的不?”

跟在少爷身边的韩大瞧着少爷,不由的问了句,现在谁不知道韩家四少爷是堂堂中校,手下掌着几千兵马,这韩庄不是知多少人寻思着根着四少爷出去见世面那。

“嗯?”

思绪被打断了的。

“是大梁,就是我那个……”

不待韩大说完,韩小武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想把自己带着他儿子。

“韩大,即便是我想带着,也带不成啊,你不知道,华北军有自己的规矩,征兵有征兵处负责,每年夏季统一验兵、统一征兵,然后再分配到各部队,我,要不然……”

而就在这时,镇口学校操场同样也是民团训练上的拥挤的人潮吸引了他的注意。

“……公司招工一百人!除每月20元工资外,公司支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

拿着铁皮筒站在一张椅子上的中年人在那里大声嚷着,眼前的这一幕看起来了这么的熟悉,7年前自己和萧新不也就是这样上了“贼船”的嘛,想到过去的一幕幕,看着在吆喝声中排着队的乡亲,韩小武知道,这或许就是邯彰的用工模式。

在过去和现在的南方,尽管城市的建设、厂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但工人大都是靠乡亲、朋友之间相互介绍进入城市的,从数量上来看多达数百万人,但从形式上来看是零散的、个体的行动。这样,他们有些人进入城市以后,并不能立即找到工作,只好在城市内的非正式经济部门工作,比如说擦皮鞋、摆烟摊、当扛头之类。而这一切的直接结果是城市里面聚集了这么多的“农民工候补军”,当城市一旦急需劳动力的时候,不用到外地招聘就可以自动汇聚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很大的。但是,当他们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会带来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的犯罪率就会提高。

而邯彰的用工模式却源自北方劳务公司的统一招工,甚至在邯彰工业发展初,北方劳务甚至是许多工厂唯一的用工途径,劳务公司往乡下或人口大省统一招工,进行职能检验后,再分类进行短期培训,从而免除了工厂培训工人的麻烦。

但在抗战军兴之后,面对越来越大我劳动力差口,北方劳务不得不一再削减对外劳务输出,不过这却逼出了“统一劳务市场”,一些具有眼光的人纷纷成立劳务公司为企业招工。

而现在各地的“农民工”大都是由劳务公司或者企业下乡,直接从农村召集来的。这样,相比于南方的“零散用工”华北的工人们形成了一个集体,采取的是集体行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