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人们用憧憬、羡慕甚至嫉妒的心情参观着这座“城市”的时候,在汽车经过新中公司时,司机如此介绍着。

“也许你们下一次来这,咱们这辆车就换成新中制造的汽车了!”

司机满怀希望的话语中带着丝许得意之色,对于这个质朴的司机来说,新中汽车的诞生,或许与他关系不大,但却让他得意非常,因为他是邯彰人。

邯彰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普通的名字,但是现在对于这个司机来说,他却能因为这个身份产生一种骄傲,原因非常简单——在这里,他可以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希望,对于驾驶着旅游汽车的司机来说,这个地方是充满希望的地方,或许,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人愿意花钱做上旅游汽车,然后走马观花的打量着这里,可是仅仅只能汽车上观望这座城市,能够感受到希望吗?

尽管明知道答案,但是司机并没有说出这一切,这些人可是他的衣食父母啊!恰在这时,又是一栋建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司机连忙放慢速度,接着向游客们解释了起来。

“大家请看,这里就是航空研究院,这里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个从事航空研究的地方……”

第四百三十章

汽车,银灰色的汽车。在路边走着的袁士骐在看到那辆“旅游客车”的时候,便伸手向汽车上的人们打了个招呼,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礼貌,毕竟他们花了钱所买的到,仅仅只是在汽车上走马观花的观察这个城市,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他有理由表现出自己的友好与礼貌。

“他们一定会羡慕自己吧!”

在即将进入研究院的时候,望着那在街道上驶过的银灰色的“旅游客车”心底这般得意着,袁士骐在试验工厂大门入口处展示了自己的证件,在保安人员检查之后,他才走进工厂,虽说这座工厂的规模并不大,但所指的却是那几间并不算大的厂房,而在厂房的另一端,则有一座单跑道的机场,航研所附属工厂的飞机制造完成之后,都是从这里起飞进行试飞。

“速度、结构、机动性!”

在袁士骐进入工厂工作室的时候,他听到老师的自言自语声,显然老师又在那里思索着如何完善“试24—2”的设计,而“试24—2”直到现在,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原因非常简单,许多技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研究所研制这型飞机的时候,曾经对航空俱乐部里的“高级飞行员”进行过调查,同时又收集了外国战斗机的发展动身,然后又据此“空想”出新飞机“应该”拥有的性能,诸如爬升能力、最高时速、航程、盘施能力、武器和引擎等都在最初的草案中决定下来,并据此制定了“设计计划书”然后又其于这一计划书,将航空研究所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组织设计,按照所长的话来说这叫“内部竞争”最后胜出的样机,才能获得生产许可。

尽管方案是“空想”的,但是作为一名高等专科学校航空工程系毕业的学生,袁士骐却知道,那个设计计划书是何等的苛刻。

首先发动机被限制为r1830的国产型号——bhs一5型马力发动机,虽说发动机动力强劲,但是经过多次休改之后计划书提出的技术要求却极高,比如在4000米巡航高度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00公里以上,爬升能力则要求在3分30秒内上升至3000米,而作战半径为300公里加l。5小时续航时间,武器采用四挺12。7毫机枪,机动性优于菲亚特cr。32,炸弹可以携带两枚200公斤炸弹……

别说是航空研究所中的中国工程师,即便是那些美国、法国工程师,在看到这个技术要求之后,都只觉头皮发麻,直到现在,袁士骐还记得当这个计划书下达之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想要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做梦去吧!”,第二个想法就是“这一群疯子!”不单他这么想,那些从美国、法国聘请的航空工程师也持以同样的态度。

无不认为所里制定的这个“基本要求上调20%”意味着不可能,“多用途战斗机”这是计划书的核心,同样也是此时各国航空设计师的理想,因为他存在着太多的技术难题,既要保持战斗机的机动性,又要使其具备对地轰炸能力,而为保障前者,需要降低飞重量,而后者则需要增加机体防护,以抵御小型防空武器的射击,两者根本就是矛盾的组合,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多用途战斗机”吗?

可无论如何,两个设计组必须要硬着头皮上马组织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在北方公司内流行着一句话“我们只做最具挑战性前瞻性的研究……”因为这家公司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综合性能、性价比、制造简易程度有很多相抵触因素存在。比如单就综合性能来说,盘旋能力、爬升能力和续航能力、火力互相矛盾,而速度和盘旋能力、视野、火力等根本就是势不两立……本计划的目的仅是在这些矛盾中作最大限度的调和,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能力……”

诸多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对设计组的工程师们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折磨,而他的老师冯桂连这位去年刚从德国学习空气动力学回国的航空工程硕士,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夜以即日开始了研究,在袁士骐和所有同学的眼中,冯老师的脑子里想得太多,想的太细,也许他在梦里头还想着设计,当第一设计组在拿出初步方案之后,冯老师却依然在风洞试验室同华敦德、殷文友等人进行着风洞试验,通过大量的风洞试验积累空气动力学数据,同时又多次前往中铝公司查询各种铝合金的技术资料。

按照老师的要求研制“试24”有四个重点:引擎、螺旋桨、理想空气动力外形、彻底减轻重量。

在这四个重点中引擎是已经定型的,而螺旋桨、理想空气动力外形需要大量的吹风试验,而彻底减轻重量,不仅要从结构上着手,还要从材料上着手,两者缺一不可。

“老师!”

在袁士骐走到老师身边问候时,冯桂连看着自己的学生,先是一笑,然后又叮嘱道。

“士骐,能再减轻一点重量,可就要看你的了!”

在设计组中,袁士骐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负责为减轻重量进行计算,以0。l克为单位,以减轻飞的自重,而这个工作已经快把他逼疯了,而老师的叮嘱却又让他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老师,放心下,今天我至少还能再减轻几公斤!”

嘴上这么说着,可在袁士骐走进工作室的时候,他立即产生一种几近崩溃的感觉。

“自封闭油箱要使用、防弹装甲要使用,还要降低重量……”

当再一次投入工作之后,袁士骐很便再一次陷入了“崩溃”因为依照现在的结构设计,飞机依然超重,为了减轻重量,他已采用一切手段,甚至不惜采用正在试验中的7075铝合金,这种铝合金物理性能与钢接近,正因如此,才能对飞机主桁梁、框架进行重新设计以减轻重量,但是减轻重量并不是盲目的,不能牺牲飞机机体的强度。

而现在负责“减重”的袁士骐却早已陷入一个瓶径之中,如何进一步减轻重量,但凡是可以采用的办法他都已经采用了,而为了降低重量,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取消座舱防弹装甲以及自封闭油箱,但是研究所却拒绝了,理由非常简单一一飞行员培养不易,飞机机体必须能够保护飞行员,就像自封闭油箱,完全就是为保护飞行员而特意研制,其原理非常简单,在金属油箱外粘贴一层生橡胶,利用生橡胶遇汽油融化膨涨的原理,避免燃油外泄。

“油箱……”

突然袁士骐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连忙翻出油箱图纸,以查看其结构。

“油箱内层为l毫米铝合金,外层为2厘米生橡胶,橡胶为什么这么厚?”

心下疑惑着,他立即拿起图纸离开了工作室。

“是这样的,因为油箱是用铝合金制造的包橡胶油箱,其被击穿时,汽油会从弹孔流出,因为铝基材料的弹孔上有毛刺,胶套不能封住弹孔,就是引发油箱燃烧。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呢,我们只能加厚胶套,从而使毛刺在胶套内产生……”

面对油箱组的解释,袁士骐的眉头一皱。

“那有没有办法把厚度减少一点?”

“2公分,已经是最薄的了,你可以到试验场看一下,想要确保12。7公厘机枪弹击中后油箱不至外泄,至少需要3公分,我们是一枪一枪试出来的结果,2公分是确保7成机率不至外泄……”

“毛刺、毛刺……”

在油箱组的工作室内,袁士骐一张张的看着手中的照片,照片无一例外,都是自封闭油箱的试验照片,足足有几百张之多,而每一张照片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弹孔出口处的金属毛刺,而这正是加厚胶套的原因。

“金属会产生毛刺,而且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用金属制造油箱呢?”

思索着,袁士骐翻看着手中的技术资料,他首先考虑到是研究所研发的竹制油箱,可以对其重量计算之后,便立即否决了,其重量太重,这毕竟不是“幼狐”那样的教练机,一架战斗机,对于自身重量的每一克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o

“还有什么材料呢?”

随后他又开始翻看着材料表,这张表格上清楚的详列着公司生产各种材料以及材料的物理特性,其中中铝公司去年刚刚实现批量生产的7075铝合金,则是最重要的一种新型航空铝材,不过现在,袁士骐却完全放弃了铝材甚至金属材料,可是除了金属材料,还有什么材料呢?

突然,一种新型材料的物理特性映在他的视线内。

“拉伸强度323。7mea,重不到铝合金三分之二……”

这……诧异的看着表格上的这种一直被他忽视的新型材料,袁士骐的双眼冒着光,仔细的翻看着他的物理特性表,又查阅的相关资料之后,袁士骐整个人随之都变得激动起来,他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似的,大声喊叫着。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老师,我找到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蓝色的天空

民国二十五年7月,这一天天高云淡,这是一个炎炎的夏日,在烈日的暴晒下,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的试飞机场内却笼罩着肃穆的气氛,在停机坪上,头戴着草帽的技术人员、地勤人员,正在围着一架银白色的飞机,似乎正在检查着什么,这架银色的没有涂漆的飞机在烈日的灼烤下,映射着耀眼的光彩。

这并不是航空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第一架飞机,甚至也不是第一次“战斗机”就在一个月前,“试24一!”已经进行了试飞,不过尽管其大多数指标都达到了技术要求,但是依然有所不足,也正因如此,“试24—2”才会引技所上下近千人的关注,因为这决定着航技所制定的“跨越式”研发是“痴人说梦”还是“技术进步”。

在人群中,袁士骐虽说显得有些自信,但自信中却又带着些紧张,相比之下作为总设计的冯桂连却是和组内的中外航空工程师们,在那里谈笑风声聊着天。

“一号机的空重是2864公个重量太大了,翼载那么高,机动性自然不行!二号机比它足足轻了753公斤……”

机动性,这是一号机最大的不足,在与菲亚特cr。32的模拟空战中,若是不是靠着503公里的最大时速,再加上飞行员采用一击脱离的战术,碰到机动性高,速度相近的对手,绝对会被击落,尽管它比现在大多数战斗机更为优良,但依然无法达标。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优点,它可以携带4枚150公斤**!”

在他们的讨论声中,试飞员黄泮洋自信地坐进座舱。此刻,他心里既激动又平静,从三年前于美国回国,加入空军的要求被拒绝后,他就成为了北方公司的“雇员”先是“俱乐部”的成员,在俱乐部部接受了德国战术教官的空战培训,虽说他也曾驾驶过幼狐,但在他看来,那种简单的飞机,与战斗机相差甚远,而现在,他终于能够驾驶国产战斗机,但是——这个战斗机的性能,能够满足战斗的需要吗?

“0号飞机准备完毕,请求引擎启动。”

又一次,他通过机载电台与塔台联络着,机载电台是北方电器公司研制的新型装备,使得飞行员在空中可以与僚机以及基地联络,而不像过去一样,通过手势甚至黑板联系,而且其是通过喉震传声。

“同意启动!”

接到信号之后,黄泮洋便伸左手向地勤示意,“嗵!”伴着一声启动药弹的声响,发动机转动了,随着发动机的转动,转速表立即运行着,在引擎的轰鸣声中,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了这架飞机。

“同意起飞!”

随着塔台的一声令下,刹那间,这架银色的战机轰鸣向前滑行,速度由慢而快,他的机尾首先抬起,数米后,前轮离地,银色的战机如同一支银色的利箭一般直刺苍穹……

几分钟后,飞机呼啸着掠过城市上空,进入预定的空域。黄泮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