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善和张用等人如获大赦,连忙掉头转身,带领着几十万的部属,连夜拔寨启程,撤离开封府汴梁城。
宗泽和岳飞等人几经辛苦,花费无数心血才聚拢起来的这股强悍的抗金武装力量,从此烟消云散,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对于开封府汴梁城的这一小段历史,后世的人们有这样的评价:“此泽去而东京之地不可守也,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贼矣,天下事可知矣!”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错花心大大大耳郎大大繁花看尽心依旧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三十八章:怎一个乱字了得

盗亦有道,而且江湖的规矩比官府的法律更加严格,更讲究服从性。
当大枪王善没角牛杨进这些江湖顶级大佬全都聚集在开封府汴梁城之外,自愿接受宗泽节制的时候,开封府以及四周州郡的治安是前所未有的好。
大佬们吃皇粮,小弟们也很自然地吃上了皇粮;既然都是吃皇粮的,当然就不能去骚扰那些缴纳皇粮的普通人。
不但不能去骚扰,更要主动地去保护他们!
这种情况,用句广东的俗语,叫做“一家便宜两家着”;而用现代的词语说,就叫做“合作双赢”。
遗憾的是,随着杜充的上任,由老帅宗泽和岳飞几经辛苦才建立起来的这种双赢的局面,轰然倒塌。
倒塌的结果,就是汴梁城以及周边的州郡,重新恢复了盗贼多如牛毛的境况。
以前吃皇粮的时候,是大佬们把从朝廷拿到的粮饷往下分发;现在没有皇粮吃了,当然要小弟们去收取保护费,再上缴给大佬们。
至于官府收得多还是大佬们收得多,这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有竞争就会有纠纷,纠纷大了就变成械斗,械斗再扩大就成了抢班夺权。
在以往太平时日,当然是官府处于主导的力量,而如今遭逢乱世,官兵和衙差的数量并不见得比盗贼多。
如此一来,开封府汴梁城和附近的州府,全都乱成了一团。
而岳飞那支精锐骑兵。如今成了开封府唯一的一支消防队。外出四处灭火。
“皇帝不差饿兵”。杜充对于岳飞这个唯一一个能够倚靠的部下,并没有任何的亏待,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先后两次对岳飞进行提拔。
第一次,在南薰门外,把王善张用等巨寇全部驱散的当天,就把岳飞升转为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
第二次。在一个月后,当岳飞从东明县擒获孙海,杜叔五这两名匪首回来,杜充再一次对岳飞进行提拔,新的官位是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在宋朝诸州刺史是个从五品官,假如宗泽时期岳飞已经是正五品以上的统制官,这两次的升迁,反倒成了降级。
历史被涂改的痕迹,在这里又一次出现了。
杜充是个呲齿必报的小人。
在南薰门前被王善等人当众落了威风。脑海里只想着如何报复回来。
于是乎,我们的杜充留守大人。趁着岳飞外出,竟然倾尽整个开封府汴梁城的兵力,追击王善和张用的大军。
对于杜充为什么要出兵追击王善张用等人,历史学家都疑惑不解,因为双方的力量对比太过悬殊了。
大枪王善在归顺宗泽之前已经号称百万大军,到了汴梁城之后,王善的部队成了宗泽所设置的平戎万全阵的主要构成部分;甚至是以汴梁城为主体的中军,因为开封府禁军的数量不足三万人,要张用的部队来添补,方才成阵。
以两万多人来追击几十万人,杜充此时追击王善和张用,无异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
再者,王善和张用两人,如今还在驻扎在郊外,纠集旧部,并没有任何举动;即便把两人击毙,也没有太大的军事意义。
所以,除了要泄愤外,很难解释杜充这次出兵的目的。
问题是,即便要泄愤,也要掂量自己的能力,否则只能是引火烧身。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朝毛太祖的这首七律的精神,也不知道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仁人志士。
可惜的是,毛太祖的这首七律要一千年后才出现;而在南宋初期,流行的是另外一句成语:“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岳飞不在,大枪王善可以很放心地与这个不知所谓的朝廷命官好好算算账了。
说实在的,这种力量对比太过悬殊的战斗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
大枪王善的军队只需一次冲锋,就已经把杜充带出来的军队杀得血流遍野,尸骸满地,溃不成军。
这种冷兵器对战的场面太残忍,太惨烈了。
杜充一次就拼掉了开封府汴梁城仅有的一点本钱,只好灰溜溜地逃回开封府,一边上奏请高宗皇帝加拨人手和钱粮,一边派岳飞出去追讨王善和张用两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杜充也只是希望自己亲自打胜一仗,好在部属面前有点面子,免得下属认为缺了岳飞开封府就不能运转一样。
可惜的是,到头来也还是只有岳飞出马,事情方能奏效。
御书房内,高宗皇帝拿着杜充的奏报,双手微微颤抖,脸色刷白。
高宗皇帝没有想到,原先被宗泽自夸成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开封府汴梁城的防线,竟然不攻自破了。
当初宗泽死的时候,高宗皇已经帝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不安;如今得知汴梁城的种种乱相,高宗心里的不安开始变得有些心惊胆战了。
当初应天府小朝廷之所以能够成立,除了张邦昌所提供的法统依据外,最大的依仗,其实就是老帅宗泽和李纲。
甚至在当初,老帅宗泽不开口劝进,康王赵构就不敢称帝,非要等到老元帅宗泽点头同意不可。
李纲和宗泽两人,一内一外,一文一武,成了高宗皇帝的两个保护神,帮助应天府小朝廷镇压住了气运。
如今宗泽已死,而李纲又因为与朝中大部分的大臣不合,被自己贬到了湖北,如今整个朝廷内,又有谁能替自己排忧解难呢?
在高宗皇帝面前的龙案上,除了开封府留守杜充的奏折外,还有一大叠来自各地的紧急奏报。
只不过,这些奏报与杜充所提交的奏报一样,全部都是坏消息。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到:
乙未,金人破永兴军,前河东经制副使傅亮以兵降,经略使唐重副总管杨宗闵提举军马陈迪转运副使桑景询判官曾谓提点刑狱郭忠孝经略司主管机宜文字王尚及其子建中俱死之东平府兵马钤辖孔彦舟叛,渡淮犯黄州金人陷均州,守臣杨彦明遁去。丁酉,金人陷房州。己亥,张遇焚真州。秘阁修撰孙昭远为乱兵所害这些奏折无非是给高宗皇帝通报三件事情:金兵入侵,官兵叛变,民众造反。
不知不觉之间,黄河以南的中国大地上,国不成国,家不成家,乱成了一团。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三十九章:杜充之毒

平心而论,以当时中国的那种内忧外患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局面,即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英明之主,也难以把握和掌控好,更何况是赵构,这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小皇帝赵构?
李纲被罢免相位以后,高宗皇帝又任命了他的第二位执宰………黄潜善。
黄潜善在靖康之耻时曾经坑了钦宗皇帝一把,想不到如今又要来坑害我们的高宗小皇帝了。
这位黄潜善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唐代名士黄峭山公的第八代孙。只不过与他祖先“兴兵平叛隐德不仕养晦韬光”的高尚品行相比,黄潜善的所作所为只能给他的先人带来蒙羞。
至于为什么要任命黄潜善此人为执政太宰,我们的高宗小皇帝是这样解释的:“皇帝身边岂可无相?”
也就是说,之所以用黄潜善为宰相,完全是高宗皇帝身边没人,而黄潜善又听话,那就先凑合着用吧。
所以,对于龙案上的那些让人头疼的奏折,高宗皇帝甚至没有和他的执宰大人商量,就直接使用出他最厉害的招数:“拖”字诀。
对于这招“拖”字诀,又被人叫做“掩耳盗铃”,或者是“鸵鸟**”。讲得更浅白一点,就是“什么都不做”,用大不列颠文来说,叫做“letbe”。
这招“拖”字诀可是高宗皇帝的拿手绝招,可以要等到关键时候方才使出。
比如当年在康王赵构最落魄的时候,流落在宗泽的磁州。康王赵构也是这样拖着拖着。就拖出了个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天下兵权;后来继续拖。拖着拖着,竟然拖出个皇帝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康王赵构其实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
当然,在赵构身边的所有人都说他是天命所归。
只不过,连赵构本人都不知道,这个天命到底是怎样归到他身上去的。
赵构也是个练武之人,当然知道“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的道理。但实际上,赵构坚信,这个“拖”字诀无影无踪:既无迹象可寻,也无速度可言,所以才是天底下最为厉害的武功。
古人所说的“无招胜有招”,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高宗皇帝的不作为不等于金国的朝廷也会同样地不作为,尤其是完颜粘罕和完颜兀术几兄弟们。
上次完颜家几兄弟出兵,被宗泽和岳飞驱赶,灰溜溜回到金国,还受到了金主完颜吴乞买的严加惩罚。
当李纲再次被贬出京师和宗泽已经死亡这两条消息传到了金国。金国朝廷的反应就是厉兵秣马,出兵入寇宋朝。
《宋史。高宗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乙未。金人陷濮州,执守臣杨粹中,又陷开德府,守臣王棣死之金人陷相州,守臣赵不试死之。甲辰,陷德州,兵马都监赵叔皎死之”
一句话:金兵的入侵势如破竹,莫之能当。
从地图上看,被攻陷的这些州府全都是分布在开封府汴梁城的周边,也就是说,金兵这次进攻的目标依然还是汴京,这个应天府小朝廷的北方门户。
看着那些源源不断上报的紧急军情,开封府的留守大人杜充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汴梁城内的形势很简单:无兵可守。
汴梁城的官兵数量本来就不多,被杜充拿来与各路义军内讧,损失殆尽。
杜充原以为,在汴梁城这个宋朝人口最多的城市,还愁招募不到士兵?
问题是,杜充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而且带兵的胜率低得惊人,就算出再多的粮饷也没人愿意前来应募当兵。没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缺兵少将,让我们的杜充大人如何是好?
就在相州知府赵不试城破自杀之日,还真的给我们杜充大人想出了一个绝户之策:掘开黄河的堤坝,放水淹金兵。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道:是冬,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
金军本来是要包围开封府汴梁城的。可是还没来得及兵临城下,突然间发现河水奔腾咆哮决堤而出。
黄河的堤坝崩决了!
这就是在开封府汴梁城失去兵力之后,杜充唯一想到的能够用来阻延和抵挡金兵进攻步伐的办法。
黄河可不是一般的河流,她高高地悬挂和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关系着黄河淮河这两河流域千百万人民的性命财产,兹事体大。
因此,即便是在靖康之变中,宋钦宗面临灭国之灾时,都没敢用这一招。
而杜充胆敢使用此招,再一次证明了,他是多么的自私,心肠是多么的歹毒,才能够下得了这种命令。
事实上,这一次黄河决堤之后,滚滚浊浪向东漫过滑县南濮阳东明县之间,然后向东经过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再经泗水南流,夺取淮河的入海口,最终流入黄海。
上面这些不是在简单罗列数字,它意味着黄河改道。意味着超级灾难的到来!
在当时,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一带的百姓被淹死二十多万;流离失所疾病瘟疫等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近百万,无家可归沦为难民的近千万;北宋最繁华富饶的两淮地区变成废墟。
在后来,黄河与淮河之间的这条临时通道一会儿通一会儿堵,几百年来不被人力所修复,近乎永久性伤害;直到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黄河才又慢慢恢复了由山东入海的局面。
以上,就是开封府留守杜充对中国土地人民所干的事。
杜充在天下人的面前当众演示了什么叫做“视人命如草芥”,因他而死的宋人并不比被金兵所杀死的宋人少多少!
在历史上,那些曾经把决黄河堤坝用作战争目的的狂徒并不只是杜充一人,如今就把这些残酷的侩子手们一一列举出来。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都城连日不下,遂引黄河水灌大梁(即开封府),魏王出降,魏国亡。
公元**六年前后,朱温三次决河堤对付李克用,造成多次的人为水灾。
公元九一八年,年梁将谢彦章为阻李克用的唐兵,再决河堤。
公元九二三年,梁将段凝又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决黄河口。
公元九四四年,后晋出帝在滑州黄河大堤坝处再次决口,大水漫溢汴曹单濮郓五州。这次河决,大水环绕郓州城西南的梁山,成为著名的梁山泊,即宋江起义的根据地所在。
公元一九三八年,蒋介石为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