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解兰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解兰舟-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男子闻言一震,竟不再动弹。
  他哭得满脸的妆花了,甚是凄惨。
  莫桑景把华掖拉到窗栏处,对他说:“我先救下面那个,你坚持一下。”
  说着,从矮小的窗牖飞身而出,片刻搂着那男子的腰平安落到了街上,又往上一跃,两人又进入了二楼的房间里。
  那窗户口断断容不了二人同进,她的功夫出神入化,先将男子扔入,自己进入时又将他抱上落在地上。
  华掖本以为是个艰难的支撑过程,没想到她片刻之间就把人救了回来,当被莫桑景拉入屋内时,他还犹自紧张不止。
  这时黎云南冲门而入,祝长都也走了进来,看热闹的人都挤在门口,莫桑景对祝长都道:“你喝住她们,不准进来。”
  祝长都苦笑应是,她刚才还气她,现在使唤她倒很自然。
  黎云南用感激的眼神看了莫桑景一眼。
  “晏儿,你在做什么?”他开口问道,有些严厉。
  合着这想自杀的男子是温晏。
  看着那张不如华掖漂亮,但胜在素雅的面孔,莫桑景的回忆被唤起了。
  这人在祖母的寿辰上演过一个献桃小生,他从大寿桃里钻出来,逗乐的一番表演使祖母很高兴,直说这是一个“机灵的女娃”。
  而实际上他是以男子之身演的小生,出乎众人意料,莫桑景因此对他有些印象。
  温晏面如死灰:“我不怨华掖抢了我台柱的名号,只是,公子,为何你也袒护他?明明……你以前只为我写词……”
  他说得肝肠寸断,莫桑景听之伤感,不由看向黎云南。
  黎云南脸上有些怜爱之意,口气却是冷冰冰的:“华掖比你更适合做正旦。”
  此言如晴空霹雳,温晏禁不住跪倒在地:“……正因此,我温晏已成了无用之人了,我要死,你们又何必拦我?……”
  华掖闻言后退数步,泪流满面,呜呜痛哭。
  场面一时不可控制,祝长都在外面制止众人,人声嘈杂,似乎对她不服气,人们很快就要闯进来。
  莫桑景有些怜悯,她单膝跪地,把手放到温晏面前,温晏一呆,朝她看来,莫桑景道:“我见过你一次,你在我家给祖母献寿,那次作为一个小生,表演很出色,祖母赏你一面玉腰牌,上面写着‘第一小生’,你还记得吗?”
  那次扮演小生只是温晏一次客串,因为对方是名门显贵,又称赞了他,他自然记得。
  莫桑景道:“除了正旦,你就没有别的行当了么?四月前我听人讲起昌华楼的台柱,还是你,如今就成了华掖,说明他天资过人,你不该钻进死胡同里。”
  她说话十分不客气,温晏听在耳里,却无疑是至上良言。
  原来还有人记得自己,他想。
  这人的话语如同清泉注入了他干涸的心窝。
  “更何况,”莫桑景道:“若只是唱词的话,我也可以写给你,怎么就把你逼得这样了?”
  莫桑景说这话,其实是对黎云南有所不满,他也不必仅限于对最优秀的人献词,须知“得而复失”,有多痛楚,温晏变成这样她觉得他的不关心也有很大原因。
  温晏闻言羞红了脸:“姑娘……”
  “你也不必怕我写不好,”莫桑景道:“我家里已有一盒闲时填的词,明日送来,你看了不满意扔了就可以了。”
  华掖从旁边膝行过来,替温晏把脸擦净了,抱着他道:“我才来这里几个月,是你看得起我,和我做朋友,我抢了你的位子,于心何安?若你死了,我华掖一定不活到第二天,华掖在此立誓!黎公子,”他看了黎云南一眼,又看看莫桑景:“和这位姑娘,做见证人。”
  温晏眼泪才止,闻言又要哭出声来。
  这两人无论如何看来是和好了。
  莫桑景把门打开,看祝长都被挤得满脸是汗,还挨了老拳无数,不由好笑,她目扫众人,说话虎虎生风:“这里没有什么热闹可看,众位客人,看热闹还请回到座位上……”
  众人只觉雷鸣在耳,没人说半个不字,竟有如被操控似的转头走了。
  祝长都大惊,没想到她还有这份本领。
  莫桑景笑道:“我用内功发声,这些不懂武功的家伙,被震慑住了,所以听我的。”
  人群散去,黎云南才从室内出来,他压了压帽檐:“今日之事,多亏莫姑娘相助。”
  他显然知道她是谁,说出“多亏”两字,可见是真心感谢她。
  莫桑景道:“公子慢走。”
  祝长都二人目送黎云南离开,祝长都诧异道:“你又出了一番风头吧?却让我去看门,真不公平……”
  莫桑景笑道:“为人解忧,自有快乐之处,今日我很开心,便饶你口不择言之罪。”
  祝长都无语了,什么叫“饶你……之罪”,莫桑景以为自己是判官吗。
  两人逗留片刻,也离开了昌华楼,莫桑景回头看那二楼窗户,心想若有一日这二人同台,一生一旦,却该是怎样大放异彩。                        
作者有话要说:  旦是男角,生是女角…_…||

☆、第八章 衮变

  庆利十九年春末,三月廿九日,衮路事变。
  这次事变并不是兵变,衮路总节汪仲年并没有大举调兵,而是加强本路防御,实行完全禁止内外人员来往的“锁城政策”。
  当天清晨,在森林木屋里宿了一夜的猎人沃达舒准备回家,却发现自己再也走不进衮路小城的城门……不止关闭城门,持械肃立的士兵甚至围在了护城河的外侧,禁止行人靠近,监视街道一举一动。
  ……
  衮路率下六府及其附属两府,对于禹国而言,是个比较特殊的地区。
  它位于禹国西北边疆地区,与邻国邦季之间仅仅隔着一个碗青大草原。
  历史上邦季骑兵经常拍马向南,侵略衮路地区,而衮路地区的牧民和他们血缘相近,通常情况下不会抵抗,反而助纣为虐。
  因为边疆的日子不大好过,帮忙反过来侵袭内地的行为很频繁。
  因此衮路看似归属于禹国,不如说是归属于邦季的。
  每次朝廷派能吏整治衮路,都对这样的现状无能为力。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汪仲年上任之后,衮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止邦季铁蹄不来侵略,本地牧民也异常安分。
  如今事变一发生,大家怀疑她倒戈之心不是一朝一日才酿成,并不如外边看起来是个踏实稳重的忠臣。
  ……
  京都为此风云剧变,但大家不知道真相和她们隔着一层纸。
  汪仲年真是个一心以稳固边疆为志的忠臣,利用一个叫央川瓦温的本地人,提拔她为将军,让她平抚牧民们不安定的心,并与邦季交涉,互不侵犯。
  汪仲年如此重用央川,对她的功绩也给予丰厚的回报,让她当了附属衮路的两府府节。
  但她日渐年老,却想将总节之位传给女儿。
  央川骨子里是血性的外域人,不喜受人支配,更何况权大势大,早已经想要自立门户。如今汪老不向朝廷举荐她,反而想靠功绩向朝廷厚颜祈求女儿留任衮路总节,央川断断容不得再在汪仲年女儿手下受支配。
  于是她准备叛乱,发现这一点的汪仲年立刻全城防御,锁城不是为了反抗中央而是为了对抗央川。
  ……
  汪仲年在寅时中为书信官叫醒,随后拜访的是一个个府、县长官。
  她们其中有人的衣服上刀痕俨然。
  汪仲年怒在心头,央川作为两府府节手里有兵她知道,但没想到实际数量和她想的相差如此之多,反心已不在一日两日……
  当初予她两府是为坚稳边疆,并且她本身就是草原人不是吗?该当回归故里,有喜无悲呀(央川的两府是草原上的两城,比衮路更靠近邦季)。她自以待她不薄。
  到现在说这些没用,她行军打仗的本领太出色——
  地方长官有些应风而降,就此成为央川下属,有些则刚向汪仲年送出密信,就被刺客斩杀在床帏间……
  不得不说这次兵变因其突然,而格外有效。
  真正发挥到效用的反抗力量太有限了,然而也都被包抄而来的央川军队制服。
  人们尚在梦中时,不知街道上已经换了一批人掌权。
  汪仲年怒在心头,却也没失了冷静,消息传来时央川已经连下数城,却还在夜以继日地向南进攻。
  她心道“孺子鲁莽”,贪心太大恐怕吞咽不下。
  汪仲年叫来部将,精心部署后道:“接下来,不容许她轻易吞下任何一个城,听到了吗?”
  部将们高声应是,离开主城,向各城展开支援。
  ……
  这一次内部叛乱使汪仲年脸上无光,她锁城估计被朝廷怀疑,但无疑央川叛乱的消息也会立刻被知道,洗刷自己的嫌疑。重要的是——中央何时会派来救兵。
  她急切地等待着天降神兵,杀杀央川的威风。
  ……
  比起汪仲年一心希望朝廷帮助自己,朝廷的意见竟然戏剧化地分为了三种。
  如果汪仲年亲眼看见她们是怎么讨论的话,她一定会感叹这些年肝脑涂地,她得到了什么?!
  朝廷以右相黎空淳的保守派和荣亲王的主战派为首,形成了三种意见:一,斩央川,助汪仲年。二,使衮路一分为二,两人共治。三,斩央川,废汪仲年,重设总节之位。
  总算没有丧心病狂到想要撤换汪仲年,叫央川取而代之,大家都知道央川身上印证着“养虎为患”一句老话。
  京师为了意见一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京城的空气都为之灼热起来的时候……远方传来了新的消息。
  原来衮路三日遇雨,因地形崎岖行兵困难,汪仲年前后包抄的计划就此落空,而央川拥有了军队整形的时间,对后方土地拥有了坚实的占领。
  等双方部将面对面对峙之时,西北八府近乎四四两分之势。
  举国为此哗然。

☆、第九章 少年

  在衮路事变升级之后,不少人开始重新考虑对待央川瓦温一行叛党的态度……
  先开始所说的那种丧心病狂的想法有不少人认为“可以付诸行动”。
  之所以这么急迫,是因为她们发现,邦季在后面蠢蠢欲动。
  如果比之汪仲年,央川更对她们口味的话,禹国愿意息事宁人——然后或许事后讨还血债!
  商量了很久,满足大多数人心意的举措迟迟没有出现,日渐向暑时只见汪仲年气急败坏却无计可施,央川日益稳固而邦季摩拳擦掌。
  ……
  京都的立夏节,人们热情庆祝着佳节。
  从骄阳似火到月上西楼,蒲扇与香酒,往来不绝,绿藤或是浓阴之下,依旧闲话,只是,这话题之一便不能改变的是衮路一事了。
  这一日有一个水榭游园会,京都士、卿共同参与,是年轻男女互诉衷肠的好机会。
  莫桑景受邀,祝长都来找她的时候,她说不想去,然而莫烛宇并不拒绝,祝长都露出了大喜的表情。
  两人走了老远,莫桑景迟迟不能忘记祝长都最后的表情,她心头一惊,又改变主意了……
  如果祝长都敢对弟弟做出轻薄之事,她绝对饶不了她。
  夏衫极薄,穿起来舒适宜人,莫桑景在头上架了一顶轻帽,带了银两和一方朱红小印,慢慢地从小门踱出府去,绕着人家墙根儿往外去。
  太阳时出时隐,威力不小,不过好在有风,不算十分闷热。
  莫桑景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影,为绿树所挡,慢慢走近了才能看到他的全身,那是个面孔漂亮目光狡黠的少年。
  莫桑景微微皱眉,这少年正打开一个荷包,数里面的铜钱。他穿一身朴素的灰布衣,但手上的荷包确是绣工精致的。
  莫桑景起先不想过问,走过他身边,前进了三步,她停下来了,摸摸银两,确实少了一两纹银。银两不重要,那枚小印丢了可是紧要。
  她径自向少年走去,伸手:“把偷走的东西还给我。”
  那小贼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眼也笑弯了:“你看出来啦?”
  他又道:“你这人真搞笑,既然知道我是扒手,又何必打我身前走过呢,不是知道铁定会被偷的吗?”
  “废话少说,”莫桑景不悦:“我爱向哪儿走便向哪儿走,偷东西是你不该,还做狡辩。”
  那少年吐吐舌头:“你不记得我是谁啦?”
  他大眼睛看着莫桑景,让莫桑景由薄怒转向疑惑,她始终没想起在哪儿见过这个人,道:“我不记得见过你。”
  少年抿嘴笑:“自然不记得,我见到你时你正喝醉了酒,在一棵树下打醉拳呢……”
  什么“打醉拳”,莫桑景气他胡说八道,不过他这么一说,她自然想起某一次喝了“十二时陈酒”后,有人不经意间靠近了自己,她追去看是谁的时候那人又消失了踪影。
  那人便是他?!
  莫桑景面不改色道:“萍水相逢,不值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