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顺昌大败之后,得知岳家军出动,完颜兀术马上收缩防守,把在中原地区的所有兵力集中在开封府及其周边的几个重镇。
遭遇到岳家军之后,先是在颖昌府和淮宁府连输两场;完颜兀术把心一横,派出最精锐的拐子马骑兵,去郾城偷袭,实施斩首战术,把目标对准了岳飞。
在郾城和小商河连输两阵以后,完颜兀术箭头一转,把目标对准了颖昌府………这个岳家军最大粮仓的所在地。
从集中力量后的遭遇战、到突发奇想的斩首战术、再到销毁粮仓的打、等等,对于一位指挥员而言,完颜兀术已经尽了他的能力,穷其所能;至于他的失败,或者可以套用后世的一句话:“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了”

岳飞原先的想法是,用大的胜利,用接连不断的大捷来刺激高宗皇帝,让他重新焕发起雄心,转而支持北伐。
以当时的思维逻辑而言,岳飞这个想法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在古代,当官员是需要政绩的,宋朝把考察官员称之为“磨勘”。
当皇帝同样需要政绩。而检验皇帝的好坏只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民生,第二就是国防和外交。
在中国的传统上,一般都是轻民生而重国防;因此,能否开疆拓土几乎成了衡量一个皇帝是否明君的重要标准。
比如在汉朝,文、景二帝重民生。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而孝武皇帝专事对外战争,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等等。虚耗国库。
从后世的评价,汉武帝要远远高出文、景二帝,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岳飞的想法,只要他能够取得接连不断的胜利,就可以让高宗皇帝知道,岳家军的将士们有能力战胜金兵,光复故土,甚至还可以收回幽云诸州。从而使高宗皇帝达到了他的祖先们所不能够达到的高度。
一代明君,开疆辟土。
这样的荣耀,有哪个皇帝不喜欢!

不得不说,岳飞的想法非常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而骨感的现实只是来源于一个人,一个岳飞一生中最大的敌人………秦桧。
秦桧的心里非常清楚明了,自从金兵突然间毁约出兵南侵的那一天起。他的首相位置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虽然得以蒙混过关,那是因为高宗皇帝的慵懒、他秦桧自己的黑箱权谋操作、以及他本人厚颜无耻的结果。
实际上,包括岳飞、刘锜在内的所有宋朝将士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都是对他秦桧投降政策的否定和讥讽。
原因很简单,所有投降议和的理论根据,都是基于本国的实力不如对方。
只有在打不过对手的情况下。才会想到投降或者讲和;倘若己方的实力还要强于对手,干嘛还要卑躬曲膝地向对手求和?
这是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
对于秦桧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身上议和的标签太明显了。
自建炎四年秦桧从北方镀金回来以后,他就开始大张旗鼓、四处宣扬讲和。他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而在绍兴八年他所主持的和议中。南宋朝廷、包括高宗皇帝所要忍受的屈辱,已经打破了大部分读书人的心理底线。
而如今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岂不是对他以往的投降政策的最大的嘲笑?
可以这样说,宋朝的官兵在前线战场上获得越多的胜利,他秦桧的首相位置就会愈加的危险。
因此,无论如何,他秦桧都必须要制止这场战争,平息所有的风险来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秦桧与岳飞势同水火,无法两立矣。
事实上,除了在正面战场上和完颜兀术斗智斗勇之外,岳飞在后方的临安府内,还同时进行着另外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岳飞依然是进攻的一方。
岳飞的进攻手段就是,用连续不断的捷报,用震惊一方的战报来提醒皇帝,你也可以成为一方的霸主、流传万世的一代明君。
相对于岳飞,秦桧自然就是防守的一方。
秦桧的防御手段就是:首先,尽可能地封锁消息,让皇帝不清楚前线战场的最新动向;其次,发动自己的党羽,向皇帝灌输金兵不可战胜的想法,要让皇帝下令岳飞尽快收兵。
当然,秦桧不会亲自出手。
秦桧自绍兴八年开始独相以后,尤其是在与金人的和议当中,得到高宗皇帝的授权,在侍读和御史台等重要部门全都培植了自己的亲信,如今战火弥漫之际,出手的当然就是秦桧的党羽们。
第一个出手的殿中侍御史罗汝楫。
罗汝楫上奏给高宗皇帝曰:“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哉!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对于罗汝楫这个说法,整个御史台集体响应,然后提交给宰执秦桧大人审核,随后上报给皇帝,请示批准。
这就是中国某些文人的表现,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切身的利益,而没有黑白对错之分;至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等等,管他呢!
对于这份集体奏告,高宗皇帝考虑到大多数干部都这样想,觉得这样更能构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于是批准。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vela2003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六十七章: 金牌急脚递

无论是在正面的战场上,还是黄河北岸的敌占区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捷报送上来。可是岳飞非但感觉不到开心,心中的不安反而越来越浓烈。
原因是,自从对郾城之战颁旨嘉奖后,十几天的时间,朝廷再也没有任何的音信送递过来,这显得太不寻常了。
从太宗皇帝开始,大宋朝廷一直对武将的用兵非常谨慎,尤其是对于岳家军这种巨无霸式的野战军,枢密院几乎每天都有书信前来了解情况,查询监督。
接连十几天的沉默,时间如此之长,要不就是朝廷有重大的变故,又或者是朝廷在政策上有一些大的改变。
反正就不是什么好事。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也就是朱仙镇大捷的那一天,岳飞还没来得及与兄弟们庆贺,朝廷的命令终于姗姗来迟了。
钦差宣读完圣旨,然后把圣旨放在岳飞高举的手中。这时候的岳飞仿佛遭受到五雷轰顶一般,静静地跪立在地面上,久久不能说话。
这居然是一道班师诏。
岳飞知道自己输了,输给了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秦桧。
痛苦、无助、不解、彷徨、悲愤填膺等等,这些形容词恐怕都难以难以描述岳飞当时的心情。
不单是岳飞,相信大部分中国人看到这段历史时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良久,岳飞拿起笔来,给高宗皇帝回了一封信。反对“措置班师”:“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响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岳飞的这片奏章写得言恳意切、一针见血、道尽了当时的形势,甚至被后世的史官评价为:“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
可惜的是,这样一篇奏章。换来的是高宗皇帝的十二道金牌。
在宋朝,所谓的金牌,是一尺长的木制通信檄牌,上面刻有八个朱漆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驿吏不得在驿站内进行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途中如有延误,必受严惩,「稽留一天罪至配流」。
这种金牌,就是皇帝下达紧急命令所专用的的快递急件。
沈括在《梦溪笔谈?官政》中记载道:“驿传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
根据《鄂王行实编年》的记载,这十二道金牌是在同一天送抵岳飞的宣抚司衙门之内………“一日而奉金书字牌者十有二”。
这十二道金牌都只有同一个命令,让岳家军马上班师回朝;而且语气之坚定、措辞之严厉,根本不容反驳。
这种情况,可谓是史无前例,足以知道事情之危急和朝廷的决心。
看来是一定要班师不可了,否则就是犯了逆上谋反的大罪。
面对这种情况,愚忠致孝的岳飞又怎敢违抗,悲愤交加之余,唯有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明代诗人李东阳回顾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时,在他的《金字牌》里写到:“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

岳家军要撤兵的消息很快就四散传开了。
当地的人民大失所望,如丧考妣,成群结队地来到军营中撼哭申述:“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虏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遗噍类矣!”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岳家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胜,捷报频传,当地的民众可以出了大力气的。
这本来就是岳飞所主张的“连接河溯”的全民抗金的行动。
如今岳家军说走就走,留给当地人民的将会是女真人无情的镇压和报复。
看着眼前的这些乡亲父老们,岳飞于心不忍,泪水从眼角处泊泊流出。无奈,岳飞唯有挥一挥手,让中军把圣旨请出来公示,语声悲咽道:“朝廷有旨,我不得擅自逗留。”
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书生。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道:“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伏闻宣相整军北来,志在恢复,某等歧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
赤子之心、功败垂成,难道你就甘心吗?
岳飞百感交集,无言以对,只好再次命人请出高宗皇帝的圣旨,放在案几之上,供众乡亲们拜读。
众人举目读过,一起大哭,相顾而泣诉曰:“大军一走,我们如何是好。”
岳飞把心一横,说道:“也罢,我留军五天,愿南归者可随军而行。”
一时间,随军往南迁徙者络绎不绝,“从而南者如市”。
对于为什么硬要岳家军班师回朝,秦桧的党羽罗汝楫的说法是:“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哉。”
没有想到,桧党的这些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说法,竟然在现代有人附和。
那些个所谓的教授和专家们的说法是:“岳飞孤军深入,虽然全是胜仗,但潜力已尽,怎么能以一军抗金人全国?所以无论怎样,他都是强弩之末了,不退兵就一定全军覆灭。所争者,不过是在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试失败而已。”
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够发现其中的谬误。
没错,这次岳飞的北伐主要是在河南一带与完颜兀术的部队在作战;而完颜兀术的这支部队虽然是金国的主力部队,但肯定不是金兵的全部。
假如金国能够倾尽全国之力,把驻守在其他地方的兵马也全部掉过来,岳飞肯定会面临很大的麻烦,甚至会不敌。
但问题是,女真人敢这样做吗?
要知道,在女真人的北方,是方兴未艾的蒙古族各部落,成吉思汗的爷爷们已经开始准备横扫亚欧两洲的征途。
在女真人的西北处,是刚刚浴火重生、脱胎换骨、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的西辽;前大辽余孽耶律大石如今羽翼渐丰,与金兵的几次鏖战,不仅不落下风,还重创了远征的金军。只是在反攻金国时,还力有不足。
而在西方,还有一直虎视眈眈的西夏。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女真人还能倾尽全国之力来应对岳家军吗?
女真人发展得太快了,国土面积骤增千百倍,第一代的战士们却死伤老病,很多时都是契丹、奚、汉人等异族军队在支撑门面。
尤其是在汉地,岳飞连战连捷,金兀术想征兵,都没人搭理。在这种局面下,凭什么说岳飞潜力以尽,完颜兀术将反败为胜?
颍昌之战,是夺河南的天王山,谁赢谁胜;而过了河南之后,黄河北岸一马平川,直到燕云都无险可守,这一点是两宋战史的铁律,任何人无法扭转。
当此时,在纯军事角度来看,岳家军已成无法遏制之势,复开封、渡黄河、收复河北甚至夺燕云都在意料之中。
至于所说的物资粮草,更是不值一谈。
中原大地上全是汉人,军队可以无限制扩充,物资可以每到一地随时调用,联结河朔的成功让岳飞再不用顾忌前三次北伐时的粮草问题。
前面是一条光明之路,如果岳飞能够继续向前,他将赢得一切。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岳飞回来了,带着无数的百姓和胜利的果实回来,还有满肚子的怨愤、失望、甚至还有茫然和无奈。
回到鄂州基地之后,朝廷随即送来了大批的赏赐。
按理说,这些赏赐都是岳飞应得的。
不要说岳飞,就是张俊和王德这两名率先撤兵的将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