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战将-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咱们的康师长提到了晋绥军,那我就姑且点评一下吧。我想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军的军长李服膺(保定军校步兵科第五期毕业。早年从军跟随阎锡山,1930年任官至阎锡山的第5军军长,1931年先后任国民革命军68师师长,后来68师改编为61军,他就任军长等职位。1937年8月李服膺奉令率六十一军,在天镇县抗击日军进犯,浴血奋战十天之久。在接到阎锡山下令撤退的电报后,李服膺率部撤出防线,天镇失守。结果被阎锡山以擅自后退为由枪决。)将军大家都很熟悉吧?”谈历史,王亮可以不间断地说个三天三夜,尤其是近现代战争史,包括野史在内所有有关的资料王亮几乎都是读过。

“卸磨杀驴,这是我对李服膺军长之死的评价。撤退的命令是你们的阎长官下的,最后背黑锅的却是李军长。“大同会战”不战而逃,“雁山会战”亦不战而逃,以至雁门以北大片土地轻而易举落入敌手,在全国军民高昂的抗日呼声中阎长官如不设法掩盖,自知无法向国人和南京政府交代。要推卸责任,就要找替罪羊,这样,悲惨的命运就落到李军长身上了。”王亮毫不忌讳,自己是中央军,不怕得罪阎锡山,实话实说。

“康师长,听说对李军长审判的时候你也在场,而且执行死刑的时候是由你亲自监督的?你们晋绥军真是会玩啊。”最后,王亮调侃了一句。

虽然都听说过李服膺事件,但是听到王亮如此详实的讲述之后,众人都是唏嘘不已。

这也是所以当官的一个悲哀。

为什么当官一定要拼命的往上爬?爬的越高,当替罪羊的可能性就越小。

只要你没有站在最高的地方,你就有可能会被自己的老板当做保命的棋子舍弃掉,官场上哪有真情,只不过是尔虞我诈罢了。

“我****先人!你他娘的纯属胡说,放屁!”听到王亮说道这里,康师傅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了,这种事都让王亮给说出来了,那还得了!

王亮冷笑,不忙不乱地把手枪从枪套里拿出来,不需要刻意瞄准,举起来对着康师傅就是一枪。

砰!

这一枪在礼堂中不断回响着,也惊醒了沉思的众人!

当学员们看到王亮还冒着青烟的枪口的时候,下意识地顺着王亮枪口的方向看去,中弹倒地的是刚才骂骂咧咧的康师傅,不偏不倚,眉心中弹,一枪毙命。

学员们受到了一万点的惊吓,他们没想到王亮会开枪杀人。

这可是一条人命啊!而且还是阎锡山的亲信,这个叫王亮的疯了吧?

在门口的宪兵不慌不乱地把康师傅的尸体抬了出去,并没有多做什么干涉,这让众学员渐渐地明白了,王亮这么做,背后一定有支持他的人,那这个人是谁呢?一切尽在不言中。

“刚才康师长被我执行了战时严厉处分,没事,咱们继续上课。我的手枪就放在这里,上膛的,里面还有八颗子弹,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用完。”王亮冲着众人晃了晃手枪,然后把手枪重重地拍到了桌子上。

威信,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精彩一课

这些平日里飞扬跋扈的军长、师长、旅长们感觉到背后一阵发麻,冷汗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他们能当官当到这个档次,脑子没有一个迟钝的。

王亮开枪后,进来拖走康师傅尸体的宪兵很好的印证了他们的判断,王亮是老头子派下来搞整治的。

不然宪兵为什么管都不管王亮,直接把康师傅拖出去之后就把门又关上来了呢?

很显然,这是有人事先给这些宪兵打了招呼。

刚才王亮说的话也很令人值得揣摩,“战时严厉处分”,这个词提起来就让人感到害怕。

这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只要看你不顺眼,就可以崩了你,因为这是在战争时期,而你,恰恰身份有特殊。

有了这一枪,军官们似乎换了个人似的,坐的板板正正的,不再说一句话,只等着王亮继续开讲。

枪打出头鸟,有了康师傅这个先例,军官学员们可不想再重蹈覆辙了。

都是拖家带口的,他们懂得惜命。

“好咱们继续上课,今天我要给你们讲的课题名字是是‘预测未来战争及其走向,占据先机’。”王亮的题目一出口,就激起了众人好奇心。

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够新颖,够大胆。

谁敢盲目猜测估计未来,在座的恐怕没人敢拍着胸脯说出来,因为他们谁也不能想到日本一个屁大的点的地方能把大半个中国给占了,也没想到中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而王亮敢,因为王亮了解这些。

王亮讲这个课题的目的就是把未来战争的走向告诉这些在座的军官们,这些人将来都是抗日战场上的活跃力量,有了自己的分析,即便他们不采纳,但当历史奇迹般的按照自己所说的推进的时候也会为之震惊。

“咱们先谈一下正在进行的淞沪会战,关于在淞沪地区主动进攻日军海军陆战队的问题。,“八·一三”淞沪战役是由于咱们的军队主动打击驻扎在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而引起发生的,并扩大到了后来的规模。那么,如果统帅部不作出这个主动进攻的战略布署而只在华北地区抗击日军的进攻的话,这个淞沪战役是否能得到避免呢?又是否可以在一个时期内不发生呢?”王亮发问。

王亮的问题完全超出了常理,教条化思维的军官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如果说问一点专业性的问题,或许这些军官能够答的上来,但是涉及到自我发挥和问题分析上,军官明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这不是一个时代的缺陷,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缺陷。

即便是到了今天,中国人的思维还是不够扩散,不够有想法,估计这就是被高考体制下的应试害的,但是这个问题又无法得到解决,毕竟国情摆在那里。

见没人主动回答,王亮便继续开讲了:“我认为日本大本营和日军参谋本部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根据战略方面的考虑,决定只对中国的平津和华北方向使用较大规模的兵力以一举打击此地区的中国军队,而在原则上不对华中和华南地区用兵。”

当王亮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来之后,军官学员们一片哗然,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要发问了。

“教官,这怎么可能?日本人对上海的图谋绝对不是临时起意,应该是蓄谋已久。不然咱们的淞沪会战也不会打的如此惨烈了。”一个上校军官站起来反驳道。

王亮笑了笑,示意这个军官坐下,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王亮很高兴,这说明学员们已经开始思考了。

“我可以为大家读一份绝密文件:1937年7月11日,日本的参谋本部与军令部之间签署以下的陆海军协定,现摘要如下。

一、作战指导方针:1.力求将作战地域限定于平津地区,在华中、华南原则上不行使武力。但不得已时,应于青岛,上海附近保护侨民。2.对华中、华南方面,主要由海军负责警戒。3.在华中、华南情况恶化需要保护帝国侨民时,仅限于青岛及上海附近,由陆海军的必要兵力协同担当之。”这份文件是王亮从艾国民那里搞到的,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剽窃来的,按理说这是日本大本营的高度机密。

王亮接着又分析道:“而事实正是如此,7月19、20日间,动员以国内三个师团为基干之兵力,集中于华北,并于8月下旬集中完毕。我可以大胆猜测,日本人的作战目的是待集中后,一举击溃中国军,并占领保定,独流镇以北。不考虑山东作战,根据情况,可向青岛及上海派遣部份兵力。此项作战,应限定于保护侨民及占领机场。”

军官学员们都饶有兴趣地听着这个比自己小了不少的教官的大胆分析,在以往看来,这种观点绝对是异端,但是让王亮这么一分析,军官们倒是觉得很有道理。

他们不得不赞叹,这个教官绝对不是草包,有两把刷子,开始对王亮重新审视起来。

见大家都盯着自己,王亮便继续讲道:“日本之所以做出决定向上海派遣两个师团的战略决策,我个人认为其原因有三个,一个原因是由于在日本政界和军界中,许多人都狂热地认为中国政府软弱涣散不堪一击,只要强大的日军大举用兵于华北并攻占华北及平津地区,中国政府就会在经济上屈服并寻求妥协,从而日本便会轻易地实现梦想多年并暗中实施多年的而仍未实现的“华北五省自治”或是更高的梦想目标“日满华一体”,以彻底实现历届日本政府寻求已久的中国殖民化目标。”

“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英美两国在华中和华南地区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了避免与英美等国发生冲突,原则上不对华中、华南用兵。”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由于日本的第一号假想敌人为苏联,为了时刻做好与苏联的战争,在将来不分散兵力以用兵于远东地区,而只将进攻方向和主要兵力,用于华北地区。”(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大诸葛”

军官们仔细揣摩王亮这番话的深意,话虽然不多,但是所涵盖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这些年龄接近于三十五到五十之间的军界老油条们实在是感到错愕,他们不敢相信这么有深度的话竟然是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的。

国际国内、内因外因,不得不说,王亮的观点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军官学员们扪心自问,如果换做是自己,恐怕想不到这些,更别说讲了。

他们再也不敢小看讲台上的这个年轻人了,而是坐得笔直,静静地听着王亮的课,很多人竟然拿出了纸笔,随时准备做记录。

“下面谈一下日本的全球野心,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这个东方邻国就成为了中国面临的巨大威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使这片土地饱经战火,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美国、德国、日本逐渐崛起为强大的国际政治军事力量,却又处处受到英法等老牌强国的掣肘。苏联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红色政权的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构成了巨大威胁。受到资本主义国家集体的围追堵截,在国际上非常孤立。”

“这也成为后来德、日两国对外扩张时英、法、美采取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已是事实的第一强国,但远离亚欧大陆和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再加上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使其虽然以门户开放政策为抓手向英、法传统势力范围渗透,但对干涉国际事务依然显得比较谨慎,军事预算也一直不高。”

“德国在一战时因不平等条约,国家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希特勒上台后推行法西斯统治,大力恢复经济、强化军备。但各种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受到英、法的全面限制。日本作为东亚岛国,虽军力高速发展,且已占领朝鲜和台湾,资源依旧非常匮乏。特别是石油和钢铁几乎完全依赖从美国进口。而其在中国和南洋的扩张却受到英、法、美、苏等各方的联合掣肘,举步维艰。”

“在座的诸位都是高级军事将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军团的统帅,所以在思维上,必须具有高超的战略性远光,这种思维不仅仅考虑国内,更要放眼望向全世界。善于从一个细小的事物入手,究其根源,挖出其更大更深的根枝末节。”王亮在给这些军官学员们灌输一种思想,就是全球化史观。

期间,王亮也穿插了一些军事技能知识:“炮兵实施火力掩护,保障步兵、坦克兵开进和展开。冲击前,进行炮火准备,破坏敌防御阵地,杀伤敌有生力量。步兵、坦克兵发起冲击后,炮兵以火力压制敌防御支撑点和纵深目标,制止敌兵力、兵器机动,支援步兵、坦克兵冲击。”

“向敌纵深内发展进攻时,炮兵逐次向前转移阵地,以火力护送步兵、坦克兵发展进攻。步兵、坦克兵利用炮火效果,由坦克兵引导步兵冲击或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冲击,协调一致地消灭敌人。随伴火炮在步兵、坦克兵战斗队形内,以火力摧毁阻碍步兵、坦克兵前进的敌坦克、火力点,步兵及时给坦克兵和炮兵指示目标。机动时步兵积极为坦克兵、炮兵侦察道路、排除障碍物,坦克搭载步兵和轻便炮兵运动。”

“防御时,炮兵压制敌炮兵,拦阻冲击之敌,支援步兵、坦克兵抗击敌人冲击,阻止敌人突破和扩张;坦克兵重点摧毁敌坦克和步兵战车,切断敌步坦间的联系,主动支援步兵消灭突入之敌,保障其行动安全。敌人突入前沿阵地后,炮兵集中火力压制突入之敌,拦阻敌后续梯队,支援步兵、坦克兵反冲击或反击;坦克兵引导步兵实施反冲击,消灭突入之敌;步兵主动配合坦克兵行动,防敌机降兵和纵深攻击部队袭击炮阵地,适时给坦克兵、炮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