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宋末称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门子弟更是惦记着赵佶的好。与此同时,宋徽宗又是一道圣旨,朝中官吏人人自危,那些拿着朝廷俸禄不干事的官吏忧心忡忡,那些有着真本事却没有得到重用之人欢呼。

  以前圣旨下达至地方需要很久,又需要通过枢密院布,过程繁琐且无奈。赵佶一改从前的风格,此次旨意由他亲自颁布,任何人都不得耽误片刻,故而传达至地方非常迅。

  赵佶的旨意下达之日起,大宋国内寒门子弟称赞赵佶的好,就连之前的坏都闭口不谈了。正因为此举,赵佶的声威大大的提升了许多,有任何办事不利的官员无论是谁悉数罢官免职。

  废除‘三舍法’的旨意下达,兵部、户部接到圣旨调兵遣将,还征调粮草运送到西北前线,给予宋军大力支持。折可存接到调令,愣了半晌,也没说什么,便启程前往真定府,率领大军做好防范。

  至于李纲等人也纷纷启程出,而赵佶的话也原封不动的带给折可存后,他再次震惊了,口呼万岁,心里的石头放了下来。之前,赵佶一直采取怀柔政策,不会轻易动兵。

  如今,赵佶亲自下旨,又传达了口谕,意味着只要西夏国、金国逾越雷池半步便可反击,不必畏惧。所为欲则不达,赵佶强势的态度,终于引起金国君主、西夏国主的防备。

  此时,赵佶又亲自修书一封送到金国君主面前,阐明自己的立场,也表明自己的心意,金国君主也就任由宋军大肆进攻西夏,夺回失去的城池。西夏国君听闻大宋派遣大军,不以为然,只觉得可笑。

  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宋眼前腹背受敌,又如何轻易出兵攻打自己,故而毫不在乎,直到李纲等人率领数万大军,兵临城下才恍然大悟,大战一触即。此时,西夏国主立即慌了手脚,审时度势后决定退还夺取的城池,又再次向大宋俯称臣。

  历经此事,西夏与大宋并未正面冲突,不过西夏国君见识到宋徽宗的立场,又有金国君主从中周旋,才明白赵佶不像之前那样怯弱了,为今之计唯有暂避锋芒,因此此战还未真正开始,宋军便取得胜利。

  大宋百姓上下沸腾了,欢呼雀跃,只是赵佶并没有开心,反而紧锁眉头,道:“如此看来,西夏国主与金国已然结盟,后患无穷啊!”

  赵构躬身问道:“父皇,为何事烦忧?”

  “此次大宋派遣大军攻打西夏,朕本想试探一下西夏国主的意思,没想到一语成鉴,金国与西夏已经结盟了。”赵佶忧心忡忡地叹息一声,“西夏国主对大宋俯称臣,另外又对金国俯称臣,只怕野心不小!”

  “朕猜想西夏国主另有打算,眼下金国受到辽国的敌视,而金国、辽国兵强马壮,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无论孰胜孰负对大宋有利无弊,只是西夏国主却阳奉阴违,只怕金国、辽国任一对大宋宣战,西夏大军必定再次侵吞大宋国土,不得不防啊!”

  “构儿,朕让你办的事情如何?”

  赵构回道:“回禀父皇,儿臣已然办妥,此乃名册,请父皇过目!”

  赵佶接过赵构呈上来的名册,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众人名字,不仅如此还有政绩。赵佶没有一一详看,直接翻到最后,足足有三十多张纸,看见最后写了一千四百五十八。

  “真的有这么多?”赵佶铁青着脸,愤怒不已。

  赵构如实回答:“回禀父皇,此乃依照父皇的旨意仔细核对下来的人数,只是在汴京的官员,还有几个较大的府递交上来的名册汇总。若是再继续追根究底的话,少数也有四千余人。”

  “每年朝廷放的俸禄共计百万两,若是彻底剔除这些人不仅为大宋清除毒瘤,免除后患不说,还能安排太学院以及进士为官,乃是一举两得。如此大的人数,要是一次性罢黜,只怕有些人不服气,势必会引朝廷震荡。”

  大宋官吏贪污受贿之风盛行,哪怕朝廷每年都放俸禄,仍然有很多官吏以权谋私,甚至欺上瞒下甚多。赵佶身为大宋君主,并非他不知道,而是那时不能动,时机不对。

  虽然赵佶做好准备,只是看到如此多的人数,还是愤怒了,震惊了。之前潘良贵就提及,朝中尚无空缺位置,故而无法安置取得功名的进士。赵佶便决定彻底来一次大清洗,将那些毫无作为的官吏一次性全部剔除,只是没想到人数如此之多,远远出了他的预计之外。

  此外,这道圣旨也是赵佶亲自颁布出去的。现在,赵佶有些为难了,一边是取得功名的进士,另外一边是四千余人的闲职官吏,只拿俸禄不做实事的官员,着实难以取舍。

  “父皇,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赵构见父皇犹豫不决,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道,开门见山地说道:“虽然人数有些多,不过剔除这些人对于大宋江山社稷势在必行。若是大宋官吏都是这些人一样,只怕未来大宋的局势更加不利,唯有彻底剔除方可。”

  “真的要这样做吗?”赵佶犹豫不决,叹息一声。

  赵构高声道:“回禀父皇,此乃父皇您的圣旨,君无戏言啊!天下寒门子弟看见圣旨后高呼万岁,那些取得功名尚未入仕的更是欢呼雀跃。若是父皇此时此刻犹豫不决,只怕寒了不止是天下寒门子弟的心,就连那些进士都有怨言。”

  “父皇务必要履行诺言才是,壮士当有断腕决心。此次彻底清除,势必引来朝廷震荡,触碰了一些人的利益,然大宋乃是赵氏天下,亦是父皇天下,岂可任由他们来决断,一切听凭父皇做主才是。”

  “若是父皇迟迟不做决断,那些进士无法取得官职,只怕有心为国效命也无力坚守本心,只怕朝中会是官宦子弟承袭,如此一来周而复始只怕又是世家子弟为主,那时皇权又置于何地?”

  赵构的话触动了赵佶,身为一国之君,最忌讳的便是有人动摇自己的皇位,此乃大忌。赵构直接了当地道出此事利害,赵佶不得不重视起来,掷地有声地大喝一声:“决不允许任何动摇赵氏江山,谁都不允许!……构儿,你去行动吧!朕要还大宋朗朗乾坤,天威永存!”

  

第三百三十六章 势在必行

  赵构想要开怀大笑,却又强忍住了,他的想法很简单便是彻底改革大宋的风气。曾经重文抑武,不能说不好,只是时代不同了,需要彻底变革才行。原本赵构就想着从本质开始,而大宋最根本的的便是**的官制。

  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等习以为常,赵构要想改变大宋风气,最需要的便是彻底清除朝中的毒瘤,而这些人首当其冲受到惩戒,唯有此事绝不动摇,哪怕是遭遇再大的困难,也得完成。

  恰好赵佶正有此意,而科举考试便是契机。赵构还未提出来,赵佶便有这样的想法。于是,赵构顺势而为,推波助澜。虽然赵构权倾大宋,只是有些事情不得不由皇上出面才行,圣旨下了,行动起来就非常的简单了。

  不查不知道,一追查才发现朝中居然有半数官员不干净,除了那些位高权重不能擅自行动的官吏,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九品官吏,蛀虫太多了。赵构提交上来的名单只是一小部分,并未全部。

  此外,赵构回答的四千余人左右,乃是前科累累,必须尽快处理才行,真正的人数远不止于此。但是,赵构不敢和盘说出,只因全部说了,赵佶不见得同意,只得隐瞒。

  现在,赵佶已然同意了,那么赵构也没有任何顾忌,准备彻底清除这些朝中蛀虫。

  “九弟,皇上真的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彻底剔除吗?”赵有恭拿着花名册,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是烫手山芋,又想起赵构对自己所言,不由得怀疑起来,他没想到皇上真的答应了。

  赵构奸诈地笑道:“当然不能全部告之,呈交上去的名单只是部分罢了,而我回答的人数也略微减少了。若是全部说出,只怕父皇的性格怕是不敢如此做,就算真的行动,只怕也是伤筋动骨,必然慎重待之。”

  赵有恭哭笑不得说道:“如此说来,你是刻意隐瞒了?若是皇上知道,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赵构摇摇头,笃定地说道:“断然不会,只要真的开始行动,就无法半途而废,而且此事交给了我们监察院、刑部。若是名册上的这些人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不干实事等劣迹,一律剔除。”

  “兄长,你觉得现今大宋官制如何?”

  赵有恭毫不犹豫地回道:“**不堪!”

  赵构郑重的点点头,赞同道:“兄长多年不入朝,知道朝廷的弊端,想必父皇也知晓。只是那时大权旁落,有心无力罢了。现如今,大宋面临金国、辽国、西夏,虎视眈眈的想要侵吞大宋,你觉得父皇会坐视不理,任由大宋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吗?”

  赵有恭摇摇头,身为皇上的赵佶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呢!

  “正因为父皇不愿意坐视不理,什么都不作为,势必想要争夺,想要让大宋天威威震四海。”赵构分析的头头是道,“父皇的心愿是想要让大宋崛起,碍于先前的制度一直不敢行动,大权不在手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宋再辽国、金国面前卑躬屈膝,此乃耻辱也。”

  “现如今,又有西夏趁势夺取城池,俨然不把大宋放在眼里,就连之前的约定都撕毁了,此事做得太过了,父皇断然不会答允。若非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父皇,只怕父皇也不会轻易动兵,只能不断的忍让。”

  “卧薪尝胆方能夺取天下,此乃不变之真理,父皇久居皇位,大权旁落,我想父皇深谙此道。只是外有强敌,大宋内部决不能有任何的波动,否则不战而降,后方不稳定,前方如何安心交战。”

  “纵然父皇百般不愿意剔除这些蛀虫,情势所迫,不得不为之。若是这些蛀虫一直都存在,远比外有强敌还要可怕。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法不仅仅收复已经失去的民心,还能让前方将领安心,你觉得该不该做呢?”

  赵有恭理所应当地回道:“当然应该!”

  赵构接着说道:“此乃其一,还有另外一点,那便是这些人阻碍了大宋选贤举能的途径。朝中每年都会举行科举考试,武举考试已经结束了,那么科举考试势必需要选出状元才行,授予官职乃德恩于皇上,你觉得他们还会受到拉拢吗?”

  “官宦子弟并非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寒门子弟才是真正见识到民间疾苦,真心实意的为百姓做事,为国为民,此乃大义也。若是寒门子弟为官,造福一方百姓,富民强国,非富国强民。”

  “百姓人人称道皇上的好,不会念叨皇上的坏,父皇的旨意下达州县,无论是谁都会遵守,此来百姓便会安心耕作,为大军输送源源不断的粮草,而国库也会有更多的税收。”

  “周而复始,一切才能真正富强起来。百姓最大的心愿乃是安居乐业,并非什么锦衣玉食的生活,官宦子弟并未体会民间疾苦,又怎知百姓所需要,在他们身后又有势力,只怕到时候摆官威者甚多,办实事的甚少,此乃不利于大宋百姓,也不利于父皇的统治。”

  “无论是宋江起义,还是方腊举兵谋反,最根本的原因是朝中出现了太多的蛀虫,官职越大,牟取私利越大,层层剥削到百姓手中只有零星半点,生活难以维持,你觉得这些人还会听从圣旨吗?”

  赵有恭沉默了,赵构的话乃是真的。纵然彻底剔除朝中蛀虫还有一些距离,不过这样一来也算是让大宋官制更加明朗,对于大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是这样做的话,后果非常严重,势必遇到的阻碍甚多,却又不得不完成。

  赵有恭也知道大宋官制问题颇多,无能为力。现在,赵构不仅仅指出其中利弊,还分析透彻,皇上担心的事情,赵有恭也担心过。但是,赵构却艺高人胆大,不畏惧任何艰险,这便是赵构最大的魅力,让赵有恭不得不佩服。

  正如赵构所言,此次清剿行动势在必行,为了长远的利益考虑,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绝对不能犹豫不决,要是有任何的犹豫或是动摇,只怕这条路走不下去,最后损害的是大宋江山社稷,唯有硬着头皮展开行动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声名狼藉

  “兄长,明日起便正式展开行动!”赵构轻描淡写地说道。

  赵有恭苦笑道:“你说的倒是轻巧,要是这件事真的能做到的话,只怕早已完成了,也不会拖到现在了。只怕到时候会遇到多方阻拦,甚至百姓都恐慌,到时候该如何收场。”

  “无论是谁,胆敢阻挡,一律论罪惩罚,绝不手软!”赵构盛气凌人地喝道,“大宋官制便从今日起改革,让那些居心不良者敲醒警钟,让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