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藏真- 第9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乱与河水泥沙一次次将这些辉煌一时的名城掩埋,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座座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

北宋王朝在开封建都长达168年,当时的国都东、京城却在盛极之后又神秘消失。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都城之一,寻找它的下落,一直是考古工作者的目标。

梦寐以求的机遇终于在1981年出现:在开、封龙亭湖底清淤过程中,规模宏大的明代周王府遗址突然浮现。

据史书记载,周王府是在宋、金皇宫基址上修建起来的,但周王府的下面。真的埋藏着一座千年皇城吗?

大规模的“宋城考古”从此拉开了帷幕,东、京城终于呈现在考古工作者面前。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北宋东、京城是一个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由内向外依次筑有皇城、内城、外城。并各有护城壕沟的都城。

它不仅城高池深,而且墙外有墙,城中套城。

周长近30公里、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的外城遗址全部淤埋于地下2米~8米的深处,在对外城西南角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外城城墙仍残高8.7米。城墙底宽34.2米,顶宽4米,版筑的城墙异常坚硬。

在寻找宋城的过程中,还意外发现了很多上下叠压在一起的其它城址,由此撩开了传说中开、封城下“城摞城”的神秘面纱。

在今日开、封著名的龙亭景区地下约8米深处,是北宋东、京城的皇城遗址所在地,它分别与金皇城与明周王府紫禁城遗址相叠压。

内城是东、京城的第二道城墙,它在唐代汴州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考古勘测还表明,北宋内城较现存的开封明清城略小,其东西墙坐落在唐汴州东西墙之上。上层又与明清开封城相叠压。

其南北墙则分别处于今开、封旧城区南北部一带,残墙距地表10米~12米。

为探明宋金城墙的结构和叠压关系,考古工作者在宋内城北墙西段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情况表明,明、金、宋三座城墙自上而下叠压在一起,城墙虽系夯土版筑而成,但夯层、夯窝均有明显区别。

明周王府萧墙遗址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淤埋于地面下3米至5米深。

从周王府紫禁城北墙的城墙解剖情况看,发现城墙分为两部分,上层为明周王府紫禁城北墙,下层为宋皇城北墙。两墙相互叠压在一起,证实了明周王府确系利用宋宫旧基建造而成。

考古勘探还证实,位于“城摞城”最底部的唐汴州城,其东西墙叠压在北宋东西内墙的东西墙下。南北墙则由于金代后期的毁坏,残墙淤埋于现地表下10米到12米深处,城墙残高1米至3米、残宽10米左右。

除了“城摞城”、“墙摞墙”,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的奇特现象。

繁华的中山路是开封市旧城的中轴线,其地下8米处,正是北宋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衢大道--御街。

中山路和御街之间。分别叠压着明代和清代的路面,这种“路摞路”的景观还意味着,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城市,层层叠加起来的数座开、封城,南北中轴线居然没有丝毫变动。

李达确实是这一方面的专家,通过他的介绍,韩孔雀已经对这里的这座地下宝库十分感兴趣。

在李达的带领下,韩孔雀亲自去了考古现场。

现在,在开、封城墙西门大梁门北侧,发掘出一条晚清时期的古马道遗迹,并在其下深约1米处,又发现了一段保存完好、人行道和礓(旁石加察)清晰可见的古马道遗迹。

令人惊奇的是,在第二层古马道下约50厘米深处,又发掘出一条砖层腐损严重、使用时间较长、年代更为久远的古马道。

三层古马道上下层层相叠,以立体的形式真切展示了开、封城下“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再次为“城摞城”现象的研究增添了更为确凿的实证。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汴京八景

正当学术界为“城摞城”奇观的揭示兴奋不已的时候,有关部门也着手选取具备条件的典型地点,在进行科学保护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开发展示。

而韩孔雀这次过来,就是冲着这个来的,当然,这些是肯定要跟政府部门合作的,而他的条件,就是政府部门没法涉及到,或者是没有发现的地方的发掘权。

“如果你想要拿到主动权,肯定要表现出一定的实力。”了解了韩孔雀的意图,李达立即道。

韩孔雀笑着道:“不知道李教授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这个不难,最简单的就是汴京八景,如果能够把这个弄出来,就谁都没有话说了。”李达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很熟悉,所以韩孔雀一说,他立即提出了建议。

“金明池不行?这个比较容易,只要投入巨额资金,肯定能够完成,这样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韩孔雀皱了皱眉,道。

开、封市从2000年开始筹划在金明广场旁重建金明池,预计耗资16亿,至今还没有完成。

“金明池当然也行,不过,不如汴京八景有诚意,完成一个,怎么能够比的上八个?”李达笑着道。

北宋皇家园林风韵的金明池遗址公园,已经开工建设,不久将重现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画作《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胜景。

深埋地下12米至15米处的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考古工作者已探明了它的位置、范围和形制。

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东、京汴梁城外。

园林中建筑全为水上建筑,池中可通大船,战时为水军演练场。

那里风景佳丽,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就是描绘了金明池中水军演练的场景,一些文人也创作了关于金明池的诗词。

按理说这在城外的地方,自然是韩孔雀想要拿到手中的,但这个地方又有所不同。第一这个太过引人注目,现在已经被很多人关注。

第二就是这个已经被人发现已经立项,第三就是这个金明池中肯定没有太多的东西埋藏在地下,毕竟这里不是皇家生活所在。里面就算掩埋了一些东西,也肯定不会是最多的。

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

桥头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位于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

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京城居民倾城而出,到金明池郊游。

金明池内还遍植莲藕,每逢阴雨绵绵之夜,人们多爱到此地听雨打荷叶的声音。

雨过天晴万物清新。更有一番新气象,故有“金池夜雨”之称。

桥尽处,建有一组殿堂,称为五殿。是皇帝游乐期间的起居处。

北岸遥对五殿,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

仙桥以北近东岸处,有面北的临水殿,是赐宴群臣的地方。

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允许百姓进入游览。沿岸“垂杨蘸水,烟草铺堤”,东岸临时搭盖彩棚,百姓在此看水戏。

西岸环境幽静,游人多临岸垂钓。

宋画《金明池夺标图》是描述当时在此赛船夺标的生动写照,描绘了宋汴梁皇家园林内赛船场景。

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

金明池园林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到明代还是“汴京八景”之一,称为“金池夜雨”。

明崇祯十五年(1642)大水后,池园湮没。

这样一个地方,开发出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很不错,而且也方便操作,如果开发汴京八景那就比较麻烦了。

韩孔雀想的什么,李达也猜到了一些,所以他道:“现在已经发现的古州桥遗址,被誉为“中国地下赵州桥”,也是北宋著名的州桥夜市、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桥明月”,《水浒》中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有关部门计划在这里建设一座地下博物馆,前期设计、开发方案和论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的古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780年至783年),后经五代、宋、元,在明末崇祯15年(1642年)的黄河特大水患中被淤埋。

考古发掘的情况表明,这座桥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为砖石结构的拱型桥,桥面呈青石板铺墁,经考证,州桥下部为宋代基址,上部为明代所修,州桥桥面距地表深4。3米,桥底距地表约11米。

如果地下博物馆建成,仅古州桥宽30米、高6米的券洞便可容纳近千人,这样的地方,如果完工了,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韩孔雀看着李达,李达这是在告诉他,州桥明月现在也恢复了不少了,他就算出资,肯定也不用花费多少,这样还不白赚一点名誉?

虽然韩孔雀也想到了这一点,但其他八个景观,他却不太熟悉,他最多也就是知道个名字。

“汴京八景”是汴京的精华所在,此八景现代通称为:繁台春色、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现在都是当地出名的旅游景点,但这些要整合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如果真要下决心整合,也不是没有可能恢复古代旧观的,毕竟这八处景观,到现在还没有修复的,也只有州桥明月和金明池,其他或多或少都在使用。

像繁台春色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

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

元末毁于兵火,清初重建,称为国相寺,于1927年废毁,现仅存一座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北宋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峥嵘,京城居民郊游踏青,担酒携食而来,饮酒赋诗,看舞听戏,赏花观草,烧香拜佛,人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

北宋诗人石曼卿春游时写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

赞美在繁台春游时,还能欣赏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这个地方要修复说麻烦很麻烦,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一个钱的问题。

而铁塔行云就简单了,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

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今日的旅游胜地铁塔公园。

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钟。

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风姿峻然。

白云轻轻擦顶而过,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可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壮观。

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

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这个到现在还是当地的名胜,连修复都不用。

梁园雪霁所在就是梁园,又称梁苑、兔园,遗址位于现商、丘市睢、阳区东南,现存遗址有:睢、阳城旧址、清凉寺、三陵台、平台、千年银杏树等。

值得注意的是,梁园也不在开、封,而是在商、丘,但由于开、封历史上曾长期称大梁、汴梁,故使很多人产生误解,以致以讹传讹,把梁园也列入开、封范围。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古墓群

由于商、丘、开、封两地相近,故把商、丘的“梁园雪霁”也列入了汴京八景之一。

这个很有修复的价值,但由于遗留下来的景观不少,所以也不用耗费太多资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