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策-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试想,如果整个共和国都按照像岭南泛岭江区域的发展速度发展,用不了多少年,共和国赶超美国那是分分秒秒的。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想象。

因为实际上经济发展也不是越快越好。

就像现在的岭南,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正在显现,而这些社会问题出现在岭南一隅,还能够想办法解决,如果全国都出现问题,那国家必乱,发展也自然就无从谈起。

这一次从全国公选一批正处级实职干部充实到全省下属各市,这个工作在岭南省委也是高度重视的。

岭南省委打出的口号是召集全国的精英入岭,筛选最优秀的人才为了岭南的发展充实人才。

为了搞好这一次公选,省里面从下面各市抽调了专业而强大的评审人员。

从各市组织系统内部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老到的干部一起组成专业评审组,大家发挥共同智慧,做好这一次公选工作。

……

虽然是初春时节,但是岭南这个地方早已经是鸟语花香了。

这里的气候和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气候都不同,处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带的岭南,四季温暖、潮湿,气候相当的适宜人居。

马小娜一大早夹着文件夹从宾馆直奔省委组织部。

作为这一次省委公选干部从下面选调过来的主任评委,马小娜最近一直在参与公选理论考试试题编写以及公选面试重点的圈定工作。

这一次省委下的力气比较大,全省二十多个地市州一共抽调了二十多人的评审团。

这些评审团中又挑选出五个主任评审,这五个主任评审分别来自海山市、南港市、顺山市、通门市、莞城市五个核心城市。因为这一次公选不涉及到粤州和临港的干部,所以这两个大市并没有参与进来。

从内心深处来说,马小娜对这个工作不太感兴趣,因为作为海山市组织部门工作的领导,她并不觉得这次公选能够真正的选拔到适合当地的人才。

岭南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造就了两地之间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素养方面的差距也十分巨大。

就以海山市为例。

马小娜自己就是国外著名大学人力资源硕士毕业的学生,而在她的同事中,硕士学历以上已经占了百分之四十,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是百分之一百。

现在的海山已经是专家型领导、服务型领导时代了。

这样的领导不仅要讲信仰和觉悟,还要要求其本身的素养、领导管理能力,教育背景,已经实际工作经验。

马小娜不认为在内地会有这一类的干部到沿海来。

在她看来,让一群土包子来领导城市革命发展,那无疑是很搞笑的事情。

在来之前,市主要领导找她谈过话,她能够感觉得出来,市里对这一次选拔人才也不具备什么期望。

当然,马小娜清楚,这一次肯定有人要到海山市任职,而且要任市下面区的一把手,对这个问题,马小娜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这公选工作还没开始,从京城就不断有电话打给她。

基本都是托关系想走后门的,这一些关系给她报了名字和简历,她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个要求就是到海山去的干部必须要有岭南生活或者学习等方面经历,另外,必须年龄要在三十岁以上,最后,必须要硕士以上学历。

她提出这三个要求本来就有刁难的意思。

但是让她没料到的是,竟然符合这三个要求的简历依旧还有七八份。

所以,马小娜的目标就盯住了这几份简历,就像把这几个人带到海山在进行复选,然后从中选拔出真命天子。

马小娜心中这样想着,她步子却是越走越快,就在走到组织部楼下的时候,迎面过来一三十多岁的西装男子,他冲着马小娜招手道:“马部长,哎呀,真巧啊!咱们怎么又碰面了?”

马小娜一抬头,愣了愣。

面前的人不陌生,南港市这一次派来的主任评审侯洪军,这男人看上去风度翩翩,可是不好相与得很。

尤其是在一些关于考试要点的问题上,这人最爱显摆,在几个关键问题上面,马小娜和他争论了不止一次,有时候马小娜看到一个大男人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认输的样子,她就心里烦躁,暗骂这人怎么这般较真没风度。

但是此时此刻,在这个场合遇到侯洪军,他脸上只能露出笑意道:“侯部好,这一次争取选到好人啊!”

侯洪军嘿嘿一笑,道:“马部,我们不是竞争对手。我挑人不论学历,没有成见,也没有年龄要求。只要其是人才,是我们需要的领导,我就会毫不犹豫的挑选!”

马小娜皱皱眉头,挑眉道:“侯洪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侯洪军哈哈一笑,道:“你别装了,你的三个条件不是第一要求人家在岭南工作生活过,第二要求三十岁以上,第三还要求人家硕士以上学历吗?这事不是秘密了,我跟你讲,已经有人在质疑你了!”

马小娜脸色变了变,正要反唇相讥。

而就在这事,阴魂不散的采访记者过来举着话筒问话了:“马部长,您能跟我们解释一下关于您设定三个条件的出发动机吗?因为据我们了解,这一次我们选拔的对象都是从西部过来的干部。

这些年轻干部很优秀,但是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受教育程度可能不够,或者在岭南的生活经历缺乏。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人都通过不了这一次的公选呢?”

采访的记者叫唐玉,是南方日报著名美女记者,南方日报是岭南最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

而唐玉又是名记,能量很大。

去年唐玉撰文报道了莞城黑心工厂违规排污,而因此追溯到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对招商企业资质审核不严,导致了大批劣质企业正在污染着整个莞城。

受这篇报道的影响,去年下半年莞城下大决心关停了一批长期不按环保要求排污的高污染企业,全市一共关停三百六十多家,这在全国引起轰动,由此可以看出唐玉这女人的能量。

两个女人一台戏,马小娜看着唐玉脸上的笑容,还有她那闪闪发光的眼珠子,她脸色越来越阴沉。

侯洪波这人还是个男人吗?

这分明就是设套让自己钻,这下好,迎头碰到了唐玉这个多事的女人,这下遇到麻烦事儿了!

第625章 区域歧视风波

岭南南方日报享誉全国。

而南方日报的记者唐玉也是业内知名的资深记者。

南方日报办报的宗旨一直都是为改革开放宣传呐喊,力求真实、准确的报道因为改革开放南方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报道改革开放老百姓所得到的实惠和好处。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在执行中央和省委政策上面出现的疏漏,各地老百姓反映比较大的社会问题等等,这都是南方日报报道的重点。

不夸张的说,南方日报是岭南省委宣传的喉舌,是岭南省委宣传工作最锋利的一把枪,而唐玉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南方日报极其深厚背景。

关于唐玉这个人,在岭南有很多传言。

唐玉属于现在社会典型的“轻熟女”,她人生得漂亮,做事很成熟,文笔很老道,很为人称道。

而另一方面,她偏偏生得年轻漂亮,走到哪里都光彩照人,很有女人的魅力。

她一直不结婚,关于她不结婚少绯闻的传言,有人说她和省委某重要领导关系匪浅,还有人更是扯到了说她是京城某大人物的禁脔。

当然,还有传言说她是同性恋的,反正关于她的故事在岭南很多。

这些传言的真假勿论,这至少说明,唐玉这个人在岭南很有名,知道她的人很多。

今天,南方日报总编老邱就找到唐玉谈话。

老邱是个性格温和的长者,从事宣传工作几十年,可以说是老谋深算,非常沉稳。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培养人才,善于用人。

像南方日报这样的报纸能够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报,可不仅是因为其是省委宣传的喉舌。

全国几十个省,有很多地方省的日报经营无力,报纸销量还需要政府强制推行订报的方式实现,搞得有些地方党员干部因为订报任务而叫苦不迭。

南方日报之所以有影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市场和宣传需求高度统一了起来,报纸的内容充实,贴合人民生活实际,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欢迎,这才有了南方日报今天的影响力。

而做这一块策划和把关的人就是老邱。

唐玉脸上挂着笑,端着咖啡杯轻轻的晃荡,道:“邱总,你找我的目的我清楚,不就是为今天我写的那个报道吗?怎么了?你有什么想法?”

老邱笑了笑,颇为欣赏的看着唐玉道:“唐玉啊,这一次省里组织公选,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部里面给我们的要求是让我们积极宣传,认真做好这一次公选的宣传工作,你昨天写的那个稿子,是不是有不妥?”

唐玉笑道:“邱总,这个问题不能这样看,搞宣传工作首先要搞什么?首先就是要有影响力。这次干部公选工作影响力够不够?我看还不够,虽然中央的媒体有过这方面报道,但是在我们岭南来说,还不行!”

她顿了顿,道:“所以啊,我得从中间挖掘素材,先把影响搞出去,然后再跟踪报道,完成任务!”

唐玉作为现代媒体人,对“炒作”这个词是一点都不反感的。

就像这一次公选的事儿,不炒作一点,怎么可能造成影响?一点影响没有,怎么宣传?

所以唐玉就搞了一个质疑,质疑这一次干部公选的公平公正性,因为在公选开始之前,已经有人在搞歧视,在用有色眼镜看人了,比如说马小娜。

唐玉就先要抓这个典型,把这事炒起来,炒得让社会各方面的眼球都聚焦到这件事上。

老邱微微蹙眉,眼睛盯着唐玉道:“唐玉,你后续有什么打算?你难道不担心一旦影响大了,给我们省委公选工作带来压力?”

唐玉咳了咳,道:“邱总,这个马小娜啊,有才华、国外留学回来的大海龟,可是这只海龟政治觉悟太差。她道这一次公选是干什么?真就是几个市吸纳几个从内地过来的干部这样简单?

她也不想想,这一次从中央到地方,花了多少精力在这一次公选上面,如果就是因为要调整几个干部,我看这样的看法太浅薄、太单纯了!”

她顿了顿,道:“所以啊,我们写这篇文章出去,绝对不会引起问题的,即使是引起问题,这个问题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目标。”

老邱轻轻的咳了咳,拿着稿子递给唐玉道:“你拿去吧,好好把握,你要记住,我们的工作永远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宣传,一个就是监督!宣传好的东西,监督有问题的事情,这两块工作都要把握好!”

唐玉伸手接过老邱递过来的稿子,她扫了一眼,脸上化成了一朵花。

她盯着老邱道:“哎呀呀,我们的邱总这支笔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啊,我这篇文章经历这么一改,那更是入木三分,了不得了!”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岭南省一批干部公选,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南方日报的一篇题为《公选不必回避,歧视是公选的准则?》的文章在全国一下被人聚焦了。

南方日报这篇报道发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然后各地方电视台随风而动,纷纷开始聚焦这件事。

很快,大家就明白了这件事的原委,原来这一次岭南省干部公选,其备选对象是内地官员。

而海山市组织部副部长马小娜提出的三个条件,也被这篇文章逐一的解读,唐玉在文章中有犀利的十连问,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地区歧视、学历歧视和年龄歧视……

唐玉一问这一次西部干部入岭南的中央真实战略意图岭南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是否领悟到了?

唐玉再问,既然是从西部过来的干部,却又要求他有岭南工作的经验,这是不是和要求好马要长牛角一般无稽而荒诞?

还有,为什么一些岭南的干部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是基于瞧不起落后地区同志的心理吗?

唐玉文风犀利,问的问题招招不离马小娜的后脑勺,可以说是辛辣到了极点。

而现在,马上公选就要开始了,在这样的时候,全国的媒体突然聚焦这件事,也让岭南相关部门一下神经紧绷起来。

马小娜试图向记者解释自己要求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但这事哪能解释得明白?

很快,她就郁闷的接到了海山市副书记江铸的电话,江书记在电话中严厉的批评了她,让她认真、深刻的反思,要从根本上弄清这一次中央组织西部地区干部东调的深刻意义。

而这件事的影响还不至于此,这次干部公选,备选对象都是西部各省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说他们把最好的苗子都拿出来了,让他们到沿海参与的沿海的经济建设,为沿海的经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