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一亩三分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村一亩三分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天到山里摘板栗的人还是有不少。到自家山上。几十棵板栗树上挂着一个个绿色的小圆团,浑身长着小刺。就像田野边小刺猬一样。。只是多个区别一个会动一个是挂在树上。。。

成熟的板栗,它自己会裂开,然后整个掉下来。一般大家都会用竹竿打下来。裂开的用脚踩住,用烧火钳就可以把板栗从里面夹出来。一次能夹四个出来。

张牛家的板栗树不高,叶枝比较散,挂的板栗的也不多,老品种就这样了。然后用里敲打树枝。啪啪的。一个个绿色的小刺团从树下掉下来。把树下的金刚砸的哼哼直叫,野猪皮厚,没事一样,看张牛这样敲打树枝。“金刚”哼哼几声朝板栗树撞去。哗拉掉下不少,比张牛这样敲打还省力。偶尔剩下的几个才用竹竿打下来。

张牛现在感觉金刚也不是吃白食,毕竟这撞树,还是厉害的。。命令“金刚”去撞树。撞的树枝哗哗直响。他就在后面拣掉在地上的板栗,。。

有了这得力助手,速度快多了,张牛只管往麻袋里装就可以。看着地上还很多的板栗,忙叫金刚停了下来。。要不撞的太多,可就拿不回去了。

就在他还在装板栗的时候,远处的“金刚”哼哼几声后猛的窜进草丛里。。肩膀上的小不点也迅速的跑了过去。

张牛也赶紧扔下麻袋。跑了过去,沿着一路压弯的杂草。没一会就看见“金刚”。远远看到“金刚”猪蹄下不知道压着啥东西,“小不点”伸出小爪子不断的拨弄那东西,

等张牛走进一看,原来金刚蹄下压着一只灰色的野兔,正不断的挣扎想努力摆脱金刚的猪蹄。

打板栗也能打到野兔,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好,不错,金刚,晚上回去给你加菜。。

把野兔提在手里。还是蛮重的。野兔这东西平时很难捕到。村里倒有不少人在山上放上夹子。

回去把剩下的板栗团都装起来,等回去的时候再把板栗团里面的板栗弄出来。

到家把板栗团都倒在角落里过几天就会慢慢的裂开就可以取出里面的板栗。那时候的板栗的才会甜炒起来味道才正,

张牛不会弄野兔,父亲倒是很顺手,放血,剥皮。一阵忙活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爷俩等吃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的野兔特肥,味道,是正宗的野味,拿到酒楼卖几十块那是小意思。。

萝卜炖兔肉端上来后,看的张牛直流口水。旁边的小不点也吱吱的在叫。。

夹了一块兔肉放在“小不点”面前,它也不怕热就身出爪子吃了起来。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小不点吃熟食。

二更到,玉米正准备用大召唤术。召唤推荐和收藏票票多多的来

正文 第十三章 盖鸭棚

晚上炖兔肉吃的张牛直呼过瘾。。

挺着圆滚滚的肚皮。带着金刚,小不点回山脚小屋去。张牛感觉自己好象鬼子下山大扫荡那模样,喝足吃饱。最好能抢个花姑回去。

回到山边的小屋。两天没回来。桌上已经布满一层细灰。轻轻一吹,灰尘满天。没办法的张牛只好当作饭后运动。

俗话说,饭后动一动,长命百岁。这话还是挺对的。至少对张牛来说还是不错。打水擦桌子什么的。忙活好一会才收工。“小不点”和“金刚”很早就回到的地盘休息去了。只剩他一人和灰尘在作战。

活动一番后,由于家里还没挖水井,只好跑到水塘那随便洗下。带着浑身舒畅回到床上,倒床就睡。

九月份的天气还是早的很快。树上的麻雀什么的。唧唧渣渣好不热闹。

今天张牛要准备为小鸭子盖一座水上棚。前半部分盖在陆地上,后半部分盖在水上,这样冬天的时候,鸭子晚上可以睡在陆地这边,而夏天可以睡水上这边。清鸭粪也方便下,直接买个小型抽水机加上几米的管子,就可以经常清洗。

打底桩,张牛想用山上的松树,坚固耐牢。毕竟都要打在水中。容易腐烂。别的都用山上的毛竹三十,一百斤买点就搞用,他不准备建很大,能关个一千多点就行了。多了太热少了冬天太冷。

下午跑村里。经人介绍来到王大伯家。说想买点毛竹回去。王大伯二话没说就同意。最后已二十八一百的价格买了一千斤。就是要自己去山里砍毛竹,王大伯家的儿女都出门在外。没在家。砍毛竹的事只能张牛自己去砍。趁时间还早。黄大伯带张牛到种毛竹的地方认认路。并指出毛竹的范围,山上毛竹都整片连在一起,没人说明的情况下。还真不好认。

在认识毛竹所在地后,便打到回俯。天色已晚。只能明天来砍伐。

老早,张牛就到毛竹地,还有小不点和金刚,现在出门都有固定队伍。

山里毛竹一般都是些老毛竹。很少有新抽出的毛竹,每年的春天和冬天,毛竹林连片的竹笋从地下拱出来。眼力好的熟手,就凭一丝开裂的地方,就可以断定下面有竹笋。这两个时候,就会有许多人上毛竹山。找竹笋。竹笋尤其已冬笋卖的最贵,而春笋的价格就一般了,那时候什么小竹笋,野毛竹笋。山里多的是,价格就这样掉下来,不值钱了。

冬笋刚大量出的时候,就有不少二手贩子进村,收购鲜竹笋,自家只留下少许。基本的都会卖掉。也有的人不卖而是自己拿来做竹笋干,或者是阉竹笋。要是天气好,过年就可以吃上竹笋干,一般都是竹笋和老鸭子放在一起烧。味道不是一般的好。

黄大伯的毛竹,根根都特别的高大。,没有分枝。笔直到顶。毛竹不是选越大越好,一般都要选些陈年的。很好辨认。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张牛则专朝老毛竹下手,哗哗的一根根毛竹倒了下来。削去后面的分叉,和顶尖,这样就搞定一根毛竹。

就这样忙到中午。再从山上背到山下过称之后。他们用三轮车拖到张牛那去,这也花了张牛不少的RMB直呼心痛。

刚砍的毛竹都堆在院前的空地上,毛竹砍下来还要晒上几天去掉水分,要不到时用铁丝扎的时候,明明应该扎紧了。可没几天功夫又松开了这就是毛竹还有水分的问题。。

休息一天后,张牛叫来父亲,大伯等一干亲戚一起来帮忙盖鸭棚,上午挖坑打桩,还要把毛竹按多长一短锯下来。再劈出一根根大小均匀的细条毛竹,这个到时候用来充当夹条。

一上午在水塘边就立起来三根大桩六根小桩已经有初步的棚架子了。中午吃喝后,又继续开工。已经有了架子。下午的速度的快多了。最后上面盖上沥青油毡。并用竹条一一用铁丝扎上。一座简单的陆地鸭棚就建好,人多就力量大。不过前提要好吃好喝招待下。剩下的水上部分,明天再搞。

由于建水上部分打桩比较麻烦费了不少时日,经过三天的辛苦努力。鸭棚终于建好,水陆两用。把电线也拉了进来。挂上灯泡。只待小鸭子入住。

当天晚上张牛就把空间里的鸭子全抓出来。关在鸭棚里。对于新出现的地方小鸭子还是比较兴奋,走来走去,嘎嘎的乱叫。形成一场交响乐。

张牛不准备用传统的喂鸭饲料。打算就这样放养,反正家里还不少陈年的稻谷。可以拿来喂养。白天在塘里鸭子自己会抓些小虫,小鱼什么的。晚上就赶回棚里。多赶几次以后只要开灯,就回自己回鸭棚。就前短时间累点。

忙完小鸭子的工作。接下来的张牛,准备好好的发展下空间里的东西。有那么好的资源没去利用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这空间。谁叫他这短有点忙呢。

站在空间里,不断思索着,应该种些啥东西上去。手头上的钱已经不多了。再不搞点新东西出来,可真要断粮了。

玉米现在是价格是高了。应该还可以种上几批。水塘边的果苗都已经长出新的嫩叶,和外面光秃秃的果苗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张牛心里估计下,要不多久这几株果苗就要开花挂果了。

塘里还留有不少的鱼苗,现在都有斤把重了。也可以开始上餐桌了。不过自我感觉还是小了些。或许过上半个月就应该有四五斤重了。

上次插的番薯藤。现在都已经能挖出番薯了,估计能挖出几百斤的番薯吧!自己空间的番薯也算是早熟了。自家田里的番薯还都还没自己的个头大呢。

番薯村里人都喜欢挖个地窖盖上一堆堆的松针。这样就能放到来年春天。要不很容易就烂掉。等开春基本上就没有番薯能播种了。

一更到。早上有事现在才码出,不好意思玉米高呼求推荐和收藏。。

正文 第十四章 山货

要不先准备种点农村特有的药材“元胡”。仔细一想还是不行,这种药材后期成熟要在田里边翻土边找,累人。还得要有耐心才行。

张牛在那耗费不少脑细胞,想是想出不少,又都给他自己一一PASS掉。最后只好灰溜溜的出了空间。临走前又散上一批玉米种。

既然空闲下来。张牛打算进山里找找有什么山货没。毕竟这时候大山里正是大量出野货的时候。村里以前不少人家都有自制的土统。村里还组织一个打野猪小队。其实说是打野猪,可是平时那有什么野猪跑你面前给你打,偶尔也就打打野兔,山鸡一些小货色。张牛家以前都有把。不过后来县上面下发通告要村里把土统都要上交。之后村里的野猪小队当然也就散了。

家里没了土统,张牛只能拿把砍柴刀和一只麻袋,看着旁边的“金刚”心里胆气又大上许多。看看谁不张眼,敢出来找他的麻烦。估计除了山大王和熊瞎子,在山里他大概能横着走了吧。谁叫他有一个攻击力十足的家伙呢。

出门前把小鸭子都放出来。刚出鸭棚的一群小鸭争先恐后的朝水塘跑去。跑慢点还给后面的压了下去。还好张牛的鸭子不多。搞不好就要有小鸭子给踩伤了。

做完这些后,就朝山里进发。张牛就住在山脚下。进山却还是很快,一条蜿蜒的小路直通到山林里。路不宽,最多也就够两人并行。

初秋的早上,这边的天气已经稍微有些凉意。更别提山里,这也只是早上而已。八九点又感到些许热浪。

“金刚”则在前面开路。对于能再次进大山,“金刚”的心情很不错不停的发出哼哼声,路边的野草也要拱几下。一副出笼的表情。有了“金刚“前头开路。不用担心有什么野物跑出来。

山里的早晨格外安静,呼吸着山里带有泥土味的新鲜空气,连全身毛孔也感到特别的舒畅。还是在农村好,环境比大城市不知好上多少,虽说娱乐少点。但是别的地方还是有不少乐趣。不比大城市里那一幢幢高楼大厦拨地而起。到处都是充满钢筋混泥土的建筑,只留下少许的空地种上绿化带。

草丛中不时惊吓出一只只的麻雀。惹的“金刚”不停的咆哮。

一路上发现不少成熟野货。野葡萄、野柿子、山渣等等,也有村里很多人喜欢的野藤犁。张牛自己也比较喜欢。野藤犁在山里是长的最多的一种野货吧,随处可见,淡绿色的藤条枝,像某种符号般深深的刻画在树干上。不仔细瞧的话还难以看出树干的藤条。

野藤犁个头小。一棵藤条上能长不少个。比正宗的藤犁胜在味道好。价格也便宜上许多。一个藤犁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能摘个几百斤。多点的能达到一千多。刚摘的藤犁还是淡绿色的。硬硬的,这个时候吃上去是比较涩口。还要拿回去装在稻谷堆里,上面再盖上几床旧的棉被。大概一个星期多点就能催熟了。那时也特别多的小贩子来收购一块多一斤。对于在家物农的人来说。这也是比以额外的收入。

张牛家早几年都是父母亲他们自己上来摘的。去年摘的比较多,一千二百斤左右。一天能摘个九十斤左右,还要看在啥地方摘。一般都要在大山深处的地方才多。

还有山榛子,又称山板栗。它果形似栗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

另外还有一种矮灌木的渣子,个头小而圆。晒干磨成粉末,也就是渣子粉。夏天的时候就可以用大锅烧开水。一直熬到变成糊浆。用大盆装起来等冷却后倒上清水。第二天就可以切成一小块放上点小醋,砂糖。也就成村里孩子们夏天最喜欢吃的凉品。基本家家户户都要做,消暑,去热还是不错的。

张牛今天到山里来也就是摘点藤犁回去。再进大山里面点找找有啥兰花,有的话顺便也挖几株回去摆在家也好看。在山里只要你有眼光。几千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兰花也能找到,只不过要经过精心照料后。前段时间就有个城里人在山里呆了三天。挖出一株五万多的兰花,把村里人都吓了一跳。之后村里不管懂不懂兰花也上山看看。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就不怎么常有,兰花也就这样。

张牛不想找啥稀奇品种兰花只想挖几株的普通点就可以。

今天“小不点”倒派上用场。野藤犁的藤条到处都是。有的地方不是靠人力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