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无论臣子如何劝说,耶律浚就是不听劝告,一定要亲自率军南下。

因为赵昭,在清州城下可以正面交锋。更为难得的,可以有机会打败他,可以蹂躏他,疯狂的报复,让他跪在面前求饶。

这是耶律浚梦寐以求的事情,哪能轻易放弃?尤其是心理如此脆弱的时期。

于是乎,奇葩的一幕出现了。

一个皇帝御驾亲征,带着一只精锐深入敌国境内,孤身犯险,目则是为了另外一个皇帝。

尽管有臣子强调,如此做法很危险,但是耶律浚却不在乎。

从事实和计划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危险可言,他不想放弃一个可以与赵昭正面对决的机会。

一个可以彻底将他踩在脚下,彻底发泄愤怒,一雪耻辱的机会。

其实他内心里还有另外一层打算,如果这件事成功了,会意味着什么?辽主亲自擒获宋帝,将来在史书上也会大书特书的。

他耶律浚将会超过祖、父,甚至超过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位时期,无意是辽国最强大的时候。

圣宗皇帝也成为辽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耶律浚一直自命不凡,心中有个偌大的宏愿,就是要超过圣宗皇帝。

他之所以对于饮马黄河如此感兴趣,如此的执着,原因就在这里。当年承天太后与圣宗皇帝受阻于澶州,渡河未果。

而自己,只要能率领契丹大军渡过黄河,就能竖立起一座新的丰碑。

耶律隆绪是御驾亲征,那么他也必须如此,这就是超越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而今,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耶律浚如何能轻易放弃?

第七一一章三日

秋日的清晨,红彤彤的朝阳在雾气中时隐时现。

清州城外的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运来粮草和军械。

黄河治理的还是颇有成效的,尤其是西夏灭亡之后,黄河上游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尤其是黄土高原一代,少了战乱的破坏,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正在加紧实施。

黄河水患减少,河北路平原上原有的运河也不再受到泥沙的严重影响,这两年已经开始恢复。吃水浅一些的平底小船畅通无阻是没问题的,若非如此,此番对战辽国,光是后勤粮草运输这一块,就够呛了。

赖三曾是一名船工,前两年黄河水患,拖家带口在外乞讨度日,流离失所,日子过的很狼狈。

当时还是工部侍郎的官家,治理好了黄河,他终于可以回到老家。文相公下令各州县给百姓划拨了几十亩土地,家里几个兄弟和老父妻儿耕种。赖三因为水性好,当年跑过船,见运河恢复畅通,就重操旧业,想要多挣点钱贴补家用。

尤其是官家这次出征辽国,大量运送粮草,他们这些船工也格外忙碌。不过没有人觉得辛苦,更没有怨言,他们现在一切的幸福生活都是官家赵昭给予的,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他们也听说了,现在河北路的水患是没有,最大的祸患便是契丹人。只要夺回了燕云十六州,将会永绝后患,为了报恩,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定生活,一切都值得。

天亮之后。卸货之后的船只正准备离开,返航南下继续运送粮草。可是船只刚刚离开码头,赖三却发现船身不断摇晃。可是明明没有风啊,即便是空船,也不至于摇晃的这么厉害。那是为什么……

紧接着赖三发现水面也在晃动,先是一圈圈的涟漪,虽然则是波浪。不是风,是大地……

赖三终于发现,是整个大地在微微颤动,是地震吗?前几年。河北路连续发生了好几次地震,也有类似的情形出现,赖三是见过的。莫非又地震了?还记得当年地震之后,哀鸿遍野,就是当今的宣抚使吴充前来赈济的。

如今才刚刚过上好日子,千万不要再有地震灾害出现。赖三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可他发现水面上的波纹越来越明显,显然震动更加剧烈了,难道是大地震?不对啊,地震哪有持续这么长时间的?

赖三很是疑惑,突然听到同伴一声呼喊,回过头去,目光穿过逐渐散开的浓雾。看到远处烟尘大作,如同一道洪水一样快速向前推进,逐渐向清州城而来。

怎么回事?又过了片刻,终于有人看出了门道,是骑兵,是大队的骑兵。只有大量的战马快速狂奔,才能造就如此强烈的震动。

正在惊愕之间,这些骑兵已经接近了清州城,滚滚的杀气铺天盖地用来,一瞬间赖三有种要窒息的感觉。

……

契丹大军突然杀到清州城下。宋军始料未及。

雾气掩盖了其踪迹,等到发现的时候,其他的任何作为已经毫无意义,只能关闭城门,防守御敌。

清州的守将叫罗建成。发现这一状况之后大惊失色。不为别的,就因为大宋皇帝的大纛正在清州城头飘扬,而清州城里只有八千守军。抬头看一眼,城外至少三万以上的契丹铁骑,兵力悬殊。

罗建成也算是老成持重,第一时间倒并未慌乱,但不可避免地紧张。立即吩咐人关闭城门,并在后面堆砌石块,将城门死死封锁。

只是八千人守卫一座城池,面对几乎四倍的兵力,想要守住城池太难。对他们而言,八千人要守住四面城墙。但对于契丹人而言,他们只需要集中兵力,打一面,甚至只需要攻破一个点就大功告成了。

一旦城破,会是什么后果?

罗建成不敢多想那种天塌地陷的可能,立即传令给清州府衙,动员城中所有健壮的男丁上城头作战,哪怕是家中独子,也必须服从命令,现在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大宋皇帝的安全。

如此也算是给百姓和士兵增加一点自信心吧,最怕的就是未战先害怕了。只是清州毕竟不是最靠近边界的城池,各方面的作战准备都不是很充分的,心理准备也不足,看起来真的有些仓促。

征发的男丁才正在往城头上赶,契丹大军就发动了进攻,罗建本来打算抽空去见皇帝赵昭一面的,现下却根本脱不开身了。

契丹人的进攻很凶猛,半个时辰,清州外围的宋军已经全部被清缴,并且对城头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冲击。契丹人如此做法,大概是想要趁着突然袭击,宋军慌乱,好打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失败了,宋军虽然阻挡了契丹人第一波进攻。但就是这短短半个时辰,城头已经撂下了几百具尸体。契丹人现在退却了,他们肯定是在休息,并且砍伐树木,准备攻城器械,真正有威胁的正式进攻尚未开始,不知道到时候又有多少人阵亡?是否能顶得住契丹大军的冲击。

压力山大啊!

罗建成松了口气,准备赶紧抽空去见见皇帝赵昭,可是一回头瞧见官家已经走上城头,正在慰问受伤的将士。

“末将参见官家!”

“罗将军不必多礼,现在什么情况?”到底不愧是一国之君,尽管形势危急,但是赵昭却格外淡定,没有丝毫的慌乱。

“契丹兵力大约在三万,都是精锐,末将已经征发民夫上城帮忙驻守了。”罗建成言简意赅,基本把情况说明白。清州守军几何,防御形势如何,众所周知,不必赘述。

“可知道对方主将何人?”赵昭面无表情,对敌方主将的何人倒十分感兴趣。

“暂时还不知晓!”

赵昭吩咐道:“想办法,给朕弄清楚此事。”

“是!”

赵昭转身就走,罗建成低声道:“官家稍等,末将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走到城楼下的僻静之处,罗建成才道:“陛下,清州兵力不足,契丹人来势汹汹,怕是有危险。官家万金之躯,可否先行移步,官家麾下有大宋刀锋精锐卫队,臣在率领清州守军,护送官家突围出去。”

赵昭眉头一皱道:“罗将军是对自己没信心呢?还是对朕没信心?”

“臣不敢!”罗建成躬身道:“臣与清州将士将会拼死力战,保护官家的安全。但到底兵力悬殊,清州也没有高墙深池,臣是担心,万一……万一要是有个闪失……官家一身维系大宋江山社稷,不可有任何闪失。”

赵昭反问道:“可问题是,你保证能够护送朕安全突围吗?”

罗建成顿时语塞!

“待在清州,好歹还有城墙可以抵挡辽军,但若是出城了……大宋刀锋乃精锐不假,你罗建成的清州军也会拼死力战。可在城外的平原上,能是契丹骑兵的对手吗?对方的兵力数倍于我们,且更擅长骑兵作战,在野战中想要从他们手底下溜走,难度有多大?”

罗建成愕然了,刚才他是太过着急了,契丹人突然杀过来,清州城岌岌可危。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素来沉稳,即便是他也算足智多谋,也难以淡定。毕竟关系到皇帝的安全,关系到大宋的国运。

此刻听赵昭这么一说,很快回过神来,慌乱之间确实思虑不周,突围才是真的危险,更容易让官家出现闪失。那可就是的是万劫不复,千古罪人了。

“罗将军,再也不要提突围的事情,朕走了,清州的军民该当如何?难道要放弃他们?”赵昭沉声道:“一旦透露出突围的念头,军民的信心会彻底丧失,才是真正危险。你应该知道,此战对于大宋意义何其重大,好不容易提起的国威士气不能因此而前功尽弃。”

“是,臣遵旨,臣已经竭尽全力,拼死守卫清州城。”罗建成觉得肩上的压力更沉重了,但同样意义非凡。

赵昭赞许地看了一眼罗建成,语重心长道:“罗将军,朕之所以来清州,其实也是看中了你的忠诚与勇武,契丹人虽然来势汹汹,但朕相信你能顶住。三天,只需要给朕顶住三天,你将会是大宋的功臣,朕会下旨封你为忠勇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罗建成跪倒在赵昭面前,叩首道:“臣一定尽忠职守,誓死守卫清州,誓死保卫陛下!”

“好,朕相信你能做到!”

赵昭说完之后就转身离开了,罗建成惊喜,却又觉得沉重。坚守三日,虽然艰难,但无论如何都要做到。

三日,为什么是三日呢?

罗建成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宋军的精锐军团都出战了,至少在三百里之外。附近的莫州和瀛州,虽然也有驻军,但是兵力并不多,即便有心救援,怕是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即便是熬过了三天,援军就能赶回来吗?对了,官家在西北作战素来,素来稳重,经验丰富,这次为何这么冒失,将所有的将军派出去进攻呢?

不对啊,三天……联想到官家的三天之约,罗建成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七一二章生死鏖战

数十年来,宋辽之间最激烈的战斗在清州城下展开。

契丹铁骑突然赶到,让宋军措手不及,好在反应还算快,没有酿成惨重的后果。

因为是突击奔袭,又是以骑兵为主,辽军并不曾携带重型进攻器械。不过工匠随军同行,自从占据燕云十六州之后,契丹人对于城池攻守战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燕云地区大量的汉人中,有不少的能工巧匠。

时间宝贵,契丹人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宋朝的皇帝就在清州城内。如今消息正在向四处传播,宋朝各部一定会在最快时间回援,如果不能再宋军大部队赶回来之前结束战斗,擒获宋朝皇帝,一切都是白搭。

故而前两次进攻最主要的是清扫清州外围,羽箭能轻型武器杀伤宋军守卫的有生力量,打击宋军的信心。与此同时,辽国的工匠立即动手,开始制造器械,在当天晌午的时候,第一批器械竟然新鲜出炉了。

速度之快,不得不让人惊叹,可见为了擒获宋朝皇帝,契丹人是何等拼命。当然了,也离不开辽主耶律浚的催促,两国皇帝在清州狭路相逢,非要拼出个你死我活。契丹士兵都知道,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他们已经深入宋境,若只有他们,即便是全军覆没也不打紧。但辽主亲自率军南下,就必须要小心了。

一旦突袭失败,给宋军反包围,耶律浚就有可能有危险,风险同样很大。

仔细说起来,宋辽两国的情形十分相似。两国的皇帝都很年轻,都刚刚登基不久。继承人都是两个年幼的小孩,此刻又都同样身处险境。

此战只有胜负,很难有平局,所以他们之间注定只能一个笑傲天下,另外一个兵败沉沦。甚至是丢掉性命。那么相应的结果,两国之间必有一强盛,一衰败。

两个年轻皇帝的命运,两个国家的气运,东方的天下大势都维系于这一战,清州城下。史笔的痕迹会划向哪一方?

第一天过去了,契丹人冲击的很凶猛,但因为晌午时才开始投入攻城器械,进攻效果并不太好。基本可以说是无功而返,不过确实给宋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收兵之后,耶律浚看着夜幕中的清州城。淡淡一笑,默然不语。第一天攻不下城池是不奇怪,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反,从宋军顽强的抵抗来看,至少可以断定,赵昭就在城内。

只要人在就好,瓮中捉鳖。关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