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兽医当国-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是吕紫陌最喜欢听到的称呼。

    如今听钱恒说要离开汴京,吕紫陌的心里就有几分不舍。

    钱恒眉头微微挑了下,“汴京城内是不会再常住了,至少这几年内,我认为我的事情重心不会再汴京城,紫陌也不用担心,等殿试结束之后,我的去向就会明确,到时候,一起离开汴京,再找合适的落脚之地也不晚!”

    吕紫陌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钱恒说了算的。

    在钱恒的计划里,一旦自己被派往外阜,这汴京城内的宅院,就会成为一个摆设,到时候留下房二用来做收集情报的根据地,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至于说花想容和梁红玉,当然也要跟着一起离开的。

    不过若是真能中了进士,倒可以先跟官家请一道圣旨,如果能得到官家旨意,赐婚给自己和吕紫陌,想来也是一桩美事。

    对于吕紫陌来说,当是一个极好的聘礼。

    吃过晚饭之后,钱恒直接回了书房,吩咐房二在外面候着,自己则迅速给张叔夜和李若水各写了封信。

    给张叔夜的信里,隐约提及了自己对策论的一些见解和答题的主题,这里面的内容,即使被人拦截发现,也不会看出什么端倪。

    而作为跟自己合作已久的张叔夜,相信见到这封信之后,就能猜到自己的意图,只要领会了这策论主题的意思,张叔夜就会知道该怎么在官家那里表现自己,从而借机调回汴京,入阁称相当不足为虑。

    另外,给李若水的信中,更多提及的,则是对金辽时局的分析,尤其是对家乡安定的期待,都写在了信中,并嘱托李若水李大人,千万替自己去拜见黄裳一趟。

    钱恒之所以这么写,也是当初跟黄裳提及过,想要在面对金辽侵袭我大宋时,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便是有一批牧政一方的清明大员坐镇,才能更好的保护大宋的基业。

    这事儿自然不会在信中提及,以防落人口实。只要委托李若水去拜会自己老恩师,黄裳自然会给李若水交代清楚。

    至于登州的宗泽,固守登州港,是宗泽老大人最好的选择,也最好不要轻易影响到宗泽那边。

    当然,钱恒也没有忘记给登州的陈东和邓肃去信,除了询问定远售卖行的生意,和对南洋海外的开拓进度之外,虞允文的事情,也是钱恒最惦念的重要事务之一。

    虞允文的火药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也决定着钱恒以后该如何掌控自己的发展速度。

    为此,钱恒又给邓肃和陈东写了封信。

    写完信,将房二叫进来,给邓肃和陈东的信,自然有人去专程送过去。

    而送给张叔夜和李若水的信,钱恒几番叮嘱,要求房二亲自送去,钱恒才放心。

    对于房二的安排,除了让房二送信之外,也吩咐房二,这次回去之后,再挑选一批靠谱的人手回来汴京城内。

    另外,武松差不多这几天就会赶到汴京,倒也不担心其他问题。

    武松来汴京也不会久留,一旦自己的去向定了,到时候武松就会跟随自己,处理些手边的事务。

    事情一项项安排妥当之后,钱恒才让房二离去,慢慢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

    这种与当朝官员暗通款曲的事情,是决计不能被任何人知晓的,而且这种布局,也是尽可能的保全自己的利益,同时很能尽最大可能,保护大宋的根基在胡虏的铁骑冲击下,最大机会的保存下来。

    至于说保护好眼前这座繁华的城市,钱恒从未奢望过。

    毕竟汴京不是他所能掌控的,有这么多的朝中大臣坐镇,更有当今官家守在这里,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只能放弃保护好汴京城的这种奢望念头。

    带着几分悲悯和感慨,钱恒慢慢陷入沉睡之中。

    初春还有些凉意,一直站在门外,受吕紫陌安排过来伺候钱恒的花想容,抱着一件毛毡,给钱恒轻轻盖上。

    而此时的贡院监考官房内,却已经争论到热火朝天的地步。

 0199章 榜首之争

    在钱恒交上试卷的第一时间,王黼和蔡翛就把考卷收到了监考官的房内,连同钱恒的诗赋卷子一起,连番看了好几遍。

    蔡翛对钱恒的卷子十分赞赏,不过最让蔡翛赞叹不已的,还是钱恒“仁者无敌可以王”的经义文章。

    “不愧是官家看好的考生,这钱恒远的文章功底果然不弱,单看这篇文章,对兼经没有十几年的攻读,是不可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文章来的!”

    听着蔡翛对钱恒文章的赞叹,王黼一笑,“蔡大人可是忘了,钱恒远的恩师,可是演山先生,当今朝堂诸多士子,差不多有三成以上,在学业上都视演山先生为尊长!”

    蔡翛点头,“这倒也是,如此精彩的文章,当为榜首之选啊!”

    王黼没想到,蔡翛对钱恒的文章评价如此之高。

    不过看过了钱恒最后一篇策论的王黼,却有点不同意蔡翛的这个说法,“要说文章的精彩程度,我倒觉得这最后一篇策论更精彩些!”

    “哦?王大人此话怎讲?”

    蔡翛也看过了钱恒的策论文章,只是觉得论点论证还算清楚,可要说精彩,只能说措辞精彩,但其中所指的论据之类,并不是蔡翛熟知的东西。

    王黼淡淡一笑,“蔡大人,官家喜好什么,某自认还是很清楚,而钱恒远这最后一篇策论,显然很和适宜的。”

    蔡翛一愣,脸上微微变色,“如此说来,这钱恒远对官家的心思,琢磨的如此透彻?”

    蔡翛看过钱恒的策论文章之后,并没有觉得太出彩,可王黼这么一说,再仔细回想,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王黼摆了摆手,“蔡大人,刚才我说过了,钱恒远的老师,可是演山先生,莫非蔡大人忘了,演山先生曾经帮官家整理过全部道家典籍,要说对官家修道理念最了解的,当属演山先生,钱恒远能领悟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不错了,至于说钱恒远琢磨透官家的喜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官家的了解,王黼自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的,即使是高俅,也不会当着王黼的跟前,说自己比他了解官家。

    可以说,王黼对官家的了解,是他最值得得意的事情。

    整个晚上,两人都在围绕钱恒的试卷讨论,倒不是他们不想拿钱恒的文章与其他考生比较,只是当天只有钱恒一人交卷。

    所以这一天的功夫,两人对钱恒的文章和诗赋,琢磨到了无比透彻的程度,越是研读,就觉得钱恒的文章精彩绝伦。

    以至于两人都有一个潜意识的想法,若是第二天没有看到太出彩的文章,就会直接把钱恒的名次推荐到榜首的位置。

    省试判卷,自然也有王黼和蔡翛两人在主导,所有考生的考卷,都要经两人评判,然后做出最后的判决,排列出合适的名次,交由官家御览。

    当然,对于赵佶来说,是懒得再在殿试的时候,再出一份考卷的。

    所以这省试中最后一场的策论,就会成为赵佶在殿试上考核考生的最后一次考验。

    王黼和蔡翛要做的,就是把考生文章中,相对不错的挑选出来,列出名次,推荐到赵佶哪里,再由赵佶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初步审阅,到时候再殿上与考生对面考问。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钱恒提前一天交卷的缘故,不少考生在第二天上午就开始陆续有交卷离场的。

    时间邻近午时,蔡翛翻看其中一张试卷时,眼前顿时一亮。

    仔细阅读,果然,这篇文章的精彩程度,不亚于钱恒的那篇,尤其是在论点破题上,更有独树一帜的地方。

    蔡翛的神情变化,自然不会逃脱王黼的视线,发现蔡翛神情异常,忙问道,“蔡大人,莫非又发现精彩文章了?”

    “然,王大人且看看这篇,下官读下来,自认为要比钱恒远那篇更有深度,至少从感觉上判断,这位考生对兼经,尤其是对《孟子》文章要义的理解,要比钱恒远更深刻一些!”

    在蔡翛的判断里,如果按照这篇文章来判断的话,至少要比钱恒的精妙一些,也是可以排在榜首的选择。

    而最后那篇策论,观点则过于寻常,也就文章的文采比钱恒略强一筹。

    综合起来,这考生的文章,整体比钱恒略逊一筹,但作为蔡家人,虽然决定对钱恒网开一面,可给个进士及第的机会,就已经很给面子了,要是钱恒得了状元,蔡翛都会觉得自己太仁慈,以后面对蔡家其他众人,都会觉得丢人。

    所以斟酌之后,才决定主推自己新发现的这名考生的文章。

    王黼看过这名考生的文章之后,却不同意蔡翛的建议,两人各有所持,最后决定,等所有考生的考卷都下来之后,再做决断。

    如果在发现其他精彩文章,现在的决定岂不成了笑话。

    两人特意保持着默契,分别将已经交卷的文章排列出来。

    全部考生把考卷交上来之后,已经是掌灯以后,尤其到了最后阶段,连续交卷的考生太多,两人根本看不过来。

    打发最后一批考生离开考场之后,贡院之门再次关闭,正式进入阅卷评卷阶段。

    连续三天,都是贡院省试考试的阅卷评卷时间,考试结束的时候,就有专门的内侍太监,来贡院打探消息。

    问事的太监当得知钱恒的文章成绩不错时,特意送了贡院值守兵士每人一贯赏钱。

    送走问事太监,王黼也有点发愁,三天的时间,王黼和蔡翛把所有的考卷都翻了一遍。

    这次阅卷一共有十二名官员参与,最终挑选出来的这些,有锦绣文章的考生有十数人,而经义和策论文章都够精彩的,只有八人。

    不过怎么给这八个人排名次,成了王黼眼前最头疼的一件事。

    其实王黼和蔡翛所争的,就是两人提前发掘出来的这两人的文章,其他人的文章,虽然也算精彩,但是和两人的文章精彩程度,还有些差距。

    所以,手头这两人的文章,把谁放在榜首位置,就成了两人争论的焦点。

    这时蔡翛忽然建议道,“王大人,试卷上的名字已经可以揭开,我们不妨先看下这位写出锦绣文章的考生是谁,如何?”

    王黼点点头,“也好!那就揭开糊名吧!”

    可是当两人把卷首的糊名纸揭开的时候,不止是王黼和蔡翛愣住,就连赶来监督揭名排名次的内侍,也都愣在那。

 0200章 冯宇事发

    试卷卷首上的名字,在场几个人都很熟悉。

    正是因为熟悉,王黼和蔡翛才觉得十分意外,因为两人都清楚知道这人的文章水平,绝对没有这卷子上的文章这么出彩。

    “冯宇冯子疆,冯相家的公子?”

    过来监督揭名排名次的,正是那位和冯家不止一次打过交道的王平仲。

    如今王仍已经坐稳皇宫后苑总管的位置,也让身为王仍义子的王平仲,地位水涨船高,才能得了如此重要的差事,提官家亲询考试结果这种事情。

    可是当看到冯宇的名字时,王平仲说完叹了声,心道,这冯家跟钱恒兄弟还真是冤家对头啊,到了这省试成绩排名次的时候,都要一争高下。

    对于冯宇的文章水准如何,王平仲并不清楚,不过当看到王黼和蔡翛目瞪口呆的模样时,王平仲也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对劲。

    “两位大人,莫非有什么不妥,咱家不懂这文章,冯家公子的文章有什么问题吗?”

    王黼和蔡翛虽然已经看出来,这可能不是冯宇的文章,可作为朝中重臣,这种事情,在没有弄清楚其中缘由之前,是绝对不能乱说的。

    这时一位负责阅卷的太学学官凑近过来,“两位大人,卷子可否给下官一观?”

    王黼点头,把卷子递到那名学官手上。

    那学官只是大略翻看了下上面的文章,又仔细核实了一下卷首的名字,这才把卷子放回岸上,掉头就走。

    王黼几个人,一个个都愣在那,看着那学官离开。

    学官并没有离开房间,而是回到自己刚才阅卷的桌案前,从他处理的那些揭掉糊名纸的卷子中取出一份来,回到王黼近前。

    “王大人,还请您过目!”

    王黼没明白这位学官的意思,可是当接过卷子,看到卷手上的名字时,王黼脸色大变。

    王黼猛地抬头,吩咐道:“赶紧请外面值守的禁军统领马将军进来,有要事相商!”

    蔡翛也是一愣,“王大人,出了什么问题?”

    王黼连带苦笑,“蔡大人,你看看吧,这事儿有点麻烦了!”

    蔡翛一看卷首的名字,冷汗当时就下来了,“这,这冯宇居然敢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