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藏真- 第8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贩看着站在韩孔雀身边的柳絮,感觉韩孔雀应该不会掉面子的不舍得花费五千块钱,不过,他显然想错了,韩孔雀不置可否,柳絮则站在一边看着,更是不说话。

虽然这幅画不错,但肯定不是名家作品,这么一副没有落款的画作,最多也就值几百块钱,韩孔雀还不至于花五千块买一幅不知真假的画,所以小摊主把他们当成冤大头来宰,那可真是找错了人。

此时柳絮微微一笑:“既然这么珍贵的一幅画,我看您还是放在家里,好好珍藏,作为传家之宝为好,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古画,就是随随便便卖给任何一个懂行的人,都够您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韩孔雀一听就笑了,他也笑着道:“这幅画一看就是现代哪位大师的作品,放个三五百年,肯定是真正的古董。”

“小兄弟,看你说的,这不都是混口饭吃嘛,买卖不成仁义在,你看上什么了,哥哥我给你打个八折。”得,这位还真是个自来熟,被韩孔雀说破行藏,也毫不脸红,倒是和韩孔雀称兄道弟起来。

韩孔雀感觉十分有意思,这也是淘宝的乐趣所在,古玩街鬼市的摊贩流动性很强,所以就算韩孔雀在这里十分出名,可真正见过他的,也就是那些白天固定在这里摆摊的老摊贩,而像这些混迹鬼市的,则很少有人认识韩孔雀。

如果他认识韩孔雀,知道韩孔雀对他的东西感兴趣,恐怕他就不会这么没有自信了。

韩孔雀觉得这位倒是个妙人,很是有趣,也不再言语,拿起那副画仔细看了起来,毕竟画工那么精湛的一副莲花图,还是不多见的。

而在一边无聊的柳絮,则随手拿过一把青铜打造的匕首看了看,如果是原来,在韩孔雀面前,柳絮肯定不会表现出对这种凶器的喜爱,但现在,却无所谓了,她是军人出身,自然对刀兵等武器有着特殊的爱好。

虽然一个美女喜欢匕首有点奇怪,但看到柳絮看的认真,摊主又连忙道:“这个可是了不得的好东西啊,听过”图穷匕见’吧,说的就是这个。。。。。。”

柳絮实在没有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这个摊主忽悠人的本事也太不靠谱了点,刚才是徐渭的画,现在又是荆轲刺秦的匕首,这就是再外行的人,也能听出来是假的啊。

韩孔雀自然看到了小贩的表现,所以他放下了那副画,也想看看柳絮发现了什么,毕竟柳絮也不是菜鸟了,她看上的东西,自是有点价值。

不过,韩孔雀一看柳絮的样子,就知道想躲了,而看到小贩表现的柳絮,心中一阵好笑,一个没留神,手里的匕首触到了小指上。

虽然这把匕首看起来似乎有些年头,上面锈迹斑斑,但是到底是开了刃的,鲜血顿时顺着伤口处冒了出来。

虽然不痛,不过柳絮还是不由自主一颤,这还真是乐极生悲了,她没有注意到,一滴鲜血随着那一下颤抖,顺着手指滚落下来,正好滴在那幅被摊主称作是徐渭所画的“墨莲图”上。

柳絮忽然一阵心神恍惚,眼前出现了一汪清澈的水塘,水中央亭亭玉立着一株白色莲花,花大如盘,荷叶田田,有的浮于水面,有的立于碧波之上,仿佛是撑开的一把把绿色的小雨伞,几尾锦鳞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

这情景像极了那幅所谓的徐渭作品,正在墨非呆呆出神之际,耳边传来一阵呼叫声:“老婆,你没事吧?”

看到韩孔雀一脸焦急,柳絮心中一暖:“没事,没想到一把青铜匕首,到现在还这么锋利。”

“小姑娘,小姑娘,你没事吧?”摊贩的叫声,让柳絮的视线,从韩孔雀身上转移到了旁边。

回过神来的柳絮发现自己仍然蹲在这个摊位前,摊位老板一脸关切的望着自己,而眼前的水塘、莲花,游鱼却消失无踪。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刚才只是自己的幻觉?

看着那幅“墨莲图”,柳絮心中生疑,她看韩孔雀要说话,立即给了他一个隐晦的暗示,韩孔雀立即站在他身边不说话了。

有了疑惑,就要设法解开,深谙实事求是精神的柳絮,便临时下了买下这幅画的决定。

“老板,这古董是不是太锋利了点?你不要告诉我这是龙泉剑,放置千年还能锋利如昔,就看这上面的锈迹,也应该不能这么锋利。”柳絮甩了甩手,丝毫没有理会受伤的伤口,这让小摊贩放下心来。

现在的人,只要遇到点事情,就想着用钱解决,小贩还真害怕柳絮因为受了伤,让他做出补偿。

现在柳絮不在意,小贩的的心思活络了起来:“这真是把宝贝,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可能到现在还那么锋利,所以就算这把匕首锈迹斑斑,它也还是这么锋利,这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件宝贝。”

柳絮笑着道:“你这里的东西都是宝贝啊?那好,这把匕首你留着吧!”

“小姑娘,这你可就有点不地道了,你看,我这幅画都让你毁了。”这个时候,小贩指着莲花图上面晕散开的血迹道。

柳絮看了一眼,神情再次恍惚了一下,她想了一下道:“那我就买这幅画好了,不过,价格可不是你说的,要知道,你的匕首还伤了我呢!”

柳絮不想让人知道这幅画的特别,所以自然不能摊贩要多少钱,她就给多少。

经过一番激烈的谈价还价,在老板心目中可以卖五千大洋的“古画”被柳絮以八十块的价格买了下来。

望着柳絮和韩孔雀渐行渐远、就要融入人流中的背影,小摊贩喃喃道:“真狠啊,原以为是个愣头青。。。。。。”

旁边紧挨着他的一个小商贩目睹了全过程,嗤笑着说:“怎么样,徐老四,踢到铁板了吧,看你以后还自诩为‘忽悠专家’不。”

“我怎么感觉那对小年轻有点眼熟?”另外一名摊贩开口道。

“眼熟?难道是棒槌?看着不像啊!”徐老四开口道。

“不是菜鸟,应该是名人,我可不记无名之辈。”

“怎么可能?如果真是名人,会画八十块钱买那副新画?”徐老四不信。

所以被称作徐老四的摊主撇撇嘴,没理他,继续向过往的路人进行自己的忽悠大业。

而这一切不过是古玩街上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每天都在不停的上演着类似的情节。。。。。。

“怎么了?这幅画怎么看都是一副现代作品,你怎么会感兴趣?”虽然柳絮刚刚表现出对收藏的喜爱,但韩孔雀知道柳絮不是普通新手,自然不会受到那个摊主的忽悠,所以韩孔雀才会感觉奇怪。

柳絮笑着道:“幸亏受了伤,如果不受伤,我还真看不出这是一件宝贝,当然,现在只是我的猜测,这也许是一件正真的宝贝,不过还不能证实,等回家之后,我们在仔细研究一下。”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木碗

“受伤?”韩孔雀再次拿起柳絮的小手,此时她手上伤口一件结疤,这是柳絮那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的功效。《 X。

“呀!这种能力居然没有消失?”柳絮看着自己的手,那块刚才结的血疤,韩孔雀一动,就掉落在地上,她的手上,依然是那么的光滑白嫩。

“这就是强化的效果,不过,如果受了伤,一定要补充大量营养,毕竟这种超强的恢复能力,消耗的还是你身体的养分。”韩孔雀笑着道。

“知道了,你还真是啰嗦,哎呀!你看那边是什么?好漂亮,我们过去看看。”两个人来鬼市的时候就不早了,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五点,夏季,五点已经天色大亮,所以柳絮才能看到不远处摊子上的东西。

韩孔雀看了一眼道:“是少数民族的工艺品,没想到在魔都也有这么正宗的东西,走,过去看看。”

“是藏族的吧?”柳絮也看出来了,不过,那些手工艺品确实漂亮。

“应该是,不管是木碗,还是那些地毯,都像是藏族的手工艺品,我们过去看看。”韩孔雀说着,拥着柳絮向那边走去,很显然,他是认识那些工艺品的。

藏族传统的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所生产的工艺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质地精美。

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品更可谓艺苑奇葩,著名的如卡垫、围裙、氆氇、错那、勒布的木碗,还有拉、萨的“加钦”鞋、藏腰刀、民族帽、金银首饰。墨竹、工卡、土陶、茶桶、马鞍、藏斧等。

“这是什么?”柳絮问道。

“这是卡垫。”小贩道。

卡垫,即“座上的铺垫”的意思,是长方形的、织有各种色彩图案的厚毛毯,以结构紧密、细致耐用、图案新颖、色泽鲜艳又不易褪变而闻名中外。

它可以铺在床上当褥子,垫在座下作座垫,也可以挂在墙上作壁毯、铺在地上当地垫,既实用又美观。

“两位,看看,这是江、孜的卡垫,江、孜人编织卡垫约有660年的历史。在内地可是不多见的好东西。”小贩是一个年轻人。不是藏族,不过,他的东西还真是好东西,所以韩孔雀和柳絮全都被吸引了。

漂亮的东西。自然吸引女人。所以柳絮看的就是卡垫。这种东西,韩孔雀还是有点了解的,现在这种东西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江、孜现除拥有300名工匠、年产卡垫可达数千条的地毯厂外,还有几个街道经营的卡垫生产合作社。

江、孜地毯厂每年产值约50万元上下,其产品曾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不仅供应西、藏和邻省,还远销西欧等12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卡垫,这个摊子上还有氆氇,氆氇也叫藏毛呢,是一种手工纺织的羊毛织品,它厚实耐用,保暖、防风、隔雨,是藏族人民作服装、鞋帽的主要材料。

氆氇生产历史悠久,明代时民间已把它当作馈赠的礼品,甚至作为贡物呈献朝廷,现在几乎遍及农区、半农半牧区都能生产,以扎囊县所产最著名。

“这是围裙,美女你围上一条,绝对漂亮。”看到柳絮抓着一条围裙,小贩再次推荐。

围裙,藏语叫“帮垫”,就是藏族妇女们系在长袍前面那条红绿条格相间的毛纺织品,系上它会更加突出藏装浓郁的民族色彩,增加她们的潇洒、妩媚。贡噶县姐德秀区所产的围裙最负盛名。

韩孔雀只是看了一眼,就转移了目标,那些藏刀也不错,不过,韩孔雀一眼就看出不是精工细作的手工品,而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所以就没了兴趣,而此时,摊子上的一些木碗,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木碗是藏胞日常生活用品,吃糌粑离不了它,木碗系用树节疙瘩雕琢而成,质地坚实,纹路清晰,不易破裂。

“这是错、那县勒、布区有名的木碗,买回去给老人和小孩子用是很好的,要知道藏族同胞,人家一生可以用这么一只碗,走着坐着都带着。”小贩不停的给韩孔雀和柳絮两人介绍,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很有眼色的,两个人看到哪里,他就介绍的到哪里。

“一辈子就用一只木碗?”韩孔雀故作好奇的问道。

“这种木碗,有的还用白银镶缕、配盖,银光闪耀,格外美观,西、藏错、那县勒、布区是有名的‘木碗之乡’,早在几百年前,那里的门巴族人民就已开始制作木碗。”小贩道。

韩孔雀知道,这些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原材料充足,动能消耗少,资金周转快,适于分散经营,所以很多小贩都喜欢贩卖这些东西。

在藏族传统生活中,茶还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客人上门,主人必须敬茶,客人喝茶,一般不将茶全部喝掉,这被视为是对主人手艺的一种赞许,主人也会不断向茶碗中添茶。

藏族人婚丧嫁娶,都用得着茶,在女子陪嫁中,茶是财富的象征,孩子出生后,亲朋好友会带着茶、酥油来祝贺,献完哈达后,还要向产妇敬茶。

茶碗的使用也有讲究,据**民族学院教师赵国栋研究,藏家茶碗往往被赋予沟通世俗与神圣的“桥梁”作用,宗教仪式中多使用金属茶碗,日常生活中木碗则最为常见。

在过去,地方首领还有随身携带茶碗的习俗,既是装饰,也是权力的象征,而对普通人而言,即使身无分文,也必须有一只属于自己的茶碗。

“这碗黔黑透亮,纹路细如发丝,真的很漂亮。”韩孔雀拿着手中的一只木碗,一边看一边道。

听到韩孔雀赞美他的木碗,小贩立即笑裂了嘴:“这木碗盛开水不裂,不烫手、不冰手、跌不破,耐摔,最适合小孩子用了,它体轻而质固,小孩子也能端的起来。”

“多少钱?”柳絮随口问道。

“五百一只。”小贩立即回道。

“五百?一只木碗就要五百?”既然是小孩子用的东西,柳絮自然关注,所以听到这么一只五万,居然要五百块钱,柳絮立即出声了。

“五百不贵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可是从藏区带来的,只是路费就不低,加上这可是完全手工制作的工艺品,五百块钱是一点都不贵。”小贩笑着道。

韩孔雀此时抢在柳絮前面开口道:“你一共有多少木碗?买多了是不是要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