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能够了解自己设立“产金联”用意的人。

“所以,才通过产金联推出项目清单,从而吸引乡绅们进行实业投资?”

那位叶记者的来访,尽管李树翘解释了一些问题,但同样的,他的问题又让他的心底生出了一些新的疑惑。

“的确!”

可这也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用意罢了。

“用技术和市场吸引社会固定资本,将固定的土地转入市场的同时,又使得社会游散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推进了专区的实业发展,公司生产的机械设备亦获得了市场,可以说是合之两利的事情,如果排除新区和公司资本的话,在专区成立前,专区十二县工业经济资本不过只有163万元,而现在呢?是7584。5万元,现在平均每个月,专区十二县都有超过300家新建工厂他们的规模不大,小则资本不过一两万元,高者亦不过三四十万元,但正是这些小型企业,繁荣了我们的经济,现在,整个华北,甚至一些偏远省份,都能够看到“邯彰造”可以说,就目前来看,我们的这一政策是成功的。”

管明棠的脸上带着得意,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缔造的,或者说他一手促成的,现在的邯彰就像后世苏南一样,一大批“乡镇企业”出现在乡村,繁荣了乡村的经济,吸纳乡村富余劳动力,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现在的专区是什么状况呢?减租降息、水利建设及良种推广使得大多数农民收入倍增,而收入增加后的农民渴望得到土地,而市场的繁荣以及无偿的技术转让吸引了本地士绅们的目光,乡绅为投资实业,资本不足只能售出土地,一个无形的链条在专区已经基本形成,而在这个链条中,政府、公司、士绅、农民,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都满意了,至少绝大多数人会对目前的一切感觉非常满意,农民得到了土地、乡绅得到了工厂、企业得到了市场,而政府呢?

政府则从中得到了财政收入的增加,即便是不计算实业工厂举办引发的税收增加,今年不过是一个季度,仅土地转让所收取的印花税之外的“教育附加”就高达七百余万——一张官凭土地合同,无论售出者或者买入者都需要交纳一元教育附加,而出于限制土地集中,则通过每户每年购买土地不得超过十亩,次年再次购地教育附加增加至交易额的l0%,随后逐年递增10%,且限购额降至五亩,以限制土地买入,而对于售出不仅不给予限制,反而对二次交易减收教育附加。

至于另一项收获则是——农村、农民得到了稳定,上百万农民在其收入增加后,他们得到了的梦寐以求的土地,当然是自己出钱购买,如果长此以往,最多两年,专区的土地分配情况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土地集中的现象或许会存在,但绝不至产生影响,而土地交易中不断提高的教育附加,则又能限制农民的购地意愿,进而将其收入转向消费市场,从而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尽管现在专区并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但实际上,只需要两到三年,这场借助市场作为剪刀的“惠泽”将会改变这里的一切,既没有暴力,政府也不需要额外承担那怕一分钱的负担,不仅如此,政府还获得了大笔税收。

对于先生提到的这些,李树翘当然知道,甚至于这种“借助市场实现土地再分配……”还是他在目睹了乡绅售地、农民购地后总结出来的,现在专员公署只是进一步促成这些,比如通过农村合作社公积金向农民提供小额购地贷款,以帮助农民购进,但在今天之前,他似乎没有注意到那个问题,可是叶先云临走前的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o

“先生,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李树翘的情绪显得有些低落,而声音更极为低沉,意外的看着李树翘,管明棠点了点头。

“说来听听!”

“如果仅只是邯彰一地的话,我们可以不断的办工厂,我们可以办上万家工厂,以促成邯彰的发展,改善邯彰民众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全中国变成我们的市场,也许十年,可能还要再短一些,邯彰造也许就会代替洋货,可到那时,邯彰是发展了,可是……”抬起头,李树翘迎着先生的视线问道。“先生,可是中国呢?中国其它地方呢?”

第四百一十一章润物无声

//添加开头

“家、生活、国家……”

念叼着这几个词,在青年中国俱乐部内,曾琦这位专员公署高级顾问,反复看着他为《醒狮》杂志写的特稿,从邯彰组建常备民团,再到民众踊跃从军,曾琦便亲自采访了多人,以了解士兵们的心态,了解他们为何投军。

“幼椿,你知不知道,上个月,在乡下碰到一个老农,你猜他为什么让儿子去从军?”

放下手中的特稿,曾琦看着坐于旁边的好友。

“嗯?”

应着,李璜放下手中的钢笔,此时,他正在书写着一份青年中国俱乐部的活动草案,青年中国俱乐部是他在管明棠的建议下,于邯彰成立的俱乐部,其目的在于发动青年,影响青年,促使青年在国家主义的感召下,实施国家建设,而非陷入一味的信仰之争。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曾琦或是李璜倒是非常赞同管明棠的见解,信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当前面临日本的入侵,若是再执着于“信仰”、“理念”之争,那么只有敌人受益,而于国家无益。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左舜生去年上庐山与蒋介石面谈,才有了现在青年俱乐部的成立。

“他告诉我,现在日子才刚往好了过,若是日本人打来了,好日子也就没有了,所以他儿子得从军!不为别的,为得就是过个好日子!”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让李璜沉思着,良久之后才看着曾琦笑问道。

“慕韩,如果,哲勤早生十年,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那个反问中,曾琦沉默着,在某种程度上,他之所以会支持与管明棠合作,更多的原因是管明棠对国家至上这一观点的认同,而在政治理念上,现在他在邯彰专区实施的各种政策,同样起着“改良社会、振兴国家、促进大同”的作用,如果说过去他们从事的更多局限于理论,那么现在,管哲勤于专区执政十月的则是将他们曾经的理论,完美的实施于此,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甘愿为其驱使或者说与其进行全面合作。

而这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同样是令人鼓舞,至少,第一次,他们将理念的“提倡国家主义教育”化为行动,专员公署教育处长是党内的陈启华,在其的倡导下,专区实施的教育理念是国家主义教育,在开设学校推广教育时,来自北方师范的老师,在学校时亦受其国家至上观点的影响。

现在军事教育、公民教育在全面推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观点,在专区得到普遍认同,这一切都得益于一点——管明棠的合作。

如果早生十年,早十年,如果是十年前的话,或许很多结果都会大不一样吧!或许那时,就不会有……

“你去乡村合作社试点参观过吗?”

沉思中,曾琦却把话题向别处。

“嗯!”

心知曾琦为何转移话题的李璜并没有在那个问题上继续谈下去,因为那个问题的背后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而在李璜看来,在国家存亡之时,那个问题是绝不能够去讨论的,甚至任何有违国家至上观点的话题,都不应该加以谈论。

“这个农村合作试,和一般合作社不同,他是在村民代表上的自治社区。其最高机构是社员大会,按照规章,通常是一个月开会一次。在年度社员大会负责讨论合作社事务并选举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是合作社执行机构,处理经济事务及政务。社员大会还选举委员会,由委员会处理农耕、健康、教育、文化、吸收新成员等事务。所有合作成员均有权参加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的选举。会员在代表大会和委员会任职全凭自愿……”

在提及合作社时,曾琦的内心略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看来这个看似目的是为了复合农村的乡村合作社式农庄却让他看到了管明棠的另一面,一直未曾显露的一面。

“怎么,这个制度是不是有点熟悉?”

可不就是有点熟悉,根本就是同他们设想中宪政模式的实施,只不过,这种“全民民治的”被管明棠巧妙的用一个“农民经济合作”的方式加以“伪装”,但两者却是共通的。

“先有合作社民众因经济利益,而适应选举、适应政治,并从经济利益中,意识到选举与其利益之息息相关,这……”

沉吟着曾琦看着李璜说道。

“这才是管明棠的高明之处,什么是润物于无声,幼椿,至多五年,我敢保证五年后,全中国,都会知道,邯彰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无论论对于外界来说,五后年邯彰意味着什么,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猜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但是对于时下的国人而言,对于邯彰意味着什么,他们倒是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太阳刚刚从山脊上沉下去,闹腾了一天的巴县县城内便慢慢的恢复了往日里的沉寂,不过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抗日的标语,这几日县城里的学生,又开始在游起行来,说是抗日游行,对于地处四川腹地的巴县来说,这里的消息总比外界来的晚些,就像这学生们抗日的缘由似的,那可都是几个月前的事,不过这并不妨碍学生们的游行,并市场上呼吁抵制东洋货。

而在邻街的二楼的房间里,张芳婕便就撅起着小嘴唇,此时她躺在床上,并没有像以往一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打扮,却倒在床上看着帐顶出神,突的,她像是受到什么惊吓似的跳下床来,然后从床下拖出那口小巧的牛皮箱来。

一下掀开开了箱子盖,把箱子底朝天向床上一撒,花花绿绿的衣服和日用品就翻满了一床。随后张芳婕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这许多衣服和杂用品越看越可爱,却又越看越像是东洋货呢!

“这也是东洋货,那也是东洋货!”

看着眼前这些曾经吸引着她的东洋货,在这一瞬间,她整个人浑身都变得烦躁起来了。正也是为了这东洋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同学们笑骂,她回家来没好气。她看着自己的箱子里,几乎每一件衣服的料子,那都是东洋货。

全都不能穿了么?

可是她——舍不得,而且爹也未必值得另外再制新的!想到这,张芳婕忍不住眼圈儿红了。她喜欢这些漂亮的衣裳,可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的非侵略中国干什么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

“咦?这是怎么了?”

忽然房门边来了这一声。接着就是张大嫂的摇摇摆摆的瘦身形。看见那乱丢了一床的衣服,又看见女儿只穿着一件绒线短衣站在床前出神,她这一惊非同小可,今个这是怎么了。

一见到娘,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张芳婕飞跑到母亲身边,哭丧着脸说:

“娘!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张大嫂摇着头叹着气,一手扶住了女儿的肩膀。

“闺女,你什么脱得这么光落落的,小心冻着!”

在巴县城里,谁不知道老张家就这么一个闺女,平日里,可是宠个没法儿啊。

“娘!你说明个我穿什么衣服?这些都是东洋化,我只好躲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们要笑我,骂我!”

原本被女儿那副样子吓了一跳的张大嫂立即明白了原因,她当是什么事那,这抵制东洋货什么的,这两年可是没少闹腾,闹腾来闹腾去,闹闹也就过了,让那些个学生一年到头的抵制东洋货,就是商家愿意,这些学生,也不见得愿意。

“东洋货?”

瞧着闺女散落一床的衣裳,突然张大嫂像是一咋似的,从床上拿起一件衣裳来。

“谁,谁说这是东洋货了!”

旁的衣裳张大嫂不知道,那件小洋装张大嫂可是知道,那是年前刚办的那个“北方贸易”的展经理送来的礼物,她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位展经理的话,于是连忙翻过衣领,指着衣领上的白标说道。

“闺女,你瞧这衣服上写的是什么?”

对于只识几百个字的张大嫂来说,那衣领上的“洋字码”她显然是看不懂的,不过她却知道当时那位展经理指着衣标上的“洋字码”说的话。

拿过那件漂亮的一看就是洋货的小洋装,张芳婕看着上面的英文,先是一愣,随即其中的一句英文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na”

“对,对就是这个卖地什么猜那的,当初送这件衣裳的那个展经理说,这小洋装是用来出口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是什么,好像是说什么,原料是中国的、也是中国制造的,这不是国货还是什么货,这可是一等国货啊!”

张大嫂像是献宝似的对女儿说道,然后又把衣服朝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