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国灭辽的时候,曾经向蒙古人借兵,并向蒙古人承诺了种种的好处。
只不过,在女真人胜利之后,并没有兑现与蒙古人的“元约”,从而埋下了女真族人和蒙古族人矛盾的种子。
如今大金国内乱,蒙古人闻讯出兵,掀起了蒙古和女真两族交战的开端。
虽然这次蒙古人的出兵以失败告终,但是,星星之火已经点起,随时可以都可以发展成为燎原的态势。
在天会十三年,还有一件小事发生了,这件事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任何的回响。
但是,这件事情确实南宋汉人的一个耻辱。
太上皇帝徽宗天子死了。
老皇帝发烧兼咽喉肿痛,没有药吃,只好私下服用当地的草头方子。
这些草头方子可能对当地的百姓有效,但是老皇帝身娇肉贵,抗不住药性。就这样死了。
本来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经之路,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问题是,那些可恶的女真人居然将徽宗的尸体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
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而且用这种灯油点的灯特别光亮。
《宣和遗事》记载道:宋绍兴五年,经夏及冬,上皇疾甚,不食旬日。不复有药。彼中疾着,止取茶肭子啖,即愈。帝亦进上皇啖,味苦,及下咽喉,辄成疮疾满腹。帝自土坑中倾视上皇,则僵踞死矣。帝呜咽,不胜其恸。阿计替勉帝,可就此埋藏。问其俗,乃云,无埋瘗之地,死者必以火焚尸。及半,以杖击之,投州石中……随即护人已白宫中,乃引彼土五七人,径入坑中,以木共贯上皇而去。帝号泣从之,直至一石坑前,架尸于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烂及半,复以水灭。以木杖贯其尸,曳弃坑中。
纵观起来,徽宗赵佶可算是中国皇帝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国破家亡,皇亲贵戚任人凌辱,妻子女儿被人淫遍。临死之前是什么心情,实在难以想象。
最难过的是,死后还要按照金人的习惯,搞个什么火葬不是火葬,土葬不是土葬的玩意儿,尸体烧到一半还要用木棍打烂再埋,不知道算是什么讲究。
依照汉人的习惯,这样做和死后鞭尸有什么区别?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宋徽宗之死也算是不冤。
他的祖宗就是靠搞兵变,欺负柴家孤儿寡母篡夺的皇位。
尽管南唐国主李煜卑躬屈膝,刻意讨好也未能逃脱亡国的下场。李煜被俘带到开封之后,唯一心爱的女人小周后还要经常应召被宋太宗强奸,由几个宫女抱住手脚动弹不得,任由肆虐。
这段丑事还被宫中画师画了下来,简直是无耻之尤。
即便如此,李煜最后也未能逃脱一死,被宋太宗用酒毒杀,死状甚惨。
宋太宗干的好事全都报应到他的子孙身上了,区别只是范围更广,程度更烈,下场更惨而已。我淫人妻,人淫我妻,因果报应,分毫不爽。
虽说用因果报应来解释比较庸俗,但是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抛却祖宗干的好事不算,宋徽宗本人也不会招致丝毫同情。
太平盛世一味享乐,任用权臣佞幸小人,采办花石纲,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本来就不是治国的材料,还要死死抓住权力不放,面对外寇入侵,进退失据,禅位给儿子以后仓惶逃窜,局势稍微好转之后又顿生悔意,总想着要如何把权力从儿子手中重新要回来。
平时贵为九五之尊,颐指气使。一旦遇到金人兵临城下,又一味忍气吞声,以求自保,落得个如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中国历史上的暴君不断,但是往往在最后关头还有点血性,令人有些敬意。比较之下,朱由检煤山自缢,何其悲壮;蒋中正焦土抗战,何其惨烈。
象徽宗赵佶这种平时色厉内荏,欺压百姓,对外毫无血性,唾面自干的皇帝,如此收场也算是老天有眼了。
在公元一一三五年这一个重要的年份里,南宋朝廷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虽然缺少了大金国的那股血腥味,但是从重要性而言,却毫不逊色。
先是高宗皇帝把朝廷的重要官员以及一些有名望的读书人都号召起来,共同来参与和讨论以后的国策走向。
如何对待女真金国,如何对待伪齐的刘豫?
是战,是和,何时决战,怎样求和?
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以及其他的被俘人员该怎样处理?等等。
这些重大的事情都需要从长计议。尤其难得的是,这时外敌撤退,内匪剿平,是时候说一说了。
当然,参加讨论的人员还是有主次之分的。南宋朝国内现任的和曾任宰执的官员作为这次研讨的主要人物。
这里面包括了正在当朝得令的赵鼎、张浚,前度刘郎的朱胜非、吕颐浩。初露锋芒的秦桧,已经被高宗皇帝抛弃的汪伯彦、黄潜善,让高宗皇帝如芒在背的李纲,以及籍籍无名的李邴等人。
这时候的高宗皇帝,还颇有一点民主的风范。
这场讨论办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是费时失事,没有一点效果。
每个参与讨论的大人都很坚持自己的原先立场,没有一丝退缩和妥协,所说的话无非都是之前自己所不断强调的那些而已。
李纲还是坚持直捣黄龙府,迎接两位皇帝回国;而秦桧还是坚持与金国和谈,实施南人治南。北人归北。
真正有意义的是另一件事。现年二十九岁的高宗皇帝给自己的养子赵瑗修了一座学堂,小孩子要上学读书,学做一个合格的皇太子了。
赵瑗这个孩子已经出现在公众眼中三年了。之所以会出现,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谣言和坊间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两条传说分别是由宋朝驻金国的大使从遥远的北方带回来,以及高宗皇帝某天夜里突然惊醒,金口玉言所陈述的。
大使的版本是这样的:这位大使先生在回国之后。居然声称他金国看见到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这让南宋满朝文武大臣为之震惊!
战无不胜,神武英明的太祖赵匡胤,这在孱弱的宋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传说,一个永恒的猜想:如果他老人家不是突然死亡的话,如果宋朝还是由他的直系血脉来继承的话,还会有如今的狼狈颓唐吗?。
大使先生咳嗽了一下,说刚才的话没说完。他的意思是,他发现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样子和赵匡胤长得一模一样。
这又让南宋迅速形成了另一个论调,认为赵匡胤独力建国,子孙后代却零落贫寒,别说皇帝,连一般的爵位都没有,所以他要报复。
于是宋太祖他老人家一气之下就投生到金国去,化身为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来百般凌虐当年那个混账二弟的后代!
这个传说很有市场,甚至朝廷大部分的官员都笃信此事。或者以此事来作为自己不抵抗的籍口。
这个传说对于宋朝政府的打击是巨大的。
都是你们老赵家的事情,管我们这些外人何干?
传说之中,连老帅宗泽这等忠勇之士,在与金兵交手之前,都要去崔君府的庙里磕头请求饶恕。为的就是请求宋太祖的原谅。
这种现象,到了南宋朝的时候是愈演愈烈。
对于这种情况,高宗皇帝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有一天,高宗皇帝突然出啦宣布,说他在梦中与太祖他老人家相遇了。
高宗皇帝还说,在那天梦里,太祖突然出现,把他瞬间拉回到一百五十余年前那座风雪中的万岁殿。
在那里,高宗亲眼目睹了“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的全过程。
之后宋太祖便对高宗皇帝说道:“如果想让宋朝的国祚再续接绵长,就必须要由我的子孙来重新继承皇位。”
为什么高宗皇帝会出来做这样的声明?
一句话,合法性。
可怜的高宗皇帝,大半辈子都在被“合法性”这三个字所困扰。
太祖皇帝的说话最有权威,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
南宋政府在江南召集所有太祖系子孙,进行海选。结果发现一百五十余年间太祖系的子孙开花散叶,人还真的不少。
符合条件的,也就是太祖七世孙,“伯”字辈的孩子有一千多人,精中选优,最后确定在一胖一瘦两个孩子身上。
胖的孩子叫赵伯浩,瘦的叫赵伯琮。
以身体强度论,自然是胖些的孩子前途好,赵构选择了伯浩,命人给了伯琮三百两银子,准备遣返回家。
伯琮走到了殿门口,后面的高宗皇帝又犹豫了。他让两个孩子再一次并列站在他面前,他要重选。
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居然会是一只猫。
PS:谢谢嫣然一笑无间大大的评价票,靓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一十二章:秦桧的宦海浮沉(一)

就在高宗皇帝要决定下一任皇位继承人的关键时刻,两位候选人的PK台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
对于这只突如其来的猫,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比如这只猫究竟是野猫还是在皇宫中养的家猫,又比如为什么这只猫会在此时出现,等等。
这只猫在两个孩子身边经过,瘦小的赵伯琮恍如不见,安静如常。而小胖子赵伯浩却突然飞起一脚,决定和猫儿玩一会儿。
就这样,小胖子赵伯浩把到手的皇储之位给玩丢了。
高宗皇帝瞬间认定他不合格,不分场合不会克制没有教养,这样的本性长大了也不会是个优秀的上位者。
这场海选的结果是,瘦小的赵伯琮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唯一一个留在临安皇宫的机会。
这时候,赵伯琮只有六岁。
但是,区区一场海选的胜利并不能确保赵伯琮一定能继承高宗皇帝的大位。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历时大半年之后,由高宗皇帝亲自主持的这场国策辩论终于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的大辩论当中,主战派们大获全胜。
主战派获胜的原因的很简单………战功。
从绍兴三年开始,南宋朝官兵与金兵交战的成绩,已经从一面倒的失败逐渐变成了互有胜负;从绍兴四年前,以吴玠所率领的西北军和岳飞所统领的岳家军为代表,开始在战争中对金兵占据上风。
有了这些成绩,再加上极力主战的右宰相张浚的雄辩滔滔,让高宗皇帝也是有所触动。下旨让张浚准备北伐。
有哪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汉武帝、唐太宗一样的明君,济世安民、名垂千史,为后人所敬仰?
这时候的高宗皇帝,血仍未冷!
朝廷中的主和派们在这一次的大辩论中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同样很简单:金国不愿意和谈。
和谈最起码的基础是要金宋双方面都有妥协的意愿。而在这个时候,主和派们的手中没有任何女真人愿意接受和谈的证明。
不是你想投降就可以投降。还要你的对手接受才行。
既然主和派们失败了,当然就要承受失败的结果。
作为主和派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秦桧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再一次被高宗所弃用,扔到一边的角落去了。
而且这一次皇帝发了狠话:“秦桧永不录用。”
这位带着英雄光环从金国镀金归来的秦桧,为什么会落得如斯境况?
这还要从高宗皇帝的第六任宰相范宗尹说起。
宰相多如狗。这句话算是高宗皇帝最大的管制特征之一。在短短四年的建炎年份,高宗皇帝就分别委任了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和范宗尹这六位大人作为他的主政宰相。
不知道是事有凑巧还是精心安排,秦桧归来之日正是范宗尹当政之时。
作为徽宗时代遗留下来的主和派,范宗尹不但在众人的质疑之下,力保秦桧,还极力向高宗皇帝推荐。让秦桧当上了礼部尚书。
这个职位勉强能让其他同事信服,毕竟秦桧在金国多年,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作为朝廷的一点补偿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仅仅过了四个月,秦桧又被范宗尹提拔为参知政事。
这是一个相当于副宰相的高级职位…
对于火箭一样的升迁,秦桧并没有洋洋得意。而是谨慎地压抑着自己,每时每刻让皇帝喜欢,让上级满意。同时小心地寻觅着更进一步的机会,因为他心中的目标,绝不不止于区区一个副宰相。
就在这个时候,宰相范宗尹出事了。
从绍兴元年起,南宋朝廷逐步稳定下来。而稳定下来之后,朝廷的文官们便开始思索一个问题。
北宋皇朝如此庞大而且辉煌的国度,人口数量又多,经济实力也强。突然间一下子坍塌下来,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假如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女真人的侵略,这是很片面的,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南宋人想了很多,一直在分析问题出在了哪里?
这种追溯式的反思在朝廷和民间都在不断地开展着。渐渐地形成了南宋朝廷的一场大讨论。
在这个时候,作为文官的领袖、当朝的宰相,范宗尹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答案,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作为科班出身的高级行政官员,范宗尹的强项是组织架构和行政管理,他把问题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决定。
具体说来,就是徽宗皇帝不按牌理出牌,不断滥赏造成的。换成现代的语言,就是政府部门公开的腐败。
官衔、俸禄、奖金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